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餵雞一次,人工幹預強制換羽,農民:僅僅是為了讓雞活著

2020-12-14 鋤禾園

春節開始,養雞行業經歷了一段史上最艱難的時刻。很多從事養殖幾十年的人,都表示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由於飼料緊缺,雞苗沒法養,成雞運不出。從南到北,肉雞養了就要挖坑埋掉,雞苗孵化之後,命運也是挖坑埋掉。根據新聞報導,在北京的一家蛋雞育種公司,規模已達世界前三,僅今年2月份的損失就超過了7000萬元。掩埋人員當時感覺很心疼,但時間久了,自己都說「已經麻木」了。

不僅僅是規模化養雞場,農民合作社的養雞場也損失慘重。在湖北省當陽市,一家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經有十幾年養雞的歷史,合作社負責人謝華說,春節前,合作社共有存欄雞33萬隻。在春節後的50多天裡,12萬隻雞被挖坑掩埋,21萬隻被2元錢每斤賤賣,而這批雞的養殖成本就達到了每斤4-5元。到現在,損失已經超過300萬元。為了讓合作社的養殖戶減少損失,不少養殖戶關閉了雞棚燈,三天餵食一次,這也僅僅是為了讓雞能活著。

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專家分析,在過去的50多天裡,中國的家禽養殖業,每天的損失達到3億元。其中,黃羽肉雞、白羽肉雞、白羽肉鴨以及蛋雞等家禽類產品,損失共計將達到149.76億元以上。

原本隨著豬肉價格飛漲,人們把吃豬肉的習慣調節為吃雞肉的時刻,全國的養雞行業卻經歷了有史以來的最艱難時刻。雞苗孵化成功後,要在一天時間內送給養殖戶進行下一步養殖,可因為疫情影響到了道路的通行,養雞的產業鏈全部都被打亂了。沒人接收的雞苗只能回收,原本每隻5元錢,回收後每隻只能賣5分錢,即便全部低價售出,也根本不夠成本,更別提車輛的油錢了。

雞苗送不出,飼料也進不來。平時每2萬隻雞,一天吃兩次飼料,共消耗2.8噸飼料。現在變成三天吃一次,一次吃1.4噸飼料。但對於飼料0庫存,或者飼料庫存不足的養殖場,只能採用強制換羽的方法來延緩飼料的攝入。一般情況下,蛋雞在入冬前會換一次羽毛,強制換羽,也就是人工介入,強行讓雞改變換羽的規律,主要作用在節省飼料,同時蛋雞不再產蛋。

換羽後的蛋雞,會餓半個月左右不進食,然後再有幾天少量進食的過渡時期,前後加起來要有20天左右。不少從業者表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總不能棄養或者全部掩埋吧。專家估算,2019年全國有蛋雞大概13億,這個春天強制換羽的至少會達到10%-20%。

和養豬業相似,家禽養殖對於交通的需求程度很高,說交通是養雞業的生命線也不為過。從飼料,到雞蛋,再到雞苗、屠宰加工、銷售,環環相扣,沒有了交通的保障,養雞鏈條只能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疫情發生地又是全國的禽蛋產出大省,根據2019年的統計,湖北省2019年家禽存欄近3.5億隻,出欄5.3億隻,每天日均需要飼料3000噸,其中玉米1800噸,豆粕1200噸。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養殖場的玉米、豆粕告急,甚至到了斷糧的地步。而玉米的主要來源則來自東北,豆粕則是江南地區。

