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啥用

2020-12-19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俗話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尤其是「起跑線」的概念和家長群的興起,讓很多家長越來越焦慮,生怕孩子在某個方面落與人後。

之前,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中就有一位「望女成鳳」的家長,一口氣給孩子報了13個興趣班

光是英語就分筆試、口語和外教在線三種,其中竟然還有「跳繩班」

主持人馬丁都忍不住問女孩的家長:「你是不是不能接受,你們家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優秀?」

而這位媽媽的回答,說出了所有家長的心聲:

「我不能接受的是那個群裡面,所有的媽媽都攢班了。」

「我最聽不了的話就是,呦!都七歲了,這個應該五歲學!行,現在也不晚。」

說實話,「別人的孩子都學了」、「現在不學就晚了」對於咱當媽的人來說就像咒語一樣好使,一聽見我就想報名、花錢!

可是,冷靜下來想想,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6歲前,孩子每天東奔西跑連個玩的時間都沒有,多可憐!

李玫瑾老師就說過,給孩子報班一個星期不要超過兩個,報什麼班要好好考慮,有三種興趣班就沒必要報,浪費錢還沒啥用!

一、孩子不感興趣的興趣班不要報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在節目中用零食比喻興趣班他認為選擇「零食」時,應該是吃的人決定吃不吃。

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

硬是讓孩子學就是浪費時間、金錢,消磨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二、經濟承受範圍之外的興趣班不要報

還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能「跨越階層」,會為孩子選擇一些經濟承受範圍之外的興趣班。

像是什麼馬術、編程之類的更是成了一些家長省吃儉用也要報上的「高級興趣班」。

但是,這些興趣不僅報班的費用貴,而且用品消耗更嚇人!

隨便一個樂器、工具都要花不少錢,家長承受的經濟壓力越大,就越希望孩子能學出點名堂,學不學得好不知道,但孩子一定學得不開心,用不了倆月就得打退堂鼓!

三、離家太遠的興趣班不要報

還有離家太遠的興趣班,去一次要提前四十分以上時間出門的,來回浪費在路上的時間都快趕上上課時間了。把孩子送去之後,家長還要在興趣班周圍等著。

孩子也累、大人也累,實在是不值當!

孩子6歲前,腦力訓練是關鍵

6歲前,能幫孩子找那麼一兩個能長期堅持的興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家長實在沒必要將精力都放在這方面。

李玫瑾教授就建議,孩子6歲前家長應該重視的應該孩子的大腦發育狀況。

根據人類20歲前的成長發育規律來看,6歲前大腦發育的速度是最快的,6歲左右大腦發育就能完成80%!

根據哈佛大學納爾遜·古德曼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論,孩子的智力可以被分為語言、音樂、邏輯、視覺、身體、自知、交往自然觀察這8種智力結構。

6歲前,家長要從多方面培養孩子的這幾項智力,幫孩子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促進大腦發育程度。

給大家分享一套智力開發類的蒙氏早教書《蒙特梭利教育》

這套《蒙特梭利教育》就是以蒙氏教育和多元智力理論為基礎,用大量相關的益智遊戲作為輔助,培養孩子在數學、語言、智力、感覺、社會生活、藝術、左腦、右腦方面的能力。

通過運用蒙氏教育對孩子的啟發,激發出孩子對數學、語言、藝術等方面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自律性。並利用益智遊戲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

