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宜人了,身上的衣服也越來越薄了,藏在厚衣服裡面大團大團的肉肉是不是要c藏不住了?
絕對不可能!反正小編為了不讓自己在春暖花開的時候胖若兩人,升溫之前就玩命節食甩肉,不管是體重還是BMI都降到了還算可以接受的程度。
可是這兩天自個穿著單褲單褂照照鏡子,隆起依然明顯的腹部別說心滿意足,就是距離勉強能夠接受也差著十萬八千裡了。不禁讓小編質疑這個所謂的好身材標準——BMI到底是不是真的合理。
BMI的全稱是Body Mass Index,即體質指數,公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說白了就是當你身高是多少的時候,體重應該是某某標準,如果超過了就是偏胖,反之則是偏瘦。在如今這個營養普遍過剩,不缺蛋白、不缺油水的時代,BMI偏低的人並不多,更多的還都是超過標準的情況。導致偏胖之後還有肥胖和非常肥胖的標準。
小夥伴們是哪種情況,自己對照著看吧↓↓↓
成人BMI數值對照表
不過細心的人可能已經發現了,所謂的體質指數,其實完全是以體重為衡量的標準,體重輕一些的人可能很容易就處在適中的標準內,重一些的就免不了要被扣上偏胖甚至是肥胖的帽子。
可是這套沿用了幾個世紀的重要身體測量指標,通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未必能夠準確預測健康甚至是體型狀況。
先來說說健康,拋去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這些跟身體關聯不是太直接的因素,單就身體健康而言,可能都要滿足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次數、腰臀比、屏氣時間和爬樓梯等一系列測試標準,絕不是簡簡單單的體重就能一言以蔽之的。
而體型呢,好的BMI指數就代表你擁有健美的身材了嗎?顯然不是,文章開始時小編的BMI指數看起來很不錯,可依舊肚腩明顯,這典型是著了體重不高但肌肉含量同樣不高的道兒。
這種不準確對於平時鍛鍊較少、肌肉普遍不發達的國人來說可能誤差還不是太大,但對於健身成風、肌肉男相對常見的歐美發達國家來說,會有數百萬的人會被誤認為是BMI過高體重超標。
BMI指數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很多時候沒有能夠將肌肉和肥胖區分開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身材健美,真正練出了疙瘩肉的人,他們的BMI指數可能會顯示為「過於肥胖」。這對於那些努力鍛鍊,努力為改變身材天天去健身房的人來說,無疑是可笑的。
可笑的事情我們大可以一笑而過,真正可怕的是這項指數用在孩子們身上的時候,有些時候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體重超標,強制其進行一些健身課程的練習,結果卻是適得其反,孩子的身體狀態反而大不如前。另外很多BMI看似很正常的人,實際上身體中某些營養元素嚴重欠缺,以畸形的減肥方式維持著表面上看起來很健康的身材,實際對身體危害很大。
總而言之,BMI大的人真不都是胖導致的,除了脂肪還有骨骼、肌肉和水。骨骼大、骨密度高的人都屬於先天形成的,無法改變。
肌肉是人體的第二顆心臟,它不但是健康和力量的象徵,更是幫助人維持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的好幫手,不過肌肉越發達也確實能導致BMI值過大。只有那些真正看起來很胖很臃腫,BMI又很大的人,才確實是因為體能擁有太多脂肪,需要改變體型、減輕體重。
綜上所述,面對不同的BMI值,為了你的健康也為了更健美的身材,可能有著不同的解決辦法。
比如像小編這樣BMI看起來比較低,但體型又不是多纖細的人來說,可能就是典型的瘦胖子體質,瘦和低體重只是拜沒有肌肉、同時遺傳性偏瘦所賜。這樣不僅看起來就不是多好看,還同樣有著患上脂肪肝、糖尿病的風險,所以適當增加營養,加強力量無氧訓練最重要。
還有那些BMI一看就嚴重爆表的健身大神肌肉男,他們的指數值確實不敢令人恭維,但相信那樣的身材和健康程度肯定是很多人都趨之若鶩的。如果你也有這樣的身材,那麼恭喜你,真不用鳥什麼BMI了,為了堅實的肌肉和壯碩的身材,沿著你之前日常生活鍛鍊的道路堅定地走下去吧。
最後是那些BMI大,肚子也大的人,那很抱歉,你的高指數確實是因為身上脂肪過多導致的,這些人想要減肥降低BMI指數,需要結合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雙管齊下,在降低體脂率的同時,增加肌肉含量,不至於走上小編這樣變成「瘦胖子」的老路。
歸納起來,就是不能完全不看BMI也不能盡信BMI,一切都是以健康和美為原則,大快朵頤、不管不顧或者過分嚴苛要求自己,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覺得小編寫得好的,請拉到末尾點個大拇指
覺得小編胡沁的,請點三下
執筆/製作:成章 圖片源於網絡
昊體育原創辛苦,歡迎轉發,謝絕轉載,註明出處也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