交通確實讓許多養雞戶陷入了恐慌中,到底是繼續購買雞苗積極復養?還是處理完現有的肉雞從此罷養?都是近一個月裡農村養殖戶心裡反覆盤算的一件事。

相關焦點

  • 美國蛋雞為什麼全部強制換羽?
    現在雞蛋價格低迷,很多雞場在考慮強制換羽,關於強制換羽的經濟問題和技術問題本公眾號前邊的文章已經給大家做了講解,不過還是有很多朋友對強制換羽不是很認可,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沒有經歷過或者沒有見過。
  • 養雞技術|種雞群換羽恢復期的管理及配比
    1、恢復餵料的時間 因雞種、季節、日齡和營養狀況有差異,恢復飼餵時間可參考以下幾方面指標進行確定。首先是最低失重率不小於25%,死亡率不超過3%。在停料末期解剖死亡雞,以腹腔內脂肪基本耗盡為宜,觸摸部分活雞胸骨,稜角明顯。
  • 農民用水果餵雞,價格比普通雞貴,但在中秋賣得火爆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當前,一些思維比較傳統的農民百姓,還是打算依靠農業去賺錢,他們有的人還是很死板的在種植蔬菜,但有些人卻想到了很好的路子。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次就能發展的,而是需要通過很長時間的摸索,要是沒能再遇到困難的時候堅持下來,那是不可能探究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道。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一種叫做「水果雞」的東西,這是由村裡的一位老農經過多次嘗試而發現的新奇作物。農民用水果餵雞,價格比普通雞貴,但在中秋賣得火爆。
  • 採摘後保質期不足3天,曬乾後價格跌至30元,農民卻用來餵雞
    花椒採摘一般選擇晴天進行,因為採摘下來的鮮花椒,保質期較短,一般在2-3天左右,所以,需要採摘後及時進行晾曬,這也是晴天採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前幾年,花椒的價格較高,曬乾的花椒一斤能賣到60-70元,高的區域能達到80元/斤,因此,前些年吸引了不少農戶大量種植花椒。
  • 過去農村人用它餵雞,如今一隻15元,還有農民人工養殖靠它致富
    記得那時候喜歡玩的小動物有螞蚱、知了、蛐蛐等,有趣極了,不過還有一種小蟲子比較特殊,不是用來玩的,而是捉了回家餵雞。 這種在過去農民用來餵雞的小蟲子叫做鬥米蟲,當時農民並沒有多麼在意,而且見到鬥米蟲軟軟的的樣子還有些嚇人,但是實際上鬥米蟲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很難找到,就算有錢也不一定就能買到
  • 四川人頓頓離不開,保鮮期僅2天,農民用來餵雞
    很多人都以為川菜就僅僅是一個「辣」字,其實單論吃辣,隔壁的貴州人和雲南人會不服氣,因為這兩個地方的人吃辣也不輸於四川人,但是有一種是他們沒有的,那便是「麻」,其實川菜的靈魂是「麻」,而不是「辣」,且四川地區產的花椒質量是全國最好的,也就是最麻的!
  • 蛋鵝的飼養防治鵝痛風有哪些注意事項 養鵝條件防治鵝痛風 鵝換羽
    一般在鵝養殖場,為了使鵝產蛋平衡,能多產些蛋,一般在會對蛋鵝進行人工強制換羽技術,換羽後的蛋鵝,治療鵝痛風怎麼養鵝預防鵝痛風不影響產蛋,能在短時間內恢復產蛋,還能提高蛋的品質。那麼你們知道怎麼換羽,如何給鵝餵食防治鵝痛風技巧,看看詳細的介紹吧。
  • 加速換羽的九大技巧!
    新手:鴿子要進入換羽期了,在管理上要注意哪些問題?答:每年7、8、9月這段時間內,鴿子要換羽。這是鴿子生活周期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是鴿子管理上非常重要的時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為鴿子創造一個良好自然環境的生活條件,使其順利完成換羽。為了這個目的,確實有一些細緻的工作要做。
  • 揚州一農民效仿清代用靈芝餵雞 "靈芝雞"一周餓不死
    鄭玉權,西湖鎮農民,承包荒地養草雞、育靈芝。靈芝苦口滯銷,想起揚州清代大鹽商靈芝餵雞滋補的傳奇故事,於是效仿,培育出的「靈芝雞」體格健壯。一朋友將「靈芝雞」放汽車後備箱忘記拿,一周之後竟沒餓死。「靈芝雞」與普通雞有何差異?
  • 芹菜餵雞有什麼好處,怎麼餵,餵雞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家禽養殖佔據我們現在農業養殖業的半壁江山,其中養雞的人是最多的,因為雞的經濟價值高,從雞肉到雞蛋佔據市場份額很大,所以養雞的農民們也經常討論如何養雞,養雞的技巧和改善雞飼料餵養方法來提高雞的體質。其中,有個農民說自家用芹菜餵雞效果特別好,那麼到底芹菜餵雞好在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價格持續反彈,下半年還能愉快吃雞嗎?
