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可以用大重量做高位下拉,卻做不了引體向上,問題在哪裡

2020-12-20 行遠愛健身

高位下拉和引體向上主要都依靠背闊肌發力,其次是肱二頭肌等肌肉。

高位下拉能夠用大重量成組進行鍛鍊,卻連一個引體向上都做不了,可能的原因較多,下面逐一分析各種可能性。

首先是鍛鍊者體重過大,即使能用很大的重量做高位下拉也做不了引體向上,這是正常現象。

其次,鍛鍊者體重即使不是特別大,但缺乏引體向上鍛鍊經驗,平時不重視引體向上。雖然兩個動作都依靠背闊肌、肱二頭肌等肌肉發力,但因為在動作軌跡、鍛鍊習慣上的細微差異,做得了大重量高位下拉,卻做不了引體向上也比較正常。

第三,仔細分析一下高位下拉這個動作,鍛鍊者在鍛鍊時是否足夠標準,是否存在借力的情況。

比如身體後仰幅度過大,下拉時身體前後移動幅度過大,下拉時直杆運動軌跡是否與背闊肌基本垂直,小臂是否與地面基本垂直,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大圓肌、肱二頭肌發力過多,降低背闊肌發力。在做高位下拉時用大重量鍛鍊本身就容易導致動作變形,產生借力或藉助慣性進行鍛鍊。

如果做高位下拉時過度借力或藉助慣性,在做引體向上時不管怎麼調整軀幹與地面角度,都不可能像高位下拉時那樣借力,自然就無法做引體向上,即使能做,也只能勉強做幾個。

其它細節。比如握距,握杆時手的朝向,是否收縮肩胛骨等細節。雙手握距分為標準握距、窄握和寬握,當直杆在最低點時小臂與地面基本垂直的握距就是標準握距,窄於標準握距是窄握,反之是寬握。握距越寬鍛鍊難度相對越大,反之則難度較低。反手握槓相對更容易。

做引體向上時同樣使用標準握距或窄距握槓,要比寬距握槓更容易完成動作。反手引體向上要比正手引體向上更容易。

收縮肩胛骨,能讓背闊肌最大程度發力,否則大圓肌等肌群更容易產生借力。

第四,動作幅度問題。高位下拉是否做全程,如果只做半程,不管是做前半程,還是後半程,只要不做全程,就不能算一個完整的高位下拉,做半程動作使用的重量比全程大,會讓鍛鍊者誤以為自己能使用大重量進行鍛鍊。

第五,做高位下拉時腿放在壓腿之下,會使身體更加穩定,實際上也相當於借力。

第六,高位下拉這個動作並不需要使用特別大的重量,只要超過自重一半以上即可,使用體重大約60-80%左右的重量即可,關節是要讓背闊肌充分發力,避免肱二頭肌、大圓肌等肌肉過度發力。要注意以上提到等各種細節。

那麼對於健身者來說,應該如何做引體向上呢。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鍛鍊方法。

能用較大重量做高位下拉,不管動作是否標準,至少有一定鍛鍊基礎,在做高位下拉時必須把動作做標準,不要借力和使用慣性進行鍛鍊。在此基礎之上再做引體向上。

剛開始鍛鍊時可以使用固定器械做引體向上。比如下圖的器械,選擇適合的配重即可,配重越低,自身發力越多,鍛鍊效果越好。

也可以藉助彈力繩、助力帶做引體向上。相對來說使用固定器械做引體向上時身體不能移動,背闊肌發力到一定程度限制,使用彈力繩或助力帶做引體向上時身體自由度更大,更接近普通引體向上。

鍛鍊時逐步提高鍛鍊難度,下面介紹一下簡單的鍛鍊計劃。

1.寬握引體向上;

2.窄握引體向上;

3.快速引體向上,標準握距;

4.慢速引體向上,標準握距;

5.正手引體向上,標準握距;

6.反手引體向上,與肩同寬;

