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秀、文化悠長!金華這個村美麗蝶變,幸福滿滿!

2020-12-16 瀟湘晨報

頒獎詞

昔日舊村成新廈,如今梅隴勝桃源;村強民富家家美,攜手共赴新徵程。狀元故裡文脈顯,梅花深處有人家,臥雲樓、上馬石,吟唱著穿越千年的璀璨詩篇,柏油路、新樓房,訴說著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這裡山明水秀、文化悠長,這裡十步一景、文明花開。

永康市龍山鎮梅隴村位於城區東北角,由梅隴和下奠口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有800多戶,1900多人口,是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村莊背山面水,村落圍繞五口池塘組成山谷水系,以太平水庫東渠為依託,清澈渠水環繞整個村莊,今年11月,梅隴村榮膺全國文明村。

居有所安 老房改造幸福滿滿

沿著寬闊潔淨的村路來到梅隴村,綠樹掩映之下一方池塘清可見底,幾幢高層大樓拔地而起,聯排別墅鱗次櫛比,形成錯落有致的村莊新貌,村內涼亭內,幾個老人圍桌而坐、自得其樂,修繕一新的柏油路上,孩子們追逐嬉戲、趣味盎然。

「我們住進新房子已經3年,鄉下人過上了城裡高檔小區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75歲的村民呂牡丹的新家是聯排別墅,樓下還有一個小花園,天氣好的時候她就在花園裡曬曬太陽、修剪花木,興致來了就到村文化禮堂和老友聊聊家長裡短,舒適而愜意,「我城裡的親戚如今都羨慕我的好日子呢!」老人語氣裡滿是幸福。

農房改造前,白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這個村莊的真實寫照,成片的黃泥磚房無序地「釘」在村中,黑色的瓦片屋頂連成一片,讓人直呼「踏不進門」。

「要讓村莊變得有樣子,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必須從農房改造開始破題。」這是幾任村幹部的共識。

2011年,梅隴村籌備啟動農房改造。2012年,梅隴村註冊成立梅隴新村建設有限公司,成為永康首個農房改造公司化運行的村莊,並創新建設投資思路。2013年,正式啟動農房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已安排住戶142戶,其中多聯排屋90戶、雙聯排屋16戶、高層套房1幢36戶,首期新房村民已全部入住。二期高層套房已經結頂完工,預計可入住164戶。三期籌備工程也提上了村莊議事日程。

「通過農房改造,村莊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居住環境大幅提升,柏油路面、雨汙管網、地下管線埋設、綠化亮化美化等配套工程一應俱全,已經有了村強民富景美的雛形。」梅隴村黨支部書記陳紹軍說。

民有所樂 小村生活快樂多多

秋香,走,咱們練打蓮花去!」昨天一早,村民施菊麗來到盧秋香家樓下,招呼「隊員」參加活動。

村裡20多名婦女組成「打響蓮」(打蓮花)隊,每天一早,隊員們在村文化禮堂外操練成為村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作為一項民俗藝術文化,打蓮花在梅隴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到春節、元宵、重陽節等節慶活動,或者村裡有結婚、參軍入伍、考上大學等喜事,這支隊伍就會到現場進行表演,往往能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打蓮花需要跟著節奏時慢時快擊打雙肩膝蓋等部位,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活動,而且還能增進村民間的感情,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施菊麗說。

這幾天,村裡還出資購買了一整套健身器材,安放在文化禮堂內,免費向村民開放。「以前聚在一起沒什麼娛樂活動,現在男女老少都喜歡過來健身鍛鍊身體,人多的時候這點器械還不夠用呢!」陳紹軍說。

「我給村裡申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將元末明初時村裡名人『臥龍處士』陳世恭的事跡,以及臥雲樓、上馬石等文化古蹟製作成視頻,讓大家能隨時觀看,更好地了解我們村。」村裡的「老會計」陳世友自學自編,運用新媒體推廣家鄉。

