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人傑:啥子是個抗性澱粉,為什麼糖友吃了血糖升的有限?
今天還是老規矩,不講科學,我嘗試著用我的土味情話,來告訴你啥子交個抗性澱粉,為什麼吃抗性澱粉,血糖值看起來還挺正常。
首先我們得明白抗性澱粉是個什麼東西,先看看官方的說法:「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又稱抗酶解澱粉、難消化澱粉,在小腸中不能被酶解,但在人的腸胃道結腸中可以與揮發性脂肪酸起發酵反應。抗性澱粉存在於某些天然食品中,如馬鈴薯、香蕉、大米等都含有抗性澱粉,特別是高直鏈澱粉的玉米澱粉含抗性澱粉高達60%。這種澱粉較其他澱粉難降解,在體內消化緩慢,吸收和進入血液都較緩慢。其性質類似溶解性纖維,具有一定的瘦身效果,近年來開始受到愛美人士的青睞。」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抗性澱粉首先是天然存在於自然界的,其次它是一個吸收比較慢的食物,我們不需要考慮它到底在哪個地方吸收,只要明白為什麼吃了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血糖升得比較慢就是這個原因。
那麼糖友是不是就可以放開吃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呢?這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本人通過幾次實驗發現,抗性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由於吸收慢,所以產生的峰值血糖不高,往往在8.0左右,但是峰值持續的時間很長,可能餐二8.0,餐三甚至於餐四還是8.0,這樣的情況自然說明,即使峰值不高,糖友也應該考慮血糖持續處於一定高值,對於身體的影響。
看到上述描述,糖友想到的第一個參照就是粗糧飲食,粗糧飲食形成的血糖值曲線,幾乎等同於抗性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所以糖友應該理性地看待抗性澱粉食物,尋找適合自己的量,多數抗性澱粉需經過各種加工提取才能生產,還需考慮加工過程中的變數,有一種說法:「冷凍後的隔夜飯,會產生大量的抗性澱粉」,但還待考證。
控糖人的自得其樂,加油!
本文由「糖人傑」原創並分享,喜歡請關注、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