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尋味順德 一魚百味 一場魚的盛宴)
「如果內地有吸引我一去再去的地方,那應該是順德吧。」
「所謂食在廣東,而廣東最好吃的都在順德。」
「如說食在順德,拍攝美食節目,不能不來順德。」
——美食家蔡瀾先生曾不止一次表達了對順德的喜愛,並多次來到順德覓食、拍節目。有一次他吃了一桌鯪魚宴,全桌20道菜全都以鯪魚為主材料。吃過之後,他不由得贊道:
「一種食材,能做出那麼多道菜來,令人嘆為觀止!」
的確,說到吃魚,天下人莫能與順德人相比。
而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根據統計,順德人吃魚的花樣已達到200種左右。
魚肉、魚頭、魚尾、魚腩、魚皮、魚嘴、魚泡(魚鰾)、魚骨、魚腸、魚子……不同部位就有不同菜式,魚身上下無一不可成佳餚,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鯪魚鼻
順德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盛產淡水塘魚河鮮。鯪魚是順德最為出名的特產魚種。說到吃鯪魚,當地有這樣的一句俗語:鯪魚鼻,鯿魚腹,鱅魚頭,草魚尾。
意思是這幾種魚中,這幾樣東西是最獨特而好吃的。鯪魚鼻是指鯪魚頭的前半部位,雖然肉不多,但骨質鬆軟,是鯪魚頭中最爽滑的部分,也是魚頭的精華所在。
取數十個拇指大小、個頭均勻的鯪魚鼻,淋上調好味的鼓汁,上鍋清蒸。魚頭吸收了鼓汁的甘香,最後撒上翠綠的蔥粒,每一個都意象分明、清麗動人。
我第一次吃鯪魚鼻,仿佛驟然見到暗戀已久的人,既興奮又緊張笨拙,手忙腳亂,無從下手。
廚師大哥告訴我,鯪魚鼻的吃法跟吃田螺有點相似,極考嘴功。說著傳授了我吃法。我怯生生夾起一個,首先用嘴啜出後面的腦汁,然後掉轉過來啜魚嘴和鼻子,慢慢地把魚頭的骨頭吮出來,吸啜間清香流轉,好像在跳一支快樂的舞蹈,極其曼妙。
吃完之後,我有種衝動,只想抱著廚師吻上幾口,感謝他做出了如此刁鑽好吃的美食。可惜廚師是個男的,想想還是作罷。
魚皮
接下來我們說說魚皮。順德人對做魚特別講究,物盡其用,整條魚由頭到尾都不會浪費。在廚師的巧手之下,魚皮也成了一道可口的美味。
做魚皮,一般用鯪魚或草魚。鯪魚皮薄,容易入味;草魚皮厚,口感更爽脆。聽說有些地方也用羅非魚,我沒有吃過。
處理魚皮,極其考究廚師的手藝,其中「去鱗起肉」最考功夫。廚師的刀工必須過硬,才能做到去鱗起肉不傷皮,這一手功夫據說需要2到3年的磨鍊。其次淡水魚的皮往往都會帶有泥腥味,如何保鮮除腥,也是一大技巧。
魚皮的吃法,大概有涼拌、油炸、冰鎮、煎焗等。但無論有多少種,還是傳統的涼拌吃法最受歡迎。
涼拌就是魚皮飛水後放到冰箱冰凍,吃的時候,拌上醬油、香蔥、花生、芝麻等配料,用筷子充分攪拌,有點像是順德的「撈魚生」,吃起來爽脆鮮美,味道好極了。
涼拌鯪魚皮
涼拌鯪魚皮
冰鎮的吃法是魚皮灼熟後放到冰塊上冰鎮,然後蘸著野山椒水來吃,爽脆鮮辣,算是一種別致的吃法。
冰鎮鯇魚皮
冰鎮鯇魚皮
油炸的方式,我並不太喜歡。雖然口感更加爽脆,但是炸過後的魚皮,畢竟失去了原先的魚味。
炸魚皮雲吞麵
其實對於來廣州遊玩的旅客來說,順德魚皮應該不會陌生。因為長壽路小吃街的陳添記的創始人陳程添就是順德陳村人。後來陳家上下從順德遷至廣州,落腳老西關,魚皮檔才在廣州開了起來。那裡的爽魚皮相信很多外地旅客都吃過。
