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觀察花的結構

2021-02-07 太陽山下Bio

    鮮花1朵,如桃花、百合、桔梗等;剪刀;鑷子;刀片;放大鏡等。

(2)用鑷子從外向內依次摘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觀察它們的形態、顏色、數量,並推測其功能;

(3)觀察雄蕊的花絲和花葯,用放大鏡觀察花葯上的花粉;

(5)用刀片分別縱向、橫向剖開子房,再用放大鏡觀察胚珠的形態、數量;

(1)觀察實驗的順序:從外到內,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掌握觀察方法,身邊的材料大可以成為你的實驗材料。

(2)花的結構:

(3)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也許你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有些花的結構與視頻中的金絲桃花有出入。是的,根據花的結構是否完全,花可分為:

    完全花:萼片、花瓣、雌蕊、雄蕊均有的花,如金絲桃花、洋桔梗、油菜花、豌豆花等;

    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花,如南瓜花、黃瓜花等缺少一種花蕊的單性花等。

    1.(2019年 萊蕪)花對果說「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說的不錯,但我知道,任何一個果實都曾是花,而並非所有的花都能變成果實」。下列有關花和果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花完成傳粉後就能結出果實

    B.能結出果實的花都有雌蕊和雄蕊

    C.花和果實都屬於器官 

    D.果實是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的

    2.(2019年 河南)如圖為花的基本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花的主要結構是④和⑤

    B.雌蕊由②和③組成

    C.花粉落在②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D.受精後⑧將發育成種子

    3.(2019年 鹹陽)如圖為桃花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開花和結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⑥將來發育成種子

    B.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柱頭和花柱都凋落

    C.這朵花的雌蕊由①③⑥組成

    D.開花時期雨天過多,會影響花的傳粉

    4.(2019年 荊門)下列有關桃樹開花與結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桃花的結構中,雄蕊不參與果實的形成,所以沒有雌蕊重要

    B.連綿陰雨可致桃樹減產,主要是因為開花時節傳粉不足

    C.黃桃果肉甜美,它是由雌蕊子房壁發育而來的

    D.桃核裡只有一粒種子,是因為桃花雌蕊中只有一個胚珠

    5.(2019年 煙臺)學完「被子植物的一生」後,曉傑在姥姥的院子裡種了兩株絲瓜,觀察並記錄其生長發育的過程。以下記錄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絲瓜藤觸鬚遇到硬物即會纏繞攀援生長,說明植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B.絲瓜的花是單性花,只有乙花能結果

    C.絲瓜的果實有多枚種子,推測花中應該有多枚雌蕊

    D.果實成熟後,去掉果皮的絲瓜瓤主要由輸導組織構成

    6.(2019年 嶽陽)如圖是綠色植物的生殖器官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A圖中的①胚珠可發育成B圖中的____(填序號);A圖中的②是____,可發育成B圖中的⑤。

(2)種子萌發初期營養物質由____(填序號)提供;____(填序號)首先突破種皮形成根。

(3)果樹開花季節,陰雨連綿天氣影響了花的____過程,造成結實率下降。

(1)④,子房    (2)⑧,⑥    (3)傳粉

    7.(2019年 遼陽)如圖是桃花的結構和果實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雌蕊和雄蕊是桃花的主要部分,其中雄蕊由圖甲中的[    ]和[    ]組成。

