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報17個培優班 專家:莫透支兒童興趣精力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周一拼音,周二陶土,周三聲樂,周四英語,周五鋼琴,周末識字和數學……

  武漢的徐女士先後為兒子報了17個培優班,近年來累計花費近12萬元。因此被稱為「最著急」家長。

  此種「快馬加鞭」的培養到底圖啥?

  談原因

  擔心孩子上學落後

  這個夏天,徐女士為自己5歲半兒子Jerry定了周密的培優計劃。而從Jerry半歲至今,徐女士先後為他報了17個培優班,包括英語、數學、識字、聲樂、畫畫、表演、手工等一些課程。

  徐女士說:「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兒子沒有從小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形成條件反射,將來上學就可能落後。」

  Jerry看起來胖嘟嘟,很可愛。徐女士說:「他不是神童,幼兒園老師都評價說,這小孩蠻普通。在我看來,除了英語方面的特長外,Jerry最大的優點就是寬容和理解。」

  前不久,Jerry在長頸鹿英語培訓中心組織的一次全國性的英語話劇表演中,拿到了前三名的成績。「雖然有些單詞兒子還不認識,有些發音還不標準,但他在舞臺上表現自信、陽光、大方,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結果。」

  談優勢

  幼教比家長更專業

  難道只有報培優班,才能幫孩子養成好品格和習慣?徐女士認為,父母家長是孩子第一老師,但不專業,孩子更需要專業幼教。

  「我自己受過高等教育,但在聽了幾堂培優課後,還是決定把兒子交給專業老師培訓。因為職業教師不論是在教育方式還是理念上,都比家長要專業。比如,給孩子講故事時,我們直接念給孩子聽,而專業幼教老師則是先做一些預熱活動,然後循循善誘,他們更懂得兒童的心理。」

  為了孩子,徐女士付出的除了金錢還有巨大的精力。培優這條路上,她沒少吃苦。培優佔用了她大部分時間。每天從早晨8點半到下午4點半,徐女士帶著孩子四處趕場,直到晚上9點多才能回家。

  有時候兒子因上課太累發脾氣,不想做作業,出現厭學情緒,徐女士還要他出去散心遊玩,這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徐女士說,5年來,颳風下雨我們都在堅持,連下雪天也沒有請過假。

  談質疑

  既然做就要做下去

  此外,培訓費用是筆不小開支。徐女士是一家企業的高管,丈夫在事業單位工作。「5年間培優家裡累計花了12萬元。家庭每月收入約8000元,除去贍養老人和日常開銷,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兒子培優中,幾乎沒積蓄。」徐女士說。

  徐女士「教子方」經報導後引發反響。有人表示理解,認為她用心良苦。更多的人則是質疑,認為「貪多嚼不爛,欲速則不達」,「提前透支小孩興趣和精力,也許有一時小成就,但犧牲了未來」。

  對於質疑,徐女士回應說,12萬元只是培訓班的費用,我對孩子教育投入遠遠不止12萬元,而且一個優秀的孩子也不是12萬元能夠買回的。「既然做了,就要做下去。我只希望兒子長大了,不要怪我從小沒好好教育他。」她說。

  現狀>

  培訓機構收費不菲

  普遍都自封榮譽稱號

  當前,很多年輕家長都和徐女士一樣,不惜花大價錢,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

  記者走訪武漢多家培訓機構發現,無論是雙修日還是暑期,這些機構家家都很火爆,且收費不菲。針對學前兒童開展的籃球、羽毛球、美術、遊泳等單項興趣班,每月學習費用平均在700元左右;中小學課程的長期補習班費用則更高,一個月平均要花費1500多元。

  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一位老師說,她班上有20名小朋友,在社會上報興趣班的佔了絕大多數。

  記者從武漢市工商局了解到,一些培優「陷阱」不得不防。記者調查武漢20餘家培訓機構,發現家家都有類似於「最受信賴」「最具影響力」「十佳」等榮譽稱號,但頒發機構卻不正規,基本上屬於「自封」。七成機構招生時口頭承諾「包過普高」、「暑假提分40分」等,卻不籤書面協議。

  據新華社

  孩子,

  不要輸在

  起跑線上!

