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墊底,網友:人間不值得

2020-12-23 騰訊網

今日話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都給孩子報了哪些興趣班?

從孕媽參加的胎教班,到孩子參加的早教班,早教產業鏈不斷前移,好多父母真是從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開始努力,為的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如今,中產階層家庭在孩子的培養上真是「壓力山大」,畢竟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考級的科目種類也越來越多,各類考到滿級的孩子,年齡也越來越小。

在圍觀了一些中產家庭給孩子報的興趣班時,居然發現興趣班也存在著「金字塔」,而之前還大熱的鋼琴,現在已經成為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的墊底項目。

圍觀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排在第一鋼琴只能墊底

隨著國產紀錄片《起跑線》、《零零後》的熱播,不僅展現了城市中產家庭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更反映了孩子們「起跑線」教育問題中的家庭狀況。

《起跑線》中7歲女孩湯笑嫣,一天周末就要參加4個興趣班,既有大眾的聲樂、舞蹈,又有剛興起的尤克裡裡,還有小眾的西班牙語。這真實的記錄了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的普遍情況。

照比普通家庭孩子學習的舞蹈、籃球等,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已轉移到了馬術、高爾夫等「貴族」運動項目中。

網友們看後紛紛吐槽說:「這真是應了李誕說的那句人間不值得!看著這群孩子都累。」

興趣班也存在一定的「鄙視鏈」

1)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架子鼓>鋼琴

鋼琴有一定的「校音」作用,上手快,普通演奏對孩子的天賦要求也不高。相比之下,弦樂器就對孩子的音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優越的天賦,學會一種與眾不同的樂器,也更能提升氣質。因此,就出現了上面這組學習樂器的鄙視鏈。

2)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棒球>其他常見運動

費用即門檻,像馬術、高爾夫一般都是一對一教學,不算教練費或課時費,排在前列的運動項目通常因特殊場地要求,還會有額外的場地費。這要是長期學習下來,沒有經費的支持,很難堅持。

因此,站在「鄙視鏈」頂端的真是憑實力擁有俯瞰視角。

寶媽知識小Time:什麼促使了家長這樣做?

☆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

大部分家長們都不自覺的認為自家孩子更優秀,為了讓孩子未來更上一層樓,打小就規劃了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原則上儘量高端又與眾不同。

☆同齡小朋友相互比較競爭

孩子一入園或入學,就會被統計有哪些特長。為了突出孩子的優勢,大眾的競爭不過,我們就選擇小眾的來搶佔「一席之地」。

☆自身的虛榮心

除了孩子的培養,興趣班的選擇也能看出家長的品味。試想,一個會馬術的孩子和一個踢足球的孩子,哪個說出去更給家長增面子?

寶媽知識小Time:給孩子報興趣班不能盲目

1)選擇孩子真正感興趣的

孩子喜歡的才會持之以恆的學習,如果孩子本身沒有興趣,只為了報班而報班,往往得不償失。

2)避免出現「趕場」情況

興趣班也不能太過滿負荷,天天像「趕場」一樣疲憊,再感興趣的愛好也容易磨滅孩子的喜愛。

3)貴精不貴多

如果孩子真有某方面天賦,就重點培養,許多專業領域的人,並不非樣樣精通,而是一專多能。

溫暖寄語:每位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都能體會,但切莫拔苗助長。從孩子長遠發展來看,興趣可以培養,也可帶來成功,但成功不一定就能帶來快樂。順應孩子的成長軌跡,發挖孩子的真正天賦,再全力以赴,才更能有的放矢。

