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各種興趣班,孩子太累。課餘VS業餘,怎麼樣選擇,孩子更優質

2020-12-17 孩子王的育兒談彈堂

很多的孩子在很努力地為父母爭氣,他們上一對一輔導課,上線上直播課,上各種興趣班等等。

但孩子上那麼多的課,上那麼多的補習班,真正學到了東西麼?但有一點就是孩子整得很累,很疲憊。

有沒有必要讓孩子上輔導班,興趣班?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學;如果孩子感興趣,也可以學。但是孩子每天除了功課,還要寫作業,還要吃飯,還要休息,還要洗澡,這樣算起來,孩子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會成為一個「身兼數職」的人。

現在來劃清重點吧:

一、課餘vs業餘

課餘和業餘興趣相比,課餘有課餘的事情。孩子主要以學業為重,業餘興趣班為輔。

舉例說明:

例1

小月月以前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是全班第一名。自從小月月媽媽給她報了興趣班之後,她的學習成績排在第八名。雖然成績也不是直線下滑,但是慢慢地在退步。

小月月報的興趣班是學習拉丁舞。拉丁舞主要是可以作為藝特長,在以後肯定會有發揮的餘地,同時也會豐富孩子的綜合素質。

就音樂領域來說,月月為了上舞蹈課,丟了成績和名次。

業餘興趣班不要拖後腿,成績拖差了,就很難一下能趕上來。拉丁舞沒有學好,還可以繼續再學,關於這個利弊,需要家長關注和了解。

例2

阿強同學是父母的乖寶寶,他父母不讓他去學習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是因為想讓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習上。

阿強同學每次放學回家之後,就是複習功課,補習班一個都沒有報名參加。阿強同學是年級第一,偶爾成績有丟分,他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就把功課全部複習好了,後來分數也是穩居年級第一。

所以說,技多不壓身。課餘會有課餘的事情,比如說做作業,以及和父母進行親子活動。很多父母替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班,想讓孩子成為複合型人才。但學得多,不一定能夠學得精,不一定能夠成為學霸中的複合型人才。

建議還是要為孩子做減法,讓孩子在學習領域變得更優質。

二、學業vs專業

在學業為重的時候,父母讓孩子去圓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比如給孩子報名參加街舞訓練班。這樣的起跑線拉得有點長了,孩子太累。

建議先分清輕重緩急,有學業才會有好的專業可以選擇,學得雜而多,不能專注而深耕。舉2個例子吧,真的希望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的負擔,孩子的壓力也很大。

01.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可以休息一下。一個孩子拿著一個培訓班的宣傳袋,在公交車上睡著了。而且車程是半個小時以上,他就躺在椅子上睡了很長時間,可能因為早上很早起來而周六還要去上舞蹈班。

就這一個孩子的狀態,就能夠說明孩子實在太累了,只是他沒有辦法說出來,而家長可能沒有時間理會孩子而做出真正的改變。

02.

在目前這個階段複習,本來就忙,孩子們在學校上課回來,比如說茜茜同學,上完滿滿的一天課之後,上拉丁舞課還得要兩個小時,然後回家吃飯,再衝涼,再寫作業,這樣整到凌晨1:00,還沒整完學校裡的作業。第二天還得繼續上學。

所以學業和專業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只要以後不會將拉丁舞作為專業方向,拉丁舞就可以先排到暑假進行,或者寒假進行,或者縮短練習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主要的學習上,所以希望父母能夠理解孩子。

上各種補習班,一直以來都是家長關心的話題,但大家的意見是各有千秋、百家爭鳴。補習班、輔導班和興趣班,可以上,也可以不上,具體的情況具體對待。

有些興趣班是要從三歲開始,一直學到畢業為止。在這個學期,學習興趣班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將興趣班的時間挪一挪,不要影響到主課,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力不從心、忙忙碌碌,而缺少了玩耍的時間。

