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甘肅張掖商家:歡喜又憂愁

2020-12-23 網易新聞

時隔四年,我又來到了甘肅張掖,這一次的身份是作為一名記者,這次來的目的並不是旅遊,而是要了解疫情下對商家的影響。

四年前的張掖西站附近,荒野茫茫,如今張掖西站附近各種商業綜合體以及大型購物廣場,無不感嘆張掖的發展速度,這次疫情下對商家有什麼衝擊?我們來到張掖西街最繁華的地方了解這些商家在疫情下的經營狀況。

接受我們採訪的是張掖市某手機城的一位經營者,楊光祿先生,據楊光祿先生介紹,這次疫情對他們有很大影響,從2020年2月6日到2月23日,實行停工不停業,員工工資正常發,為了讓店鋪可以經營下去,楊光祿先生和員工一起在家通過直播線上銷售手機等產品,政府要求他們2月24日開門營業,為了疫控每次進入店鋪的客戶都必須測量體溫,由於測量體溫等手續致使客流量很少,記者在店裡呆了40多分鐘,也沒見一個客戶進店,只見銷售人員通過線上直播方式銷售。

楊光祿先生告訴記者,張掖市政府對他們實行2020年2月份房租全免,2020年3月份至4月份實行房租減半政策,由於疫情的原因,原本可以趁著新年售出更多手機,這次的疫情致使經營了22年的手機城老店幾乎一部手機都無法售出,楊光祿先生說感謝張掖市政府提供的政策扶持,才讓他們的壓力沒有這麼大,希望楊光祿先生的手機城疫情過後可以蒸蒸日上。

生活本該是沸騰的,明豔的。這段日子,生活的底色變成灰色,感謝此刻每個認真生活、誠信經營的普通人,讓我們的日子變得溫暖了一點點。

記者楊偉說:「感謝在一線的醫生,是您們的默默無聞付出,讓我們可以平安喜樂。」

各憑態度乘風浪,你關心的,我在現場告訴你,專注您所關注的,讓您第一時間獲取全球熱點要聞。祝大家常安寧多喜樂,眾志成城,抗擊新冠,一起共渡難關。

採訪及新聞投稿:Ywi@163oal.cn(網易新聞記者楊偉)


