南海成為中美博弈焦點,拜登或要出招了,我國又如何應對?

2020-12-26 志宏教授

美國已經公開表示,中國是美國當下的主要競爭對手,而南海則是中美博弈的焦點之一。拜登上臺後也不可能停止對華施壓,但拜登政府在打法上與川普政府有所不同,出招將更陰狠、更難對付。

因此,拜登在南海問題上如何出招,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

首先來看拜登面臨著的南海局勢。

我國自漢朝起就訴諸了對南海的主權。直至20世紀中期,我國一再明確宣布對南海所擁有的主權,並未引起他國爭議。

"南海問題"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在南海發現石油資源之後。即便如此,南海爭端都沒有成為地區性的熱點問題。但在2010年之後,南海局勢開始發生變化,奧馬巴開始調整在亞太戰略部署和南海政策。美國與越南相互利用,借越南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之機,以維護所謂的"航行自由"為名高調介入南海事務,並宣稱美國在南海有國家利益。

我國一直在爭取與南海域內國家,通過談判妥善解決南海問題。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一直妄圖通過插手南海事務遏制中國。2013年1月22日,在美國的支持下,菲律賓正式法庭提請針對中國的"仲裁"。2016年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判菲律賓"勝訴",宣稱中國對南海沒有"歷史性所有權"。

中方多次聲明,所謂的"南海仲裁"違背了國際法,只是"一張廢紙",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更不可能執行。

杜特爾特上臺後,將"南海仲裁"擱置,極大地改善了中菲關係。中國與東協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基礎上,談判《南海行為準則》。

2018年,美國兩黨達成共識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川普政府對華採取全政府打壓。其中,南海成為美國打壓中國的一個抓手。美國針對南海議題的政治攻勢和軍事幹預力度明顯增強。在美國大選期間,甚至傳聞川普當局有可能選擇轟炸我島礁,在南海挑起一場軍事衝突。

(二)

那麼在這一背景下,拜登將如何在南海問題上出招?

拜登上臺後,依然會利用南海問題對中國施壓,但招數會大不一樣。

首先,美國會減緩在南海的軍事活動。

川普政府頻繁派遣軍機軍艦闖入中國南海、挑釁我島礁主權,在軍事上毫無意義。中美軍隊在南海勢均力敵,我方略佔優勢。南沙群島距離海南島大約1000多千米,距離西沙群島大約700多千米。東風21射程為2000千米,覆蓋了第一島鏈和南海海域。東風26射程為4000千米,覆蓋了關島和第二島鏈。

中國已經在南海填造了7個人工島,其中3個修建了機場跑道。2016年永暑島修建了長3160米的永暑機場跑道,可以起降重型轟炸機。

美軍的優勢是擁有11艘航母艦隊,在菲律賓和新加坡擁有軍事基地。其中,菲律賓的軍事基地距離南沙群島最近的僅約400千米。如果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菲律賓允許美軍使用其基地,將對我南沙群島構成極大的威脅。但如果美國在南海動手,菲律賓不允許美軍使用其軍事基地,美國優勢就沒有了。

那麼,菲律賓方面對此態度如何呢?2018年5月21日,就中國轟炸機降落在南海島礁一事,杜特爾特重申不會反對中國的南海活動,反而表示如果菲律賓在南海地區堅持其主張,將會給菲律賓帶來麻煩。

2018年11月15日,當被記者追問"是否支持在南海軍演?"時,杜特爾特他很乾脆地說了一句"不"。據CNN報導,杜特爾特警告說,既然南海"已經在中國手中",為什麼要製造摩擦,大力度的軍事行動只會招致中國做出反應。

美國在南海與中國開戰沒有必勝把握,一旦美軍失敗,美國的軍事霸權也就崩潰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美元霸權的崩潰和美國霸權的跌落。因此,拜登政府是不會在南海挑起軍事衝突的。