陳添記的爽魚皮,鯇魚皮
陳添記的爽魚皮,鯇魚皮
魚腸煎蛋
順德人將每一樣食材都用到極致,就是藏汙納垢的魚腸也不放過。現在很多酒家嫌魚腸清洗麻煩,索性將魚腸扔掉。但順德廚師卻能將其利用起來:魚腸洗淨,加上胡椒粉、酒、蔥花、陳皮末等調味,與雞蛋一起做成魚腸煎蛋,就是一道美味。
魚腸煎蛋
如果將魚泡加入煎蛋裡面,味厚滋膩,口感更加豐富。魚泡不是魚吹出來的泡泡,這是我們的俗稱,其實就是魚鰾。
魚腸煎蛋
均安魚餅
順德美食,妙在精製,妙在家常。上面所說的吃鯪魚鼻、魚腸煎蛋,可以看出順德廚師粗料精製的精神,用簡單的材料做出精緻的美味,既不浪費又好吃。
而說到家常味道,均安魚餅絕對是值得說一說。均安魚餅,在當地家家戶戶的婦女都會做。在以前,人們會將鯪魚去皮拆骨、起肉剁成肉泥,撻成魚青,用做打邊爐的食材。清代光緒年間,當地人略加變化,將魚青做成圓餅形狀,慢火煎至金黃,熟透後外脆裡嫩,吃起來別有風味,這就成了魚餅。
但越是簡單的東西,做好就越考究功夫。好吃的均安魚餅色澤金黃,肉質必須要厚實均勻,吃上去才會爽口彈牙,味道鮮美。反之肉質軟綿綿的,毫無口感美感,那就是失敗之作。
魚餅和魚腐
魚餅雖小,但做得好吃,的確讓人難忘。有一次我去吃飯,遇到過一種有趣的吃法:魚餅要連著紫蘇葉一起蘸醬吃。
魚餅煎到色澤金黃,像個小小的金色圓餅一樣。底下鋪著綠油油的紫蘇葉,非常好看。
我以為這這紫蘇葉只是裝飾之用,後來才知道,魚餅要夾著紫蘇葉一起吃!
一試,果然別有風味,紫蘇葉的清香,帶出了魚餅的嫩、滑,口感更加鮮爽。
小小的葉子的確為魚餅增色不少。
這就好比如一個風姿卓越的姑娘,略施粉黛,更加傾城奪目。
自此,我對這魚餅念念不忘。
紫蘇夾魚餅
紫蘇夾魚餅
那次在順德均安吃到的魚餅,又有驚喜。那是一個創新菜:鵝肝醬煎釀鯪魚餅。
在傳統好吃的同時,將法國鵝肝醬釀入到魚餅裡面,然後再煎至酥香金黃。
一口咬下去,外皮焦香,內層嫩滑,肉汁飽滿,爽口彈牙之餘,更有陣陣鵝肝醬的濃香散發,口感非常豐富,好吃好吃好好吃。
鵝肝醬煎釀鯪魚餅
鵝肝醬煎釀鯪魚餅
魚腐
廣東有三大魚腐最為出名,雲浮的羅定縐紗魚腐、佛山的石灣魚腐和順德樂從魚腐,雖然三者選材用料都是鯪魚肉和雞蛋,名字都叫做魚腐,但做法略有分別,從而也導致了口感和味道的不同。
以石灣魚腐和樂從魚腐為例,石灣魚腐將麵粉、清水和魚青混合後,最後才放雞蛋;樂從魚腐恰恰相反,先在魚青裡放進雞蛋,然後倒進麵粉、清水拌勻。其次,兩者的油控也不完全相同,石灣魚腐只需50度左右的油溫,樂從魚腐則需要大概70度左右。
相比之下,我覺得石灣魚腐軟滑可口,而樂從魚腐的口感更勝一籌,豐厚嫩滑。
魚腐可以直接當做小菜,也可以用來滾燙,丟幾塊魚腐下去煲,湯汁更加鮮美甘甜。
樂從魚腐
雖說順德很多粵菜館都能吃得到魚腐,但要恰到好處的鬆軟香滑,還是招牌老字號有保證。
我比較喜歡的是樂從荔園酒家的魚腐。與別不同的是它的滑嫩爽口,如豆腐一樣,軟滑之餘又有甘香魚味,回味無窮。據說90年代曾獲順德十大名菜的稱號。
樂從魚腐
濃湯雜菌煮魚腐
椒鹽魚腐,香麻而鹹,也是別有風味。
魚頭
「鱅魚頭,鯇魚尾」, 鱅魚因為魚頭特別大,所以我們這邊也叫做大頭魚、胖頭魚。鱅魚的魚身也夠大,平常一條魚大概會有10斤左右,經典的吃法是「一魚多吃」。魚頭的骨質爽、粘肉香滑,味道鮮甜,清蒸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吃法,另外還有魚頭豆腐湯、煎焗魚頭等。