  專家提醒>

  莫讓孩子過早失去好奇心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夏家發不贊成孩子過早參加培優。他說:「學習重在課堂。培優機構為了能招到生賺到錢,誇大宣傳非常普遍。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應客觀看待,如果孩子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很難有實力的真正提高。」

  「學習就像長跑。整個小學、中學都是起點,而不是局限在進入小學的前一年。」武漢市教科院副院長朱長華說,「對孩子過早灌輸教育,會增加學習恐懼感和心理負擔,抹殺學習興趣。事實證明,一些孩子後來並不是輸在學科知識上,而是輸在學習習慣、快樂的心態,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上。」

相關焦點

  • 給孩子報興趣班,一定要考慮年齡是否合適,切忌揠苗助長
    為了讓孩子更夠贏在起跑線,家長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不惜燒錢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多家長的內心os都是:我或許無法給孩子最好的,但我要儘可能給孩子更好的。報多個興趣班,幫助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潛力,也能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實在是兩全之美。但家長們一定注意:啟蒙≠學習!如果你只是幫助培養孩子的興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鍛鍊孩子的精細運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那自然問題不大。
  •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啥用
    之前,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中就有一位「望女成鳳」的家長,一口氣給孩子報了13個興趣班。光是英語就分筆試、口語和外教在線三種,其中竟然還有「跳繩班」!都七歲了,這個應該五歲學!行,現在也不晚。」說實話,「別人的孩子都學了」、「現在不學就晚了」對於咱當媽的人來說就像咒語一樣好使,一聽見我就想報名、花錢!可是,冷靜下來想想,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6歲前,孩子每天東奔西跑連個玩的時間都沒有,多可憐!
  • 暑假來臨報不報興趣班:如何正確看待孩子興趣培養問題
    的確,興趣培養帶給孩子的,不像一場考試那樣立竿見影,沒有一紙試卷那樣目標清晰,也很有可能付出了時間、耗費了精力,成效微小,甚至半途而廢。那麼如何看到孩子報興趣班的問題呢?她沒有取得過多麼閃閃發光的成績,基本功比起同班級孩子也不算出類拔萃,但是學習舞蹈之後,她能夠主動展示才能,陌生環境中不膽怯,舞蹈考級中被專家多次點評說神態表情到位、充滿自信。選擇並堅持是一個特別難的過程,她也在和惰性對抗。
  • 一個孩子報十幾個興趣班值得嗎?聽聽他們怎麼說
    而讓他苦惱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生活裡「只有學習和興趣班」,甚至說一周排下來就有近10個興趣班。 而讓他苦惱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生活裡「只有學習和興趣班」,甚至說一周排下來就有近10個興趣班。  而這個現象也受到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廣州中學首任校長吳穎民和「最強大腦」、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的關注。20日,在廣州舉行的卓越教育發布會後臺,兩位專家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們認為,孩子應該在學有餘力之外,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但上多少興趣班合適則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孩子上了很久的興趣班,一點效果都沒有 表妹小茜的孩子今年五歲多了,是個比較靦腆的小姑娘。小茜準備女兒報個興趣班,一來是鍛鍊孩子的性格和口才,二來是學個特長,將來萬一用得上。
  • 孩子6歲前這三種「興趣班」別報,沒啥效果,還浪費時間和金錢
    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各類興趣班,都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大街小巷掛起了招牌。這其中不乏一些低齡孩子的興趣班,甚至很多在6歲之前的孩子都會報各類興趣班去學習,但是這樣真的會有效果嗎?李女士就是無數憂慮父母中的一位,她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慢了一步,於是咬著牙花了一大筆錢給孩子報了鋼琴班,希望能培養孩子的鋼琴技能。
  • 2歲男童報5個班狂掉頭髮,早教越早越好?
    焦慮」似乎是時代的代名詞,油膩可憎的中年人、死都不能死的80後……可最讓人心焦的是——開始脫髮的學齡前兒童。沒錯,2歲多孩子開始脫髮。昨天,看到一則令人詫異的新聞:2歲多開始各種上早教班、培優班,這個男孩兒可不是先例。
  • 虎媽教育VS快樂教育:給孩子報興趣班,是「興」趣還是「滅」趣?
    同樣的,給不給孩子報興趣班也是這樣一個兩難的問題。針對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問題,現在分成兩派。一派奉行「虎媽教育」理念。習得任何一種才藝,都需要付出時間和金錢才能掌握,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興趣班,想讓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老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如果所選項目超出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孩子會因為跟不上或感覺不到進步而產生挫敗感,那麼他就有可能什麼都學不好。
  • 專家答疑第21期:兒童體能運動有必要嗎?精選兒童體適能專家50個答疑