不過,拜登政府會鼓動英法日澳等西方國家派軍艦來南海,參加所謂的捍衛航行自由。拜登政府可能還會組織包括印度在內的一些國家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也會與中國建立多種溝通渠道,避免兩軍因誤判而導致軍事衝突。

其次,拜登政府會重拾"南海仲裁"對中國施壓。

拜登上臺後,南海將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卻暗藏波濤。我們知道,所謂的"南海仲裁"正是在拜登擔任副總統之時搞出來的。"南海仲裁"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至今仍然沒有消除。

因此,拜登政府上臺後,一定會再拿"南海仲裁"說事,鼓動菲律賓、越南等域內國家與中國鬧事。即便這些國家不鬧事,也會以此為籌碼,在與中國談判《南海行為準則》時抬高要價。這樣一來,美國就可以增大談判難度,達到阻止《準則》通過的目的。因此,拜登政府出招將會比川普政府更陰狠,更難對付。

川普政府在南海對華施壓效果不佳,RCEP的建立就是最好例證。川普的瞎折騰遠遠沒有"南海仲裁"對中國造成的傷害大,因此我們絕不能輕視拜登政府在南海出招。

(三)

面對南海問題,中國又做出了何種應對?

所謂的"南海仲裁"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中國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和英國菲耶塔國際公法律師事務所,合作完成《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法律批駁》,以客觀公正、保持中立的"第三方視角",對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存在的諸多謬誤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批駁,包括在在法律解釋與適用、證據採信、事實認定等方面。

首先,關於南海斷續線和歷史性權利。對於菲律賓在這兩大問題上所提訴求,仲裁庭無管轄權。這就從法理上否定了仲裁庭設立的依據,從而否定了所謂"南海仲裁"的結論有效性。

其次,關於南沙群島部分島礁法律地位。仲裁庭對此做出的裁決經不起推敲,拋開仲裁庭的管轄權,就其裁決也是不專業的。仲裁庭否定中國南沙群島的整體性,裁定太平島等島嶼不能產生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這兩點都是錯誤的。

第三,關於中國在南海的有關海上活動。仲裁庭對於中國在南海的絕大部分活動沒有管轄權,即便仲裁庭有做出個別爭議不那麼大的裁決,但這些裁決都涉及到若干孤立事件,或者建立在極其有限的單方面證據基礎之上。總之,所謂的南海仲裁庭既沒有合法性,也缺乏專業性。第三方視角下的《批駁報告》此次在西方正式出版發行,將有助於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南海仲裁案的真相,包括其中的政治操弄及法律缺陷,從國際法視角理解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立場的必然性和正當性。拜登政府如果再與中國玩所謂國際規則,中國會奉陪到底。

至於美國鼓動一些域外國家來南海捍衛所謂航行自由甚至搞軍演,並沒有實質性軍事價值,解放軍陪他們玩就是了。此外,這也為中國加強南海建設提供了依據。拜登政府不會貿然在南海與中國開戰,但解放軍要做好與美軍開戰的準備。我們準備的越好,美國開戰的可能性就越低。

