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酸菜對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除非不要命的吃很多。本文配圖是我做的部分光山鹹菜。
酸菜是什麼?
酸菜是新鮮的青菜,通過加鹽醃製而成的一種食材。酸菜可以直接食用,但是一般會當作半成品,繼續加工烹飪成菜餚。比如酸菜魚、酸豆角肉末、小河蝦煮鹽菜等。
把新鮮蔬菜加工製成酸菜,目的是為了保存,用另一種形式延長可食用時間。每年秋天是醃酸菜的季節,就是因為即將到來的寒冬有菜吃。寒冬臘月,寸苗不生,想吃蔬菜,只有在冰凍未到的秋天,用醃製的方法,把蔬菜保存起來,漫長的冬天就不缺菜吃。
理論上,所有新鮮的蔬菜瓜果,都可以做成酸菜。只是因為性質不同,部分鮮活蔬菜有更好的保存方法。比如金針菜,鮮嫩的花蕾,適合曬乾了保存,比起醃漬更能保鮮。還有的蔬菜可以多種方法保存,竹筍可以醃漬,可以曬乾。還有蘿蔔,江淮地區醃漬,開壇直接吃;鄭州地區曬乾,吃之前開水燙了調料拌拌。下圖就是我今年重陽節醃的蘿蔔條,信陽光山叫「蘿蔔繭子」。
酸菜有來頭
新鮮食物吃不完,還要放得住,不能任其腐壞,這個心,古人早替我們操了。酸菜始於何時不知道,可以確定不比幹肉時間晚。幹肉是保存鮮肉的好辦法,也是不知道始於何時,現今的臘肉、燻肉、火腿,都是幹肉的發展。
正史裡有記載,多虧孔子勤快,說他教學生要收學費。不像現在一學期幾千塊,他老人家一年只要三小捆幹肉。貴不貴沒法衡量,三小捆,放到現在,應該不到10斤羊肉。那時候他收的還都是窮人子弟,沒權力吃羊肉,也吃不起羊肉。應該是不值錢的雞肉之類,了不起3隻雞的樣子,值不幾個錢。
酸菜,正確的名字叫鹽菜,鹽醃漬的蔬菜。周代的《周禮》有準確記載。那是相當重要的食材,不僅皇族貴胄要天天吃,朝廷還設有專門的官職,叫「醢人」。這個職位不是管人,是管事,還不是管閒事,是專門醃漬鹽菜。並且負責製作含有鹽菜的醬料,以及祭祀活動供奉神靈的多種鹽菜食物。要知道那時候吃的飯菜,可不是現在幾菜幾湯幾糕點,不論帝王還是百姓,飯菜都是一鍋熬,鍋裡煮熟撈出來,蘸著醬料吃。無非帝王吃牛肉,百姓吃蔬菜,唯有醬料不可隨便。就像幾十年前一個廣告,「熬哇熬」的阿香婆醬,精心熬製而成。
酸菜有什麼好?
說來人類文明史,有了烹飪就有了酸菜不為假。鮮菜和鮮肉一樣難保存,那就想著法留住,不能等它腐壞了。古人好像也沒現在人多心,有沒有致病因素啊?吃了會不會致癌什麼的。他們只想著存住不壞,冬天還有得吃,就達到目的了。
幾千年的實踐證明,鹽菜臘肉並沒有吃壞人。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特別是鄂湘川貴,那裡的人把醃貨當飯吃,也沒見吃出什麼問題,反而都當臘肉燻肉鹹菜泡菜美食,缺了不可以。只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方文化湧進後,嚇得人們不敢吃豬油,不敢吃酸菜,不敢吃這不敢吃那。可是40年的經歷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疾病,好像與酸菜臘肉並沒有多少關係。
這時候科學家們站出來了,證明酸菜裡沒有致病的物質成分,而是很多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人們害怕幾十年的有害物質,鹽醃蔬菜會產生的亞硝酸鹽,原來是子虛烏有。酸菜本來是乳酸菌發酵而成,跟酵母菌發酵饅頭一個道理,不僅使得蔬菜多了營養,乳酸菌自己也捨身奉獻。於是,酸菜不僅保存了植物類營養,還多了乳酸菌的動物類營養,有了一般蔬菜沒有的動物類蛋白和多種胺基酸。
就一點需要注意,一次不要吃多。因為酸菜開胃下飯,很容易多吃,但是不能多吃,畢竟含鹽量有點多,吃多了會齁著。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