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鱈魚
我們通常說的鱈魚,應該指銀鱈魚,是一種高檔海鮮,價格昂貴。而眼下充斥杭州市場有許多山寨銀鱈魚,這就是龍鱈魚。有專家指出,這種龍鱈魚真實的身份並非銀鱈魚,而是一種學名為「異鱗蛇鯖」的帶口科深海魚類,魚體內含蠟脂,雖然並非有毒,但人體難以消化。部分人食用後蠟脂會累積於直腸,容易導致腹瀉、腸胃痙攣等。目前,此種魚已經遭多個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食用。
隨著春節臨近,不少市民誤將龍鱈魚當作銀鱈魚,作為年貨採購。經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杭州本地餐飲市場,甚至一些星級酒店也以龍鱈魚混充銀鱈魚銷售給消費者。
一歲嬰兒吃了龍鱈魚後腹瀉
去年十月份,張女士在一家海鮮專賣店發現一種超低價「深海鱈魚塊」。「只賣28元一斤。」在張女士眼中,鱈魚的零售價到臨近年底通常都是要突破百元大關的,如今反倒便宜了這麼多。
沒有得到專賣店人員的任何提醒,張女士就一下子購買了十多斤「鱈魚」塊,打算囤著當年貨了。
「好東西大人都捨不得吃,通常都煮給小孩吃。」張女士說。
不過,張女士很快發現,家裡1歲大的孫子吃了鱈魚後就出現了腹瀉的狀況,小孩大便有一層厚厚的、黃綠色的油。
起初張女士以為是其他食物造成的。「小孩拉肚子的時候,我們給他停食過蔬菜、肉,還是老樣子。到最後讓他停吃這種魚才不拉。」張女士以此判斷,造成小孩一個多月的腹瀉元兇很可能就是這種「深海鱈魚塊」。
與此同時,另一位韓先生在吃過這種「深海鱈魚塊」後也出現了腹瀉。仔細觀察後,張女士發現興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深海鱈魚塊」原料是「龍鱈魚」。雖然多了一個「龍」字,但其身份卻令人懷疑。
今年1月份,張女士找到了興業集團在杭州的經銷商,經銷商最終以退一賠一的方案了結此事。
銀鱈魚和龍鱈魚的區別
龍鱈魚體長80釐米至200釐米,銀鱈魚體長可達120釐米。一般來說,龍鱈魚的肉質較硬,肉色較暗淡,而銀鱈魚肉質較軟,肉色較淺。兩者的口感也有著明顯差別。龍鱈魚用油煎熟後有肉香味,吃起來十分油膩,煮熟後肉質很粗,口感較差。而銀鱈魚入口即化,肉質非常細膩,有獨特的清香和鮮味。
然而,龍鱈魚仍在銷售,張女士退掉的「深海鱈魚塊」依舊被擺回了貨架。
1月18日,商報記者暗訪這家海鮮專賣店。張女士提及的龍鱈魚塊依舊擺在冷櫃醒目位置,上方標著28元一斤。
「龍鱈魚是鱈魚嗎?」
「是鱈魚。」
「鱈魚不是100多元一斤嗎?」
「那是銀鱈魚,這個粗一點(肉質)。」
「這是它原來的名字嗎?」
「是的,就叫龍鱈魚。」
「龍鱈魚」究竟是什麼魚?浙江省海洋局漁業處長孫國榮表示,在海洋魚類當中,他沒有聽說「龍鱈魚」這個名稱,即使在眾所周知的鱈魚當中也沒有叫「龍鱈魚」的。
「龍鱈魚」很可能是俗稱,並非真正學名。
然而,在這家海鮮專賣店銷售「深海鱈魚塊」原料一欄中確實標註了龍鱈魚。
興業海鮮專賣店的負責人華經理對龍鱈魚真實身份也是含糊其辭,一會說是鱈魚,一會則稱自己只是經銷商不清楚,只有廠家才知道。
隨後,記者要求提供該產品的質檢報告,華經理卻無法提供。
興業集團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他從公司的質檢部門了解過,龍鱈魚是遠洋的黑鯛類魚。至於龍鱈魚的具體學名和質檢報告,該負責人也無法提供。
龍鱈魚是潤滑劑原料,也是優良瀉藥的原料
杭州市翰林農貿市場水產經營戶金師傅表示,像十多元、二十多元一斤的「鱈魚」其實就是「龍鱈魚」,真正的銀鱈魚批發價每斤75元以上,零售價則要80-100元。
據相關報導,河南省農科院化驗室對市場上的部分龍鱈魚脂肪含量進行了檢測,送檢的樣品脂肪含量高達18.16%。而真正的銀鱈魚脂肪含量應在5%以下。所以這種魚又俗稱「油魚」。
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主任邱永松表示,「油魚」的學名是「異鱗蛇鯖」,含有人體不能消化的蠟脂。龍鱈魚皮膚有小刺,但由於目前市面出售的魚排都經過去皮加工,一般消費者憑外觀很難分辨。
相關資料顯示,龍鱈魚內含的蠟脂,人體難以消化。部分人食用後會累積於直腸,會導致腹瀉、腸胃痙攣等不適,過多的油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患者進食後,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症狀,大多兩天內痊癒。