記者:楊偉、Lenny


責任編輯:楊偉


審稿校對:趙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甘肅張掖「土月餅」 神態各異受熱捧
    甘肅張掖「土月餅」 神態各異受熱捧 2018-09-19 08:53: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翟璐
  • 甘肅張掖:手工製作「小豬佩奇」迎新年
    ↑1月22日,甘肅張掖,市民在家中用紙黏土製作小豬佩奇玩偶。CICPHOTO/成學磊 攝↑1月22日,甘肅張掖,市民展示在石頭上繪製的小豬佩奇一家。CICPHOTO/成學磊 攝↑1月22日,甘肅張掖,在石頭上繪製的小豬佩奇。
  • 祁連山下蒙古族繡娘的「歡喜」與「憂愁」
    祁連山下蒙古族繡娘的「歡喜」與「憂愁」 2019-04-22 15丁思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2日電 (記者 丁思 高瑩)41歲的妹妹薩爾娜放棄了在北京10多年的積澱,回到了家鄉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這讓60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肅北蒙古族服飾」國家級傳承人娜仁其其格很欣喜,算是解了她「多年尋不到合適傳承人」的心病。
  • 甘肅張掖:祁連山下20萬畝青貯玉米忙收穫
    2020年9月3日,位於祁連山下的甘肅張掖市甘州區安陽鄉金王莊村的農戶們正在忙碌著收割種植的2000多畝青貯玉米。連日來,甘肅張掖種植的20多萬畝優質飼用玉米進入了收穫關鍵期,200多臺(套)青貯收割加工機械活躍在千裡「青紗帳」中,忙碌著將一株株一人多高的玉米從根部割斷,粉碎後直接拋入集草車,不一會就裝滿了一輛大卡車。
  • 航拍甘肅張掖萬畝蘆葦色澤金黃入畫
    航拍甘肅張掖萬畝蘆葦色澤金黃入畫中國新聞網2019-10-08 17:12:51 甘肅張掖國家溼地公園上萬畝蘆葦葦葉泛黃、葦花雪白
  • 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景觀,美輪美奐的彩色地形
    在我國的甘肅張掖還存在著這樣的一個丹霞景觀,這裡的氣候四季分明,但是甘肅是一個相比南方地區少雨的地區,所以當地的丹霞景觀也是十分好看,彩色的地形地貌成為一個極具觀賞價值的景點。丹霞景觀的差異性也是一個很大的特點,每個地方的丹霞景觀也是不盡相同。特別是發育在紅色砂礫上的巖石山之上的地貌才能成為真正的丹霞地貌。
  • 甘肅張掖:萬畝阿根廷奶油南瓜獲豐收
    甘肅張掖:萬畝阿根廷奶油南瓜獲豐收 2016-09-09 14:59:00 來源:新華網
  • 甘肅張掖美食:早餐篇之牛肉小飯
    官方來講張掖是甘肅的一個地級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甘肅張掖鐘鼓樓開篇先講一下早餐類的美食,在張掖除了一如既往倍受歡迎的牛大碗,還有很多受追捧的早餐。
  • 楚楚推與甘肅張掖籤訂對口扶貧戰略協議,助力農產品上行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楚楚推最新資訊 > 正文 楚楚推與甘肅張掖籤訂對口扶貧戰略協議,助力農產品上行
  • 甘肅張掖現火燒雲,它是如何形成的?
    就在昨天清晨,甘肅張掖現火燒雲景觀,紅彤彤的雲霞映紅了大半個天空,美麗又壯觀。陳禮 攝水鳥戲水相映成趣 吳學珍 攝朝霞映紅了天際,將張掖潤泉湖公園裝點得如詩如畫成林 攝火紅的朝霞為張掖大地再添一抹喜色成林 攝
  • 甘肅張掖「農家女」情定戈壁灘 「換土」拓荒尋「杏福」
    甘肅張掖「農家女」情定戈壁灘 「換土」拓荒尋「杏福」 2020-03-08 20:00:58  從一貧如洗到腰纏萬貫,回顧22年的奮鬥史,甘肅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上寨村村民張瑜表示,這片戈壁灘不僅養育她成人,更是事業飛黃騰達的「助力器」。  一頭短髮、一襲黑白相間的呢子大衣,腳穿黑色高等鞋。近日,37歲的張瑜接受了中新網記者採訪,若不是她眼神中流露出的自信,很難讓人相信,這位個頭不高,身材嬌小,一口方言的「農家女」竟是知名企業家。
  • 【視頻】跟著「旅行嘉」深度體驗甘肅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視頻】跟著「旅行嘉」深度體驗甘肅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2020-10-30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張掖這五種特產,你知道哪幾種?
    原創文\美食家小婷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下轄轄六縣(區),有漢、回、藏、裕固等38個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國唯一集中居住在張掖的一個少數民族。境內張掖國家地質公園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好了,城市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了,我們今天來講講甘肅張掖這五種特產,你知道哪幾種?一、肅南馬鹿鹿茸肅南馬鹿鹿茸,是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特產,素有「祁連山馬鹿之鄉」美譽。肅南馬鹿鹿茸具有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衝任,託瘡毒等功效。
  • 甘肅張掖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看看你吃過哪幾種?
    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甘肅張掖地區的一些特產吧!
  • 甘肅張掖「跨貧檻」:從救濟式扶貧到「面子裡子」並重
    圖為航拍甘肅張掖市臨澤縣的萬畝枸杞種植地。(資料圖) 張淵 攝中新網蘭州12月15日電 (閆姣 楊豔敏)「張掖市5個『插花型』貧困縣區、65個貧困村、1.64萬戶5.3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甘肅張掖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又生在蘭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向外界介紹了該市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當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張掖專場新聞發布會。圖為張掖市甘州區速展村新農村面貌。(資料圖) 楊豔敏 攝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 人才賦能 張掖「智」造「雲端」突圍——張掖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紀實
    如今,這裡也更像一座南方城市,那些曾一度貼著深圳等南方城市「標籤」的智能製造業,悄然在地處塞北的張掖大地生根發芽……  去年年初,第一批「甘肅製造」手機在張掖下線並出口海外,曾一時轟動;9月,首臺「張掖製造」商用智慧機器人成功下線,填補了張掖乃至全省在智慧機器人製造領域的空白;12月,甘肅陽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某發布會上宣布,其在深圳研發生產的第一批純國產電腦將在張掖進行量產
  • 從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看甘肅張掖「非遺」
    本網記者 張蘭琴 通訊員 王雅娟近日,全程在甘肅張掖創作拍攝的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後,劇中張掖的剪紙、木偶戲、裕固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引發熱議。這些散落在河西走廊上的文化瑰寶,彰顯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民俗價值,成為國內觀眾進一步了解張掖,了解甘肅文化特色的「文化IP」。
  • 張永霞與甘肅鐵投集團董事長王鋒就推進蘭張三四線鐵路武威至張掖...
    4月21日,市委書記張永霞與甘肅鐵路投資建設集團董事長王鋒一行座談,就加快推進蘭張三四線鐵路武威至張掖段項目建設進行深入交流
  • 甘肅張掖制種玉米豐收 田間盡帶「黃金甲」
    甘肅張掖制種玉米豐收 田間盡帶「黃金甲」 2015-09-26 13:53: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金秋九月,甘肅張掖市臨澤縣26.5
  • 【甘肅全民戰「疫」】隴南文縣鄉村支書:為防控疫情當好村民「代購...
    馬康勤說,我們黨員幹部就應該衝在前、幹在先,從小事做起,撲下身子為群眾排憂解難,努力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馬康勤是一名黨員,更是肖家山村群眾的好書記。他把保護村民健康安全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他不求回報自願為村民採購必需生活用品,守護了鄉親們的安全,收到的是村民們感激和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