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不是第一次「崛起」,談何「修昔底德陷阱」?

2021-01-11 觀察者網

編者按:近期,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辦的「臺港澳縱論」系列學術沙龍中,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著名國際法專家熊玠教授對當前的中美關係、中美大國競爭和美國一些學者所宣揚的中美將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熊玠教授曾先後擔任紐約大學政治學教授兼該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國當代美亞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政治學會、國際問題研究協會、亞洲問題研究協會、國際法協會、中國問題研究協會會員,一直以來是中美關係的資深研究者和參與者,和美臺上層關係頗深,與美國前總統卡特、裡根有一定交往。

以下是熊玠教授講話內容節選:

關於中美關係,我認為應該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的視野,不能只談眼前,或者只看1979年以後的中美關係。我們對於中美關係的認識應該推到美國首先對亞洲有興趣的那個時間點。

美國開始對中國有興趣可以上溯到1892年的美西戰爭,因為西班牙被打敗了,所以將它在亞洲的殖民地——菲律賓讓給了美國,美國把菲律賓拿來之後就開始了對亞洲的注意,免不了就對中國投來了目光。

當時的美國國會把中國形容「unlimitable market"——「不可限制的市場」,這是對中國感興趣的第一個理由。第二個理由是教會,美國的教會看到有四萬萬的中國人可以被傳教。商業、宗教這兩方面利益,促使了美國開始對中國進行經營。

但是很快,美國發覺英國和日本等國家已經捷足先登,在中國建立了勢力範圍,甚至在上海這樣的城市有租界。於是美國開始利用政治手段,倡導「門戶開放」政策,本質的意思是要求中國對所有國家要開放,大家平等,對你開放也要對我開放——這是美國人玩政治的手法。最後鬥爭的結果是各國在1922年華盛頓會議籤訂了《九國公約》,這九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和中國,《九國公約》規定要「保全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而美國就利用這個條約把門戶開放國際化、法律化。

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籤訂現場

為什麼我們看中美關係要講這個,這個對中國很重要,因為如果沒有這條約,中國很有可能已經被列強瓜分,那個時候我們有強烈的證據,英國陰謀夥同日本、俄國、義大利將中國瓜分,因為他們的勢力範圍已經定了,他們想要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合法化。美國的這個條約把瓜分中國變得不可能,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救了中國。所以我們今天罵「美帝」、「美帝」的時候,我還是要講,「美帝」對於中國是有過貢獻的,這個話,尤其是分析中美關係一定要先講。

講了這段歷史之後我們就可以接著說,我們中國對你們美國人也有恩,這是我們對美國講話的方式。很多時候有的人沒有聽懂,上一次我有一個朋友的兒子,是一個美國人,我講完話之後他對我說,覺得我說話很有技巧——先說美國對中國有貢獻,再說中國對美國也有貢獻,這樣你批評美國就站穩了腳跟。

那麼,中國對美國有什麼貢獻呢,日本人炸珍珠港之後,美國跟中國和共同的敵人——日本作戰,這是美國人自己承認的。中國在中國境內拖住了幾十萬日本大軍,如果沒有中國,這些日本軍隊就會被用在美國身上,所以中國對美國有恩,再加上尼克森時代,打中國牌對付蘇聯,這樣就孤立了蘇聯,最後把蘇聯拖垮,所以中國對美國也有恩。

今天,川普總統批評中國,把中國當做蘇聯之後的第二個敵人,這是沒有道理的,用我們前面說的作為依據,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談到中美貿易問題,我認為我們眼光不要看得那麼窄,這絕對不是只是一個貿易的問題,從川普的眼光來看,中國是蘇聯在二戰之後的另外一個敵人,一定要把中國打垮,要不然中國會威脅到美國的安全。為什麼,他有理論的基礎,我教國際法之外還教國際政治,美國的學術界一直以來有一個理論:任何崛起的國家一定不是侵略別人就會是威脅別人,在歷史上一共有五個例子,我加一個例子就一共有六個例子:

第一,十七世紀、1648年韋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之後才有了國際社會,從17世紀以後,第一個崛起的是英國,英國工業革命之後建立了日不落的大帝國;第二個是拿破崙的法國,給歐洲帶來二十年的戰爭;第三個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崛起後就侵略了中國的附屬國朝鮮,20世紀日本不單是在中國侵略還跑去侵略了東南亞地區;第四個例子是德意志民族統一之後給人類帶來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第五個例子是史達林在二戰期間擴充蘇聯,在二戰以後給世界帶來四十多年的冷戰;我再加一個,二戰後的美國獨霸,造成朝鮮、越南、阿富汗等地的戰火,以後又打進了伊拉克,最後還有利比亞,這都是美國獨霸的例子。

