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十四)

2020-12-04 食品夥伴網

  兒童奶酪:讓小朋友在美味中得到健康


  乾酪素來被譽為「乳中之王」。皆因它以1:10(一噸乾酪需要十噸牛奶)凝聚了乳中營養精華。但是受數千年飲食習慣和乾酪味道等諸多因素影響,國人能接受的並不多。所以眾專家呼籲:食用乾酪從娃娃抓起。我們的科普專欄今天向消費者介紹有關兒童乾酪的知識。希望疫情期間「窩在」家裡的小朋友認識乾酪,食用乾酪,更好地增強免疫力和抗疫能力。


  奶酪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奶酪是牛乳濃縮十倍的乳黃金,其蛋白質可在胃腸中分解為胺基酸或短鏈肽,吸收率可達96-98%。奶酪中的蛋白質對我們的寶寶來講可謂更營養更高效。奶酪是牛奶中酪蛋白經過凝乳酶凝結加工而成,酪蛋白具有較強的抗變異能力,能減少癌變,對寶寶們機體的保護更是不言而喻。奶酪中的蛋白質還含有大量必需胺基酸。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是戊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這些物質不能在人體內形成,而必須在日常營養中攝取,奶酪是最佳的營養來源。


  奶酪富含成長所需鈣質


  奶酪種最重要的礦物質是鈣和磷,也是最利於人體吸收的有效鈣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版)指出,牛乳均值鈣含量為104mg/100g。《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2011版)也有明確說明,鈣有助於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奶酪作為牛乳的深加工產品,成為家長為寶寶選擇優質鈣補充的重要選擇。


  兒童奶酪市場顯優


  奶酪品種太多了,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的奶酪品種超過1000種,而這些奶酪已在歐美國家傳承了幾百年,是西方日常生活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於飲食習慣不同,傳統的奶酪很難被中國消費者接受。那麼怎樣才能讓跟多的中國人食用奶酪這個美食呢?目前,我國市場上常見的是再制奶酪。再制奶酪是以傳統奶酪作為原料進行加工,通過加工調整出各種口味,更容易被中國消費者接受。


  兒童奶酪就是再制奶酪的一種。是目前我國奶酪市場的主打產品,因口味豐富、營養價值高、食用便捷、包裝活潑有趣,深受市場歡迎,佔據了國內奶酪市場的50%多。目前,市場有針對1到3歲嬰幼兒的奶酪寶寶、適合7-13歲兒童的成長奶酪和可以當零食吃的棒棒奶酪。


  為了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健康的奶酪產品,伊利兒童奶酪棒在原料的選擇上花了很多心思,最終選定口味口感更易被中國人接受的進口奶油奶酪(Cream cheese)作為原料。在《GB 2519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再制乾酪(2010版)》中規定,再制奶酪中原制奶酪的添加量需>15%,而伊利兒童奶酪棒的奶油奶酪實際添加量≥40%,提高奶酪量的加入,不僅僅提升了奶酪的蛋白質,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也使奶酪棒的口感細膩、緊實,奶香味自然濃鬱。伊利兒童奶酪棒的鈣含量更是達到580mg/100g,是牛奶的5倍多。


  當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抵抗力,選擇適合孩子的食物時,不妨選擇含有更多營養的奶酪產品,它能為孩子補充每日所需蛋白質和鈣等營養,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食用指南


  奶酪食用方法都有哪些?


  奶酪品種很多,口味千變萬化,食用方法也很多,既適於直接食用,也適於各種烹飪。既可以與葡萄酒搭配,溫馨地美美享用,也可夾食漢堡、三明治、饅頭等,還可製作西餐、西點,炒飯,煲粥,火鍋,燉湯,烘焙或與麵食、沙拉拌食等。奶酪以其無以倫比的獨特美味和豐富營養,點燃舌尖上的浪漫,融化夢幻中的時光,深受人們青睞。


  ——摘自《奶業科普百問》(主編張書義、馬瑩)


  小貼士


  市場上主要有哪些兒童奶酪?



