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農業發展歷史悠久,農產品種類豐富,擁有臨澤小棗、張掖玉米...
-
張掖婦聯:「五大培訓」激活婦女發展引擎 按下鄉村振興「快進鍵」
建設張掖綠涵現代農業公司、張掖金滿園農業等「婦」字號示範基地73個,湧現出許娟、張瑜、樊彩霞等巾幗創業帶頭人120多名,輻射帶動近20萬人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依靠科技創新創業增收致富。市縣區通過開展網絡培訓、現場培訓、觀摩學習、競賽評比等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婦女5000多人次,組織成立婦女手工編織協會7個,建成省級示範縣2個,示範基地29個,建立肅南高原紅、九發婦女手工藝等公司企業(合作組織)和「家庭作坊」77家
-
臨澤:動產抵押登記破解企業「錢荒」困境
-
三峽廣場商圈消費節:40家企業累計銷售額超7800萬元
三峽廣場商圈消費節:40家企業累計銷售額超7800萬元 2020-10-10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才賦能 張掖「智」造「雲端」突圍——張掖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紀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攝 張掖沃思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5月,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顯示屏生產企業,產品主要用於手機、工業控制類、平板電腦等顯示屏。公司負責人姚方告訴記者,公司自今年8月初投產運行以來,已有3條背光源全自動生產線投入了運營,已累計向深圳等地發送數萬餘套背光源產品。
-
張掖: 發展戈壁農業 迎來果菜飄香
張掖——發展戈壁農業 迎來果菜飄香(「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本報記者「一個棚產量約12萬斤,現在批發價一塊三一斤,兩棚冬瓜賣30萬元不成問題。」說起收成,大棚主人安海十分高興。這裡,是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汪家墩村。去年3月開始,安海建起11個鋼架大棚,一個棚佔地將近6畝;今年8月,他在兩個大棚裡種了冬瓜,眼下正分批銷售。就在一年多前,這片地還是戈壁荒灘,張掖耕地面積僅佔土地總面積的不到一成。
-
張掖——發展戈壁農業 迎來果菜飄香(「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
「一個棚產量約12萬斤,現在批發價一塊三一斤,兩棚冬瓜賣30萬元不成問題。」說起收成,大棚主人安海十分高興。這裡,是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汪家墩村。去年3月開始,安海建起11個鋼架大棚,一個棚佔地將近6畝;今年8月,他在兩個大棚裡種了冬瓜,眼下正分批銷售。就在一年多前,這片地還是戈壁荒灘,張掖耕地面積僅佔土地總面積的不到一成。
-
安寧向5家企業兌現3491萬元產業發展資金
原標題:安寧向5家企業兌現3491萬元產業發展資金 昨日,在安寧市「六穩」「六保」暨「工業園區三個一批」服務企業座談會上,安寧市政府向雲南友日久包裝實業有限公司、雲南安發杭蕭綠建鋼構有限公司、雲南春鵬鋼絞線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兌現了3491.99萬元產業發展資金。
-
絲綢路上金張掖,美麗的風景讓人難忘
此後,開始大規模徙民墾殖,戍兵屯田,發展農業生產,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繁榮。張掖在河西走廊中部。地形狹長,形似奔馬。祁連山深處的終年積雪灌溉了張掖肥沃的土地,使得這片被荒漠包圍的土地成為河西走廊行程中重要的一個商埠。在這裡來往的商人歇歇那疲憊的身軀,抖抖身上沉重的風塵,讓身體和心靈得到短暫的放鬆。重要的地位讓張掖在歷史上有一段暫時的輝煌,當時號稱「金張掖,銀武威」。
-
甘肅張掖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看看你吃過哪幾種?
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甘肅張掖地區的一些特產吧!