歷史上雅典的崛起給斯巴達帶來了恐懼

但是,有了這些例子後,美國學術界得出的結論有問題,這個結論是「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臘斯巴達是霸主,和今天的美國一樣,後來,雅典起來了,雅典起來得快,給斯巴達帶來了恐懼,引發了斯巴達和雅典之間的戰爭,而寫這個戰爭的著名歷史學家叫修昔底德,所以大家就把這個現象用「修昔底德陷阱」來形容。現在很多人認為美國是當年的斯巴達,中國是當年的雅典,他們就散布這樣的思想,認為美中是不是也會爆發像當年那樣的戰爭。

我在自己的一本英文書——The South China Disputes and US-China Contest,International Law and Geopolitics裡給出了我的觀點,我駁斥這個理論,我說你上面的四個例子也好,五個例子也好,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國家都是第一次崛起,中國不是。

中國官方自十八大之後不再用「崛起」這兩個字——和平崛起大家都覺得了不起,但是問題是,歷史上凡是崛起國家沒有是和平崛起的,所以我們不能說自己是崛起,我們得說我們是復興。十八大之後官方更多用了「復興」這個詞。

中國不是第一次崛起,而是第二次復興,何以見得?我們中國自己沒有數據,我用了英國人的數據,再參考了荷蘭的數據,甚至日本的數據,都證實了英國人的數據是可靠的。英國人的數據來自Angus Maddison,他是英國的一個經濟歷史學家。從他的數據我們知道,中國從公元713,就是唐朝開元盛世唐玄宗時期開始一直到1820年,這一千多年來,國內生產總值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比歐洲所有國家加起來都大。很可惜,國際社會上沒有這個先例——一個國家一千多年是第一,被打下去了150年再起來,它的表現會是什麼,我們沒有這個先例。所以我們就不知道中國第二次復興會有什麼表現。

可是我們有三點指標可以讓我們推想未來的結果:

第一,中國第一次崛起有沒有侵略別人。我們之前講的六個例子不一樣,中國第一次起來的時候並沒有侵略別人,也許你認為中國人自己的歷史侵略別人可能不會講,可是中國是被十幾個鄰國包圍的國家,如果中國侵略過他們,中國的歷史沒有記載,他們的歷史也一定會有記載,而他們的歷史沒有記載。

曾經有一個美籍韓裔的教授他研究中國從明朝開始到19世紀,500年的對外交往歷史,這期間中國只參加了兩次國際戰爭,其中一次還是日本人發起的——日本人打朝鮮,中國幫助朝鮮,另外一次是中國對越南,因為那個時候越南是中國的藩屬。而我們想想歐洲在這500年打了多少戰爭。所以說中國的第一次強盛期就沒有侵略別人。

明朝曾經為了幫助屬國朝鮮抵禦日本侵略而與日本爆發過戰爭

第二,在這一百多年的低谷期,中國學到了什麼?我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我曾經在研究聯合國憲章的制定:草案是美國國務院提出的,後來送給英國人看,蘇聯不感興趣,法國是流亡政府沒有參與,最後送給中國政府看,中國政府看到草案裡面憲法第二條第三款講,所有聯合國的會員國在他們國際爭端的時候要和平解決,為什麼——so that,peace and stability,and justice,will not be endangered——和平與穩定,逗號,與正義,逗號,不會被威脅。當時我看到這段我就在想,為什麼要peace and security之後加一個逗號,and justice後面再加一個逗號,為什麼不是peace,justice,stability,and justice will not be endangered。少掉一個and和一個逗號。

我就開始研究,因為在國際法中,一個逗號都不會有錯,而為什麼這裡多了一個逗號,還多了一個and,結果研究出來,是中國政府看了這個報告之後想,國際爭端要和平解決沒錯,可是和平解決有時候是大國對小國的一種命令——我告訴你怎麼解決,你去解決吧——這不合乎正義。所以變成and justice是中國人加進去的,逗號,and justice,在英文中等於括弧,是當時的顧維鈞大使加進去的。

著名外交家顧維鈞

這是我的發現。所以中國一百多年被人欺負的歷史教會我們,社會正義非常重要,中國一百多年被人欺負讓我們知道了一定要幫助弱小,所以當我們稍有起色後就拼命幫助非洲落後的國家。這是美國政府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此外從我們最早孟子說,文王「以大事小」。我對很多文化研究的結果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文化教你以大事小,只有中國。今天中國起來了,依然遵循這樣的傳統。

最後,我想從國際法的視角談一談中美貿易戰。貿易戰中,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國際法的重要性。