7.如果還有力氣,可以用標準握距或稍窄握距做離心引體向上,也就是快上慢下的引體向上。

以上動作,每組做5-8個,也可以少於5個,如果感覺比較疲勞,可以適當延長休息時間。經過一段時間鍛鍊,每個動作的數量可以適當增加,慢慢就能成組做引體向上。

高位下拉和引體向上是不同的兩個動作,都需要經常鍛鍊才能成組完成動作,都需要循序漸進。

相關焦點

  • 高位下拉能代替引體向上去練嗎
    雖然高位下拉和引體向上這兩個訓練動作從關節的運動方式和肌肉(主要針對背闊肌)參與的部位都是一樣的,但是肌肉部位的發力側重性和刺激效果是不一樣的,而且,用多形式的訓練動作去刺激,也有利於強化肌肉力量,所以高位下拉不能完全代替引體向上的動作。
  • 健身增肌高位下拉該怎麼做?首先你要避免高位下拉的幾個錯誤
    高位下拉是一個非常好的動作,主要訓練的肌肉是背闊肌,和斜方肌中下部,還有菱形肌以及前鋸肌。除此之外,其實還會訓練到肱二頭肌和肱肌。因為體重太大,或者背部力量不足,而無法練習引體向上的同學,可以先做高位下拉,用高位下拉來代替引體向上。
  • 高位下拉讓背更寬厚!修正常見3大錯誤,改善動作效果最大化
    總是分不清引體向上和高位下拉的區別?健身房大部分鐵友都會選擇在練背用引體向上作為主項,這是最為推薦的安排順序,之前有文章提及到為什麼引體如此重要。這兩個動作各有優勢及特點,引體向上更適合做漸進式的負荷訓練,每組次數在可以是在5-10次之間,高位下拉更適合用來找背部發力感覺的訓練動作,當然也是需要漸進式的負荷,但主要還是側重感受背部收縮發力感。
  • 要想改善駝背,就要先學會練背,高位下拉你學會了嗎?
    1、 過度地使用二頭肌在做高位下拉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用對握的方式來完成這個動作,但是採用對握方式的時候,就很容易改變肌肉的發力點,使背闊肌發力轉變為二頭肌發力,導致目標肌肉發生變化,使練背變成了練手臂,不僅是高位下拉,還有很多人在通過做引體向上鍛鍊背部的時候,也容易出現二頭肌發力過盛的現象。
  • 一個引體向上 難倒一代男兒?
    引體向上  為什麼這麼難做  引體向上主要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背部力量。握住單槓軀幹挺直、小臂協調發力,主要靠背闊肌的力量把身體往上送。如果能拉半個,雙腿亂蹬口中吼吼有聲,下巴卻夠不到橫槓,意味著背部和小臂力量都要練練。
  • 一個強大的背部,離不開引體向上的訓練,掌握訓練技巧很重要
    引體向上主要練習的是背部和手臂,所以我們要減少下半身的參與,引體向上有兩種方式是正握引體向上和反握引體向上,這兩個方式我們都可以選擇,只是如果是初學者,我們可以採用正握的方式先進行練習,在練習中,要保持腿部在身體下方,完全伸直,同時角落和腳趾向外,向上拉的過程中,要彎曲膝蓋,把腳向後抬,膝關節形成為90度。
  • 正手引體向上和反手引體向上鍛鍊的部位是一樣的嗎?這一點很關鍵!
    正手引體向上和反手引體向上鍛鍊的部位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正手引體向上和反手引體向上鍛鍊的部位不一樣,正手引體向上鍛鍊背闊肌為主,反手引體向上鍛鍊肱二頭肌為主。
  • 引體向上為什麼很多人都做不了?只是因為力量差嗎?大錯特錯
    我們知道引體向上雖然不用配重,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但就是有很多人做不起來,不光光是女生,很多男性朋友都沒有辦法做起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自己力量不夠才導致自己拉不來的,當然力量是一個重大的原因,但這並非最主要的原因。
  • 除了引體向上,還有其他的訓練動作嗎?
    在健身房,我們能夠熟練的運用器械做著各式各樣的背部訓練,但如果身邊沒有了器械,我們似乎就無法進行背部訓練了,唯一知道的訓練動作就是引體向上,那麼除了引體向上以外還有其他訓練動作嗎,今天就來教大家另一種背部的自重訓練,和引體向上一樣,只需要一根直槓。
  • 談一下背部訓練中的高位下拉的「握法」,正握和反握有什麼區別
    是否有明顯的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正握和反握的區別我們在背部訓練中,會涉及到高位下拉這個動作,有兩種形式的握法:正握高位下拉和反握高位下拉,我們針對這個動作來說一說兩種握法對我們背部刺激有什麼不一樣