(2)桃花開放後,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_____和_____兩個生理過程。

(3)如圖中過程A所示,桃花的花粉從一朵花雄蕊的_____傳到另一朵花雌蕊的_____上的過程,叫做_____。

(4)花瓣等結構凋落後,圖乙中的[9]_____將發育成桃的果實,圖丙中的[14]桃仁是桃的_____,它是由圖乙中的[10]_____發育而來的。

(1)5,6    (2)傳粉,受精

(3)花粉,柱頭,傳粉

(4)子房,種子,胚珠

相關焦點

  • 初中生物《實驗攻略》實驗8 觀察葉片的結構
    2.認識葉片的結構。3.熟練繪畫葉片的表皮細胞、保衛細胞和氣孔。實驗原理在顯微鏡下,觀察葉的橫切面和表皮的臨時裝片,可清晰地觀察到植物葉片的基本結構——          、        和         ;觀察葉下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可清晰觀察到葉片的表皮細胞、保衛細胞和氣孔。認識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其特點,有利於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生命觀念。
  • 細菌的形態結構觀察和染色技術實驗——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掌握幾種常用的細菌染色方法。(2)初步認識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徵。【實驗原理】細菌的個體形態主要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圖3-1)。有的細菌細胞除了細胞壁、細胞膜等基本結構以外,還具有芽孢、莢膜、鞭毛等特殊結構,是菌種分類鑑定的重要指標。由於細菌細胞既小又透明,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時難以識別,故一般要經過染色才能做形態和結構的觀察。用於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鹼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類。在中性、鹼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細菌細胞通常帶負電荷,而鹼性染料在電離時帶正電荷,所以很容易與細胞結合而使細菌著色,因此細菌染色多用鹼性染料。
  • 實驗觀察:綠豆發芽的過程
    吳梓萱10月3日   星期六  晴我要在家裡做一個有趣的觀察實驗
  • (實驗8)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染色細胞核內的染色體(質)易被鹼性染料(如龍膽紫溶液)染成深色時期確定在同一分生組織中可以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內染色體的存在狀態,判斷處於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2.實驗操作步驟及分析過程操作步驟說明實驗成功的關鍵點(1)實驗材料的選擇①類型:選取分裂期佔細胞周期比例相對較大的材料。如圖,選取D材料。②部位:應選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的分生區)。(2)應該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取材→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 無菌接種技術及細菌培養特徵觀察——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學會正確使用微生物實驗中常用的接種工具,掌握各種接種技術。(2)觀察細菌的培養特徵,學會判斷細菌在不同培養基上的生長狀況。根據實驗目的的不同,採用的接種方法也不同,一般可分為斜面接種、平板接種、液體接種、穿刺接種等。斜面接種:是從已生長好微生物的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種移植至另一新鮮空白斜面培養基上的接種方法。它是菌種培養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平板接種:是用接種環將菌種接至平板培養基上,或用移液管將一定體積的菌液移至平板培養基上,然後進行培養。它主要用於菌落形態觀察、分離純化菌種、活菌計數或其他試驗。
  • 靜心觀察 記錄成長-大豐港實驗幼兒園觀察記錄交流與分享活動
    觀察是一門藝術,記錄是一種語言,分析是一種能力,指導是一種智慧,它們都是教師讀懂幼兒生活、走進幼兒內心世界的橋梁。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觀察幼兒、解讀幼兒的能力,幫助教師從專業視角有效的分析幼兒的遊戲行為與發展,並能給予正確指導策略,大豐港實驗幼兒園於7月15日——16日中午開展了觀察記錄交流與分享活動。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揭示了神秘的五夸克亞原子粒子的內部結構
    最新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證實,神秘的五夸克亞原子粒子——幾年前才被發現——實際上是由兩組夸克組成的類分子粒子。
  • 真菌——萬融實驗