相關焦點

  • 鳳凰評論員:中美南海博弈終局 豈能容忍霸權在門口耀武揚威?
    中國駐美使館就美國涉南海聲明發表談話,強烈反對美國對中方的「無理指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13日在一份聲明中宣稱,中國在南海的野心沒有法律依據,並說北京多年來一直使用恐嚇手段對待其他南亞沿海國家。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分析師詹森說:「基本上這是我們第一次稱其為非法,但關鍵是你打算怎麼做?」
  • 拜登提名新防長的背後,中國依舊是首要對手,或調整南海整體布局
    文/南風 據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欲提名奧斯汀為新的國防部長,被指出其背後有著強烈的信號指向中國,在南海和印度太平洋其他熱點地區,注重建立戰略同盟,一起對付中國。
  • 李顯龍苦口婆心,基辛格發出警告,拜登談中美關係時怎麼說?
    據俄羅斯媒體11月20日報導,在談論到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時,成功當選的拜登指出,美國並不需要加強對華的制裁力度,無需對華加徵額外的關稅,對於中國的措施,「不為懲罰,只想讓中國懂規矩」。川普對華政策失敗,基辛格發出警告顯然,拜登寥寥幾句話道出了今後一段時間拜登政府對華關係的基調,這讓人們看到了今後中美關係出現一定緩和的希望。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屢屢展示出極為強硬的態度,先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戰,肆意對中國加徵關稅,致使兩國正常的合作與貿易往來受到嚴重的衝擊。
  • 中美關係最大的風險點在哪? 賈慶國:臺海、南海和意識形態領域
    王博士,剛才李大使說到要有底線思維,那麼在您看來現在中美關係已經跌入低谷了嗎?還能更壞嗎?其實我也有同樣的問題,也是剛才李大使講的,就是在接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川普還在白宮的日子當中會不會鋌而走險,做出進一步破壞中美關係的舉動?我們確實要有一個底線思維,做好預案,如何來應對這樣一種情況的發生,所以我也相信不管川普做什麼,我們還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應該還是把中美關係重新扭轉到一個健康穩定的軌道上來。
  • 我國要為中美關係早做打算!不管川普和拜登是否能夠順利交接總統...
    王孝松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周鈺丁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川普的離任和拜登的接任基本已無懸念,在川普執政的四年中,中美貿易整體呈現出相較以往更為明顯的對抗性直至今年1月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籤訂,中美兩個大國的貿易摩擦才逐漸趨於緩和。  第一階段協議整體完成具有一定壓力縱觀中美貿易摩擦的整個過程,雙方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籤署無疑具有裡程碑意義。為促成摩擦的儘快解決,我國在擴大了自美進口、人民幣匯率以及智慧財產權等領域做出了相應讓步。
  • 媒體: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球在拜登一邊
    美國現政府時日不多,卻仍在處心積慮地破壞中美關係。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7日通過一項涉港議案,提出「歡迎」香港居民在美國暫時居住,聲稱要將美國打造成「人權燈塔」。根據這項議案,美國將允許香港居民在美國居住五年,這意味著他們有權在美國工作,不會因此被遣返。同日美國財政部則以所謂「破壞香港民主程序為由」,將14位中國官員納入其炮製的制裁名單之內。
  • 美媒釋放重大信號,拜登露出真面目,疫情後要對華「秋後算帳」?
    在川普即將下臺之際,有不少人在猜測,拜登上臺之後是否會繼續延續川普的對華政策,又或許能緩和中美關係,和中國建立一個新型的合作關係?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對拜登有個大致的了解。別看如今的拜登已經步入了「古稀之年」,既然他能成功打敗川普,獲得美國總統的大位,就說明他不簡單。
  • 果然,拜登猶豫了
    據美國媒體預測,民主黨拜登將會是下一任美國總統。那麼這位「新總統」拜登將會採取什麼政策應對中國?前段時間,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關於拜登的採訪文章,其中拜登表示,對中國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不會立即」四個字是否代表著拜登面對中國時的猶豫,這不得而知。無論如何,我們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中國的底線是主權和領土完整。
  • 章百家: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中國需要恢復務實外交
    從長期講,中美之間建立一個競合關係是有可能的。 「在我們跟美國的競爭中,美國要維護的是全球的領導地位,我們現在要維護的是我們的發展權,這兩個東西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 美國智庫警告:拜登須謹慎處理中美關係,臺灣尤其是關鍵