增加關稅這個事情在以前小布希總統時期做過,但是失敗了。小布希2002年三月宣布美國對進口的鋼鐵加17%-33%的稅,這個比川普對中國加的25%的稅還要高。出口美國鋼鐵的的國家是歐洲和日本,結果歐洲與日本聯合起來到世貿組織告美國——世貿組織最基本的幾大規則之一就是稅率都是兩個國家之間籤訂的,另外一個原則是普及,你們雖然只是你們兩個國家定了其他國家也可以享受到了,可是一旦稅率被世貿組織登記以後,你就不能用這樣那樣的理由更改——所以那時歐洲和日本聯合起來把美國告到了世貿組織,世貿組織成立了一個專家小組,最後研究出兩點:

第一,美國違背了世貿組織不可以單方面更改關稅的規定;

第二,授權歐洲和日本對美國可以施加懲罰式關稅,一直到(歐洲和日本)拿回損失的46億美元為止。

這是2003年9月公布的,不到三個月,2003年的12月初,小布希就收回成命,不加稅了。為什麼中國不效仿歐洲和日本的先例呢,如果你要去告,有現成的判例,最後一定會有同樣的決定,美國單方面加稅是違背WTO規章的,這個比告小布希那一次還要加一條,因為世貿組織有一條規則是,你不能歧視,你對中國加稅,為什麼沒有對其他國家加稅啊。因此,美國既違背了你不可以單方面加稅這個規定,也違背了不可以歧視任何成員國的規定。