  主要品牌有:


  伊利、蒙牛、妙可藍多兒童奶酪棒;


  光明、三元、百吉福兒童成長奶酪;


  黑龍江安達乳品廠出品的肉腸式兒童奶酪。


  食用奶酪會讓人上火嗎?


  奶酪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及其降解後的眎、腖、肽和胺基酸等營養物質,大部分乳糖和部分乳脂肪都已降解,所以食用後不會造成上火症狀。

相關焦點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六)_中國食品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摘自《乳品知識手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  煉乳的由來  煉乳是鮮奶經濃縮後加入或不加入白砂糖而製成的一種人類最早使用工業化生產的乳製品  在現代乳製品工業中,煉乳只是其中的小眾產品,但它卻是人類最早使用工業化生產的乳製品,1827年法國人N·阿佩爾(N·Appel)首先發明了高溫濃縮牛奶製成煉乳的技術。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二十一)
    近日,酸奶成了乳製品的明星產品,一次次上了網絡熱搜,在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時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酸奶的營養價值。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中,明確提出「補充各種奶及奶製品,特別是酸奶」。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十四)_中國食品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我們的科普專欄今天向消費者介紹有關兒童乾酪的知識。希望疫情期間「窩在」家裡的小朋友認識乾酪,食用乾酪,更好地增強免疫力和抗疫能力。  奶酪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奶酪是牛乳濃縮十倍的乳黃金,其蛋白質可在胃腸中分解為胺基酸或短鏈肽,吸收率可達96-98%。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四)
    乳製品是以生鮮乳及其製品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輔料,經加工製成後供人們食用的產品。乳製品大致可分為:液體乳類、發酵乳類、濃縮乳製品類、乳粉類、乳脂類、乾酪類、傳統乳製品以及含乳冷凍飲品、含乳飲料。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二十八)
    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仍保留著一些風味獨特的傳統乳製品。這些傳統乳製品種類繁多,加工方法不盡相同,而且也隨著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其製作工藝也在不斷的優化。現僅列舉幾種食用廣泛、影響較大的傳統乳製品。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二十六)
    2019年,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授予黑龍江省安達市「中國奶酪之鄉」榮譽稱號。在清代,許多極具特色的民族奶食進入宮廷,經皇宮御膳房改進,形成了宮廷乳製品系列(Chinese Imperial Dairy Products),如宮廷奶酪、酪幹(Dried Royal Cheese)等。選料嚴格、做工精細、品類豐富和創意奇巧,成為滿漢全席經典奶食。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十七)
    而中國等亞洲國家,由於長期的飲食結構中並沒有乳製品,因此依然保持著高比例的乳糖不耐受基因人群 (Burger et al. 2007)。根據最新的科學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70%的人口帶有乳糖不耐受的基因 (Bayless et al 2017)。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二十四)
    本文從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概念出發,闡述其調節腸道菌群,增強機體免疫的有關機制,以期為消費者如何科學選擇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乳製品提供參考。   1.益生菌和益生元   20世紀六十年代,「益生菌(Probiotic)」一詞首次用來指對腸道健康有益的細菌。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我國傳統乳製品介紹
    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仍保留著一些風味獨特的傳統乳製品。這些傳統乳製品種類繁多,加工方法不盡相同,而且也隨著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其製作工藝也在不斷的優化。現僅列舉幾種食用廣泛、影響較大的傳統乳製品。  奶皮子   奶皮子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乳製品。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 牛奶為何受追捧?
    發酵乳(俗稱酸奶)是乳製品中的一類產品,非常受大眾歡迎。一老少皆宜,特別是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群;二營養豐富,這一點早已被人們所認知;三易吸收,具有改善腸胃菌群平衡功能;四發酵乳中的乳酸菌可以激活巨噬細胞,增強人們的免疫力。
  • 全市安全用藥月系列科普公益宣傳活動啟動
