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為了不讓宗教權與王權並駕齊驅,借摔跤比武處死了通天巫

2020-12-17 百家號

百家原創作者:楊楊說史

在古代,宗教真的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解釋。古人不懂細菌、病毒,不了解大氣循環,在他們看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所以說,荀子在幾千年前能說出「人定勝天」真的是很了不起。但是蒙古人生活之艱辛,戰爭,疾病,天災。困苦之餘仰望蒼天,長生天為代表的萬物有靈的薩滿教成為蒙古人普遍的信仰。蒙古人本身信奉的宗教,是一種多神的薩滿教,即女巫跳大神的那種原始宗教,佔ト燒骨,驅魔治病,祈禱「長生天」,信仰 「三魂」。

成吉思汗時代,中原漢地的僧人海雲和道士邱處機等人深受成吉思汗青睞,主要是垂垂老矣的可汗想學習長生不老術,「向天再借五百年」。然而,成吉思汗還是死於遠徵西夏的途中。蒙哥汗在位時期對密宗大和尚那摩青睞有加,大和尚在1255年僧道第一次於和林舉辦的辯法大會上擊敗道士,蒙哥汗為此宣布:「佛門如掌,餘皆如指」,把藏傳佛教置於儒、道兩教之上。三年以後,僧道第二次開平之辯,由忽必烈主持,由於他本人的「上師」八思巴親自上陣,自然佛教又大獲全勝。

八思巴是薩思迦派首領薩班的侄兒,傳說七歲時即能誦經數十萬言,「國人號之聖童,故名曰八思巴。」薩班去世後,這位少年便被擁戴為薩思迦派第五位教主。1252年,總領漠南軍事的忽必烈進軍六盤山,由於要行軍經過藏地,忽必烈把八思巴請來,讓他協助徵集軍需。遭到八思巴婉拒,表示說藏地地廣人稀,財源稀少。本來按照忽必烈的脾氣想把他殺了。但是,由於忽必烈的正妻察必信奉密宗,便勸忽必烈把八思巴留下。

在察必的影響下,忽必烈忽然表示也想接受「灌頂」。關鍵是藉助宗教的力量控制吐蕃、西夏。史載:闊闊出,蒙力克第四子也。為巫,形如狂人,嘗隆冬裸行風雪中,好言休咎,往往奇中。蒙古人號為帖ト騰格里,譯言天使也。 太祖滅王罕,闊闊出即以符命之說進,謂:「聞天語,將畀帖木真以天下,號曰成吉思。」丙寅,群臣議上尊號,以為札木合稱古兒罕,不逾時而敗,不祥,欲廢之而別擇美號。有請用闊闊出前說者,遂上尊號日成吉思可汗。闊闊出即以符命被寵,又藉父勞,兄弟七大勢傾一時。

嘗撻合撒兒,合撒兒訴於太祖,太祖不問也。闊闊出復譖之曰:「長生天有命,帖木真、合撒兒迭為百姓主,不除合撒兒,事未可知。」太祖感其言,欲殺之,以太后救之獲免,事具《合撒兒傳》其後有九種言語之人,從闊闊出,聚於太祖群牧場。帖木格斡赤斤屬人亦有往者。斡赤斤使部將莎豁兒往索逃人,反為闊闊出所歐,且縛馬鞍於背,驅歸以辱之。明日,斡赤斤自往,闊闊出兄弟七人群起欲歐之。斡赤斤懼不敵,婉詞遜謝。闊闊出使長跽帳後,以示罰。

斡赤斤歸,憤甚。翌日,入謁太祖,臥未起。斡赤斤直趨榻前,奏其事,且大哭。太祖未及言,光獻皇后垂涕曰:「晃豁壇之子何為者?曩既撻合撒兒,今又辱斡赤斤。可汁見在,彼尚任總意踐諸弟。如不諱,其肯服汝弱小兒子約束耶?」語畢亦哭。於是太祖謂斡赤斤曰:「闊闊出今日來,任汝處之。」

斡赤斤乃選三力士以待。既而蒙力克率七子入見,闊闊出甫坐,斡赤斤與三力士搏闊闊出顛,而折其脊,棄於左廂車下。斡赤斤入奏:「闊闊出偃臥不肯起。」蒙力克知其已死。泣言:「我佐可汗,創大業相從至今,」辭未半,其六子攘袖塞戶立,勢洶洶。太祖遽起曰:「闢我即出,立帳外!」佩弓箭者趨而環侍。太祖命以青廬覆闊闊出屍,嚴其扃。比三日,失屍所在。太祖曰:「闊闊出撻吾弟,又無端從而譖之。皇天震怒,俾死無歸骨地矣。」困切責蒙力克而釋之。自闊闊出死,蒙力克父子之勢遂衰。