村有所為 文明之路步步為營

漫步在村內,移步見綠、抬頭見景,處處可見文明標語,農房改造後的區塊路面潔淨,不見一處汙水、沒有一根天線,除了得益於村莊的合理規劃,更和村黨員幹部的苦幹實幹密不可分。

梅隴村集體經濟薄弱,為集資做好新建區域的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村裡採用了「私人認領公共綠化」的做法。即在安置份額一樣的基礎上,讓選擇排屋和別墅安置的農戶包下房屋周邊的綠化,並由他們負責綠化的種植養護和環境衛生。

「房前屋後自家管,公共區域黨員包幹,營造人人都是環境衛生管理員的良好氛圍。」陳紹軍說,「換屆期間我們也毫不鬆懈,幹群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把全國文明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通過農房改造,村子更加乾淨整潔,民風越來越好,村民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生活在新小區的村民們鄰裡和睦、生活幸福。」龍山鎮梅隴村聯村幹部高劍波說。

老房變新屋,舊貌換新顏。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也隨著村居環境的提升上了一個「新臺階」,鄰裡間對文明自覺的踐行逐漸在梅隴村營造起了溫暖和諧的氛圍。

拿到全國文明村的牌子後,梅隴村陸續開展了環境提升、道德培育、移風易俗、志願服務、家風建設等民風建設行動,引領村民向善而行,讓村民在盡享家鄉美的同時能感受到更多的文化美、精神美。

「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爭取在任期內將規劃的三期農房改造完成並完善配套設施,讓美麗梅隴越發亮麗,讓文明梅隴更加出彩。」新一屆村幹部的「幹事承諾」擲地有聲。

小布短 評

幹群共奏文明「協奏曲」

梅隴村牽住了農房改造的「牛鼻子」,扮靚村莊「顏值」,涵養文明風尚,幹群手牽手、心連心,奏響了文明村莊建設的華美樂章。

互相補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一起垮臺。梅隴村開展農房改造的一大秘訣就是「團結」,只有團結,村班子才有戰鬥力;只有團結,廣大村民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規劃啟動到動土施工,從政策宣傳到騰空拆遷,村莊的大事小事,都是幹群同心同德、共同謀劃的結果。

黨員幹部擼起袖子高喊「我先上」,村民才能甩開膀子接力「我跟上」。農房改造啟動伊始,在大家都在觀望的時刻,當時的村幹部就衝在前面,帶頭率先拆除自家老房,當前景漸趨明朗、村民積極性變高時,村裡又實施「三優先」安置辦法,讓住房困難戶優先,居住危房戶優先,舊房提前拆除戶優先,有識之士、黨員、幹部留後安置,生動詮釋了黨員幹部幹事為民的情懷和務實惠民的擔當。

和諧家園需要你我共建,文明之風需要人人參與,習慣養成需要久久為功。新的徵程已經開啟,新的藍圖已經繪就,上下同欲方能畫好最美「同心圓」,幹群攜手才能奏響幹事創業「最強音」。

