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跨貧檻」:從救濟式扶貧到「面子裡子」並重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圖為航拍甘肅張掖市臨澤縣的萬畝枸杞種植地。(資料圖) 張淵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5日電 (閆姣 楊豔敏)「張掖市5個『插花型』貧困縣區、65個貧困村、1.64萬戶5.3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甘肅張掖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又生在蘭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向外界介紹了該市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當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張掖專場新聞發布會。

圖為張掖市甘州區速展村新農村面貌。(資料圖) 楊豔敏 攝

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歷經救濟式扶貧、開發式扶貧、精準扶貧後,該市貧困農民人均純收入翻番,生活條件全面改善。提前完成脫貧攻堅後,張掖又合理銜接鄉村振興,重「裡子」的同時兼顧了「面子」。

張掖市的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旅遊扶貧、生態扶貧等「齊頭並進」。在產業扶貧方面,謝又生提及,該市在65個貧困村發展高原夏菜、中藥材、馬鈴薯、食用菌、小雜糧、花卉等特色產業,面積達10萬畝。發展培育千餘個「五小」產業,建扶貧車間,以此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甘肅張掖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海峰以下轄民樂縣為例說,該縣把居住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7萬多名農民搬遷至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生態小鎮,並吸納其在園區就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這也解決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和淺山區自然災害多、民眾持續穩定增收難的問題。

王海峰還說,張掖整合生態保護、移民搬遷、農牧民定居、草原獎補、公益林管護補助等7個方面的政策,採取一戶確定一名護林員、一戶培訓一名實用技能人員、一戶扶持一項持續增收項目、一戶享受到一整套惠民政策的「四個一」措施,讓農牧民實現了轉產就業、穩定脫貧。

圖為張掖市甘州區一隅,該區栽花種樹靚麗城市「面子」。(資料圖) 閆姣 攝

謝又生表示,該市不僅取得了脫貧攻堅決定性成果,而且由於謀劃早、部署早、行動早,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從2018年開始,張掖謀劃實施以「兩帶四區四線」,如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旅遊景區沿線、生態走廊沿線等為重點的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帶動鄉村振興向整體推進,兼顧「面子」。

會議披露,張掖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連續3年以市委1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具體安排,從工作機構、政策措施、推進機制等方面入手,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一體謀劃、有效銜接。(完)

