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放冷了吃就有抗性澱粉了?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食物放冷了吃就有抗性澱粉了?

  ▌北京健康科普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 範志紅

  最近食物中的「抗性澱粉」忽然火起來了。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而且很多人對它是有誤解的,總覺得只要把食物放涼了吃,就能得到其中的抗性澱粉,吃飯就不發胖了。真的是這樣的麼?

  抗性澱粉的定義為人體上消化道(胃和小腸)不能消化吸收的澱粉組分。簡單說,它雖然是貨真價實的澱粉,但不能被人體分解成葡萄糖,然後被吸收到血液當中,作為人體的能量來源用掉。

  當然,小腸沒有消化它,它就會比較完整地進入大腸,然後大腸菌群中那些喜歡澱粉的品種會非常歡迎它,並因為「食物充足」而繁榮起來,成為優勢比較強的菌群。這些菌所產生一些脂肪酸,對人體維持健康的腸道環境,預防高血脂和腸癌等,都是有益的。

  從熟澱粉向生澱粉倒退

  抗性澱粉降低食物熱量

  抗性澱粉有5個產生途徑,其中之一,就是「老化回生」過程中所產生的抗性澱粉。

  澱粉食物幾乎都需要烹調熟了再吃。這是因為天然食物的澱粉是以澱粉粒形式打包存在的,它們是捆在一起很難被消化的。在加了足夠的水,並加熱到一定溫度之後,澱粉分子從澱粉粒裡跑出來,和水分子親密擁抱在一起,食物的質地柔軟黏稠了,人體的消化酶也容易接觸並消化它們了。這個過程的科學詞彙叫做——糊化。

  但是食物放冷之後,時間長了,一部分已經糊化的澱粉就又回到生澱粉的狀態,不容易被人消化了。這個過程叫做「老化回生」,意思就是從熟澱粉狀態向生澱粉狀態倒退了。當然,只是倒退一小步,一小部分澱粉「變了臉」而已,食物並不會完全變成沒有烹調過的狀態。

  這些因為老化回生而不再好消化的澱粉,就屬於抗性澱粉的一類。

  抗性澱粉因為不能被人體充分消化,所以它的熱量值比好消化的澱粉有所降低。當然,熱量值也不是零。因為大腸菌群能利用它產生短鏈脂肪酸,而人體還是能夠部分吸收利用短鏈脂肪酸的,具體就看菌群是怎麼工作的了。但是,其熱量值肯定會大幅度下降。所以,有了抗性澱粉之後,食物的熱量值是會降低的。

  食物在冰箱裡放一夜

  就會有很多抗性澱粉嗎?

  不過,只要把食物在冰箱裡放一夜,就會有很多抗性澱粉產生嗎?

  這可不一定。

  首先,要看澱粉食物中支鏈澱粉和直鏈澱粉的比例如何。

  澱粉食物冷藏後所產生的抗性澱粉,主要是直鏈澱粉老化回生的結果。如果某種食物中有不算太少的直鏈澱粉,那麼冷藏之後它的老化回生效果就比較明顯,產生的抗性澱粉就比較多。比如高直鏈澱粉的老玉米就特別容易回生,煮後一兩個小時就變硬了,嘴巴嚼起來都很累。但這種老玉米現在已經很少了,都換成糯玉米和甜玉米當家了。又如非糯性的秈米(如泰國長粒米)和粳米(如東北短粒米),冷藏後老化回生也比較明顯。曾有測定發現,用普通粳米時,4攝氏度冷藏24小時的冷飯和剛做好的熱飯相比,抗性澱粉的含量從4%增加到了14%。

  反之,如果一種食品中不含有或很少含有直鏈澱粉成分,那麼冷藏後產生的抗性澱粉就很少。比如一項國外研究發現,與馬鈴薯也就是土豆趁熱吃相比,在8℃放置24 小時後,馬鈴薯的抗性澱粉含量從總澱粉的3.3%增加到5.2%,這對總熱量攝入的影響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又如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糯玉米,因為支鏈澱粉含量99%以上,而直鏈澱粉含量微乎其微,煮好了即使放一整天也不會變硬。當然,其中的抗性澱粉的數量也不會明顯增加。