來源 | 金華新聞客戶端

作者 | 胡清波

編輯|餘影

校對 | 吳麟

【來源:金華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後進村→明星村→全國文明村!金華這個村的「秘訣」是……
    頒獎詞從「後進村」到「文明村」,從「髒亂差」到「潔淨美」,六角塘村美麗蝶變。以垃圾分類為中心,六角塘村「三部曲」奏響交響樂,厚植文明村風,引領文明新時尚。廢棄舊物製作的街角景觀 唐宇昕 攝垃圾分類「小事」不小,牽著民生,連著文明。
  • 麒麟區紅土牆村:少數民族貧困村走出美麗「蝶變」路
    紅土牆村於2017年被列為省級貧困村,曾經是眾人眼中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思想觀念落後、環境衛生差的落後村。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推動下,紅土牆村加強黨建引領,大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深入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這個偏遠山區彝族貧困村完成了美麗的「蝶變」。
  • 金華這個村,帶著文明的馥鬱芬芳來了!
    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經濟,傳播黨的好理論,弘揚國學精粹,打造繁榮鄉村文化的「文化家園」,她帶著文明的基因,不斷繁榮壯大。 在婺城區羅店鎮後溪河村村口,一副燙金字體的對聯——「花香人美笑逐顏開,氣象萬新直奔小康」,描繪出村民們的幸福生活。這個花卉專業村的花香,帶著文明的馥鬱芬芳。
  • 江蘇-蘇州~吳江七都鎮長橋村,這個「經濟薄弱村」,美麗蝶變!
    步入吳江七都鎮長橋村,寬敞乾淨的村道,整潔無雜物的村莊,令人爽心悅目。隨意擇一方院子,搬一把竹椅,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愜意而美好。從以前的經濟薄弱貧困村到如今的美麗鄉村,長橋村積極探索脫貧模式,藉助「外力」,增強「內力」,激發「活力」,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轉變。
  • 金華這個村這樣敲開幸福之門→
    縣前村地處武義南部,緊緊圍繞「綠色轉型、美麗富民、打造南部生態公園核心區」的建設目標,文明之風不斷深入,就像一顆種子,在這個村莊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實現了「班子清廉、幹部清正、村務清爽、民風清朗」。武義縣柳城畲族鎮有一個美麗村莊——縣前村,這裡村風文明、村容整潔、村民富裕。日前,村裡又添一樁大喜事: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該村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 臺東村:一個省定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2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葉玉燕 黃琬婷)深秋時節,記者走進海豐縣臺東村,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水清見底的池塘倒映著村子的倩影,寬闊平整的道路延伸到村口,白牆青瓦的房屋錯落有致……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村歌」讓大陳村完美蝶變
    大陳村是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十大最美村莊、國家美麗宜居示範村、全國思想文化宣傳工作示範點、中國村歌發祥地。誰能想到,這曾是一個人心渙散的上訪村,2001年因土地徵用村民屢次鬧訪,作為負面典型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大陳村何以蝶變?其內生驅動力在哪兒?我們一路探尋,一路思考。以文化人,村歌興村、村歌治村、村歌富村!這是大陳村給出的答案。
  • 美麗鄉村織錦繡 環境蝶變留鄉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臺山市海宴鎮五豐村迎來美麗蝶變。「隨著『三清三拆三整治』在江門全面打響,藉此契機,東風村全體幹部群眾下定決心『拆出一個未來』。」東風村駐村第一書記曹乃付表示。隨著一河兩岸人居環境整治的推進,村民支持的聲音越來越多,信心越來越足。經濟型酒店、家庭民宿等業態逐漸興起,村民出行通暢度、停車便利度、屋前開闊性,都有了顯著提升。東風村的蝶變是江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
  • 【美麗家園·美好生活】樓塔鎮巖上村:多線並進,全力推進美麗蝶變~
    【美麗家園·美好生活】樓塔鎮巖上村:多線並進,全力推進美麗蝶變~ 2020-12-24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後村:美麗村居「蝶變」展新顏
