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怎麼能少了這一卷薄餅

2021-02-17 廈門好料

在廈門,如果說有一道在街頭小巷,在尋常人家都能吃到的「大菜」,那一定是薄餅。當然,你在的地方可能叫它春卷或者潤餅,有人覺得阿嬤做的最好吃,有人懷念媽媽做的味道,一口麵皮裡的香軟餡料,總是塞得滿滿的,就快抓不住。

攤一張麵皮,碼上熟料,添上喜歡的的配菜和醬,一卷儀式感十足的薄餅,誰也不會含糊。就像一杯功夫茶的經歷的茶間水裡的起落,閩南人都會牢牢記掛。

如果你和好料菌一樣,喜歡甜鹹飽滿的薄餅,也喜歡這份小心翼翼的儀式感,那你不能不來「黑明」給自己卷上一卷薄餅。

位於湖濱南路金源大廈的黑明·越界食尚自帶露天小花園,卻一點也不高調,兩層的格局沒有太多複雜的粉飾,能找到的只是花磚、海洋、綠蔭這些很閩南,讓你絲毫不拘謹的小元素。

對這裡所有的印象是,有道地的閩南菜,有位給女兒做了十幾年早餐的親切大廚「黑明」,當然,還有「用盒子端出來的」廈門薄餅。

竹製的盒子端上,上下兩層一展開,曾經阿嬤要包薄餅所需要的一桌子東西都拾掇在黑明的這個盒子裡,閩南人愛說薄餅「工料料」,說的是費功夫費時,當然,這盒薄餅,除了費力,還有講究。

▲黑明廈門薄餅

這個小缽頭裡的炒料,好料菌可是細細看了又嘗了才弄清個究竟,切的細碎的高麗菜、胡蘿蔔、冬筍、香乾等爽口層次飽滿,而蝦仁、海蠣、三層肉的加入又讓主菜添了鮮香。作為主菜的這十幾種食材需要經歷過大鍋的燜煮,才有最和諧飽滿的菜汁,入餡最好吃。

從貢糖、滸苔、蛋絲、肉鬆,到魚酥、油渣,到芫荽、炸米粉,這八樣配料,最能體現閩南人的口味喜好。一抹香甜的貢糖和酥脆的滸苔和肉鬆一定不能少,說貪嘴也好,說嘴饞喜香口也罷,就是能調配出最貪戀的閩南味。

最廈門的廈門辣椒醬、芥末、番茄醬,在好料菌看來,廈門辣椒醬一定是最完美的搭配,甜辣口感再添上一筆芥末,這一卷薄餅,就是吃不膩的味道。

薄餅皮雖然在最外層,卻完全撐得起薄餅的靈魂,一張好薄餅皮要薄要潤要韌,畢竟要撐起滿滿的餡料。眼前的這疊薄餅皮都是專門定製的,潤口有韌性,裹起食材也不容易破。


平時很懶很不愛動手的好料菌看到這樣的薄餅場面,一定也要自己動手來一卷。卷餅無非兩步驟,一點也不難。

step1: 碼料+刷醬;

看起來很簡單的碼料,其實有講究,從乾燥的配料碼放起,再添上主料,因為主料有水分,後放不容易浸溼餅皮,放之前通常也會用兩把勺子齊刷刷上陣,擠去過多的湯汁。刷上醬料,餅裡的小世界就堆碼好了。

step2: 包薄餅


和包子、餃子、餛飩相比,這個卷餅的姿勢是不是簡單多了,1、2、3、4,完工。

薄餅一定熱乎乎的現卷現吃最有味,薄皮遇到唇齒,充盈的餡料就迸進嘴裡,畢竟一卷「貪心」的薄餅把尋常人家裡餐桌上最樸素又最貪戀的味道都裹了進來。

除了一卷薄餅,在這間「很閩南」的餐廳裡,食物也有閩南的氣息,有古早有時尚,有閩南人對生活的一口恣意。

滾熱的雞湯衝入蓋碗裡,粉嫩的貴妃蚌肉一沉一浮,微微捲起裙邊。這就是這碗雞湯和蚌肉最好的相遇。

短暫的相逢最美,這是老饕們都懂的,好料菌也學著樣子,抿一口熱湯,再吞咽下這能在舌尖打轉的蚌肉,果然是滿體通透。

▲雞湯汆貴妃蚌

好料菌一直不能明白沙蟲到底犯了什麼錯,你們要說它「黑暗」!這個總是清脆示人的「蟲」分明有著無人能及的清新。原本就脆嫩的沙蟲,被「殘忍」地串入了西芹絲兒,入口聽的到脆聲兒,爽得停不下來。