-
隴尚青田助推甘肅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
原標題:隴尚青田助推甘肅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 中國甘肅網1月8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劉健) 蘭州百合、臨澤小棗、花寨小米、環縣純榨胡麻油、定西土豆澱粉製品、敦煌特色乾果……走進甘肅青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創辦的隴尚青田品牌旗艦店
-
張掖牛肉小飯榮登《早餐中國》大型美食短紀錄片
10月28日,騰訊視頻、東南衛視、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大型美食短紀錄片《早餐中國3》第8集播出了《甘肅張掖他們家做的是帶著傳統味道的糊湯小飯,小飯裡除了家家戶戶都會放的豆腐、粉皮、牛肉還會放紅豆,據說這是以前奶奶自己要加的。
-
「引客入張」最高獎勵5萬元
、張掖七彩丹霞景區、馬蹄寺旅遊景區、冰溝丹霞旅遊景區、文殊寺旅遊景區5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實行門票5折優惠價。,含七彩丹霞、冰溝丹霞(門票40元)、張掖大佛寺(門票40元)、平山湖大峽谷(門票50元)4家景區門票,另購買此套票加1元即可獲得肅南巴爾斯雪山景區門票一張。
-
減稅降費為企業「走出去」鋪路搭橋
位於甘肅腹地的臨澤,佔據古絲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地理位置,是個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加工製造業、旅遊業等為輔的多樣化城市。近些年,臨澤縣稅務局充分結合減稅降費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現有大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和潛力,鼓勵其朝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方向「走出去」。臨澤縣雖處絲綢之路經濟帶,但規模以上企業較少,符合「走出去」發展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
臨澤:壓沙固沙戰嚴寒
壓沙固沙戰嚴寒張掖日報記者陳海 趙琳12月3日,雪後初霽,金張掖大地分外妖嬈。臨澤北部荒漠區此起彼伏的沙丘上人頭攢動,熱火朝天,近500名工作人員冒著嚴寒,將「麥草格」覆在一座座沙丘上,為明年開春沙生植物梭梭生長建好「溫床」。這是我市首次在冬季開展規模化防沙治沙工程。「冬季相對春季來說風沙小,工費低,利用冬季將『沙障』壓好,明年開春直接栽植梭梭、紅柳,可有效加快工程進度。」臨澤治沙林場場長楊向剛說。
-
揭秘職業放貸人:成為法院常客 借貸「套路」多
原告:成為法院常客職業放貸人,就是民間俗稱放高利貸者,即個人從事高息放貸,或是資金實力強的放貸人掛著投資擔保公司的名頭,向個人或是企業從事民間放貸。2017年年初,三門縣法院就開始關注職業放貸人。如2012年,該院受理的同一原告民間借貸案件數量超過5件的只有兩人合計20件,而2015年為40人260件,2016年達454件,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74.6%。2016年至2018年5月,吳某在臨海法院作為原告起訴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共128起,涉及金額140餘萬元。
-
李錦記肩負民族企業擔當 累計捐贈500萬元全力馳援抗疫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李錦記持續關注疫情發展、肩負民族企業擔當支援抗疫:全力協助各地阻擊疫情、支持堅守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李錦記感謝他們的艱辛付出、並始終牽掛著他們的安危,對他們的支援義不容辭,希望通過捐贈行動,積極回報社會、履行企業責任,為他們送去多一份溫暖和敬意。
-
去張掖不得不嘗的4種美食,讓人回味無窮,百吃不膩!
去張掖不得不嘗的4種美食,讓人回味無窮,百吃不膩!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在我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傳統特色美食,相信很多朋友出遊玩一則為了可以出去看到不同的風景,二則就是為了品嘗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
-
4500萬元到帳,膠州140餘企業快速獲得獎勵扶持資金
疫情當前,為堅定企業發展信心,鼓舞企業創新積極性,膠州市工信局聯合財政局開闢「綠色通道」,快速為企業兌現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兩化融合、載體建設等各級企業獎勵扶持資金。截至目前,已累計兌現獎金4500餘萬元,惠及企業140餘家。
-
山東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三項措施助推高質量發展
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任務,緊抓城區企業「騰籠換業」「退二進三」重大機遇,積極推進特色園區建設,濟東智造新城、鳳凰山工業園、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示範園、濟南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刁鎮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園等5個特色產業園初具規模,為項目落地、產業轉型升級搭建了廣闊平臺;二是完善基礎增引力。累計投資110億元,實現路網、電網、水網、場地等「十通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