魚頭味淡,清蒸的時候,一般會下豆豉、蒜蓉和姜蔥等來調味,有時也會加一些榨菜或者欖角、冬菜等,在闢腥的同時,更能帶出魚頭的鮮甜;在順德大良,馬姐一派做的豉汁魚頭,則喜歡添加一點白胡椒,讓味道濃重一些,更加惹味。
豉汁蒸魚頭
煎焗魚頭
拆魚羹
拆魚羹是順德的傳統菜,但這次我們吃到的又有不同。
傳統順德魚羹將魚肉煎過之後剔除魚骨,魚肉做羹;這次的魚羹,大廚先將魚起肉拆骨,魚骨連同豬骨熬湯,再加入泰國香米、東北大米等,以湯煲粥,熬煮2小時左右。煲出來的粥水烹製魚肉做成羹,加入紅白蘿蔔絲、絲瓜絲、瑤柱、雞蛋、洋蔥、木耳絲等配料,這才做成一道招牌魚羹。比起傳統魚羹工序更複雜,但口感和諧,層次分明,氣味芳香濃鬱,味道鮮甜得驚人。
魚生
順德人吃魚生的風俗,由來已久。以前的順德人捕魚為生,漁民把魚宰開,切成薄片,伴以油鹽來吃,這就是魚生了。
事實上,中國人吃魚生的歷史更悠久,最早可上溯到先秦時期。孔子也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個「膾」,就是生魚片。
到了現代,吃魚生,不只是加油、鹽了,吃法更多樣性,會把魚生和洋蔥絲、姜、蒜、芋頭絲、花生等攪勻一起吃,廣東人做事喜歡講究好意頭,所以吃個魚生,也按上一個吉利的說法:撈魚生。「撈」是指拌勻,但在粵語裡還有「賺」 的意思。將所有配料與魚生撈勻在一起,一邊撈,一邊大喊:「撈啊,撈啊!發啊!發啊!」,寓意「撈得風生水起」。
魚片
魚片的吃法,一般就蔥油魚片、或者魚片滾湯、煲粥等。
只要魚夠鮮,吃起來也非常可口。
魚片粥
炒魚片
絲瓜夾魚片
絲瓜從中切開,夾上魚片,頂層鋪上蒜蓉。絲瓜的清甜與魚片的鮮甜融合在一起,加上蒜蓉的點綴,鮮味更加突出,一口咬下,醇滑鮮甜,啊,真好吃。
油鹽蒸鯇魚
所謂「大味至簡」,吃魚,吃到最後,無非就是要吃魚的「鮮」。這個鮮,在我們廣東人來說,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蒸來吃。蒸看似簡單,實則對食材的要求和火候的控制都相當嚴格。平時在外面吃飯,實話說,很難吃得到好吃的蒸魚。但那一次,在順德均安的喻家廚房,確確實實把我驚豔到了。
好吃是有原因的。魚是自家魚塘養殖,為了去除泥腥味,鯇魚還經過了100天的淨水「瘦身」,所以即使以簡單的油鹽姜蔥來蒸,已然足夠。魚肉鮮香爽口,沒有一絲絲泥腥味,好吃到整個人都快要飛起來。
當然,順德不只是只有魚可吃,魚的吃法也不止上面所說的。順德4街6鎮,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好吃的東西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是以當地的地名冠名,地方特色極其鮮明:像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均安蒸豬,馳名中外的大良雙皮奶、炒牛奶,還有倫教糕、龍江米沙肉、大良磞砂、勒流菜遠炒水蛇片、鳳城(大良)釀節瓜等等。
有機會再和大家一起尋味去,再寫寫其他的美食。再見。
樂途旅遊網與專欄作家:青龍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