▲秋葵拌沙蟲

在帶芥末的汁水裡沙蟲遇到秋葵,這會是意猶未盡的味道,清冽爽口,捨不得從口中褪去。

在黑明,你也可以點一份意式的牛肉配口酒,意式做法從時間和火候裡給你它的「儀式感」。提前一晚用紅酒醃漬的牛肉,經歷的是高溫和低溫的錯落夾攻,牛肉呈現出最討喜不庸俗的粉嫩。

▲低溫慢烤牛肉

一片薄肉,奶酪和天然香料悄然都藏進了好看的紋路裡,鹹香卻一點也不粗獷,最適合慢慢再吞上一口酒話仙。

在這卷薄餅面前,閩南人總是固執的「按步就班」,遵循著自己的儀式感。日子總在前進,可生活裡的一卷薄餅卻從來沒走遠,當然,還有日子裡也不會少的幾口熱湯和幾口下酒菜。

黑明·越界食尚

地址: 湖濱南路57號金源大廈1樓

電話: 0592-2221577

相關焦點

  • 【食節·春卷】春到人間一卷之
    二十四番風信過,     縱教能畫也非時。清人林蘭痴把食春卷稱為「春到人間一卷之」,頗有豪邁之感,偏安東南一隅的廈門人,歷來以安逸溫潤的集體個性著稱,卻在這外表之下潛藏一份對春的野心。從日理萬機的大臣,到尋常百姓家的咬春盛宴,你若找來廈門人探聽哪家薄餅最好吃,得到的答案一定都是相同的答案:我家!但這答案背後卻各有不同,這一卷而食的地道美食背後,卻一點也不簡單。
  • 視頻 | 老廈門手把手教你做出最古早味的薄餅!扎心了~
    說起清明美食閩南人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 這是清代詩人林蘭痴對廈門「薄餅」的讚譽~
  • 一卷不成春,舌尖上的潤餅菜
    來一份家鄉閩南獨特的春卷,用春的氣息驅走冬的陰霾。潤餅,是中國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及臺灣地區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每逢「清明節」、「三月節」、「春節」等節日,都有吃薄餅的習俗。主要原料有春筍絲、胡蘿蔔絲、高麗菜(捲心菜、包菜)絲、韭黃、綠豆芽、香菇、酥海苔、豬肉腿、蝦仁、蛋皮絲等,食用時,用薄如蟬翼的熟麵皮把各種菜餚製成的餡料包捲成枕頭狀,然後根據個人嗜好蘸各種醬料。
  • 從春餅春卷到「美人薄餅」
    只有在這個祭祀頻繁的時日,方能「傍神作福」,沾著「神靈」和「先人」的光,順便打打「牙祭」。據說泉州晉江一帶的人們最有口福了,他們吃起薄餅來,那是要從正月初一吃到清明的。這時候的街頭小巷,製作薄餅皮的師傅們架起火爐,把黑乎乎的大平底鍋燒得冒出煙來。他們一手變魔術般擺弄異常筋道的麵團,不時往鐵鍋裡急急一擦、一攤、再粘。
  • 吃掉這一卷潤餅,便抓住了2017年的尾巴
    這一卷,滿滿的閩南味。        2017年結束的前兩天,趕上了協會組織的包潤餅迎新年活動,有幸參與了其中——應該說有幸參與了其中吃的部分。買菜洗菜炒菜,幾位夥伴忙碌了一個下午,少吃一點都覺得對不起他們。兩卷下肚,十分的滿足。
  • 廈門美食「薄餅」隱姓埋名的少林掃地僧
    但是轉車要去西溪公交站,就是這一段路,我們倆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在了一家中古建築的店面上「X嫂薄餅特色美食」。薄餅一張餅皮,將盆裡的餡料放在餅皮上,前普蓋上,左右撩起,輕輕一卷,一份薄餅就已經出世,簡單得不像話。我們結帳道謝後出了門,迫不及待地開始嘗試薄餅的味道。怎麼說呢?
  • 清明節老廈門的味道從這道菜說起……
    皮似蟬翼如浪湧,欲把春天一卷之。在閩南,有吃「春」的習俗。春卷就成為了吃「春」必不可少的食物。廈門人習慣將春卷叫做「薄餅」。據說,林語堂貪嘴,每次包薄餅時,薄餅菜添加過多,於是堆捲起來還沒吃皮就破啦,汁液順著手臂淌下,這一身自然也就「春」意盎然了。
  • 27年了 駐足在新城路的薄餅
    海陸豐 福建福州閩南地區傳統的特色名點薄餅在過去是清明節的節日食品每逢清明節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後人們都會用薄餅作為午餐但是在汕尾有很多店了但是料比較豐富雞蛋比較多甜的話也有鹹蛋黃在裡面老闆娘還在把鹹蛋黃的油淋在薄餅裡面說那樣很香汕尾薄餅最重要的就是薄餅皮薄餅皮需要用發酵過的『高筋』麵團
  • 薄餅裡卷著的秘密