相關焦點

  • 楚楚推與甘肅張掖籤訂對口扶貧戰略協議,助力農產品上行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楚楚推最新資訊 > 正文 楚楚推與甘肅張掖籤訂對口扶貧戰略協議,助力農產品上行
  • 甘肅張掖「土月餅」 神態各異受熱捧
    甘肅張掖「土月餅」 神態各異受熱捧 2018-09-19 08:53: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翟璐
  • 甘肅張掖:手工製作「小豬佩奇」迎新年
    ↑1月22日,甘肅張掖,市民在家中用紙黏土製作小豬佩奇玩偶。CICPHOTO/成學磊 攝↑1月22日,甘肅張掖,市民展示在石頭上繪製的小豬佩奇一家。CICPHOTO/成學磊 攝↑1月22日,甘肅張掖,在石頭上繪製的小豬佩奇。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武威良種繁育輻射農業 冀民眾家門口益貧式...
    甘肅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近日表示。  武威市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境內農業資源得天獨厚,是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最佳產區之一,日光溫室蔬菜、肉蛋奶以及特色林果等發展優勢明顯。圖為甘肅武威石羊河節水農業試驗。(資料圖) 南如卓瑪 攝  柳鵬說,良種是現代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掌握了良種,就掌握了市場和產業的主動權。
  • 甘肅武威良種繁育輻射農業 冀民眾家門口益貧式增長
    甘肅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近日表示。武威市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境內農業資源得天獨厚,是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最佳產區之一,日光溫室蔬菜、肉蛋奶以及特色林果等發展優勢明顯。圖為甘肅武威石羊河節水農業試驗。
  • 甘肅三個市:武威、張掖、平涼的代表性景點,你最看好哪個?
    說到甘肅旅遊,大家會想到哪些景點呢?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莫高窟、麥積山、崆峒山、嘉峪關、拉卜楞寺等,的確,這些景點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其實,除此之外,甘肅還有很多其它非常有特色的景點,這些景點分布在甘肅的各個地級市中,這些地級市可能名氣不大,但是卻都非常吸引遊客,而且去過的遊客都說好,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也就是甘肅的三個市,它們叫做武威、張掖、平涼,而武威、張掖、平涼有什麼好玩的景點呢?
  • 航拍甘肅張掖萬畝蘆葦色澤金黃入畫
    航拍甘肅張掖萬畝蘆葦色澤金黃入畫中國新聞網2019-10-08 17:12:51 甘肅張掖國家溼地公園上萬畝蘆葦葦葉泛黃、葦花雪白
  • 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景觀,美輪美奐的彩色地形
    在我國的甘肅張掖還存在著這樣的一個丹霞景觀,這裡的氣候四季分明,但是甘肅是一個相比南方地區少雨的地區,所以當地的丹霞景觀也是十分好看,彩色的地形地貌成為一個極具觀賞價值的景點。丹霞景觀的差異性也是一個很大的特點,每個地方的丹霞景觀也是不盡相同。特別是發育在紅色砂礫上的巖石山之上的地貌才能成為真正的丹霞地貌。
  • 甘肅張掖美食:早餐篇之牛肉小飯
    官方來講張掖是甘肅的一個地級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甘肅張掖鐘鼓樓開篇先講一下早餐類的美食,在張掖除了一如既往倍受歡迎的牛大碗,還有很多受追捧的早餐。
  • 甘肅張掖:萬畝阿根廷奶油南瓜獲豐收
    甘肅張掖:萬畝阿根廷奶油南瓜獲豐收 2016-09-09 14:59:00 來源:新華網
  • [甘肅新聞]泰安蜜桃:從「重果輕花」到「花果並重」
    [甘肅新聞]泰安蜜桃:從「重果輕花」到「花果並重」 泰安蜜桃:從「重果輕花」到「花果並重」。
  • 甘肅張掖現火燒雲,它是如何形成的?
    就在昨天清晨,甘肅張掖現火燒雲景觀,紅彤彤的雲霞映紅了大半個天空,美麗又壯觀。陳禮 攝水鳥戲水相映成趣 吳學珍 攝朝霞映紅了天際,將張掖潤泉湖公園裝點得如詩如畫成林 攝火紅的朝霞為張掖大地再添一抹喜色成林 攝
  • 「微言」「顏值」與實力並重
    【新甘肅雲·縣融媒集萃】【微言】「顏值」與實力並重範海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近年來,張掖被諸多省內外遊客譽為大西北的「顏值擔當」,在這份殊榮背後,首功當屬生態文明建設。從2017年張掖市曾因祁連山生態環保問題被中央嚴肅問責,到2019年底張掖市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短短不到三年時間,張掖市以浴火重生的決心和勇氣破繭成蝶,其中的努力和艱辛換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
  • 「中央媒體看甘肅」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甘肅拉開...
    從那時起,甘肅開始「咬緊牙關」,緊盯主攻方向,制定「六大產業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產業扶貧配套政策,把扶貧資金精準到戶,扶持貧困戶擴大種養規模與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扶貧產業體系進行有機結合,從大力構建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範「四個體系」入手,拉開架勢構建起了扶貧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
  • 甘肅張掖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看看你吃過哪幾種?
    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甘肅張掖地區的一些特產吧!
  • 疫情下的甘肅張掖商家:歡喜又憂愁
    時隔四年,我又來到了甘肅張掖,這一次的身份是作為一名記者,這次來的目的並不是旅遊,而是要了解疫情下對商家的影響。四年前的張掖西站附近,荒野茫茫,如今張掖西站附近各種商業綜合體以及大型購物廣場,無不感嘆張掖的發展速度,這次疫情下對商家有什麼衝擊?我們來到張掖西街最繁華的地方了解這些商家在疫情下的經營狀況。
  • 「甘味」驅走「苦瘠」:甘肅產業扶貧「四變」
    2016年,種了二十幾年洋芋的邵存娥在精準扶貧貸款的支持下,養了5頭西門塔爾母牛。如今,邵存娥養牛規模從5頭擴大到21頭。養殖規模擴大還改變了家庭傳統的種植結構,她不僅將5畝馬鈴薯改種青貯玉米,今年還流轉了7畝地。   現在邵存娥家有了新「三寶」:洋芋、牛、青貯玉米。靠養牛,邵存娥家在2018年底脫貧。最近,她正在了解小額貸款,想著年底再建一間牛棚。
  • 【視頻】跟著「旅行嘉」深度體驗甘肅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視頻】跟著「旅行嘉」深度體驗甘肅張掖平山湖大峽谷 2020-10-30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掖好牛好奶今起霸屏央視十三大頻道
    「甘肅張掖自12月23日開始的未來一個半月內,這句主打廣告詞將攜張掖牛奶精準扶貧公益廣告登陸央視一套、二套等主要頻道(具體為:1、2、3、4、5、8、9、10、11、12、13、14、17套)。
  • 用心用情扶真貧——臨高角管委會李祥生的扶貧事跡
    「心到細處感情老」。海南省臨高角管委會主任李祥生先後在臨高4個村莊開展扶貧幫扶工作,數年來,其「用心用情扶真貧」的扶貧工作經驗在臨高全縣被進行推廣。  用心調查,精準識貧群眾滿意  2016年10月16日,李祥生第一次帶隊來到博厚鎮洋大村,他深知識貧工作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黨的扶貧政策就達不到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於是,李祥生在識貧工作上立下敢於「動真碰硬」的決心,一定要讓老百姓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