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製品知識科普:從「喝奶」向「吃奶」的轉變

2020-12-05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30日消息 近年來,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對乳製品益處的認知大大加強。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已從二十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到36公斤,喝奶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儘管如此,中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仍不足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不足亞洲人均量的二分之一。《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近八成中國消費者乳製品攝入量不達標,超七成人僅食用牛奶和酸奶,消費類型非常單一,「喝奶」仍是主要的消費形態。

鼓勵消費者從「喝奶」向「吃奶」轉變,被譽為奶中黃金的奶酪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關鍵所在。據了解,我國人均奶酪消費量僅為0.1公斤/年,與荷蘭人均消費21.6公斤/年、美國人均消費15公斤/年的差距顯而易見。即使同處亞洲的日本、韓國,人人均奶酪的消費量也分別達到了2.4公斤和2.8公斤。以荷蘭2017年的數據為例,荷蘭原奶生產量達到1400萬噸,其中大部分都用於製作乾酪,達到88.8萬噸。以10:1比例大致推算,荷蘭用於生產奶酪的原奶超過了原奶總量的60%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宋崑岡表示:「推動國內乾酪產業發展,擴大消費規模,通過功能性乾酪產品開發,發展適合中國消費的乾酪市場將是未來重點工作」。他指出:近些年,國內乾酪市場快速增長,進口量激增,彰顯國人對乾酪產品日漸增長的需求。2011年我國進口2.86萬噸奶酪,2019年進口了11.49萬噸奶酪,8年間增長了4倍。但受飲食習慣、價格、政策和相關標準等因素影響,我國乾酪生產並不如人意。我國應加快乾酪標準的制修訂和分切乾酪生產許可細則的出臺,為更多的優質乾酪產品進口敞開大門、為國內企業創新乾酪產品「給養」,為企業產品的多元化發展「扶一把」。社會各界應齊心協力推動乳製品的結構調整。在創新研發、標準完善、市場培育、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實現產業升級。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和引導乾酪生產。乾酪將成為我國乳製品發展新的增長點,我們應找準切入點,生產適合中國人消費特點的產品,讓乾酪成為我國乳製品的主要產品之一。

適合國人口味的奶酪

奶酪是濃縮的牛奶,營養價值很高,素有「奶黃金」之譽,適宜不同年齡人群消費,更是乳糖不耐症和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營養食品,日常食用奶酪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向消費者介紹幾款適合國人口味的奶酪。

馬蘇裡拉奶酪

馬蘇裡拉奶酪起源於義大利,又稱莫扎瑞拉奶酪(Mozzarella)。傳統馬蘇裡拉奶酪是由水牛乳製作的,如今也用牛乳或牛乳與水牛乳混合來製作。質地富有彈性,遇熱溶化變得粘稠,能拉出很長的絲,味道溫和清淡,香氣濃鬱,特別適宜製作比薩餅等烘焙食品。

高達乾酪

高達乾酪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追溯至12世紀末。它通常被歸類為半硬質乾酪,其乳脂含量約為48%。一些高達乾酪的陳化時間可超過12個月,以形成其獨特風味。

未成熟的高達乾酪非常適合搭配三明治,而成塊的成熟高德乾酪通常被當成零食,佐以芥末食用。

切達奶酪

切達奶酪(CheddarCheese)最初產於英國切達郡,是世界上生產和消費最廣泛的一種硬質奶酪。味道溫和至辛辣不一,呈奶白或淡黃色,組織細膩。味道也因為儲藏時間長短而不同,有的微甜(9個月的),有的味道比較重(24個月的)。再制奶酪常以切達奶酪為原料。

伊頓乾酪

由於伊頓乾酪陳化簡單,對長途旅行的耐受力強,因此它成為14至18世紀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乾酪。由於其較低的乳脂含量(約28%),伊頓乾酪比許多其他乾酪質地更柔軟;然而,這也使它不太適合搭配烤三明治等食物。口感略淡的伊頓乾酪經常與水果一起食用,可作為零食,也可用作乾酪餅的一部分。

名詞解釋

奶酪,又名乾酪、芝士等,英文Cheese。通俗說,是在生乳(也可用脫脂乳或稀奶油)中加入適量乳酸菌發酵劑和凝乳酶,使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凝固後,排除乳清,將凝塊壓成塊狀而製成的產品。大部分奶酪都需要一定的成熟期,味道和形態因品種不同而差異較大。奶酪是種類最多的乳製品。作為人類的奶食奇葩,奶酪獨具魅力,以其濃鬱醇香的味道、豐富跳躍的口感、難以形容的芬芳,令唇齒無比留戀,使喜愛奶酪的人津津樂道。

