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詞
昔日舊村成新廈,如今梅隴勝桃源;村強民富家家美,攜手共赴新徵程。狀元故裡文脈顯,梅花深處有人家,臥雲樓、上馬石,吟唱著穿越千年的璀璨詩篇,柏油路、新樓房,訴說著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這裡山明水秀、文化悠長,這裡十步一景、文明花開。
永康市龍山鎮梅隴村位於城區東北角,由梅隴和下奠口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有800多戶,1900多人口,是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村莊背山面水,村落圍繞五口池塘組成山谷水系,以太平水庫東渠為依託,清澈渠水環繞整個村莊,今年11月,梅隴村榮膺全國文明村。
居有所安 老房改造幸福滿滿
沿著寬闊潔淨的村路來到梅隴村,綠樹掩映之下一方池塘清可見底,幾幢高層大樓拔地而起,聯排別墅鱗次櫛比,形成錯落有致的村莊新貌,村內涼亭內,幾個老人圍桌而坐、自得其樂,修繕一新的柏油路上,孩子們追逐嬉戲、趣味盎然。
「我們住進新房子已經3年,鄉下人過上了城裡高檔小區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75歲的村民呂牡丹的新家是聯排別墅,樓下還有一個小花園,天氣好的時候她就在花園裡曬曬太陽、修剪花木,興致來了就到村文化禮堂和老友聊聊家長裡短,舒適而愜意,「我城裡的親戚如今都羨慕我的好日子呢!」老人語氣裡滿是幸福。
農房改造前,白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這個村莊的真實寫照,成片的黃泥磚房無序地「釘」在村中,黑色的瓦片屋頂連成一片,讓人直呼「踏不進門」。
「要讓村莊變得有樣子,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必須從農房改造開始破題。」這是幾任村幹部的共識。
2011年,梅隴村籌備啟動農房改造。2012年,梅隴村註冊成立梅隴新村建設有限公司,成為永康首個農房改造公司化運行的村莊,並創新建設投資思路。2013年,正式啟動農房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已安排住戶142戶,其中多聯排屋90戶、雙聯排屋16戶、高層套房1幢36戶,首期新房村民已全部入住。二期高層套房已經結頂完工,預計可入住164戶。三期籌備工程也提上了村莊議事日程。
「通過農房改造,村莊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居住環境大幅提升,柏油路面、雨汙管網、地下管線埋設、綠化亮化美化等配套工程一應俱全,已經有了村強民富景美的雛形。」梅隴村黨支部書記陳紹軍說。
民有所樂 小村生活快樂多多
秋香,走,咱們練打蓮花去!」昨天一早,村民施菊麗來到盧秋香家樓下,招呼「隊員」參加活動。
村裡20多名婦女組成「打響蓮」(打蓮花)隊,每天一早,隊員們在村文化禮堂外操練成為村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作為一項民俗藝術文化,打蓮花在梅隴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到春節、元宵、重陽節等節慶活動,或者村裡有結婚、參軍入伍、考上大學等喜事,這支隊伍就會到現場進行表演,往往能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打蓮花需要跟著節奏時慢時快擊打雙肩膝蓋等部位,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活動,而且還能增進村民間的感情,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施菊麗說。
這幾天,村裡還出資購買了一整套健身器材,安放在文化禮堂內,免費向村民開放。「以前聚在一起沒什麼娛樂活動,現在男女老少都喜歡過來健身鍛鍊身體,人多的時候這點器械還不夠用呢!」陳紹軍說。
「我給村裡申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將元末明初時村裡名人『臥龍處士』陳世恭的事跡,以及臥雲樓、上馬石等文化古蹟製作成視頻,讓大家能隨時觀看,更好地了解我們村。」村裡的「老會計」陳世友自學自編,運用新媒體推廣家鄉。
村有所為 文明之路步步為營
漫步在村內,移步見綠、抬頭見景,處處可見文明標語,農房改造後的區塊路面潔淨,不見一處汙水、沒有一根天線,除了得益於村莊的合理規劃,更和村黨員幹部的苦幹實幹密不可分。
梅隴村集體經濟薄弱,為集資做好新建區域的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村裡採用了「私人認領公共綠化」的做法。即在安置份額一樣的基礎上,讓選擇排屋和別墅安置的農戶包下房屋周邊的綠化,並由他們負責綠化的種植養護和環境衛生。
「房前屋後自家管,公共區域黨員包幹,營造人人都是環境衛生管理員的良好氛圍。」陳紹軍說,「換屆期間我們也毫不鬆懈,幹群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把全國文明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通過農房改造,村子更加乾淨整潔,民風越來越好,村民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生活在新小區的村民們鄰裡和睦、生活幸福。」龍山鎮梅隴村聯村幹部高劍波說。
老房變新屋,舊貌換新顏。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也隨著村居環境的提升上了一個「新臺階」,鄰裡間對文明自覺的踐行逐漸在梅隴村營造起了溫暖和諧的氛圍。
拿到全國文明村的牌子後,梅隴村陸續開展了環境提升、道德培育、移風易俗、志願服務、家風建設等民風建設行動,引領村民向善而行,讓村民在盡享家鄉美的同時能感受到更多的文化美、精神美。
「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爭取在任期內將規劃的三期農房改造完成並完善配套設施,讓美麗梅隴越發亮麗,讓文明梅隴更加出彩。」新一屆村幹部的「幹事承諾」擲地有聲。
小布短 評
幹群共奏文明「協奏曲」
梅隴村牽住了農房改造的「牛鼻子」,扮靚村莊「顏值」,涵養文明風尚,幹群手牽手、心連心,奏響了文明村莊建設的華美樂章。
互相補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一起垮臺。梅隴村開展農房改造的一大秘訣就是「團結」,只有團結,村班子才有戰鬥力;只有團結,廣大村民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規劃啟動到動土施工,從政策宣傳到騰空拆遷,村莊的大事小事,都是幹群同心同德、共同謀劃的結果。
黨員幹部擼起袖子高喊「我先上」,村民才能甩開膀子接力「我跟上」。農房改造啟動伊始,在大家都在觀望的時刻,當時的村幹部就衝在前面,帶頭率先拆除自家老房,當前景漸趨明朗、村民積極性變高時,村裡又實施「三優先」安置辦法,讓住房困難戶優先,居住危房戶優先,舊房提前拆除戶優先,有識之士、黨員、幹部留後安置,生動詮釋了黨員幹部幹事為民的情懷和務實惠民的擔當。
和諧家園需要你我共建,文明之風需要人人參與,習慣養成需要久久為功。新的徵程已經開啟,新的藍圖已經繪就,上下同欲方能畫好最美「同心圓」,幹群攜手才能奏響幹事創業「最強音」。
來源 | 金華新聞客戶端
作者 | 胡清波
編輯|餘影
校對 | 吳麟
【來源:金華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