  • 引體向上練習,是練得哪塊肌肉?怎麼練才對?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背部肌群訓練的問題,背部肌群在無氧增肌訓練中被歸類為大肌群,其特點是「體積大、面積大」。這種類型的肌群適合進行複合運動和負重訓練,這樣,可以對肌肉進行更深層次的刺激。引體向上是一個自重複合動作,被認為是背部鍛鍊的黃金動作,通過不同的變式,可以對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刺激,具有顯著的增肌效果。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引體向上這個動作的細節。
  • 這樣做引體向上,讓次數提高到20次以上
    引體向上作為徒手健身的三王之一,其難度比其餘兩個——伏地挺身和深蹲要大很多。該動作需要靠你的手臂和背部肌群發力,通過手腕為重心點來拉起身體的全部體重。不但非常考驗你的拉力肌群,對於超重訓練者難度更大。今天這篇文章告訴大家如何漸進式將引體向上次數達到20個以上。備訓期保持正常體重完成引體向上需要拉起身體全部重量,訓練者如果是正常體重前期受到的阻力不會太大,進步速度快。
  • 握法、握距不同,鍛鍊的肌肉就大不相同,了解不同的「高位下拉」
    健身房就像是一個大型的身材加工廠,而力量訓練就是人體的塑形師,通過不同的動作,組數,重量,速度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組合,打造出不同的身材,但有些看似相同的動作,握法和握距的不同,鍛鍊的肌肉就大不相同,肌肉美觀與否,就是看訓練時細節刻畫得好不好,所以在訓練之前了解正確的動作和訓練部位,
  • 正手反手引體向上有什麼區別?
    引體向上應避免進行力竭訓練、過頻訓練、力竭、過頻引體向上訓練,容易拉傷肩部關節和肌肉。3.提高引體向上的訓練能力,除常規的正手式引體向上訓練外,還可通過訓練其他背部肌肉組來提高。其它背部肌肉組的訓練方法,有俯身劃槓鈴,坐式繩索/橫槓下拉,坐式繩索/橫槓劃槓鈴,單臂啞鈴劃槓鈴等等。
  • 為什麼很多健身老手,都建議練窄握距的高位下拉?
    有個粉絲問我高位下拉問題:「練高位下拉,背部肌肉感覺不明顯,但是肩膀後束部位很疼,怎麼回事?」這個部位不是肩後束,而是大圓肌,問題其實是你的握距太寬了。其實從整體的練背效果來看,窄握距的高位下拉,練背效果會更好一點。
  • 從不同角度刺激背闊肌,高位下拉的5種變式方法
    那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採取變式來給肌肉帶來新的刺激。拿坐姿下拉來說,其實你並不是只能選擇寬握正握的做法,窄距、單手、對握、反握、頸前、頸後....坐姿下拉還有很多很多的做法是不是發現自己每次練背做的動作都一樣?不是引體向上就是坐姿下拉,要麼再加上划船。其實所有的這些動作都有很多的變式。
  • 背部經典訓練動作「高位下拉」握距不同,練的位置就大不相同
    健身房就像是一個大型的身材加工廠,在這裡能打造出任何喜歡的身材,而這一切只有「舉鐵」,力量訓練才能做得到,舉鐵看似簡單的訓練動作,但其實它是一個易學難精的運動項目,想要練出既美觀,又精緻的肌肉線條,關鍵就在於細節,只要動作有略微的變化,訓練的肌肉群可就大不相同,高位下拉是訓練背部肌群最主要
  • 正握VS反握,引體向上的兩大握法有何不同
    這個動作可以讓背部的寬度在運動中增加。格外要注意的是,上拉的時候,胸部一定要貼到杆子上,肘部也要過背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也是引體向上最標準的姿勢。 反握時掌心朝內,此握法對於肱二頭肌的鍛鍊強度較弱,但是對於肱橈肌的鍛鍊效果卻格外明顯,還可以將背部闊肌拉得更長,增加肌肉重量。
  • 引體向上訓練可以鍛鍊臂力嗎?
    第一,手的握法是反握,只有反握才能儘可能地孤立我們的手臂,常聽人說,正手引體較難,反手較簡單的主要原因是正手需要協調地移動背部的肌肉,然而,反手卻可以更多地藉助手臂上的肱二頭力量。除握手外,發力的方法是儘量保持小臂不動,把身體通過手臂的力量向單槓上拉近,用自己的鎖骨去握緊單槓,動作方向是向肘關節靠近的背闊肌。這時以手臂發力為主,運動的主要位置也是我們的手臂,起著鍛鍊手臂力量的作用。
  • 正握做引體向上做不了幾個?不是這樣的學會了方法,正握很簡單
    我們知道,引體向上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動作,但是大多數人要做這個動作的時候總是很掙扎。事實上,如果你是反握做這個動作的話,你可能會發現,你能做的次數比正握能做的次數多出不少。而很多人就會因此感到困惑,我今天就要告訴大家這不是因為你的背肌,問題可能是出現在手臂,人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此。他們想做引體向上,但是肱橈肌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