    文/行走斯圖卡自知總統地位不保的川普,以及野心十足、想搞砸拜登總統任期的國務卿蓬佩奧,就像兩頭怪獸,將美國現有的內政外交局面砸得稀巴爛。留給拜登的爛攤子,棘手只是小事,有些事情可以用兇險來形容。有專家表示,中美兩國因為臺灣問題爆發衝突的風險,被川普政府故意推高,即便是他在白宮的日子已經進入讀秒階段,但仍舊在不斷挑釁中國。在國務卿蓬佩奧拉上美國駐聯合國克拉芙特,一起表演賣弄了一番後,美國在14日再次以「南海問題」為藉口,對中國官方實施籤證限制;與此同時,美國還宣布將小米、中國商飛納入制裁名單,這些跡象表明:川普政府正在對中國採取除宣戰以外的一切敵對手段。
  • 原創丨拜登上臺後,會怎麼對待中國?
    拜登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會繼承一些歐巴馬政府的風格,他更加傾向於利用其它國家的資源實現「漁翁得利」。針對這一點,佔豪(微信公眾號:佔豪)認為,中國應該做好對衝準備,基於拜登政府這樣的特點,接下來可能會有一些國家為了討好拜登政府而挑釁中國。三、中國又該如何應對?拜登政府和川普政府誰更難對付?
  • 從三姬分金談中美博弈
    假設三個人均是聰明、理智、冷血且獨立的,最終三姬將如何分金呢?       思考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妨從逆序開始。如果甲先提出的方案未被通過,則處死甲,只剩乙、丙二人。此時,不論乙如何分配,即使金幣全部給丙,丙只要不同意,乙就將被處死,丙將獨自獲得100金幣且處死了甲、乙二人。
  • 拜登就中美貿易表態,不會立即撤銷關稅,釋放什麼信號?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美國大選即將塵埃落定,中美貿易戰已經讓美國經濟遍體鱗傷,新冠肺炎衝擊導致美國經濟雪上加霜,在拜登取代川普以後,中美貿易之爭是否會出現緩和之象,中概股走勢如何,人們紛紛期待利好。但是拜登的最近表態告訴人們,中美貿易戰想要停戰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拜登決定暫不排雷拜登以 270票勝出之後,拜登曾經表態會改變大多數川普期間的國政。人們紛紛猜測,中美之間最大的矛盾焦點經貿衝突,會不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出現緩和跡象,雙方貿易戰又會不會有擱置的可能。
  • 親清學堂第十五課 | 中美戰略博弈及關係走向
    親清學堂第十五課 | 中美戰略博弈及關係走向 2020-12-1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美博弈之下,日本的小動作不得不防
    中美關係走向不僅關乎兩國之爭鬥,在其他國家看來,選邊站隊問題也尤其困擾,美國有意故伎重施,以群狼戰術孤立中國,但世界不會如美國設想般運轉,過去緊緊抱團美國的盟友們也各有心思。在中美博弈之下,日本的小動作值得引起注意。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日本前防衛事務次官西正典:中美應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導讀原防衛事務次官西正典認為應對新冠疫情恰恰給中美帶來了一個體面地重歸於好的機會。他表示,為了重建二戰後的世界經濟,美國和英國推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如今為了重振疫情後的世界經濟,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應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作為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非常願意在中美之間起到居中斡旋撮合的作用。
  • 放棄幻想準備戰鬥,三點原因表明,美國新當局在南海問題上更強硬
    許多朋友認為,在拜登上臺之後,美國的對外策略會發生重大改變,他會積極修復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裂痕,並緩和中美關係。對於這種觀點,我們只能說請放棄幻想準備戰鬥!我們要知道,拜登是一個強硬派,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他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 哈佛榮休教授傅高義:拜登當選後 中美可以進行哪些合作?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11月26日,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談到中美關係時表示,拜登當選後中美關係可能不會突然出現變好,但拜登肯定會以更加理智的方式來對待中國。
  • 莊建中:中美能源領域合作前景巨大,應在博弈中尋求合作
    ,應在不斷博弈中尋求合作。但總體而言,美國大選結果不會對中美關係的持續對立產生轉折性影響。對此,莊建中提出四點中國應對策略。第一,我們應該繼續按照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思想,從大局出發,考慮中美兩國之間的長遠戰略和利益,不對抗、不打仗,構築新型中美關係,避免大國對抗和零和博弈。第二,關鍵在於著眼國內建設,抓住發展機遇,推進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