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的田地裡總會生長一些雜亂的野草,農民看了後都會頭疼不已。相信很多80後的農村娃,小時候都有去農田裡除惡草的習慣,在田地裡總有不少雜草,就算是拔除了,接下來還是會生長,比如說抓地秧這種野草,清理很難,繁殖力卻比較變態,看到了它後,那就要狠狠的治理才行,不然還會影響作物的生長。牛根草也是一種頭疼的野草,它的根部很難拔除,牢牢的紮根於農田裡,讓人對此很是頭疼。
一、米米蒿特性
其實有一些野草看似有害,但實際上也有著多種價值,米米蒿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作為十字花科的植株,每年的春季就會開始生長,在北方地區很是常見,對土壤沒太多的要求,就算是在貧瘠的土地裡都能生長,每年的2月份就會冒出芽兒來。
它的生長力比較強,在麥田裡、溝渠旁總能看到不少,其葉片看上去很是稠密,有著淡黃色的花瓣,看上去也有一番觀賞的價值,植株的個頭在20-80cm,上面覆蓋絨毛。它的營養比較豐富,新鮮的就可以進行食用,當然它的藥用效果也非常的高,在這幾年裡備受歡迎。
二、農民眼裡的惡草
家裡種小麥的朋友,對這種草可是不太陌生,畢竟在麥田裡非常的普遍,在最初生長時,還以為它是艾草,不過稍大一點後,它就會長出籽粒,看上去和油菜籽很是相似。在小麥播種20-25天後,它就會齊刷刷的生長,日出苗為10-50棵/㎡,如果進行澆水的話,那它的出苗會更高一些。就算種子深埋到20cm,它依舊會冒出頭來,不過最多見的就是在0-5cm的土壤中,佔比達到了67%,一般土層越深,出苗率也就越少。
因為米米蒿的存在,小麥的產收會減少20%左右,一般在播種的150-170天,就需要對米米蒿進行防控,這段時間的除草效果好,也能少一些成本。
但是城裡人卻喜歡。為何呢
三、價值
其實這種害人的雜草,在困難年間也是一種救命草,很多農民則是進行採挖食用,不過它的味道聞起來很苦,但大家並不會有什麼介意,能吃飽就行。
而它的主要食用部分則是嫩芽,在剛長出沒多久時食用,此時的口感會更好一些,讓人為此很是喜歡。將它的嫩莖採摘,之後進行焯水除苦味,然後放在冷水中泡上5小時,這樣的話再蒸熟,用上一些蒜汁攪拌,吃起來很是爽口。
當然它也可以用來包餃子,不然就是清炒品嘗,吃起來總會頗為不同。而它的種子也有不錯的價值,將其採收後就可以進行壓榨成油,而老人也會經常性的採收,這樣就可以賣到市場中,一斤達到了20元,可以說價值還是比較貴的,而用上這種油去烹飪油餅,吃起來很香濃。
這種野草讓農民對此愛恨交加,畢竟它可以藥用食用,但傳播速度也非常的快,農民對此很是苦惱,但如果能利用起來,它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