    一、真菌基本形態及菌落特點【實驗原理】真菌的形態有單細胞和多細胞兩種類型。前者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結構較為簡單,如新型隱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大多數真菌為後者,多呈絲狀,基本結構分為菌絲和孢子。真菌的菌落也與一般細菌不同,掌握真菌的形態結構和菌落特點對菌種的分類鑑定有重要意義。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能達到0.2um;而電子顯微鏡解析度高達0.2nm,能將細胞的超微結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再有掃描隧道顯微鏡等。值得一提的是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除了它們因提高解析度而稱其為顯微鏡這一共性外,在其成像原理、儀器構造以及使用和操作方法等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 廣西來賓市實驗小學科學實踐精彩集錦:我們在科學實驗中觀察、思考...
    2020年寒假期間我們師生宅家學科學、用科學,師生在科學實驗中觀察、思考和交流,迅速提高了科學素養,培養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生在參與和體驗科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播種一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火種。實小在傳統與現代、嚴謹與寬容、規範與自由、紮實與靈動中得到了奇妙的和諧與統一,實現了由優質學校向精品學校的跨越。
  • 我目睹了6款兒童安全座椅的碰撞實驗 | 觀察
    假人由金屬和橡膠製作,身上裝有傳感器,能夠測量不同部位的承受力,而在兒童安全座椅碰撞實驗中,主要測量:頭部位移(高速攝像機觀察)、腹部侵入性、胸部加速度、碰撞座椅下沉量,而相關的標準為GB27887、ECER44
  • 通過觀察地震波了解火星基本結構
    經過兩個月的科學操作,Insight的內部結構地震實驗(SEIS)收到了清晰的地震信號。研究人員認為,顫動起源於行星內部,與諸如風之類的表面上方原因相反。預計地震有兩個來源:火星內部的熱量散失,它使星球表面的地殼起皺並折斷,或者更容易受到隕石撞擊的影響。該小組仍在努力找出哪些來源造成了這次地震。
  • 在線學習:心臟的結構與功能
    心臟有著什麼樣的結構可以讓它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揭開心臟的神秘面紗。教學視頻:觀看過程中,如遇到不懂的地方,請按下暫停鍵,消化了再繼續。體現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性。師:在心房與心室之間有房室瓣,只向心室開,在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動脈瓣,只向動脈開。正是因為這些瓣膜的作用,所以流經心臟的血液不會發生倒流。師:心臟是通過心肌的收縮和舒張來運作的。心房收縮將血液輸送到心室,心室收縮將血液輸送到動脈,最後全心舒張,血液慢慢地從靜脈流回心臟。
  • 首次在原子尺度直接實時觀察到裂紋運動
    編輯推薦:微裂紋對材料性能有重要影響,還沒有實驗能夠在原子尺度觀察到固體材料內部正處於運動狀態的裂紋。本文通過先進TEM技術直接觀察到了處於運動的裂紋的裂紋尖端結構,並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原子級成像,測量了僅由幾個原子組成的裂紋尖端處的原子應變。
  • 聲音即曼陀羅,克拉尼實驗
    曼陀羅不僅是曼陀羅花,也不只是密宗唐卡,還是治癒心靈的法器,更是宇宙秩序和諧的象徵。自性如同佛性,不僅僅是人的自性,更是宇宙萬物本來面目。
  • 土壤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及菌落觀察——萬融實驗
    【實驗目的】(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幾種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術。(2)了解四大類微生物的菌落特徵。【實驗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實驗器材】1.實驗材料菜園土壤。2.培養基高氏1號瓊脂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馬丁氏瓊脂培養基。3.試劑10%酚、鏈黴素、無菌水等。
  • 觀察能影響客觀世界,電子雙縫實驗有多邪?觀察者效應可信嗎?
    兩個學派的爭執最終匯集到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之上,就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簡言之是這樣的,向前方發射電子,在前方的阻擋板上有兩條縫隙,電子在穿過兩條縫隙之後會在後面的背板上顯示出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波動派認為正是因為電子是一種波,所以才會產生幹涉條紋。
  • 科學家計算超硬硼化鉬的晶體結構
    在尋找新的超硬化合物時,研究人員對穩定的硼化鉬及其晶體結構進行了預測。他們發現,最高的硼化物每個鉬原子包含4至5個硼原子。MoB5的估計維氏硬度為37至39 GPa,這使其成為潛在的超硬材料。該研究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 案例——水結晶實驗
    實驗團隊把從世界各地採來的水樣放入冰箱,在冰即將融化成水的臨界點,用高速攝影技術留下了一張張水結晶的奇異面孔。實驗過程:首先,將各種水分別放到有蓋的玻璃器皿中(剛開始進行實驗的前幾年,每次要用100個玻璃器皿),然後放進冷凍庫凍上3個小時。這樣在玻璃器皿中會形成直徑大約為1釐米的冰塊。將光線投射到一個個凸起的冰塊上,用顯微鏡觀察,就能看到結晶。
  • 人的觀察能夠影響結果,匪夷所思的雙縫幹涉實驗揭示了什麼奧秘?
    雙縫幹涉實驗最早由託馬斯·楊於18世紀初提出。一束單色光,穿過兩條平行的狹窄雙縫,會在光屏上投射出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這就是雙縫幹涉實驗。該實驗起初僅僅證明了光具有波動性,可在之後卻顛覆了人們對世界的原有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