通天巫闊闊出,成吉思汗手下老臣蒙力克的四兒子,蒙古薩滿教首領,他的名字前常被冠以「帖ト騰格理(即『通天』之意)一詞,這就足以說明他當時的地位之高。甚至有人說他經常騎有灰白斑點的大馬登上天庭同神面談,所以為他命名通天巫。他對成吉思汗的崛起有很大作用。闊闊出以預言天意,抬高成吉思汗的聲望,從而助成他的大業。闊闊出曾在1206年舉行的開國大典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為蒙古帝國皇帝成吉思汗加冕。

但是闊闊出居功自傲,憑藉父親的功勞,又有兄弟七人,勢力強大,聲望日高。投靠到他門下的牧民越來越多,據說有操九種語言的人。闊闊出企圖利用薩滿教爭權奪利,要與成吉思汗「齊等」,想使宗教權與王權並駕齊驅,與成吉思汗平分秋色。甚至連成吉思汗的兄弟鐵木哥和合撒兒也不放在眼中。最後成吉思汗藉助於摔跤,派人除掉了闊闊出。

通天巫之死雖然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但成吉思汗以摔跤比武為名處死他卻並非「正典刑」,而是屬於陰謀手段,可見其勢力之龐大。通過這次摔跤比武,成吉思汗不僅除掉了一個巫師,而且剷除了產生於原始社會的巫師代天立言、幹預部落事務的制度,這是成吉思汗加強君主集權的又一個重要步驟。最後察必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法:「聽法及人少之時,上師可以坐上座。當王子、駙馬、官員、臣民聚會時,恐不能鎮伏,由汗王坐上座。吐蕃之事悉聽上師之教,不請於上師不下詔命。」雙方達成共識,於是皆大歡喜。1253年初,忽必烈在大營中接受了八思巴為他舉行的宗教儀式。