    生活美、家園好」的美麗村居圖景躍然眼前。近年來,劉集後村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村莊環境、推進產業發展,高質量推進美麗村居建設,致力打造「紅色、宜居、美麗、幸福」新劉集。「紅色旅遊」:建設紅色劉集作為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的保存地和全國成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紅色品牌」是劉集後村最為靚麗的名片。
  • 樅陽縣山河村:美麗鄉村解鎖「蝶變密碼」
    美麗鄉村市級特色自然村建設點樅陽縣白柳鎮山河村,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迎來送往,見識過山山水水,最美的還是我們村。」54歲的山河村村民高厚旺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日常工作就是載著乘客東奔西走,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小城市的宜居,他的內心始終縈繞著對家鄉的深情。樅陽縣白柳鎮山河村怎樣留住鄉愁?
  • 埇橋區美麗鄉村譜新篇 村莊「蝶變」換新顏
    時值冬日,走進埇橋區大店鎮四鋪村,一條條暢、潔、綠、美的硬化道路直通家門,一排排整齊大氣的民居讓人感受到田園村居的溫馨愜意,休閒廣場、大舞臺美麗大方,閒暇的村民跳著廣場舞、打著太極拳,生活中處處透出難以掩飾的喜悅……村莊蝶變,淵源有自,這一切都得益於埇橋區紮實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
  • 和美金華我發布——婺城篇
    就和小布一起,去看,去聽,去感受,共同見證金華各縣(市、區)在小康路上的幸福變遷吧!一朵金茶花,千年幸福城。在合作機制方面,全面推進「十鄉百村」鄉創婺城行動,積極探索打造黨委引領、政府主導、鄉鎮組織、村集體及村民參與、企業建設、村兩委協調、金融機構配套及多方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7+X」模式,謀劃44個鄉創推介項目,到位資金達21211萬元。在扶貧攻堅方面,對38座傳統小水電站開展資產重組、數位化改造、智慧化運行,打造綠色小水電創建新樣板,提高年收益1000餘萬元。
  • 樂群村的蝶變
    圖為六枝特區紀委特區監委派駐樂群村「第一書記」與雲茸種植基地的員工對採摘的雲茸進行分類六枝特區梭戛鄉樂群村是六枝特區紀委特區監委的黨建扶貧點,自2014年六枝特區紀委特區監委掛鈎幫扶以來,樂群村悄悄發生著「蝶變」,一幅幅設施全、產業興、村民富、生活美的小康畫卷徐徐展開。
  • 村貌秀美 鄉業興旺 民風清朗
    至今,「兩次四分」垃圾分類模式在全國推廣,美麗經濟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農村文化禮堂成為農民的精神家園,居家養老成為民心工程,後陳「治村之計」上升為「治國之策」。一幅天藍水淨、村美民富、業興人和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徐徐展開……美麗生態新蝶變【蝶變樣本:金義新區江東鎮南下王村】行走在金義新區江東鎮的南下王村,家家戶戶門前栽種的藤蘿、繡球、龍船草、香雪蘭、荷花等植物將房前屋後點綴出勃勃生機。
  • 東陽:小康路上曬幸福 美麗鄉村入畫來
    「生活好起來,物質富裕了,我們的精神生活也要充實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幸福小康生活。」單有水說。「十美村」創建 激活山水風光  為實現「農業興旺發達,農村人人嚮往,農民安居樂業」這一「三農」發展目標,中村村以「十美村」創建、垃圾分類等工作為載體,建設更整潔、更宜居、更有鄉土味的美麗鄉村。
  • 永康大陳:一個網紅村的蝶變之路
    走進這片美麗的土地,藍天、白雲、淨水、古街、老巷、土坯瓦房,一幅古樸幽靜的中國山水畫卷映入眼帘。   然而,誰都想不到,這個地處永康南部的偏僻山村,之前卻是另一番景象:土坯房、簡易廁所隨處可見,溪裡滿是垃圾,農田山林撂荒,不少人背井離鄉只為討個生活。
  • 金華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發布日期: 2020-11-23 來源: 金華日報 作者: 王龍玉
  • 金華市委書記陳龍署名文章《金華:建設現代化和美鄉村》
    到2022年,建成100個現代化和美鄉村示範村,實現現代農業綜合產值超1000億元,創建1000個產業特色村、1000個A級景區村、1000個文化特色村、1000個善治示範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0元以上,城鄉收入比縮小到2∶1以內。到2035年全市農村基本建成現代化和美鄉村示範村。到2050年全市農村高水平建成現代化和美鄉村,農民群眾共同富裕高標準實現。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牧民其其格家的「美麗蝶變」 2020-09-09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