    而同安薄餅與別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需要一種來自大海裡的美味—牡蠣。這是一種海洋中常見的貝類,食用的部分藏在堅硬的甲殼中,其肉質肥美爽滑、口感鹹腥、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製作薄餅餡料時,先將大頭菜、高麗菜、胡蘿蔔、荷蘭豆、花菜、芹菜、青蒜、五花肉洗淨切絲。
  • 閩南夜話|想念那碗香氣撲鼻的油飯
    閩南油飯作者/ 林素紅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在閩南,曾經流行著一種主食——油飯。油飯是用糯米,配上海蠣幹、香菇、肉丁等食材烹製而成的「鹹乾飯」,是閩南人逢年過節,孩子滿月時要吃的主食。它曾經在閩南人的餐桌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寄託著人們對飯油肉滿、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
  • 閩南人的傳統年味,你還記得多少?
    壹 • 紅龜粿象徵 「福碌壽」,紅紅的「小烏龜」非常喜慶呢,這是閩南、潮州還有客家人節日祭祀用的美食,在很多地區都流行呢。 紅龜粿背上的圖案,古時候是由先輩刻好特有的花紋磨具印出來的,有些更刻有吉祥的文字,非常有意義。
  • 翔安有位「西施」,她烙出來的薄餅皮,馬巷人幾乎都吃過..
    「薄餅皮西施」 蔡柚柑這一家子在馬巷老街巷池王宮元威殿外擺攤幾十年蔡柚柑的二媳婦說到這,小夥伴們就知道了,今天的重點不是「薄餅皮西施」,是薄餅!薄餅!薄餅!!一卷薄餅就是一個美食的江湖高麗菜、胡蘿蔔、海蠣、豆乾……各種食材在其中廝殺、交融,更有辣醬的辛甜、海苔的鹹鮮、貢糖的芳香,一口就能吃到這麼多滋味,誰能不為它著迷?
  • 廈門一薄餅世家被發現,味道傳承60年…震驚全廈門人!
    T恤、黃色短褲在烙薄餅皮的女攤主如今依然活躍在馬巷她就是烙薄餅皮近30年的蔡柚柑﹀如今已年近半百的蔡柚柑剪掉了烏黑的長髮,換上了一頭幹練短髮不變的,是面前依然熱著的平底板爐子這門烙薄餅皮的老手藝她堅持了近30年
  • 文化尋根 解讀閩南話的前世今生
    問:閩南文化區的概念是否通過閩南方言的分布來劃分?  答:閩南方言是閩南文化的根基。閩南話的外遷主要是沿著大海走的。我國大陸的浙南、粵南、海南以及臺灣地區,形成了帶有變異型的閩南方言社會與鄉族社會,即使是在東南亞地區以及海外的許多地區,閩南文化的影響也極為廣泛。因此,閩南文化既是地域性的,又是世界性的。  問:閩南方言的分布如何?
  • 沒有一隻鴨能從閩南全身而退
    這一周周曆正面圖片是薑母鴨。它最早發源於泉州,而後傳遍了整個閩南地區。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記載,薑母鴨原是一道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成為了一道名菜。天氣一天一天轉涼,可愛的小鴨子也前赴後繼地從養殖場被端到人們的餐桌上,好吃替代可愛成了它們新的形容詞。
  • 【美食】怎麼攤出可口又漂亮的薄餅
    薄餅的最大特點就是薄而軟,既能烙成蔥油餅、南瓜餅等等單獨吃,也可以卷蔬菜做成各種口味的卷餅。究竟怎麼攤出可口又漂亮的薄餅?
  • 豬肉絲這樣做,簡單快手,用卷餅一卷,比京醬肉絲還好吃
    說到美食兩個字,大家能想起來什麼呢?可能是大家經常吃到的,或者是最喜歡吃的食物會浮現在腦海中美食,其實也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眾口難調,像是有的人,葷食主義者,無肉不歡,但是,也有的人呢,是素食主義者。所以美食對他們兩個來說,有很大的區別。
  • 廈門第八市場年味十足 市民紛紛打卡尋「閩南古早味」
    據悉,第八市場俗稱「八市」,位於思明區開禾路,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是廈門城區的海鮮集散地,如今依舊留存閩南老騎樓的歷史風貌,同時也深藏著各式各樣的閩南古早味傳統美食,吸引著市民遊客前來體驗。清晨,八市的海鮮檔口前便人潮湧動,綿延數百米的街道被分為一個個攤位,品類齊全的海鮮產品被擺上攤臺,迎來首批選購水產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