原來,孩子也是挺忙的一個大忙人。

最後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相關焦點

  • 暑假來臨報不報興趣班:如何正確看待孩子興趣培養問題
    的確,興趣培養帶給孩子的,不像一場考試那樣立竿見影,沒有一紙試卷那樣目標清晰,也很有可能付出了時間、耗費了精力,成效微小,甚至半途而廢。那麼如何看到孩子報興趣班的問題呢?報培訓班之前,我鄭重其事的告訴她,高跟鞋和公主裙特別美麗,媽媽也覺得很美,但是更美好的是你穿上它認真的樣子。學習舞蹈一定會很辛苦,每一個動作的展現都是反覆練習達成的,這個過程會疼、會累、會覺得很辛苦,上課也會佔用周末的時間,你還要學嗎?她堅持說要學。
  • 各種興趣班,這真的是孩子的需要嗎
    據媒體報導,早在2013年,上海市某調查機構就針對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的500戶家庭展開了一次關於孩子「興趣班」的生活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孩子大多為「獨二代」年齡在3-10歲。他們除了接受幼兒園和小學等正規課程外100%都參加了各種課外興趣班,有些孩子參加了不止一種。
  • 李玫瑾: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不僅費錢還「累斷家長腿」
    ,給孩子報「興趣班」也是家長的常態。學校已開設的課程 對於「興趣班」的宣傳往往會選擇在學校門口,不少家長在接送孩子的時候,總是會收到一些「興趣班」的宣傳海報或者試聽課邀請,學校已開設的課程也會在宣傳之中,對於這類課程家長就沒有必要再讓孩子去參加,不僅會浪費時間,也會造成孩子的倦怠心理,打消了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主要家長在接送孩子去「興趣班」的時候也會「累斷了腿」。
  • 周末沒給兒子報興趣班,結果找不到一個玩伴,難道我真的做錯了嗎
    第二天他女兒上午還有英語興趣班,下午還有一個小提琴興趣班。他說是她自己想學的,不是他要她學的,既然她想學就讓她學了。我家兒子周末一個興趣班都沒有。不報的理由是周末了可以帶他出去玩玩啊,有了興趣班不是哪兒都去不了了嗎?
  • 虎媽教育VS快樂教育:給孩子報興趣班,是「興」趣還是「滅」趣?
    這句話現在經常出現在人們面臨選擇的場合裡。同樣的,給不給孩子報興趣班也是這樣一個兩難的問題。針對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問題,現在分成兩派。一派奉行「虎媽教育」理念。習得任何一種才藝,都需要付出時間和金錢才能掌握,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興趣班,想讓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老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如果所選項目超出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孩子會因為跟不上或感覺不到進步而產生挫敗感,那麼他就有可能什麼都學不好。
  • 李玫瑾:孩子6歲前,沒必要報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沒啥用
    李玫瑾老師就說過,給孩子報班一個星期不要超過兩個,報什麼班要好好考慮,有三種興趣班就沒必要報,浪費錢還沒啥用!一、孩子不感興趣的興趣班不要報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在節目中用零食比喻興趣班:他認為選擇「零食」時,應該是吃的人決定吃不吃。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
  • 李玫瑾教授:這3種興趣班不建議給孩子報,費時費錢,還沒啥作用
    但是,並不是每一位媽媽都像易烊千璽的母親一樣聰明,家長盲目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哦!前些天,兜媽就在網上看到了一個例子。「魔鬼媽媽」4年花費20萬,給孩子報14個興趣班,結果如何?這位媽媽號稱「魔鬼媽媽」,在4年的時間裡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不過,興趣班的效果如何呢?
  • 給孩子報興趣班,一定要考慮年齡是否合適,切忌揠苗助長
    為了讓孩子更夠贏在起跑線,家長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不惜燒錢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多家長的內心os都是:我或許無法給孩子最好的,但我要儘可能給孩子更好的。報多個興趣班,幫助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潛力,也能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實在是兩全之美。但家長們一定注意:啟蒙≠學習!如果你只是幫助培養孩子的興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鍛鍊孩子的精細運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那自然問題不大。
  • 以下興趣班是「毒瘤」,就算免費也別給孩子報,可別花了錢還坑娃
    文|好孕姐如今家長熱衷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上各種興趣班了,鋼琴、繪畫。口才,應有盡有。可是,你真的確定你報對班了嗎?普通家庭父母自己省吃儉用,卻要每年花上萬給孩子報興趣班,結果本來還蠻有好奇心、興致勃勃地學習的孩子徹底對此喪失了興趣。可見,報錯班、誤入歧途比不報班更嚴重。家長肯定是為了孩子好才報班的,但很多時候,因為家長不懂篩選報錯班,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那麼,家長該如何防坑?
  • 李玫瑾教授:不建議給孩子報4種興趣班,費時費錢,家長需理性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一時新鮮而接受父母的安排,但是時間長了,孩子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個興趣班便出現牴觸心理,有的孩子索性直接不去。1、總是營銷的興趣班:這種興趣班並不是以教孩子特長為目的,而是經常在家長群中發各種優惠消息,特別是老生帶新生,機構就會給抵課券,或者獎勵某某課。
