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阿里、滴滴、美團、拼多多等超級電商平臺盯上社區團購後,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感覺,那就是資本在和普通民眾搶飯碗,前期阿里淘寶和實體商場爭搶消費者,後來滴滴等又和各地的計程車爭搶乘客,最近這些大電商平臺又盯上了市場裡小攤販的買賣。
01老大成長記
從2003年淘寶網成立,距現在將近20年了,整個社會基本形成了淘寶、多多、京東幾個寡頭壟斷的線上平臺和普通的線下實體商場並存的局面。網約車則是在2012年以黑車的身份出現了,到2015年開始走上正規,現在形成了網約車和傳統計程車並行的局面。社區團購前兩年已經小範圍出現,但並未引起電商平臺大佬的關注,並不是不想進,只是時機不成熟,2020年下半年,各大平臺競相發力,瘋狂補貼,都只是為了搶奪流量,試圖儘可能多地從線下爭取市場,最後的結局只能是線上和線下並存。
這些超級電商平臺,背後有著雄厚資本的支持,但卻每天和這些社會底層的人進行著競爭,動則補貼十個億、二十個億的,完全就是一種我就是有錢,用錢就能砸死你們。這些超級平臺究竟為何要去盯這樣的市場?
02資本的惰性
很多人都講,這些平臺每年拿出上百億補貼,互相之間爭奪流量,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去投入到科技領域,去研究晶片,研究半導體。其實這也不能怨他們,畢竟他們自己並沒有多少錢,真正起作用的是他們背後的金主,也就是那些個風投資本。這些資本不會幾十年如一日的等待著科學研究的開花結果,他們更喜歡變動的數字能吸引到華爾街的注意,一夜之間,幾十倍、上百倍的利潤翻番。
由於中美關係的原因,我國的晶片從來沒有受過如此高的關注,華為對於科技的投入也從來沒有多少人關心。任正非為了讓華為的技術走到世界的前面,在過去的10年中研發投入超過了4000億元,培養了至少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還有6000多位專門在基礎研究的專家,再有6萬多工程師。先進的生產技術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用時間、金錢和人力堆出來的。就是華為這樣的投入,我國的晶片仍然處於空白區,原因很簡單,基礎人才、基礎技術出現了斷檔,這些功課需要補,但卻不是短時間可以跟上的。
試想這樣的投入,這樣的結果,有哪個資本願意去做,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專利保護並不是特別嚴格,一旦有技術落地,可能很快就盜版泛濫了。資本很懶惰,只看眼前。
03還要什麼自行車?
2000年以前,中國有充足的勞動年齡人口(18-59歲),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沛且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形成巨大的比較優勢,在全球化發展中搶到位置,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這個時期被專家們稱之為人口紅利,也就是依靠廉價勞動力支撐起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我們都知道,勞動力價格是剛性的,隨之時間的推移,2000年以後,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已經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外企業都在討論企業外遷的問題,也就是受此影響,因為在其他國家有了更便宜的勞動力。
雖然我們在生產方面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但這些年積累起來的財富卻支撐起了國內人口的消費紅利。
我國現在的總人口已經接近14億,曾經的那些勞動者已經逐漸開始享受生活。而新時期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是天生具備很強的消費屬性,他們能夠接受新鮮事物,並且樂於嘗試。14億人將會在消費側貢獻巨大的能量。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41.2萬億人民幣,首次突破40萬億元大關,按照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計算,相當於5.97萬億美元。而美國同期的消費品零售總額是6.2萬億,中國消費趕超的跡象愈發明顯。這充分表明,中國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和消費能力。
受主流消費人群(有不錯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財富積累)的變化影響,消費的方式從粗放變為精細,更加追求體驗和個性,這就是為什麼線上平臺會輕易從線下搶到市場。這樣的財富積累比起幾十年如一日地搞科研,沒有幾個老闆去學習任正非。
2020年雙十一天貓銷售額突破4900億元,京東銷售額突破2700億元。
他們還要什麼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