奶酪大致分為天然奶酪、再制奶酪、奶酪食品三大類。其中,天然奶酪又分為軟質奶酪(鮮奶酪)、半硬質奶酪、硬質奶酪、特硬質奶酪,其水分含量分別為40-60%,36-40%,25-36%和<25%,水分越低,硬度越高,使用生乳的量也越多。

——摘自《奶業科普百問》(主編 張書義 馬瑩)

菜譜

乳品美食 每日一款

奶酪橄欖菜焗飯

用料:「艾愛」馬蘇裡拉奶酪條50克、米飯150克、橄欖菜30克、蔬菜丁50克(黃瓜丁、胡蘿蔔丁、洋蔥丁)、雞蛋1個、鹽適量。

1. 油鍋燒熱,雞蛋加水打散,炒熟撈出備用(可加一點水可以讓雞蛋更鮮嫩)。

2. 將蔬菜丁倒入油鍋中煸炒,直至飄出香味兒。

3. 加入橄欖菜繼續翻炒。

4. 將加熱好的米飯倒入鍋中。

5. 預前炒好的雞蛋撒入,與米飯融合在一起。

6. 加入馬蘇裡拉奶酪條,用鏟子翻拌均勻。

7. 可看到奶酪拉絲了,然後盛入容器中,再次撒上一些馬蘇裡拉奶酪。

8. 烤箱250℃加熱約5分鐘(據自家烤箱情況適當調節),上色即成。(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

