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渝北區的魏女士給剛滿11個月的寶寶買了兩塊鱈魚作為輔食,可孩子吃了鱈魚之後,很快就出現腹瀉,甚至拉出了「油」。經過上網搜索,魏女士發現真正的鱈魚不可能賣出自己買的那種價格。
這樣的情況讓魏女士覺得很氣憤,「既然不是鱈魚,為什麼要貼著鱈魚的標籤賣,這是坑孩子嘛。」據了解,目前市面上所賣的鱈魚每斤從10多元錢到百餘元不等,雖然商家都堅稱貨真價實,但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根本沒有真正的鱈魚賣。
散裝鱈魚
散裝與精裝「鱈魚」,價格差10倍
昨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魏女士購買鱈魚的渝北區某超市。據現場觀察,此處散裝鱈魚每斤價格只有十多元,而魏女士購買的就是這種。該超市工作人員表示,這種鱈魚就是真正的鱈魚,因為年後促銷打折,所以才賣得便宜。
隨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又走訪了幾家大賣場,發現各家售賣的鱈魚種類很多,最貴的銀鱈魚和最便宜的散裝鱈魚價格竟相差十倍以上。
在三亞灣海鮮市場,鱈魚相較於其他賣場種類更全,絕大多數都是以魚段的形式出售。經多家走訪,這些賣家售賣的鱈魚,基本分兩個檔次:高檔的叫「銀鱈魚」,價格一般在三四百元一公斤;低檔「鱈魚」價格只有三四十元一公斤,賣家的叫法也有些複雜,分別有水鱈魚、鱈魚片、阿拉斯加鱈魚、基地鱈魚等等。
為什麼兩檔鱈魚價格如此懸殊?商家的說法各有不同。有的賣家解釋,鱈魚分深海淺海,深海鱈魚營養更好,所以貴;有的賣家稱鱈魚分野生和人工飼養,所以價格不同;還有的賣家表示,便宜的鱈魚水分多,口感較差。
雖然價格相差了10倍,但大多數商家都堅稱:不管是高檔的「銀鱈魚」,還是低檔的「普通鱈魚」,都是純正的鱈魚,區別只是品種不同而已。
「貴的鱈魚肯定好,便宜的你覺得不放心別買就是。」其中一名鱈魚賣家說了「大實話」,有些鱈魚可能有些問題,但給孩子吃買貴的肯定不出問題。
精裝鱈魚
業內人士:真正的鱈魚一般買不到
在三亞灣海鮮市場經營多年水產生意的方先生對鱈魚市場知之甚深,他表示,一般情況下,市面上不可能買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鱈魚。「鱈魚其實是一種統稱,市場上還有好多種名稱,像『水鱈魚』『銀鱈魚』『龍鱈魚』等等。」
方先生介紹,價格在30到40元左右的「親民鱈魚」,種類為細鱗壯鱈、黃線狹鱈、龍首長尾鱈、異鱗蛇鯖(水鱈魚)。而價格高端的「銀鱈魚」,種類為革首南極魚、小鱗犬牙南極魚、裸蓋魚等。
「這些都是和鱈魚種類相近或是同種類屬的魚類。」方先生說,如果按照按生物學上細分,它們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鱈魚。嚴格意義上說,真正的鱈魚只有那麼幾種。
記者通過網絡搜索得知,純正鱈魚指鱈屬魚類,只有三種,分別為太平洋鱈、大西洋鱈和格林蘭鱈。只有這三種才是真正的鱈魚。
記者將在南岸區某超市購買的一塊價格為25元每斤的散裝鱈魚塊交給他,方先生看過後表示,由於魚塊是沒有頭沒有尾,鱗片也都刮掉了,所以但從外觀上來看很難判斷。
方先生表示,鱈魚多產自北大西洋海域的深海中,營養價值特別高,受到人們的喜愛,而正是這個原因,不少商販就動起了歪腦筋,拿一些廉價魚類來以次充好。比如,目前市場上還有一種油魚,來冒充鱈魚來銷售。這個油魚它也是一種深海魚類,這個油魚主要是用於工業用途,油魚體內含有百分之二十的蠟質,這是人體無法吸收利用的,而且吃了以後容易引起腹瀉。
方先生表示,這種魚很可能是導致魏女士孩子拉肚子的元兇。
營養專家:真的鱈魚也要小心食用
據重慶市人民醫院三院院區營養科專家劉莉介紹,油魚的營養構成和鱈魚不同,孩子消化系統未發育完善,導致易難以消化,甚至發生過敏反應。
據了解,在油魚的重量中,有20%以上是蠟酯,蠟酯在人體內難以消化,食用後容易導致胃痙攣,油脂囤積在直腸,導致排油性腹瀉。
「即使是食用真的鱈魚,有些孩子也會產生過敏反應。」劉莉表示,父母給孩子選擇輔食時,應首先注意孩子對某類食品是否有過敏反應,再進行餵食。
如何分辨「油魚」 這幾點可以特別注意
「要買相對好的鱈魚,價格最少得在80元一斤以上,低於這個價格就未必會是真的鱈魚了。」方先生表示,除了通過價格判斷,主要還是得通過烹飪過程和口感來區分類似鱈魚和油魚的差別。「油魚,煎好以後,魚塊比較容易散,而且口感吃起來很糙,有點像嚼蠟。」
除此之外,方先生還總結出幾條判斷是否是油魚的標準。
一、看橫切面。橫切面相對小的則可能是油魚。這是因為鱈魚的體積比油魚大。
二、看肉的顏色。油魚仔細看後會發現呈黃色。
三、看肉中間的線條。油魚的中間會有一條淡黃或淡紅的線條,而鱈魚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