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渝北區的魏女士給11個月大的寶寶買了兩塊鱈魚作輔食,孩子吃完後出現了腹瀉,甚至拉出了「油」。
魏女士上網搜索發現,她買鱈魚的價格根本不可能買到真正的鱈魚。「既然不是鱈魚,為什麼還要貼著鱈魚的標籤賣,這是坑孩子嘛!」魏女士很氣憤。
種類繁多,價格相差10多倍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魏女士購買鱈魚的渝北區某超市。記者現場看到,這裡的散裝「鱈魚」每斤只賣十多元,魏女士購買的就是這種「鱈魚」。超市工作人員稱,這種鱈魚就是真正的鱈魚,因為年後促銷,所以才賣得便宜。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幾家大賣場,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鱈魚種類很多,最貴的銀鱈魚和最便宜的散裝鱈魚價格相差十倍以上。
在三亞灣海鮮市場,絕大多數鱈魚都是以魚段的形式出售。賣家售賣的鱈魚,基本分兩個檔次:高檔的叫「銀鱈魚」,價格一般在三四百元一公斤,而低檔「鱈魚」一公斤只賣三四十元。賣家對鱈魚的叫法也很複雜,分別有水鱈魚、鱈魚片、阿拉斯加鱈魚、基地鱈魚等。
鱈魚價格為什麼如此懸殊?商家的說法各有不同。有的賣家解釋,鱈魚分深海和淺海,深海鱈魚營養更好,所以貴;有的賣家稱鱈魚分野生和人工飼養,所以價格不同;還有的賣家表示,便宜的鱈魚水分多,口感較差。
雖然價格相差10倍,但大多數商家都堅稱,不管是高檔的「銀鱈魚」,還是低檔的「普通鱈魚」,都是純正的鱈魚,區別只是品種不同而已。
「貴的鱈魚肯定好,便宜的你覺得不放心別買就是。」一名鱈魚賣家說了「大實話」,「有些鱈魚可能有些問題,但給孩子買貴的吃肯定不出問題。」
「真正的鱈魚一般很難買到」
在三亞灣海鮮市場經營多年水產生意的方先生對鱈魚市場知之甚深,他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市面上不可能買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鱈魚,「市場上銷售的鱈魚其實是一種統稱,除了叫『水鱈魚』、『銀鱈魚』、『龍鱈魚』,還有好多種叫法。」
方先生說,價格在30-40元的「親民鱈魚」,種類為細鱗壯鱈、黃線狹鱈、龍首長尾鱈、異鱗蛇鯖(水鱈魚);而價格高端的「銀鱈魚」,種類為革首南極魚、小鱗犬牙南極魚、裸蓋魚等。
「這些都是和鱈魚種類相近或是同種類屬的魚類。」方先生說,如果按照按生物學細分,它們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鱈魚。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了解到,純正鱈魚指鱈屬魚類,目前只有太平洋鱈、大西洋鱈和格林蘭鱈三種。
記者將一塊25元每斤的散裝鱈魚塊交給方先生檢驗。他看過後表示,這塊魚塊沒有頭沒有尾,鱗片也都刮掉了,從外觀上來看很難判斷。
方先生說,鱈魚多產自北大西洋海域的深海中,營養價值特別高,價格也不菲,不少商販就動起了歪腦筋,拿一些廉價魚類以次充好。目前市場上有一種油魚,商家用它冒充鱈魚來賣,這個油魚體內含有百分之二十的蠟質,主要用於工業用途,人吃了容易引起腹瀉。方先生猜測,魏女士的娃兒可能就是吃了這種油魚才導致了拉肚子。本報記者 景然
■專業人士支招
三招可分辨「油魚」
「相對好的鱈魚,一斤最少得在80元以上。」方先生說,除了通過價格判斷,方先生還總結出幾條判斷是否是油魚的方法。
一看橫切面。橫切面相對小的則可能是油魚。這是因為鱈魚的體積比油魚大;
二看肉的顏色。油魚仔細看後會發現呈黃色;
三看肉中間的線條。油魚的中間會有一條淡黃或淡紅的線條,而鱈魚是沒有的。
方先生還表示,其實油魚並沒想像中可怕,雖然人體無法消化,但會直接排出來了,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