每日一問:你家孩子都報了哪些興趣班?堅持下來的有多少?歡迎留言說說吧。

相關焦點

  • 中產娃興趣班3類鄙視鏈,鋼琴墊底,網友:「王詩齡們」才上得起
    人們慢慢有錢了,於是多了一個詞"中產",中產們有了孩子——所以焦慮。"不能輸在起跑線",是所有中產家庭的心結,無一例外。無論它是不是毒雞湯,但先幹為敬,有個萬一,孩子落後了,誰擔得起?於是,五花八門的興趣班雨後春筍般冒出,鋼琴這種曾經的"貴族"興趣,都只能墊底。01 中產孩子報興趣班,鋼琴是墊底先要搞清楚,什麼是中產家庭。之後,這些家庭選擇的興趣班,才值得拿出來討論,代表了一種現象。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墊底,越冷門越高貴?
    但是在高消費的一線城市,中產家庭的要求也相對更高,家庭年消費在30萬以上,才算得上是中產。中產家庭經濟略有富餘,因此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像是舞蹈、遊泳、畫畫,都是興趣班的標配。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現狀:鋼琴只能墊底,第一名太冷門1.樂器類興趣班鄙視鏈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
  • 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榜首全是「冷門」
    但那又怎樣,家長們仍為之瘋狂,目的只有一個——不讓孩子被他人落下。而這一點,在當代中產家庭的育兒觀念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既有野心,又有支撐得起野心的經濟實力,願意為了孩子的未來大把投資。久而久之,在教育過程中,原本只是提升孩子素質教育的興趣培養,卻成為家長們的攀比場。你知道嗎?興趣班也存在鄙視鏈,選擇太「低端」的,甚至會被人看不起。
  • 中產家庭報興趣班也有鄙視鏈?鋼琴已「落伍」,冷門特長才高端
    01中產家庭報名興趣班也有鄙視鏈?一個家庭,不僅要支持全家人的衣食住行,而且還要負擔孩子的教育支出,興趣愛好支出。原以為彈鋼琴、學芭蕾已經很不容易了,在學習過程中花費的金錢也不少,但是可能就是太普遍了,以至於現在有部分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學一些冷門的技能,以便於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 「興趣班鄙視鏈」出爐,第1因冷門燒錢變高貴,鋼琴俗氣排倒數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自然是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家長的首選。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鋼琴現在卻不再吃香了。小曼的孩子現在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看著身邊的人都在給孩子報興趣班,小曼也有些著急了,但是她又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選擇比較好。
  • 家長心中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成「入門級」,頂端最「高貴」
    所以,家長們除了會給孩子報補習班、輔導班之外,還會額外的給孩子報一個或者幾個興趣班,也想讓孩子在繁雜的學習中可以偶爾的放鬆一下。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的興趣班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興趣愛好,一些家長和學生還會暗自的去比較。
  • 孩子興趣班的「等級制度」,舞蹈因泛濫排倒二,鋼琴因俗氣墊底
    興趣本無三六九等,它本是能夠促使一個人認識周圍的事物,擁有探索未知事物的一項重要動機。但放眼當前,各式各樣興趣班層出不窮,學習、聲樂、器樂、舞蹈……等等班級種類不斷湧現,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不少孩子光是興趣班就報了四五個,就連周末的時間都要被佔據。
  • 教育視窗丨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
    現象: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趣班也開始有鄙視鏈,普通的興趣班甚至會讓人「瞧不起」。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
  • 李玫瑾教授:這3種興趣班不建議給孩子報,費時費錢,還沒啥作用
    所以,網友才會覺得易烊千璽在「三小隻」中的舞蹈最棒!但是,並不是每一位媽媽都像易烊千璽的母親一樣聰明,家長盲目地給孩子報興趣班,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哦!前些天,兜媽就在網上看到了一個例子。「魔鬼媽媽」4年花費20萬,給孩子報14個興趣班,結果如何?
  • 香港小孩課餘學騎馬、學摺紙、學非洲鼓,上興趣班的理由可以就是...