但是,這一次中國反而是以被告的身份去應訴,因為美國將中國告到了世貿組織,說中國侵犯美國的智慧財產權,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認為中國也應該善用國際法,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維護自己在全球貿易上的合法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修昔底德陷阱」之破解
    「修昔底德陷阱」之破解河北省滄縣中學:蔡增清一、何為「修昔底德陷阱」?當今,越來越多人感受到,對中國是否強硬,正被華盛頓一些人塑造為檢驗是否「愛國」的指標。就連國會參議員克裡斯庫恩斯也感嘆,當前的氣候讓人想起上世紀50年代「反蘇」在政治上沒有壞處的時代。這就是說,有些美國政客已經對中國的崛起感到恐懼不安,借「修昔底德陷阱」把中國推到了美國的對立面,並將本來的「極易」發生衝突,說成「必然」發生衝突,使中美關係發展面臨困境。
  • 「修昔底德陷阱」對中國是個偽命題
    絕不能把雅典與斯巴達的關係同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比較,更不能將「修昔底德陷阱」附在中國身上,這種做法顯然是犯了嚴重的知識性錯誤。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和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西方人士對中美關係出現的變化表達出不安和憂慮:中國是否會取代美國成為國際體系的主導者?中國是否會用武力的方式顛覆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
  • 陳康令:「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話語陷阱
    近年來,一些西方學者出於對中國發展壯大的憂慮,不斷散布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說,並將其誇大為國際關係的鐵律。「修昔底德陷阱」是精心包裝的話語陷阱,中國思想界應跳出這一話語限定,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
  • 「修昔底德陷阱」:認識誤區與戰略應對
    從政治戰略的視角回到「修昔底德陷阱」的歷史起點,格雷厄姆·艾利森等西方學者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對雅典和斯巴達以及中國和美國之間關係的認識和類比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誤區:實力決定論、戰爭獲益論和雙邊關係論。這三個誤區分別涉及「修昔底德陷阱」形成的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和範疇因素。
  • 中美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了?深讀修昔底德原意後,才發現這是偽命題
    似乎近年來,中美雙方都陷入到了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中。這一被國內外不斷渲染的概念,到底是指什麼?這背後的歷史依據與現實意義靠得住嗎? 一、艾利森陷阱? 其實,「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近幾年的事。
  • 【專稿】鄒鐳: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將針對艾利森先生的觀點,從數據採樣問題、因果關係、時代和文化問題等多個維度探討和分析,以駁斥「修昔底德陷阱」在當今世界格局下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最近,「修昔底德陷阱」這一說法不斷地衝擊著我的耳膜和視網膜,多位老師在講中美關係這一熱門話題時,都會引用「修昔底德陷阱」,令我對其產生了興趣。
  • 如何看待修昔底德陷阱
    來源:經濟觀察報如何看待修昔底德陷阱韓滿春  以伯羅奔尼撒戰爭為代表的古代戰爭在修昔底德寫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之前,人類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無數的戰爭修昔底德陷阱理論那麼修昔底德的論斷是否適用於現代社會呢,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適用,並稱這種論斷是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他在《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書中,總結了1500年以來的16次大國崛起的案例,有12次是以戰爭為結局,只有4次是和平過渡,和平過渡的案例中有兩例發生在「二戰」之後。
  • 正確認識「修昔底德陷阱」(人民觀察·本期主題)
    針對一些人對中國迅速崛起後必將與美國發生衝突的擔憂,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時再次提到:「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那麼,什麼是「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之間是否真的存在「修昔底德陷阱」?
  • 中美策|「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中美關係需破傳統、填空白
    「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是無法避免的,中美之間發生衝突甚至戰爭也不是不可想像的,但進而造成的後果肯定是雙方乃至全世界都無法接受的。」哈佛大學教授、「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
  • 【慶斌夜語】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鄭永年教授的態度...
    【慶斌夜語】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鄭永年教授的態度,顯然越來越悲觀了 2020-07-01 0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球焦點|中國成美國最大勁敵?賴嶽謙:全面應戰修昔底德陷阱!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修昔底德陷阱首次提出是在古希臘時代,當時雅典與新興大國斯巴達爆發了戰爭,修昔底德推論,一個大國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兩國之間勢必會發生衝突這些年中國迅速崛起,中美的修昔底德陷阱成為熱門話題,我們多次向美國闡述,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發展,但是美國卻不是這麼想的。中國成美國最大勁敵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就從多個地區強國並立的局面,變成了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爭霸的現實情況。
  • 美日為何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實現成功崛起
    研究美國、日本分別在獨立和冷戰後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和平崛起」的案例,對眼下的中美關係具有重大現實啟發意義。按照修昔底德陷阱理論,崛起大國必然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必然對此作出回應,導致雙方必然以戰爭作為解決之道。但美國和戰後日本並未遵循這一規律。英國是首個建立世界秩序和全球霸權的國家。美國除了在兩次「獨立戰爭」中被迫與英國兵戎相見,並未主動嘗試挑戰英國的霸權。自建國以來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19世紀末,它已上升為世界第一大國。
  • 2021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經濟:淺析修昔底德陷阱
    2018年美國發布禁令限制中興購買「敏感產品」,2019年美國再次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並命令美企退出中國,2020年美國命令臺積電斷供華為等經濟戰無不體現出美國對於中國這一新的崛起的重視程度。今天的中國,又面臨著似曾相識的境況,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需要做出怎樣的歷史抉擇呢?且以史為鑑,看看過去的修昔底德陷阱吧。
  • 美國軍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不存在,西方該研究《左傳》!
    從大國競爭這個名字開始在媒體上炒作,有關中美兩國與「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早已經不脛而走。但我們要知道,「修昔底德陷阱」來自於古希臘和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個描述古希臘歷史的大國對抗模式,是不是適應中美兩國這個文化歷史截然不同的國家呢?其實就連美國人都覺得不合適。
  • 陳村富:古希臘有過「修昔底德陷阱」嗎?說說艾利森教授的「圈套」
    三 、「陷阱」與「圈套」,「出口」與「入口」 艾利森教授的敘述很巧妙,使人們誤以為真如他所說:「修昔底德的主要議題就是修昔底德陷阱。」其實,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第1卷第23節那句話。
  •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淺析修昔底德陷阱
    為大家準備了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淺析修昔底德陷阱,以幫助大家備考。2018年美國發布禁令限制中興購買「敏感產品」,2019年美國再次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並命令美企退出中國,2020年美國命令臺積電斷供華為等經濟戰無不體現出美國對於中國這一新的崛起的重視程度。今天的中國,又面臨著似曾相識的境況,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需要做出怎樣的歷史抉擇呢?且以史為鑑,看看過去的修昔底德陷阱吧。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修昔底德陷阱」。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成為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助推器,這意味著對美國產生了實質性的威脅。隨後幾十年間中國又開始取代美國的地位和特權,並且還在顛覆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因此中美關係的第一層關係就是真正的修昔底德式的對手。也就是說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甚至仍可能會爆發軍事衝突。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眼下,國際輿論更擔心殘留下來的「川普主義」會不會給美國政府未來在對外政策,特別是在對華關係上製造「陷阱」,影響到中美關係的改善。
  • 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尋找拜登對...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眼下,國際輿論更擔心殘留下來的「川普主義」會不會給美國政府未來在對外政策,特別是在對華關係上製造「陷阱」,影響到中美關係的改善。
  • 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什麼理論,經常被用於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中
    文章引言:自從2012年,美國學者艾莉森,提出了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之後。一下就引起了熱議,幾年過去了,這個詞語還一直是熱度不減。「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定回衝擊現存的強國,而現在的大國也必定會反擊回應這種威脅,因此兩個國家的戰爭必不可免。乍一聽起來,這裡理論好像極為的正確。可是仔細深究一下,這個理論也只是一個形象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