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鑽豆腐又名貂蟬豆腐、漢宮藏嬌、玉函泥,是一道來自民間的傳統風味名菜,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中國除西部、西南部省份外,多地均有製作。
燒制方法是先把泥鰍放在容器裡,倒入清水並放入少量食鹽,餵養一夜後,再將泥鰍倒入有嫩豆腐的鍋內加熱,讓它亂鑽,並加蔥花、味精、生薑未等佐料 。此菜豆腐潔白,味道鮮美帶辣,湯汁膩香。
泥鰍鑽豆腐傳說是由周口漁民邢文明創製而成的。他把小泥鰍在家放水盆裡吐淨了泥,放鍋內蓋上鍋蓋,用姜蒜同豆腐一起煮。
待煮後揭蓋看時,發現小泥鰍都鑽進豆腐中去了,只是魚尾留於外。後取名為"泥鰍鑽豆腐"。
後經廚師幾經改進,成為筵席飲宴上的名菜。通常是將小泥鰍置放有蛋清液的清水盆中,以排除髒物並洗淨,砂鍋注入涼排骨湯,隨放整塊嫩豆腐和泥鰍,加蓋慢燉稍許時間,泥鰍被熱氣所逼鑽入豆腐躲藏,待至湯沸全部燙死在豆腐中,然後再經小火併加入多種調配佐料烹成。
豆腐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含有多種礦物質,補充鈣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小兒、老人的骨骼生長極為有利。
泥鰍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糖類等營養物質。礦物質、維生素均比一般魚蝦高,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並含有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人體抵抗血管衰老。所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人體抗血管衰老,有益於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
文章轉載於360百科,如圖文涉及侵權,請聯繫處理。(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本公眾號系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