相關焦點

  • 從喝奶到吃奶,奶酪迎來黃金時代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說,要在穩定發展液態奶的同時,把奶酪培育成乳製品新的消費增長點,讓消費者從「喝奶」向「吃奶」轉變。奶酪有啥好處奶酪,又稱芝士,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被稱為「奶黃金」。中國奶業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介紹,生產1公斤奶酪大約需要 10公斤奶。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六)_中國食品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摘自《乳品知識手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  煉乳的由來  煉乳是鮮奶經濃縮後加入或不加入白砂糖而製成的一種人類最早使用工業化生產的乳製品開罐後要檢查有無黴斑、結塊等明顯變質的現象  小貼士  喝奶小妙招
  • 乳製品知識科普:你的「奶商」合格麼?
    2016年一項在我國不同經濟水平的八個城市中的成年人群中完成的橫斷面調查發現,與營養知識和乳製品知識掌握較好的中老年人相比,營養知識和乳製品知識較差的中老年人不飲奶的概率顯著提升,分別升高1.5倍和2.1倍[4]。對乳製品的營養健康功效有良好認知的人群攝入的純牛奶、低脂奶和脫脂奶的量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5]。
  • 乳製品營養知識小問答
    在「2019世界牛奶日·全國乳品營養周暨乳品科普宣傳走進物美」活動中,營養專家現場邀請消費者對乳製品產品進行品鑑,並發放乳品營養知識手冊,對乳製品營養知識進行了解答,摘要介紹如下:1.為什麼牛奶是最接近完善的食物?牛奶及其製品包含了所有人體需要的各種必需營養品,是營養結構最接近完善的食物。
  • 「腳扶奶瓶」的喝奶寶寶火了,開發奇葩吃奶姿勢,網友:骨骼清奇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擁有全部版權,歡迎轉載在大家的印象中,孩子喝奶要麼咕嘟咕嘟像餓狼,要麼歲月靜好是乖寶,但是他們有個相同點,就是喝奶的時候極為專注,很難分心。但是看這位寶寶的喝奶姿勢,你很難猜測,他有沒有專心喝奶?
  • 世界牛奶日:我國乳製品消費結構和產品結構應如何優化?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1日發布的《中國奶商指數調查數據報告》顯示,我國超過20%的孩子沒有科學食用乳製品。乳製品消費結構和產品結構應如何優化?目前,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已從20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至36公斤,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人均飲奶量達到了50公斤。
  • 蒙牛2019中報:從喝奶到吃奶 蒙牛奶酪引領乳品消費新生活
    消費者正在經歷從「喝奶」到「吃奶」的轉變。
  • 每天須喝奶300克 調查顯示近八成人達不到
    無論大人小孩,都該喝奶或是吃奶酪等奶製品,喝不喝奶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水平。可近日在京發布的一項「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卻顯示,有近八成的人奶製品吃得不夠量,達不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居民每人每天喝奶300克或相當量的乳製品的標準。數據最新的統計顯示,現今中國奶類年人均消費量36.1公斤,約為世界奶業國家平均水平的1/3。
  • 監管與科技為食品健康保駕護航,荷蘭乳製品享譽全球
    12月5日,在2020中國食品發展大會上,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劉超表示:「乳業整體發展趨勢向好,消費者已經從過去的不喝奶轉變為喝奶、偶爾喝奶變為習慣性喝奶,到現在從喝『普通奶』發展為喝『好奶』,乳製品消費呈現出明顯的變化。
  • 2020中國奶商指數發布:96%公眾認為喝奶對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大
    中國網財經5月28日訊(記者 陳瓊)世界牛奶日前夕,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和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發布《2020中國奶商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奶商指數為62.7分,較去年提升2分,其中,喝奶行為的改善對奶商指數的提升貢獻最大。
  • 新生兒吃奶嗆到咳嗽怎麼辦
    1寶寶吃奶後要學會拍嗝寶寶在喝奶的過程中,由於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嘴巴和乳房的接觸,就會導致在喝奶的過程中攝入過多的空氣,出現胃脹的現象,並容易引起咳嗽吐奶。孩子的吃奶咳嗽緩解辦法之一就是需要父母及時為寶寶拍嗝。小貼士:為寶寶拍嗝,可以將胃部的空氣及時的排出,緩解寶寶的吐奶現象。
  • 乳製品知識科普:牛奶有助提升兒童免疫力
    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屬於易感人群,喝奶及食用乳製品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兒童每日飲奶量 兒童指滿2周歲至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包括學齡前兒童(2-5歲)和學齡兒童(6-17歲)。學齡前兒童每日液態奶推薦攝入量為350-500g,學齡兒童每日奶量不少於推薦攝入量。
  • 乳製品知識科普:酸奶發展史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早在古代,我國的乳製品和酸奶文化已經源遠流長了。據史料記載,早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就有大量的牛、羊、馬的骨化石,背溪文化遺址出土的「聖水牛」骨化石,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記有「冢」、「物牛」、「馬」、「妳」等文字。「妳」就是我們所說的「奶」,證明古代已開始養牛取奶。
  • 2020年中國奶商指數為62.7分略有提升 國人喝奶習慣正在養成
    值得一提的是,奶商(MilkQuotient)的概念於2018年首次提出,用於評價中國人正確認識和食用乳製品的能力,反映國民健康素養水平。今年,項目調研繼續由零點有數執行,覆蓋全國27個城市,包括8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1000的湖北城市,共回收有效樣本4400個。調研深入探究中國人喝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並對數據背後的原因深入解讀。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十七)
    而中國等亞洲國家,由於長期的飲食結構中並沒有乳製品,因此依然保持著高比例的乳糖不耐受基因人群 (Burger et al. 2007)。根據最新的科學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70%的人口帶有乳糖不耐受的基因 (Bayless et al 2017)。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二十一)
    近日,酸奶成了乳製品的明星產品,一次次上了網絡熱搜,在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時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酸奶的營養價值。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中,明確提出「補充各種奶及奶製品,特別是酸奶」。
  • 寶寶花式喝奶的N種姿勢,萌得五花八門,你家萌娃是哪一種?
    這裡是【新手媽媽帶娃記】,每天分享爸媽和寶寶的那些事兒~ 寶寶喝奶就像在「充電」一樣,口糧喝光光,元氣又滿格。同時,寶寶們喝奶姿勢還大不一樣,躺著喝、坐著喝、走著喝…快來看看你家萌娃是哪一種?
  • 寶寶一吃奶就哭是咋回事?4個原因,新手媽媽趕緊對照檢查
    一、寶寶出牙有些寶寶長牙時間比較早,4個月的時候就開始長出乳牙,這時候寶寶一吃奶就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出牙痛。寶寶的出牙時,口腔會出現瘙癢疼痛的現象,尤其是喝奶的時候,需要動用口腔的肌肉,一旦有疼痛感,孩子自然會哇哇大哭。
  • 寶寶喝奶量突然減少?可能是「厭奶」了,這5個方法讓寶寶多喝奶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關於寶寶喝奶問題,寶媽們多多少少都會有問題,比如餵奶量?什麼時候餵奶等等?不過有的寶媽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寶寶突然不愛喝奶了怎麼辦?可最近小萱發現寶寶的奶量明顯減少,食慾也減退,喝奶的時候很容易被其它聲音、事物吸引,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5天了。雖然寶寶身體還是和以前一樣健康,精神也很正常,可小萱還是很擔心,寶寶這不是出現什麼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