    11、兒童體適能真的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各方面的問題嗎?現在這些熊孩子整天除了在學校就是奔赴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身體素質卻越來越下降,很大原因是過度玩手機導致的!怎麼引導孩子去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呢?很頭疼啊!專家回答:兒童體適能只是一個孩子選擇運動的方式之一,具體要看您希望通過這個課程對孩子有哪方面的幫助。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
  • 孩子報興趣班,選跆拳道還是選散打?環境條件很重要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日新月異、推陳出新,家長不再只是死板的盯著文化教育,身體素質教育更成為父母關注的焦點,其中報興趣班逐漸成為家長交談的熱門話題。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之後,都希望自己家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為了孩子的素質教育願意投入大量資金與精力,然而在搏擊術的興趣申報上許多家長都犯了難,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畢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接觸過搏擊運動,而且每位小孩的年齡、身體條件、興趣偏向、生活條件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要綜合考慮為孩子選擇最適合的搏擊項目,不恰當的選擇不僅浪費資金,更會對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傷害。
  • 李玫瑾: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不僅費錢還「累斷家長腿」
    ,給孩子報「興趣班」也是家長的常態。 李玫瑾是我國青少年犯罪方面的專家,在育兒方面也是有自己的見解,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方面,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給不少家長提個醒:
  • 以下興趣班是「毒瘤」,就算免費也別給孩子報,可別花了錢還坑娃
    文|好孕姐如今家長熱衷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上各種興趣班了,鋼琴、繪畫。口才,應有盡有。可是,你真的確定你報對班了嗎?普通家庭父母自己省吃儉用,卻要每年花上萬給孩子報興趣班,結果本來還蠻有好奇心、興致勃勃地學習的孩子徹底對此喪失了興趣。可見,報錯班、誤入歧途比不報班更嚴重。家長肯定是為了孩子好才報班的,但很多時候,因為家長不懂篩選報錯班,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那麼,家長該如何防坑?
  • 報各種興趣班,孩子太累。課餘VS業餘,怎麼樣選擇,孩子更優質
    很多的孩子在很努力地為父母爭氣,他們上一對一輔導課,上線上直播課,上各種興趣班等等。但孩子上那麼多的課,上那麼多的補習班,真正學到了東西麼?但有一點就是孩子整得很累,很疲憊。有沒有必要讓孩子上輔導班,興趣班?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學;如果孩子感興趣,也可以學。
  • 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浪費錢不說還沒啥作用
    在當下這個競爭壓力大的大環境之下,多數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名一兩個興趣班,以此提升孩子的個人能力,有的家長甚至會為孩子報名多個興趣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予以他們過多的壓力,這也使得多數孩子在被問及是否想要參加興趣班時,都是報以一副不情願的態度,但若問到孩子的父母
  • 孩子掉頭髮 會不會是壓力「搗鬼」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吳濤  首席記者 宗雷  近日,有媒體報導2歲半的寶寶狂掉頭髮,被醫院診斷為斑禿,究其原因,醫生發現竟與寶寶報考知名幼兒園的壓力太大、連報了5個培優班有關。  2歲半寶寶壓力大導致斑禿,沒開玩笑吧?真沒有,不信,您聽聽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衛紅怎麼說。
  • 李玫瑾教授:這3種興趣班不建議給孩子報,費時費錢,還沒啥作用
    易烊千璽在2歲時就報了興趣班,5歲的時候就被媽媽逼著學舞蹈,這才成就了他的未來。但是,並不是每一位媽媽都像易烊千璽的母親一樣聰明,家長盲目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哦!前些天,兜媽就在網上看到了一個例子。「魔鬼媽媽」4年花費20萬,給孩子報14個興趣班,結果如何?這位媽媽號稱「魔鬼媽媽」,在4年的時間裡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不過,興趣班的效果如何呢?
  • 寒假報班高峰來了,李玫瑾:3種「興趣班」不要報,費錢費時還沒用!
    之前小編的一個閨蜜,她當時也是為了圖省事兒,給孩子隨便報了幾個興趣班、補習班,花了不少錢不說,最後孩子成績不但沒有提升上來,反而增添了很多的厭學情緒。現在孩子一提到上補習班就排斥的不行,再向給他們重新報班,重新規劃已經是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 李玫瑾:三種興趣班是「碎鈔機」,沒必要給孩子報,沒用還白花錢
    我這一輩的大人結婚了的,孩子基本上就在4、5歲左右,湊在一起了聊天的話題自然都是關於孩子的。 然後就說到孩子們寒假的安排,我聽著她們基本上都給孩子辦了興趣班,想要趁著假期培養孩子一門興趣愛好。 經濟條件好一點,更是一下子給孩子報了3個興趣班。
  • 《大器晚成》:神童文化背後的興趣班,隱藏著家長的焦慮與盲從
    、小語種語言等一眾極為氪金的冷門興趣也逐漸步入大眾視野;而近幾年悄然興起的AI編程、全腦開發、兒童戲劇等黑馬興趣班更是蜂擁而至,一邊在家長耳邊廝磨著再不報孩子就落伍了,一邊瘋狂蠶食著全家人的錢包。在神童文化的薰陶下,真金白眼的興趣班堆砌出來的人造神童,不但緩解了家長的焦慮,也達成了一定的攀比成就感。畢竟什麼都不學的孩子長大後一定不會快樂,因為他/她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想辦法才能和別人聊到一塊;什麼都學的孩子長大後快樂與否不得而知,但肯定會有更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