有實驗報告顯示,44人進食油魚後,20人出現不適,當中80%出現排油腹瀉、50%出現腸胃痙攣、35%頭痛,以及25%有嘔吐情況。
歐洲食物安全管理局曾指出,龍鱈魚引發腹瀉的機制未完全明確,而且食用後的反應因人而異,所以無法訂出安全的食用量。現時,已有不少國家禁售或不建議國民食用油魚。
「龍鱈魚的魚肉及骨頭富含蠟脂,一般用於工業用途,能提煉成工業用潤滑劑,可製作化妝品等,也是優良瀉藥的原料魚。」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專家周永東找出了這種魚在各國或地區食用情況。
美國:曾於上世紀90年代禁運該魚,現已經解禁,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仍然反對進口和州際交易油魚。
日本:厚生勞動省列油魚為「有毒魚」,禁止入口。
印度尼西亞:駐中國香港總領事館指出,印尼僅出產工業用油魚,且該國無食用習慣。
歐盟:出售蛇鯖科魚製品時,須以包裝形式出售;必須加上適當標籤,提供有關烹調方法的資料;必須標示有關魚類可造成腸胃不適的風險;標籤必須附有學名及俗名。
義大利:官方列為禁止入口魚種。
澳大利亞:公告為不建議食用魚類。
紐西蘭:政府建議業界不要供應連皮的油魚予食客,食肆應告知顧客有關的健康風險。
加拿大:建議不要大量食用;採用能去掉部分魚油的方法調製,減少潛在風險。
新加坡:政府要求業界必須正確標示兩種魚類,並建議採用烤的烹調方法,減少當中的油分。
英國:英國食品標準局於2001年及2003年發出警告,指示食物供應商,勿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更不能稱油魚為「鱸魚」或「海鱸」。
中國香港:2007年8月,食物安全中心推出《有關識別及標籤油魚/鱈魚的指引》,建議所有入口商都應將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俗名定為「蠟油魚」和「oilfish」,同時不可使用「鱈魚」等其他俗名,以供業界和消費者分辨。
然而中國內地卻並未下達限令。孫國榮表示,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目前,我國並沒有對「龍鱈魚」(油魚)這樣魚類有禁止或者限制食用的規定,只對河豚等極少數魚類下了限令。
杭州星級酒店的鱈魚菜用的多是龍鱈魚
近兩年來,各地的禁令也直接導致龍鱈魚湧入到沒有限制令的國家內,中國內地就是其中之一。
調查中發現,銷售龍鱈魚並非僅僅興業海鮮專賣店一家。事實上,杭州也成了龍鱈魚消化地,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餐飲企業。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了浙江省農都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作為杭州最大的水產交易市場,這裡的水產品供應著杭州市區以及周邊縣市。市場水產區內的一家浙江東海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也將龍鱈魚擺上了冰櫃。
記者表示要購買鱈魚之時,店內工作人員就率先向記者推薦了龍鱈魚。負責人楊女士表示,龍鱈魚在她們這裡是賣得最好的。像杭州三星級以上的酒店、中西餐廳都要到她們這兒採購鱈魚就是龍鱈魚,批發價只要18元一斤,而銀鱈魚價格高,用的人很少。
「酒店都用這種龍鱈魚做鱈魚煲、鱈魚片,當作銀鱈魚賣。」楊女士說。
如果一道250g的鱈魚煲售價100元左右,其成本價格只有9元左右,利潤可高達10倍。
此外,記者走訪了杭州部分超市也發現了廉價「鱈魚」,價格有的14.5元/斤、有的為16.5元/斤,有的則在50多元/斤。
儘管這些「鱈魚」的身份還無法確認,但杭州一名水產批發經營戶透露,龍鱈魚大都是臺灣漁民到南非捕撈的,冷凍後直接運到廈門、福建等。在當地經過去頭尾、切片、真空包裝等工藝,再經過批發商銷售。在杭州市場上的龍鱈魚就來自這些地方。真正的銀鱈魚每500克價格至少六七十元,低於這個價格的就不是銀鱈魚。
據每日商報 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