    疫情暴發時,謝華的合作社有存欄雞33萬隻,已經長到兩斤多的雞直接填埋了12萬隻。「養殖戶看到沒有希望賣掉,就把它們掩埋了」,由於當時已經封路,作為合作社帶頭人的謝華不能去養殖戶所在地,只能在家裡干著急。剩下的21萬隻雞也不好過。「這段時間,養殖戶把雞棚燈關了,三天才餵食一頓,僅僅是為了讓雞能夠保命。」
  • 6旬農民種植桃子紅薯不賣錢,全部餵雞搞養殖,看看咋回事
    7月中旬山西省平陸縣部官農村的桃子正是成熟季節,鮮紅的桃子掛滿枝頭,讓人看著都垂涎欲滴,可是這可口的鮮桃有人不走市場不賣錢,卻用來餵雞,攝影師聽得很蹊蹺,這是什麼雞?竟然有如此高的待遇?我們看看這是咋回事。圖片上這位中年漢子名叫朱宏偉,他就是種桃子餵雞的人。
  • 信鴿換羽期的飼餵小妙招!
    鴿換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它的飼料配比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妥當,往往會造成很大的損失,進而影響信鴿的發育,所應當精心照料。國外的一位有名的鴿主,他提供了他在換羽期獨特的飼養方法,下面就與大家共享這頓「美餐」。
  • 559 公裡人工零幹預,特斯拉 FSD 美國經驗可否複製到中國?
    舊金山往返洛杉磯,特斯拉實現零幹預自動駕駛2020年12月31日,WHOLE MARS CATALOG上傳了一段特斯拉FSD Beta的路試視頻,並發文表示該視頻記錄了特斯拉Model 3從舊金山到洛杉磯實現零幹預自動駕駛的全過程。據他們所知,這是首個記錄了特斯拉FSD實現零幹預的實例。文章詳述了此次行程的相關細節。
  • 田邊生長的這種常見野草,農民用來餵雞,卻有解毒消腫的功效
    說到馬蘭頭這種野菜,好多農村的小夥伴都是知道的,因為在農村每年的3、4月份就有大量的馬蘭頭出現,而農村有一種習俗就是在清明節前後有吃冷食的習慣,而這個冷食大多就是涼拌馬蘭頭,所以那個時候吃馬蘭頭的最多;其實每年2月份左右馬蘭頭在田邊就已經有生長了,只不過那個時候比較少,都是零星生長,喜歡嘗鮮的朋友就會提前下手了。
  • 這果實新鮮的罕有人吃過,曬乾後被農民拿來餵雞,卻賣到40元一斤
    這果實新鮮的罕有人吃過,曬乾後被農民拿來餵雞,卻賣到40元一斤如今,市面上售賣的花椒價格相對來說比較高,根據品種來分類,其售價大概在20~50元之間,均價基本上是40塊錢一斤。當然,這也是因為乾花椒不壓秤,所以其價格才稍顯昂貴。但估計很多網友都不知道:在農村,很多農民會拿花椒來餵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廣西河池市農民脫貧走科技道路 給雞吃草聽音樂
    蔣雪林 攝中新網河池11月19日電(蔣雪林 韋富珍)農民為了脫貧致富走科技道路,給規模養殖的雞吃草和聽音樂,這是記者在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長老鄉看到的新奇一幕。「我們規模養殖的雞,採用的是綠色生態的養殖方式,給雞餵草,目的是增加雞的粗纖維,提高雞的營養結構,提高雞肉和雞蛋的品質和口感。」
  • 農村田邊常見野草,過去農民常用來餵雞,如今6元一斤成稀罕野菜
    對於許多農民朋友朋友來說,春季不僅是耕田的季節,也同樣是吃野菜的好時節,在這個時候農村野外各種各樣的美味野菜也都冒出了頭,正是採挖的好季節。剛過完年,吃了不少大魚大肉等油膩的食物,正好可以吃吃野菜來緩解下,在農村野外最常見的野菜有馬齒莧、香椿、薺菜、魚腥草等,不過今天筆者要給大家分享另外一種野菜,它以前常被農民朋友挖來餵雞,如今在菜市場上已經賣到6元一斤成稀罕野菜了。說起這種野菜,正好筆者今天還跟家裡長輩一起去田邊挖了不少,它就是「馬蘭頭」。
  • 在農村每家都散養些土雞,農民是怎麼認得哪些是自家的雞呢?
    年輕人可能不太理解,養雞麻煩不說,而且還搞得房子裡髒兮兮,還不如去集市上購買雞更加方便、實惠。可是,老人們不說這樣想的在他們看來,養雞是生活中的一種愛好,能為他們增添一些樂趣。可是,農村裡所養的雞,都是散養的,那農民是怎麼認得哪些是自家的雞呢?由於農村的土雞都是散養的模式,一打開雞舍的大門,它們就是漫山遍野的跑。
  • 強制蛋雞換羽毛,不給飼料只餵水:疫後養殖業回暖難在哪?
    1月下旬,隨著疫情在全國蔓延開來,一些地方紛紛採取限行、封路等強制措施和手段,防控疫情擴散。交通的阻斷,給家禽養殖業帶來重創。楊海洪就在那時,親手埋掉了上萬隻肉雞。「初步測算,從疫情暴發到3月15日,我國家禽產業主要品種,飼養環節損失了15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