    基數太大,乃至學校演出時,表演鋼琴的都得海選。這一方面也反映了包括深圳在內的內地中小學生課餘興趣班的貧乏,最大問題是可選擇性太少,除了鋼琴、小提琴、畫畫、書法,家長也不知道還能讓孩子去學什麼。連學大提琴都屬於小眾興趣了。    但香港小孩似乎不大有這種困擾。
  • 孩子對興趣班總是三分熱度,是孩子真的沒興趣,還是家長沒堅持?
    孩子說喜歡跆拳道,花大價錢辦了卡,可去了沒幾次,孩子又變成了喜歡街舞,難道又要辦卡?不帶他去吧,怕耽誤了孩子的興趣培養;帶他去吧,又擔心他過了幾天再變了興趣。想問問橙子,關於興趣班,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選?遇到三分鐘熱度的娃,又該如何應對呢?
  • 孩子對於興趣班總是三分鐘熱度是孩子真的沒興趣還是家長沒堅持?
    想問問橙子,關於興趣班,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選?遇到三分鐘熱度的娃,又該如何應對呢?幾乎每個孩子都上過興趣班,有的是家長希望孩子學的,有的是孩子自己喜歡想要學的。但無一例外,每個孩子也都會遇到一開始熱情滿滿,幾天後又想換班的情況。
  • 在這些好玩的興趣班面前,奧數、英語、鋼琴都不算什麼……
    出門見了同學的家長 都不問:你給孩子報興趣班了嗎? 奧數班、英語班、鋼琴班、書法班、繪畫班 培養考試小能手和文人雅士的興趣班有點濫大街 足球班、陶藝班、烘焙班、樂高班、剪紙班 再也不能「鶴立雞群」
  • 中產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
    不久前,成都幾個小區之間,為了誰的孩子更有資格就讀學區內最優質的一所小學而引發了比收入、比職業、比出身的「中產階級內部踩踏事件」,將中產階級子女教育中的鄙視鏈赤裸裸地展現出來。  香港最新電視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紀錄的一對中產父母可謂登峰造極:為了讓孩子入讀「只收10名一月出生的學童」的好學校,夫妻二人精準計算受孕時間,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讓孩子「贏在射精前」、「贏在子宮裡」。  人們發現,原本被認為相比平民階層,更有能力為後代佔據優質教育資源的中產階層,內部分化非常嚴重。
  • 興趣班要不要堅持?先分清是誰的興趣
    現代小學生,大部分都會參加幾個不同的興趣班,一來開闊視野,擺脫單純學科學習的沉悶,二來培養孩子興趣,讓童年更加豐富多彩。舞蹈、鋼琴、繪畫、外語、書法……沒有幾項特長興趣班「加持」,家長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 一次秋遊應該勝過十個興趣班
    據了解,為了鍛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這次秋遊不需要家長陪同。原以為班裡的大多數孩子都會參加這次活動,但沒想到的是,40人的班級只有4人能參加。不能參加的人全因為星期日有興趣班。  顧名思義,所謂興趣班應該是孩子因強烈興趣而自發參加的課外學習。通常情況下,一個孩子不可能啥都有強烈興趣,很多所謂的興趣基本上會淺嘗輒止。而40人的班級,竟然有高達九成的學生周日有興趣班,無疑極不正常。
  • 孩子6歲前這三種「興趣班」別報,沒啥效果,還浪費時間和金錢
    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各類興趣班,都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大街小巷掛起了招牌。這其中不乏一些低齡孩子的興趣班,甚至很多在6歲之前的孩子都會報各類興趣班去學習,但是這樣真的會有效果嗎?李女士就是無數憂慮父母中的一位,她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慢了一步,於是咬著牙花了一大筆錢給孩子報了鋼琴班,希望能培養孩子的鋼琴技能。
  • 花了6年的時間,終於知道孩子的興趣班應該要怎麼選?
    第四,一個興趣班能夠得以堅持,雖然家長要起到60%以上的作用,但如果孩子特別反感,興趣不大,每次上課就像上刑一樣掙扎痛苦,個人覺得就真的不要繼續了。我看過那種在音樂考級考場外面,一邊被媽媽罵得淚水連連,一邊歪著頭拉小提琴的孩子,從他的眼神裡,感覺考級結束後,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願意再拉小提琴了。這樣的學習又有什麼意義呢?
  • 給老大報了14個興趣班的我,現在輪到老二,我開竅了
    我之前在「我是那個曾經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的媽媽,然後呢?」裡和大家分享過自己的心路歷程: (向上滑動啟閱) 選擇原因:門檻低,不枯燥,大家都學,孩子也不反感。
  • 各種興趣班,這真的是孩子的需要嗎
    選擇外語興趣班的家長們近六成是出於對孩子將來升學就業的考慮,而選擇音樂、繪畫興趣班的,大多是希望孩子能夠掌握多方面知識,培養興趣。以音樂學習為例,39。2%的孩子正在參加音樂興趣班,32。4%的孩子雖然沒有參加過但很有興趣,僅6,2%的孩子對音樂興趣班不感興趣。由此看來,選擇上興趣班的孩子絕對不在少數,而一些家長考慮得不可謂不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