  而短粒的糯米,就是做粽子、做湯圓、做打糕等黏性糕點小吃的那種糯米,幾乎100%是支鏈澱粉,而且支鏈的鏈長還很短,所以即便放到第二天吃,其所產生的抗性澱粉也可以忽略。我們也曾經做過一項血糖測定研究,糯米食物就算是冷藏24小時後再拿出來吃,血糖反應還是一樣的——非常高!糯米飯煮後趁熱吃,測出血糖指數(GI)值是112。但是,冷藏過夜12小時後,把糯米飯取出來,暖到室溫後再吃,GI值居然高達128。

  其次,要看你冷藏的食物含有多少水。

  雖然冷藏溫度有利於產生抗性澱粉,但水太多的時候,澱粉還是很難變得幹硬。通常含水量60%以上的食物狀態比較難以老化回生,因為水分子會把澱粉分子包圍起來,不讓它們離開自己,抱團變硬。

  饅頭的含水量是45%—50%,它很容易回生變硬。

  米飯的含水量大約是62%—65%,放在室溫下會因為水分蒸發,降低到60%以下,然後老化回生、變幹變硬。

  粥的含水量通常達到85%以上,甚至90%以上。因此,就算你把粥放在冰箱裡3天,它也不會產生更多的抗性澱粉,只會長越來越多的細菌……

  第三,要看對澱粉食物是冷凍還是冷藏保存。

  兩者效果差異很大。冷藏一般是放在零上的冷涼溫度下一段時間,但不會凍起來(冷藏室);而冷凍是放在-18攝氏度保存(冷凍室)。

  冷凍的低溫會阻礙分子移動性,從而阻斷澱粉的回生。冷凍之後再拿出來蒸煮回熱,實際上是二次加熱,會讓食物充分糊化,抗性澱粉不會增加。如果回熱時間過長,抗性澱粉甚至可能更少!

  一項研究比較了不同烹調方式土豆的血糖指數(GI)。發現,煮好後冷藏,然後涼著吃,土豆的GI值會下降20多個點;但先冷凍之後,再取出來化凍加熱後食用的土豆,GI值和剛煮好趁熱吃的土豆幾乎一樣。

  第四,在食物冷藏產生了抗性澱粉之後,要看是冷吃,還是加熱再吃。

  即便是食物冷藏產生了抗性澱粉,如果不是涼著吃,而是再強力加熱一次,那麼抗性澱粉含量也可能會下降,甚至降得很嚴重。

  比如我們發現,先經過夜浸泡,然後用普通鍋煮40分鐘的紅小豆,趁熱吃的時候抗性澱粉含量是13.7%,而冷藏過夜,再取出來,蓋上蓋子,微波爐800W回熱2分鐘之後(樣品中心溫度為77℃),抗性澱粉含量反而降低為9.36%。

  但如果不加熱就吃冷的豆子,那很多人都會覺得胃裡有點不舒服。一位女生就為此吃苦不小。她本來消化能力就不太好,聽說吃冷飯能減肥後,每天都吃涼的米飯。吃了一周之後,就感覺經常胃疼。更糟糕的是,因為消化不良,每天腹部脹氣,肚子反而越來越大了,不得不吃藥治療。她非常後悔使用了這個錯誤方法。