這套早教書適合0-6歲的孩子,書中的遊戲都有一個基本的主題,比如這個「分圓」的主題就是圖形,鍛鍊的是孩子對圓的理解和對數的組合的理解。

遊戲旁邊還會有難易程度的標識,和可以提示孩子的「蒙氏指導」。

遊戲還會有拓展部分,家長可以按照引導用其他方式或材料引導孩子自製新的遊戲方法,觸類旁通。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浪費錢不說還沒啥作用
    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陳女士家中的兒子今年上小學2年級,眼看跟孩子同個年紀的小朋友都報名了一些興趣班,這下陳女士便有些"坐不住"了,在和丈夫一陣商談之後,她便為孩子報名了兩個興趣班,分別是鋼琴和聲樂,打算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
  • 李玫瑾坦言: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浪費錢還沒用
    甚至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全面」發展,給孩子報了很多個興趣班,將孩子周末的空餘時間排的滿滿當當的。但是興趣班有這麼多,並不是每個興趣班都適合孩子。李玫瑾教授坦言:這三種興趣班,最好不要給孩子報第一種:宣傳過於誇張的興趣班現在市面上的興趣班可謂是魚龍混雜,常常會有一些宣傳誇張的興趣班出現,這些興趣班總會打著幫助孩子「快速記憶」,幫助孩子短時間成長的標語吸引父母報班
  • 李玫瑾教授:這3種「興趣班」千萬別給孩子報,浪費錢還毫無效果
    關於興趣班,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了解過,因為這種興趣班往往都會打出一些宣傳語,通過製造焦慮讓家長知道如果不加把勁的話孩子落後在 別人身後,因此,許多家長會被這種感染情緒,甚至沒和孩子商量就給報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 李玫瑾:三種興趣班是「碎鈔機」,沒必要給孩子報,沒用還白花錢
    我這一輩的大人結婚了的,孩子基本上就在4、5歲左右,湊在一起了聊天的話題自然都是關於孩子的。 然後就說到孩子們寒假的安排,我聽著她們基本上都給孩子辦了興趣班,想要趁著假期培養孩子一門興趣愛好。 經濟條件好一點,更是一下子給孩子報了3個興趣班。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孩子上了很久的興趣班,一點效果都沒有 表妹小茜的孩子今年五歲多了,是個比較靦腆的小姑娘。小茜準備女兒報個興趣班,一來是鍛鍊孩子的性格和口才,二來是學個特長,將來萬一用得上。
  • 李玫瑾教授:這3種興趣班不建議給孩子報,費時費錢,還沒啥作用
    易烊千璽在2歲時就報了興趣班,5歲的時候就被媽媽逼著學舞蹈,這才成就了他的未來。但是,並不是每一位媽媽都像易烊千璽的母親一樣聰明,家長盲目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哦!前些天,兜媽就在網上看到了一個例子。「魔鬼媽媽」4年花費20萬,給孩子報14個興趣班,結果如何?這位媽媽號稱「魔鬼媽媽」,在4年的時間裡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不過,興趣班的效果如何呢?
  • 李玫瑾: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不僅費錢還「累斷家長腿」
    ,給孩子報「興趣班」也是家長的常態。>這3種「興趣班」不僅浪費家長錢,而且沒有太大用處,家長和孩子都很累。 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別讓孩子去,費錢還沒用,最後坑了娃 1.
  • 孩子6歲前這三種「興趣班」別報,沒啥效果,還浪費時間和金錢
    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各類興趣班,都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大街小巷掛起了招牌。這其中不乏一些低齡孩子的興趣班,甚至很多在6歲之前的孩子都會報各類興趣班去學習,但是這樣真的會有效果嗎?李女士就是無數憂慮父母中的一位,她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慢了一步,於是咬著牙花了一大筆錢給孩子報了鋼琴班,希望能培養孩子的鋼琴技能。
  • 寒假報班高峰來了,李玫瑾:3種「興趣班」不要報,費錢費時還沒用!
    之前小編的一個閨蜜,她當時也是為了圖省事兒,給孩子隨便報了幾個興趣班、補習班,花了不少錢不說,最後孩子成績不但沒有提升上來,反而增添了很多的厭學情緒。現在孩子一提到上補習班就排斥的不行,再向給他們重新報班,重新規劃已經是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 李玫瑾教授:不建議給孩子報4種興趣班,費時費錢,家長需理性
    許多家長覺得自己的生活條件好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小時候那樣,除了學習便沒有其他任何的興趣愛好,於是紛紛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就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這哪是孩子的興趣班,分明是傳銷啊!這種興趣班不上也罷!2、超過家庭經濟範疇的班不能報:不管多好的學習班,一旦經濟壓力太大,又不確定孩子的駕馭能力,家長真沒必要給孩子報這樣的學習班,當真是投資不見收效的,關鍵是家庭經濟過大,還會影響家長和孩子的心態。甚至是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程度。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幼兒園該不該上興趣班?家長別盲目跟風,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李玫瑾:不要盲目跟風,理智看待興趣班生活中,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快人一步在幼兒園便給孩子報一個甚至多個興趣班的家長是非常多的, 他們也沒有考慮過孩子是否有多餘的精力學習興趣班,往往是錢花了,知識沒學到,這樣的情況也讓無數家長為之頭疼。
