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孩子在很努力地為父母爭氣,他們上一對一輔導課,上線上直播課,上各種興趣班等等。
但孩子上那麼多的課,上那麼多的補習班,真正學到了東西麼?但有一點就是孩子整得很累,很疲憊。
有沒有必要讓孩子上輔導班,興趣班?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學;如果孩子感興趣,也可以學。但是孩子每天除了功課,還要寫作業,還要吃飯,還要休息,還要洗澡,這樣算起來,孩子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會成為一個「身兼數職」的人。
現在來劃清重點吧:
一、課餘vs業餘
課餘和業餘興趣相比,課餘有課餘的事情。孩子主要以學業為重,業餘興趣班為輔。
舉例說明:
例1
小月月以前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是全班第一名。自從小月月媽媽給她報了興趣班之後,她的學習成績排在第八名。雖然成績也不是直線下滑,但是慢慢地在退步。
小月月報的興趣班是學習拉丁舞。拉丁舞主要是可以作為藝特長,在以後肯定會有發揮的餘地,同時也會豐富孩子的綜合素質。
就音樂領域來說,月月為了上舞蹈課,丟了成績和名次。
業餘興趣班不要拖後腿,成績拖差了,就很難一下能趕上來。拉丁舞沒有學好,還可以繼續再學,關於這個利弊,需要家長關注和了解。
例2
阿強同學是父母的乖寶寶,他父母不讓他去學習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是因為想讓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習上。
阿強同學每次放學回家之後,就是複習功課,補習班一個都沒有報名參加。阿強同學是年級第一,偶爾成績有丟分,他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就把功課全部複習好了,後來分數也是穩居年級第一。
所以說,技多不壓身。課餘會有課餘的事情,比如說做作業,以及和父母進行親子活動。很多父母替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班,想讓孩子成為複合型人才。但學得多,不一定能夠學得精,不一定能夠成為學霸中的複合型人才。
建議還是要為孩子做減法,讓孩子在學習領域變得更優質。
二、學業vs專業
在學業為重的時候,父母讓孩子去圓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比如給孩子報名參加街舞訓練班。這樣的起跑線拉得有點長了,孩子太累。
建議先分清輕重緩急,有學業才會有好的專業可以選擇,學得雜而多,不能專注而深耕。舉2個例子吧,真的希望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的負擔,孩子的壓力也很大。
01.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可以休息一下。一個孩子拿著一個培訓班的宣傳袋,在公交車上睡著了。而且車程是半個小時以上,他就躺在椅子上睡了很長時間,可能因為早上很早起來而周六還要去上舞蹈班。
就這一個孩子的狀態,就能夠說明孩子實在太累了,只是他沒有辦法說出來,而家長可能沒有時間理會孩子而做出真正的改變。
02.
在目前這個階段複習,本來就忙,孩子們在學校上課回來,比如說茜茜同學,上完滿滿的一天課之後,上拉丁舞課還得要兩個小時,然後回家吃飯,再衝涼,再寫作業,這樣整到凌晨1:00,還沒整完學校裡的作業。第二天還得繼續上學。
所以學業和專業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只要以後不會將拉丁舞作為專業方向,拉丁舞就可以先排到暑假進行,或者寒假進行,或者縮短練習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主要的學習上,所以希望父母能夠理解孩子。
上各種補習班,一直以來都是家長關心的話題,但大家的意見是各有千秋、百家爭鳴。補習班、輔導班和興趣班,可以上,也可以不上,具體的情況具體對待。
有些興趣班是要從三歲開始,一直學到畢業為止。在這個學期,學習興趣班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將興趣班的時間挪一挪,不要影響到主課,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力不從心、忙忙碌碌,而缺少了玩耍的時間。
原來,孩子也是挺忙的一個大忙人。
最後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