  總之,用抗性澱粉減肥這事,其實複雜得很,絕不是吃涼飯就能解決的。

相關焦點

  • 哪些食物富含抗性澱粉,可幫助瘦身?
    可從食物中攝取到的碳水化合物,大多都屬於澱粉,而澱粉中還有一種被稱為抗性澱粉,這種抗性澱粉的功能與水溶性、可發酵膳食纖維類似,可以成為腸道益菌的食物來源,並增加短鏈脂肪酸的產生,被科學家認為有幫助減重、預防心血管疾病、穩定血糖、維護腸道健康等多種好處
  • 多吃含抗性澱粉的食物能降低脂肪儲存
    研究指出,多吃含抗性澱粉的食物,因為能降低脂肪儲存而減下體重。只要你將每天所吃的澱粉類,將其中的5~6%用抗性澱粉取代,就能達到減重效果。 抗性澱粉是什麼?
  • 冷米飯中的抗性澱粉有利於減肥
    而冷卻後又會重新凝結到一起,變成抗性澱粉。  一說起澱粉,女性都會敬而遠之,因為怕變胖,但變成「抗性」,也就是「難以消化」的澱粉之後,這些澱粉就會在腸中像食物纖維一樣發揮作用,為我們的健康做貢獻。抗性澱粉與普通澱粉不同,由於胃難以進行消化,因此不會被小腸吸收,而是直接進入大腸,這也是其特點之一。抗性澱粉在大腸中會成為腸內細菌的餌料,被分解為「酪酸」、「醋酸」及「丙酸」等成分。
  • 用抗性澱粉減肥這事 絕不是「吃涼飯」這麼簡單
    來源:北京青年報最近不知怎麼回事,「抗性澱粉」這個概念忽然火爆起來了。其實,「抗性澱粉」並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而且很多人對它是有誤解的,總覺得只要把食物放涼了吃,就能得到抗性澱粉,吃飯就不發胖了。真的是這樣的麼?
  • 抗性澱粉真的有利於減肥嗎?
    大家都知道減肥需要「管住嘴、邁開腿」,但對於不願意運動的朋友來說,在吃上下功夫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不少人為此迷戀「抗性澱粉」,據說只要把食物放涼了再吃就可以得到抗性澱粉,吃飯就不會發胖了。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又稱抗酶解澱粉,難消化澱粉,在小腸中不能被酶解,但在人的腸胃道結腸中可以與揮發性脂肪酸起發酵反應。
  • 抗性澱粉真的有利於減肥嗎
    大家都知道減肥需要「管住嘴、邁開腿」,但對於不願意運動的朋友來說,在吃上下功夫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不少人為此迷戀「抗性澱粉」,據說只要把食物放涼了再吃就可以得到抗性澱粉,吃飯就不會發胖了。
  • 抗性澱粉減肥還降血糖?小心被坑了……
    抗性澱粉被很多人認為是減肥神器,被捧上了減肥界的神壇,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抗性澱粉的產品。但是,實際上,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所有這些益處,都是來自抗性澱粉本身,並不是含有它的食物,事實上,有些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可能給你帶來更大的危害(後文有詳述)。
  • 「抗性澱粉」是什麼?它真的有利於減肥嗎?
    你聽過抗性澱粉嗎?很多人對它有誤解,總覺得只要把食物放涼了吃,就能得到抗性澱粉,吃飯就不會發胖了。真是這樣嗎?澱粉類食物,受溫度影響較大。對於澱粉類食物來說,消化難度不僅與纖維含量有關,還與澱粉的糊化程度及老化程度有關。而澱粉的糊化程度和老化程度,均受到溫度的強烈影響。
  • 米飯和血糖有啥關係?有抗性澱粉的米飯,能放開吃嗎?
    具有緩慢消化性質的澱粉,可以維持餐後血糖穩態,改善葡萄糖耐量,還可降低餐後胰島素分泌,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因此,對於血糖異常的人,在選擇主食的時候,要關注食物的攝入量,也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性質。在1992年的時候,就有學者通過體外酶測量,根據澱粉的消化率,將澱粉分為快消化澱粉、慢消化澱粉、抗性澱粉。
  • 吃土豆一年,體重降了110斤,抗性澱粉究竟有什麼好處
    沒錯,每天都吃土豆,我只想說,老兄,你是有多麼愛吃土豆,你真的是個人才。第二,土豆的烹飪方式,或煮或烤,但都不算精加工,並且土豆不沾油,調料也只用甜辣椒或燒烤醬。這種食用方式能夠較好的保存土豆中的抗性澱粉,抗性澱粉有很多健康益處。
  • 抗性澱粉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新研究指出,吃含有豐富抗性澱粉的食物能夠幫助降低發生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據介紹,綠皮的香蕉、馬鈴薯(煮熟並冷卻以後)、全穀類食品、豌豆、豆類、鷹嘴豆等食物都是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  先前許多研究都發現食用紅肉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最新的這項研究則告訴我們使用富含丁酸鹽抗性澱粉的食物能夠幫助保持腸道健康並降低癌症發生風險。
