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航拍甘肅張掖市臨澤縣的萬畝枸杞種植地。(資料圖) 張淵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5日電 (閆姣 楊豔敏)「張掖市5個『插花型』貧困縣區、65個貧困村、1.64萬戶5.3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甘肅張掖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又生在蘭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向外界介紹了該市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當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張掖專場新聞發布會。
圖為張掖市甘州區速展村新農村面貌。(資料圖) 楊豔敏 攝
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歷經救濟式扶貧、開發式扶貧、精準扶貧後,該市貧困農民人均純收入翻番,生活條件全面改善。提前完成脫貧攻堅後,張掖又合理銜接鄉村振興,重「裡子」的同時兼顧了「面子」。
張掖市的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旅遊扶貧、生態扶貧等「齊頭並進」。在產業扶貧方面,謝又生提及,該市在65個貧困村發展高原夏菜、中藥材、馬鈴薯、食用菌、小雜糧、花卉等特色產業,面積達10萬畝。發展培育千餘個「五小」產業,建扶貧車間,以此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甘肅張掖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海峰以下轄民樂縣為例說,該縣把居住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7萬多名農民搬遷至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生態小鎮,並吸納其在園區就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這也解決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和淺山區自然災害多、民眾持續穩定增收難的問題。
王海峰還說,張掖整合生態保護、移民搬遷、農牧民定居、草原獎補、公益林管護補助等7個方面的政策,採取一戶確定一名護林員、一戶培訓一名實用技能人員、一戶扶持一項持續增收項目、一戶享受到一整套惠民政策的「四個一」措施,讓農牧民實現了轉產就業、穩定脫貧。
圖為張掖市甘州區一隅,該區栽花種樹靚麗城市「面子」。(資料圖) 閆姣 攝
謝又生表示,該市不僅取得了脫貧攻堅決定性成果,而且由於謀劃早、部署早、行動早,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從2018年開始,張掖謀劃實施以「兩帶四區四線」,如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旅遊景區沿線、生態走廊沿線等為重點的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帶動鄉村振興向整體推進,兼顧「面子」。
會議披露,張掖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連續3年以市委1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具體安排,從工作機構、政策措施、推進機制等方面入手,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一體謀劃、有效銜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