小編發現古代歷史上很多都跟宗教有關,當然當時的宗教跟現在的宗教是不一樣的,以前的宗教是對未知的恐懼,因為當時的人類認知世界是很落後的,我們古代就有很多神話故事,這些神話不但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也反應了當時的人們對未來的嚮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
    尤其是擁有歷史上最廣闊疆域的元朝,它的創建者,在中國史留名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否是中國人呢?首先,我們要明確"中國人"這一概念的界定,如果說是只要在中國現今這片領土生活的就是中國人,那將元朝首都定都在中國現在領土範圍的成吉思汗,無疑是一個中國人。然而若是以自古傳承下去,"漢人"這一概念的,作為蒙古族的成吉思汗肯定說不上是中國人。
  • 成吉思汗戎馬一生,卻是一代「明君」
    成吉思汗的戰鬥力和軍事能力都非常厲害,甚至在當時讓很多西亞的國家都感到心驚膽戰。不過在成吉思汗死後,如今成吉思汗墓卻很長時間都沒有消息,直到後來才終於被找到。而且裡面也沒有人們想像當中的金銀珠寶。甚至還有輕騎兵之王的稱號,可見成吉思汗在當時有多麼出色了。除了他自身的實力過硬之外,成吉思汗帶兵的能力也是無人可及。不過成吉思汗的幼年還是比較坎坷的,原本確實是出生於一個非常出名的世家,但是後來因為父親被殺,自己所在的部落也因此而分散。所以成吉思汗的幼年顛簸流離,直到後來成吉思汗成長成了一個很有實力的人,聯合其他首領還有父親的就不重新將部落組起來,並且藉此慢慢的發展壯大。
  • 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國前為什麼要在高山上向天祈禱三天三夜?
    成吉思汗本人在復仇時會向長生堂天祈禱,通過長時間的祭天儀式獲得精神力量。蒙古歷史中關於成吉思汗在肯特山上祈禱三天三夜的儀式,具體時間有兩次。一次是在蒙古發動對金朝的戰爭之前。關於這一段記載,出自拉施特所著<史集>,拉施特是伊爾汗國的宰相。另外一次祈禱就是在成吉思汗得知花剌子模斬殺了蒙古使節的時候,這是出自歷史學家志費尼的記載。這個問題可以拆分回答。
  • 短短一代人,成吉思汗的帝國便走向分崩離析
    此間的緣由固然錯綜複雜,但說是黃金家族自己造成了帝國的瓦解並不誇張。早在成吉思汗在位時,他的諸子之間就因汗位繼承權發生了激烈的鬥爭:西徵之前也遂皇后向成吉思汗提議,在他的四個嫡子中選擇一名儲君。按照習慣,成吉思汗首先徵求長子朮赤的意見,次子察合臺認為鐵木真是想傳位於朮赤,便公開以朮赤的血統問題發難,大罵道:「他是篾兒乞惕種,我等豈能受他管治!」眾所周知,朮赤出生之前他的母親孛兒帖曾被蔑兒乞人俘獲達數月之久,他們為了報復當年蔑兒乞貴族也客赤列都之妻柯額倫(鐵木真之母)被也速該搶走的一箭之仇,將她配給也客赤列都的弟弟赤勒格兒。
  • 記者採訪蒙古國總統,詢問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總統的回答很巧妙
    2004年,時任蒙古國總統「那楚克·巴嘎班迪」訪華,央視記者水均益在採訪時問到關於成吉思汗陵墓位置的問題,巴嘎班迪回答道:目前誰都不知道陵墓在哪個方向,處於什麼狀態。它永遠是個謎,就讓那些願意猜謎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
  • 成吉思汗之死有哪些傳說?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
    這裡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於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徵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了,導致沒有防備得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麼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
  • 西徵傳奇:成吉思汗蒙古興起的宏偉戰功
    最近在機緣巧合下看到這樣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對於成吉思汗當年的英勇簡直說的非常細緻,讓我不經思考起來當年成吉思汗對於花刺子模帝國的抗爭在13世紀早期,花剌子模王朝由沙阿·阿拉·德·穆罕默德統治。成吉思汗看到了作為絲綢之路的商業貿易夥伴在花剌子模的潛在優勢,他最初派出了一個500人的商隊,與帝國建立正式貿易關係。然而,花剌子模市的省長亦納勒術攻擊了商隊,聲稱商隊中有間諜,因此是針對花剌子模帝國的陰謀。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可是因為總督後來拒絕償還搶劫商隊的款項並交出肇事者。隨後,成吉思汗派了第三批大使(兩名蒙古人和一名穆斯林)親自會見國王,而不是省長亦納勒術。
  • 仇敵的女兒愛上了成吉思汗,草原上最後的敵人卻是最好的朋友
    ,在此之前,他還發起「十三翼」戰役與成吉思汗決戰,1204年在與成吉思汗最後的戰爭中失敗被處死,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戰亂,歸於一統。看似和諧的合牧在1年半後的某一天突然產生裂痕,那一天,扎木合與鐵木真並轡而行,沉默中扎木合說了一句令成吉思汗琢磨不透的話語「嘗聞老輩人講,靠山紮營,對牧馬者有利,靠水紮營,對牧羊者有利,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來?」然後他催開馬鞍,跑出很遠,留下了愣在原地的鐵木真。這句話被聰明的孛兒帖所解開:牧馬者依山,牧羊者臨水,本不該同路的。
  • 成吉思汗死因探秘