  • Nutr Bull:多攝入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或有助於機體健康!
    2017年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utrition Bulletin上的一篇綜述文章中,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進行一項深入分析,檢測了抗性澱粉潛在的健康效益,抗性澱粉是一種澱粉類型
  • 揭開冷飯飲食減肥奧秘 抗性澱粉成瘦身盟友
    最近,「冷飯」的誕生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掀起了一股「冷飯風潮」。尤其是在日本興起的「冷飯減肥法」更是備受愛美MM們的注目。  日本的營養師指出,熱呼呼的米飯在冷卻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做「抗性澱粉」的成分。加熱的澱粉會被胃和小腸消化吸收,而抗性澱粉則不同。抗性澱粉難以被降解,在體內消化緩慢,不易吸收,大部分的抗性纖維最終都會被排出體外。
  • 澱粉類食物放涼吃 餐後血糖上升慢
    □範志紅    食物溫度對消化吸收有沒有影響,這不是我們所能隨口推測的,還是要看文獻的研究結果。別的成分我了解不多,至少在我長期關注的澱粉類食物方面,溫度的影響確實是非常大的。  來看2004年發表在Nutrition Research上面的一項研究報告。
  • 糖人傑:啥子是個抗性澱粉,為什麼糖友吃血糖升的有限?
    糖人傑:啥子是個抗性澱粉,為什麼糖友吃了血糖升的有限? 今天還是老規矩,不講科學,我嘗試著用我的土味情話,來告訴你啥子交個抗性澱粉,為什麼吃抗性澱粉,血糖值看起來還挺正常。
  • 抗性澱粉有益血糖健康
    最近,英國研究發現抗性澱粉高的「超級豌豆」可能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並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值得我們借鑑,日常多吃點抗性澱粉多的食物。一、超級豌豆可以控制血糖研究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等學校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對象為天然豌豆。
  • 熗炒土豆絲怎麼做,才能吃到更多的抗性澱粉,輔助降糖呢?
    但是家電行業在跨行業的關注這個事情,就說明抗性澱粉很重要,糖尿病人更應該去了解。我們知道主食中主要成分是澱粉。其中,有一種好吸收的澱粉叫支鏈澱粉,還有一種不好吸收的叫抗性澱粉。這兩種澱粉的比例和含量很重要,直接影響血糖的變化。食物中的抗性澱粉是個變量,它與烹調的方法、時間、溫度有密切關係。
  • 香蕉抗性澱粉對C57BL/6J肥胖小鼠腸道放線菌群的調控作用
    RS2又稱生澱粉,存在於生香蕉、馬鈴薯或玉米澱粉中,香蕉抗性澱粉是青香蕉經物理方法直接提取的天然原料,有低糖高澱粉、對酶有高度抗性、營養成分不流失等優點。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對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危害的肥胖症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全球性問題。抗性澱粉作為一種在健康人體小腸內不能被消化吸收但能在結腸內被微生物發酵利用的澱粉,具有優於膳食纖維的功能。
  • 研究發現:米飯屬於抗性澱粉不易發胖
    據外媒報導,米飯屬於抗性澱粉,能迅速轉化為能量消耗掉,不會導致發胖。不過,最新研究表明有種碳水化合物不僅不會讓你發胖,還能幫你保持身材。而米飯、未熟透的香蕉、全穀類食物甚至義大利麵都含有一種廣泛存在於碳水化合物中的,名為抗性澱粉的澱粉物質。外媒指出,抗性澱粉消化時間長,在胃裡會轉化為脂肪酸,然後馬上被消耗掉。與之相反的是精製碳水化合物,如含糖白麵包。
  • 吃澱粉類食物,很容易長胖嗎
    核心提示:吃澱粉會發胖,相信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澱粉含大量碳水化合物,是人們生命活動必須的營養。但是澱粉類食物並非都會令人發胖,土豆、香蕉、大米等含有澱粉大部分是抗性澱粉,澱粉較其他澱粉難降解,在體內消化緩慢,飽腹感強,因而具有減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