    11月16日的萬綠城廣場熱鬧非常,2017年安順市安全用藥月系列科普公益宣傳活動在此舉行。由市食藥監管局組織安順市長壽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西秀區老百姓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省健一生藥業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等藥品經營企業免費為過往市民測量血壓、血糖,發放常用藥品,教大家辨別真假藥品和保健品。
  • 乳製品知識科普:你的「奶商」合格麼?
    2016年一項在我國不同經濟水平的八個城市中的成年人群中完成的橫斷面調查發現,與營養知識和乳製品知識掌握較好的中老年人相比,營養知識和乳製品知識較差的中老年人不飲奶的概率顯著提升,分別升高1.5倍和2.1倍[4]。對乳製品的營養健康功效有良好認知的人群攝入的純牛奶、低脂奶和脫脂奶的量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5]。
  • 清流:組織開展科普宣傳下鄉活動
    氣象志願者們進行科普宣傳下鄉活動。常志崗 攝影防雷技術人員走進校園向小學生們介紹雷電基本知識。常志崗 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常志崗報導 3月16日上午,在熙熙攘攘的福建省清流縣長校鎮,氣象志願者們圍繞2016年世界氣象日主題「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進行科普宣傳下鄉活動,向廣大群眾贈送《防災減災科普手冊》、《春耕春播專題氣象服務》等宣傳材料1000餘份,現場講解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原理及效果,解答有關氣象的相關問題。
  • 高平:黨員志願者進社區宣傳氣象科普知識
    社區居民正在瀏覽氣象科普宣傳讀物。6月27日上午8點,高平市氣象局組織黨員志願者走進高平市天怡小區社區,向市民群眾發放氣象防災減災、氣象災害防禦常識等各類氣象科普宣傳刊物1000餘份,並耐心地向群眾介紹氣象防災減災預防、自救、互救等技能。社區居民紛紛表示,這樣的宣傳活動很實用、很及時,為百姓普及了很多防災減災知識。
  • 乳製品知識科普:從「喝奶」向「吃奶」的轉變
    央廣網北京3月30日消息 近年來,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對乳製品益處的認知大大加強。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已從二十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到36公斤,喝奶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儘管如此,中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仍不足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不足亞洲人均量的二分之一。
  • 乳製品營養知識小問答
    在「2019世界牛奶日·全國乳品營養周暨乳品科普宣傳走進物美」活動中,營養專家現場邀請消費者對乳製品產品進行品鑑,並發放乳品營養知識手冊,對乳製品營養知識進行了解答,摘要介紹如下:1.為什麼牛奶是最接近完善的食物?牛奶及其製品包含了所有人體需要的各種必需營養品,是營養結構最接近完善的食物。
  • 乳製品知識科普:酸奶發展史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早在古代,我國的乳製品和酸奶文化已經源遠流長了。據史料記載,早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就有大量的牛、羊、馬的骨化石,背溪文化遺址出土的「聖水牛」骨化石,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記有「冢」、「物牛」、「馬」、「妳」等文字。「妳」就是我們所說的「奶」,證明古代已開始養牛取奶。
  • 我市舉辦「質量認證在身邊」公益科普系列宣傳活動
    近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主辦,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承辦,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協辦的「質量認證在身邊」公益科普系列宣傳活動——汽車專場在我市舉辦。同時,活動現場設置了認證知識展陳,各方代表及消費者參觀了汽車認證檢測過程和認證汽車零部件、二手車鑑定評估及輔助交易服務認證、汽車後市場保養維修服務認證體驗區,真實感知質量認證帶來的安全、品質、健康、環保等信心保障。
  • 厲行勤儉節約 倡導合理膳食 大東區開展科普日系列活動
    全國科普日期間,為更好地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大東區科協結合科普日活動總體工作安排,組織開展了系列科普宣傳活動。科普志願進百姓。9月21日,萬泉公園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暨厲行節約,合理膳食科普宣傳」志願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活動現場,很多市民津津有味的翻閱著志願者免費發放的科普資料。據統計,活動當天發放《身邊科學》300餘冊,及「杜絕餐飲浪費從我做起」、雞蛋營養等相關科普資料。
  • 魚嘴鎮和悅社區宣傳「智能江北 5G先行」科普知識
    11月24日上午,魚嘴鎮和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了「智能江北 5G先行」科普宣傳活動據了解,此次活動重點宣傳了5G網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和意義、5G網絡布局基本知識等相關內容,幫助民眾走近5G,了解更多基站電磁輻射相關知識,減少認知誤區,為5G通信的建設和運營創造優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