    然而在徵討西夏的過程中,突然傳出成吉思汗暴病身亡。但史書並無記載成吉思汗的病史,身體是健康的,那麼成績思汗是正常死亡嗎?他到底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正因為死得突然,後世有很多猜想。第一,被咬死說。成吉思汗的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西夏皇帝聽說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徵討西夏,驚恐萬分。這時,恰有成吉思汗的使者到來,索要西夏王妃。
  • 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夏公主為何要自斷一臂
    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夏公主為何要自斷一臂 | 文 三隻眼讀史成吉思汗徵服西夏後,西夏王被迫獻女香狸公主察合給成吉思汗求和,成吉思汗得到香狸公主後,老夫少妻,因此格外寵愛。香狸公主到了這種地步,也就安心侍奉成吉思汗了。
  • 成吉思汗與蒙餐蒙藥
    成吉思汗與烤羊腿據傳,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東徵西伐期間,掌管夥食的官員,為了縮短成吉思汗的吃飯時間,從而能夠抽出一點休息的時間。於是,掌管夥食的官員並未徵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經常吃的烤全羊,改為烤羊腿了。當時,成吉思汗戰事繁忙,並沒有留意此事。由於烤羊腿肉質酥香、焦脆、不羶不膩,成吉思汗非常愛吃,讚不絕口。
  • 成吉思汗的後宮,大都是死敵妻女,成吉思汗難道不怕遭暗殺嗎
    成吉思汗發動對西夏的第三次徵討(前後共進行了五次)的時候,當時在位的李安全投降,並反叛金國,依附蒙古,並把有西夏第一美女之稱的女兒李嵬名送給成吉思汗。但是後來,成吉思汗在西徵前後,又兩次發動了對西夏的徵討。在第五次徵討西夏(也就是最後滅亡西夏的那次戰爭)的時候,西夏公主李嵬名埋怨成吉思汗不守承諾,謀害成吉思汗,並跳黃河自殺。
  • 成吉思汗行軍至阿拉善,發現一神秘洞穴,大呼:江山一統指日可待
    成吉思汗大概是中國歷史名人在世界範圍內最著名的了。小名鐵木真,一個騎在馬背上將邊疆拓展到多瑙河的首屈一指的人,發動的多次戰爭大大減少了歐亞地區的人口,為此有國外研究學者甚至還給他頒發了一個「獎項」。獎項名字叫做「史上最環保的君主」,為什麼呢?
  • 成吉思汗到底怎麼死的?猜測:成吉思汗可能是被西夏王妃咬死的?
    古代帝王當中有許多都是雷厲風行之人,他們處理朝政的手段,以及對待邊疆鄰國的手段頗有智慧與才能,而且都是奉行「快字訣」,就像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等幾位帝王,尤其成吉思汗真的是中國少有的霸氣皇帝,他一生當中可謂是氣貫長虹、戎馬一生,他就用自己的鐵蹄徵服了大大小小很多個民族,也讓中國的版圖擴大到空前遼闊的領域
  • 5年內徵服西方:成吉思汗與蒙古第一次西徵始末
    1217年,成吉思汗在完成蒙古草原統一和初次南徵金國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開拓蒙古汗國的影響力,同時解決草原物資缺乏的問題,派出了一支450人的商隊,去往西方的花拉子模國進行貿易,以獲取蒙古所需的物資和生產生活資料。
  • 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死在床上?六徵西夏的血海深仇
    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他氣貫長虹的戎馬生涯中,誰也想不到他會與小小的西夏王國產生難解難分、生死相關的聯繫。歷史上,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鐵騎摧毀了西夏王國,他自己卻在6次徵討西夏、即將大獲全勝之時,於歸程中在西夏境內的薩裡川命歸黃泉。那麼,西夏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封建王朝?成吉思汗為何要六徵西夏?
  • 成吉思汗在吃雞腿,於是王昭君就調侃成吉思汗是個胖子,結果……
    成吉思汗在吃著雞腿,一直啃著雞腿啊然後呢,王昭君哎呀你還是別吃了啊,要不然就……然後呢成吉思汗就說,不然什麼呢於是呢王昭君就說,不然阿狼要被你一屁股坐扁了呢然後呢成吉思汗就在想像,成吉思汗就想像狼被坐死了然後呢成吉思汗就說,天啊,不吃了不吃了啊成吉思汗就真的不吃了呢
  • 成吉思汗對女人有多上心?為了一個女孩,差點殺了自己的愛將
    然而這只是暫時的,到了成吉思汗時期,前四部皆被他徵服,蒙古部成了草原上的第一部落! 而我們這一期要說的,則是這五大部落中的蔑兒乞惕部! 但我們也說了,當時蒙古草原上的戰爭是不「徹底戰爭」,即不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是為了掠奪財物和牲畜。在本場戰爭中也是如此。
  • 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難怪史書不記載,原因讓人難以置信
    成吉思汗是一個狂熱的戰爭分子,他有瘋狂的領土追求。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南北作戰,徵服了半個世界,並在戰爭中度過了一生。成吉思汗,原名孛兒只斤·鐵木真,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落,被譽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出生在貴族家庭,但他年輕時的生活並不令人滿意。
  • 成吉思汗敗於犀牛?來看看《元史》怎麼說!
    有一個傳說流布甚廣,說的是成吉思汗鐵騎曾經席捲歐亞大陸,兵鋒無所不至,到了印度卻鎩羽而歸。據說他帶兵到印度河畔,水中現出一頭獨角獸來,據目擊者稱,該怪獸高有十幾丈,從河裡出現,搖晃著走向蒙古軍的前隊,在它翕動的雙唇中,骨質的獠牙來回摩擦,似乎在牙縫裡擠出了這樣句話:「汝主宜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