  • 以下興趣班是「毒瘤」,就算免費也別給孩子報,可別花了錢還坑娃
    文|好孕姐如今家長熱衷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上各種興趣班了,鋼琴、繪畫。口才,應有盡有。可是,你真的確定你報對班了嗎?但隨著功課緊張,很多興趣班沒時間上,孩子厭學情緒越來越大,父母不得不給他停課。孩子得知停課後,不是惋惜,而是歡呼雀躍,說再也不用練了!想想每年花出去的白花花的銀子,再看看孩子的真實反應,家長心裡很不是滋味。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 給孩子報興趣班,一定要考慮年齡是否合適,切忌揠苗助長
    為了讓孩子更夠贏在起跑線,家長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不惜燒錢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多家長的內心os都是:我或許無法給孩子最好的,但我要儘可能給孩子更好的。報多個興趣班,幫助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潛力,也能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實在是兩全之美。但家長們一定注意:啟蒙≠學習!如果你只是幫助培養孩子的興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鍛鍊孩子的精細運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那自然問題不大。
  • 暑假來臨報不報興趣班:如何正確看待孩子興趣培養問題
    有人說,看到現在的孩子如此辛苦,感謝父母沒文化,當年對自己的放養;有人說,看到身邊的人多才多藝,傷心父母當年的放鬆,興趣愛好沒能堅持。現實中很多父母糾結於緊張學業和興趣培養的平衡。的確,興趣培養帶給孩子的,不像一場考試那樣立竿見影,沒有一紙試卷那樣目標清晰,也很有可能付出了時間、耗費了精力,成效微小,甚至半途而廢。那麼如何看到孩子報興趣班的問題呢?
  • 5歲孩子報17個培優班 專家:莫透支兒童興趣精力
    周一拼音,周二陶土,周三聲樂,周四英語,周五鋼琴,周末識字和數學……  武漢的徐女士先後為兒子報了17個培優班,近年來累計花費近12萬元。因此被稱為「最著急」家長。  此種「快馬加鞭」的培養到底圖啥?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李玫瑾教授在分享如何教出一個好孩子時,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在6歲前這個階段」。該管孩子什麼呢?李玫瑾教授提出了3方面。6歲以前首先該管的是孩子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做什麼都很消極,害怕失敗,遇到苦難還總是控制不住的情緒,動不動就哭,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人喜歡的。在養育孩子時,家長培養孩子什麼性格,孩子就會養成什麼性格。性格好的孩子才能受人喜愛,也更容易有一番成就。
  •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歲前,父母要讓孩子養成這3種性格
    主要原因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被管教好,被寵得無法無天了,性格沒有養好。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十二歲定終身」,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小時候性格沒養好,長大再想管難如登天孩子小時候,老李夫妻倆忙於工作,雖對孩子衣食住行上從未虧待過,但卻缺失了孩子的成長和家庭教育,沒能讓孩子在性格培養的關鍵期養成好的性格。
  • 娃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前就有明顯表現,李玫瑾尤其看這3個特徵
    娃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前就有明顯表現,尤其看這3個特徵 曾經聽同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位博士導師,在講座中向臺下的父母們詢問道:「希望自家孩子成績優異的父母請舉手」,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在舉手贊同。#育兒有方法#
  • 李玫瑾:3-6歲前是性格養成黃金期,這3招可以幫孩子塑造好性格
    在中國父母的傳統思維中,孩子的成功取決於他們的成績和他們在中學的表現。事實上,有句名言:「三歲看老」。他的意思是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未來。這在他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因為孩子未來的生活是童年的縮影。就像建造房子一樣,童年是基礎。我們都知道,房子是以堅固的基礎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