  • 孩子上了幼兒園,興趣班該如何選?聽聽園長怎麼說
    相信不少家長在孩子適應了幼兒園之後,就會開始考慮給孩子選興趣班的事。我家樂樂就是這樣,小班下學期幼兒園裡就開設了各種課後興趣班,家長們紛紛商量要給孩子報哪些。園長似乎也很了解家長的心思,還特意給家長們開了個會。會上園長說的話也讓慢媽我受益良多。孩子上了幼兒園,興趣班該如何選?
  • 二胎家庭的無奈:老大上各種興趣班,老二隻是個陪跑員
    文|文兒各位家長們,你家娃都報興趣班了嗎?我發現,不管再佛系的家長,孩子上了小學後也會開始各種報班。在朋友圈裡看到家長們的周末,也都是陪娃在各種興趣班特長班中遊走。更重要的是,父母在育兒的心態上會越來越佛系。只有老大時,父母會為孩子不愛學習、不愛吃飯、不愛運動犯愁,總覺得是因為自己哪裡沒做好。等老二出生後,呈現出和大寶完全相反的脾氣和秉性,父母才恍然大悟「基因的力量太強大」。於是很多之前為之較勁的事情也都可以緩一緩了,因為那是天生的,怎麼扭轉也沒用。也因此,父母的心態會越來越佛。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家長圈不成文說法:自家孩子沒上過興趣班,父母都不好意思說。 現在這個社會,除了拼錢,就是拼教育、拼孩子了!而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不輸起跑線,就開始熱衷於給娃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 李玫瑾:三種興趣班是「碎鈔機」,沒必要給孩子報,沒用還白花錢
    我這一輩的大人結婚了的,孩子基本上就在4、5歲左右,湊在一起了聊天的話題自然都是關於孩子的。 然後就說到孩子們寒假的安排,我聽著她們基本上都給孩子辦了興趣班,想要趁著假期培養孩子一門興趣愛好。 經濟條件好一點,更是一下子給孩子報了3個興趣班。
  • 5歲孩子報17個培優班 專家:莫透支兒童興趣精力
    談原因  擔心孩子上學落後  這個夏天,徐女士為自己5歲半兒子Jerry定了周密的培優計劃。而從Jerry半歲至今,徐女士先後為他報了17個培優班,包括英語、數學、識字、聲樂、畫畫、表演、手工等一些課程。
  • 李玫瑾坦言: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浪費錢還沒用
    甚至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全面」發展,給孩子報了很多個興趣班,將孩子周末的空餘時間排的滿滿當當的。但是興趣班有這麼多,並不是每個興趣班都適合孩子。給孩子報興趣班有很大講究許多家長覺得自己的生活條件好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小時候那樣,除了學習便沒有其他任何的興趣愛好,於是紛紛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就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
  • 報了興趣班,孩子學兩天就學不下去時,家長該逼著他們學下去嗎?
    易烊千璽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帶著他奔波在各種才藝興趣班中。中國舞、民族舞、現代舞、街舞、拉丁、 書法、聲樂、葫蘆絲、手風琴,甚至還有魔術、變臉……這些千璽都試過。媽媽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儘可能給孩子足夠多的選擇,然後找到他的天賦。據媽媽回憶,千璽小時候非常熱衷於舞蹈,每天乘坐4個小時的公交車往返家中和舞蹈學校,當其他孩子在玩泥巴打遊戲時,他卻把時間用來學習舞蹈。
  • 孩子對興趣班總是三分熱度,是孩子真的沒興趣,還是家長沒堅持?
    1、選擇時不要太草率初養孩子,只希望他健康快樂,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的貪心也開始萌芽,尤其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會這會那,就更著急了,興趣班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可市面上那麼多興趣班,唱歌、跳舞、各種體育項目、繪畫、下棋、書法、演講、戲劇……隨便數數就十幾個,學什麼好呢?似乎每個都有理由學,那要怎麼選呢?既然不好選,那就尊重孩子的意見,只要他喜歡咱就學!這很不靠譜!
  • 圍觀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墊底,網友:人間不值得
    今日話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都給孩子報了哪些興趣班? 從孕媽參加的胎教班,到孩子參加的早教班,早教產業鏈不斷前移,好多父母真是從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開始努力,為的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孩子報興趣班,選跆拳道還是選散打?環境條件很重要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日新月異、推陳出新,家長不再只是死板的盯著文化教育,身體素質教育更成為父母關注的焦點,其中報興趣班逐漸成為家長交談的熱門話題。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之後,都希望自己家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為了孩子的素質教育願意投入大量資金與精力,然而在搏擊術的興趣申報上許多家長都犯了難,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畢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接觸過搏擊運動,而且每位小孩的年齡、身體條件、興趣偏向、生活條件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要綜合考慮為孩子選擇最適合的搏擊項目,不恰當的選擇不僅浪費資金,更會對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