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健身文化流行的當下,很多人都了解一些基礎的健身知識
但是我還是天真了,依舊有很多人,尤其是女生都害怕力量訓練
因為那只會讓自己的一些部位變得更堅硬、更大、就像是「金剛」
而他(她)們將一身的肌肉稱之為「死肌肉」,除了顯得畸形毫無用處
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先看看力量訓練,真的能變成「金剛」?
上面這位姑娘網名叫Ha Dakyo,是職業健身運動員
某個側面甚至撞臉王麗坤
看似嬌弱的她,是一個健身老鳥了
早在2017年時她就參加了專業的健美比賽,且一舉奪冠
你看她的身材,苗條細長卻不失線條感
這身材哪裡像「金剛」?
這不正是大部分女孩子想要的身材嗎?
而自從奪冠之後,更有很多廠商找她做代言
運動服飾、運動器材、化妝品、護膚品......
如果不符合大眾審美,受眾很小,就不會有這些代言了
Dakyo Ha開始健身是因為一次意外致使自己受傷
所以不得不開始靜養養傷,導致身體發胖不少
所以基於身材的瘦身塑形的訴求,開始健身運動
沒成想一堅持,就堅持了很多年,而且越來越喜歡健身運動
她在網絡上開始分享自己的健身餐、減脂餐,以及健身日常
你看這些靈活度、協調性,哪裡又像是「死肌肉」呢
而所謂的「死肌肉」其實是一個偽概念
在肌肉解剖學上也根本不存在「死肌肉」、「活肌肉」的概念
我想人們口中所說的「死肌肉」其實是肌肉的各項能力的下降
我們知道,人體的各種運動就是肌肉收縮的成果
肌肉系統和骨骼系統關係密切,它們彼此配合
在日常生活和體育活動中產生各種各樣不同的動作
因此肌肉系統和骨骼系統很多時都被合稱為運動系統或肌肉骨骼系統
此外,肌肉還有以下的特質:
收縮性(contractility):指接受刺激後,肌肉有收縮(縮短)或施加張力的能力
興奮性(excitability):肌肉會對刺激作出反應的能力
延伸性(extensibility):指肌肉可以被延長、伸展的能力
彈性(elasticity):指肌肉被拉伸後可回復到原來長度的能力
以上的特質令肌肉完成一系列重複的收縮活動
而人們口中的「死肌肉」說的應該是肌肉的這些特性的下降
此外,根據肌纖維的生理特點分為慢縮肌及快縮肌
紅肌又稱為慢縮肌又稱之為紅肌,主要是以氧氣作為能量來源
此肌肉的特性為具有抗疲勞性,負責低強度的訓練
因此有氧運動即是由紅肌所主導。
馬拉松選手的紅肌比例較高,使得選手們在長跑的過程中肌肉不易感到疲乏,而能長時間進行慢跑。
快縮肌又稱為白肌,其能量來源是肝糖與ATP(三磷酸腺苷)而非氧氣
當肝糖分解後將能量傳遞給肌肉時,也一併伴隨乳酸產生,使得肌肉感到酸痛與疲勞。
這類型的肌肉特性為瞬間的爆發力強、力量大,但容易疲乏。
因此短跑的田徑選手或是舉重選手,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力量釋放出來的原因,就在於白肌纖維的數量較高。
而在每一個運動單位內的肌纖維都只會屬於同一類形
亦即是說,「快」運動單位內只包含有快肌纖維,「慢」運動單位內則只有慢肌纖維
但是,在同一塊肌肉之內,卻可以由不同數量的「快」和「慢」運動單位所組成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死肌肉」或者「活肌肉」的說法
事實上,失去肌肉特有的特性,如最為表象的彈性是在訓練後沒有充分拉伸所致。
從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得出,「慢」和「快」肌纖維的特點大都是『相反』的情況
所以,在我們訓練過程中,都需要不同類型的運動訓練進行訓練
才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整體水平更高、肌肉也更均衡
而肌肉的均衡發展,在選美賽、健美比賽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維度
當然,前提是在訓練完之後切記記得拉伸,讓肌肉更富有彈性
下面分享5個小腿拉伸的動作,給跑步愛好者、有氧運動減脂者
沒有運動訓練也可以進行拉伸,可以促進代謝、血液循環
嘗試每一個動作至少維持一分鐘,有助於避免小腿酸痛與不適感
1: 靠牆雙腿伸展
2: 靠牆弓箭步
3: 路緣壓腳或對牆壓腳
4: 坐姿單腿伸展
5: 單腿下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