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訓練出的是死肌肉?看職業健美選手的彈跳表現,你會大有改觀

2020-12-19 中國健體那些事

在評論區看到很多朋友對健美訓練者的評價,發現普通人對健美選手的誤解有很多:從審美角度對健美選手體型的詬病、從健康角度對力量訓練成果的質疑、從靈活性角度對職業健美運動員肌肉質量的否定……

受健美選手體型外觀的影響,不少人想當然地認為:通過健身和健美訓練,人獲得的那些肌肉都是「死肌肉」,看上去非常笨重。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討論下這個話題,並通過職業健美選手的示例,闡述清楚這種觀點的狹隘之處。

第一點,「死肌肉」的概念本身就存在歧義,競技項目不同,肌肉的作用不同。

所謂的「死肌肉」,是指在運動中肌肉收縮的情況下,沒有參與正常工作的肌肉纖維個數的多少,通俗一些的講就是沒有做功或者效率差的肌肉,而這個概念和運動者本身參加的項目直接相關。

很多人喜歡用李小龍先生的例子,反向佐證「健美訓練者看起來塊頭大,實際上不經用」,這其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比。因為武術和健美是不同的運動項目,對於參與者的考量標準差異極大。

對於專業的武術訓練者,肌肉的發達程度是戰鬥帶來的副產物,他們需要在出拳的力量、身法的敏捷和格鬥技巧等多個因素中進行取捨,並以此鎖定比賽的勝利。而健美比賽則是以「肌肉的發展程度」為核心考察點,綜合考量肌肉圍度、體型比例和造型細節,以此判斷選手的成績和名次。

標準不同,實現的目的不同,路徑和方式也隨之有了差別。

因此,對於健美選手來說,通過力量訓練不但可以獲得充足的肌肉量,更可以建立起和全身各大肌群的神經聯繫,從而在舞臺造型中募集並展示相應的肌群,為自己的競技成績增加勝算。

這個過程中肌肉纖維參與做功且效率遠高於非訓練者,換句話講,對健美訓練者來說它們非但不是「死肌肉」,反而靈活的很啊!

第二點,健美訓練並不會限制個體的靈活性,更不是笨拙體型的必然結果。

肌肉量的充足來源於訓練者對「增肌」原理的理解,更體現了一個聰明人對熱量計算和營養學知識的全方位掌握——畢竟通過訓練、飲食、休息構築起的三位一體「健美訓練模式」,需要考驗的東西太多了:意志力、知識儲備、財力、時間……

能夠在健美中起步更早、進步更快的人,很多都有其他競技體育的經歷經驗,因此能夠更早地理解肌肉和形體,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運動天賦。

職業健美選手、IFBB Pro的「紅臉哥」,在日常跳箱訓練中可以輕鬆躍起跳到1.42米的箱子上。這樣強壯的肌肉硬漢擁有如此可觀的彈跳力,證明身體的爆發力並沒有受到肌肉量的制約,打破了很多人對肌肉男的刻板印象。

中國健美屆這樣的例子也很多。中國傳統健美選手程亦山是桌球運動員出身,獲得過全國青年桌球比賽的冠軍,哪怕是現在獲得了職業卡,擁有充沛肌肉量和山巖般肌肉質感的他,依然可以輕鬆完成扣籃。

無獨有偶,中國最年輕的IFBB健體職業卡擁有者「小蘿蔔」張哲瑜,也有很長時間的足球運動經歷,並通過這種競技體育了解自己的身體,進而挖掘出運動天賦。

桌球和足球,對於靈活性的要求都不低啊。如今的他們,通過健美訓練和嚴格的備賽計劃在國際健美健體賽事中收穫成功,卻依然保留了良好的彈跳力和靈活度,怎麼看都不像是「死肌肉」。

第三點,健美訓練者更清楚身體協調的重要性,也會通過各種方式對僵硬的肌肉進行松解。

很久不鍛鍊身體的人突然進行劇烈運動,肌肉也會出現酸脹乃至痛感,這是就需要對肌肉和扳機點進行針對性放鬆。

健美訓練也是一樣,大重量的密集訓練只是一部分,訓練之後對緊張的肌肉和筋膜進行松解會更加痛苦,但是對身體協調性、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延展度的好處特別多,畢竟擰巴在一起的肌肉可不顯壯啊。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健身房,開始接觸不同的訓練器械,對身體的不同肌群進行分化訓練,系統學習增肌減脂。與此同時,肌肉放鬆的課程在變多,同時關於肌肉鬆解的筋膜槍、泡沫軸也賣得火熱,這都是為了增加肌肉的靈活性,「死肌肉」的概念不攻自破。

所以想要健身增加肌肉的朋友,根本不必害怕說自己辛苦練出來的肌肉是「死肌肉」。當然了,如果你希望在增肌的同時仍保持身體的靈活性,那麼下邊這幾個小建議可能會幫到你:

1、在訓練時增加一些需要肌肉爆發力的動作。比如在常規伏地挺身的基礎上,在雙手離地的同時進行擊掌,這樣的訓練在增加肌肉圍度的同時,可以強化胸大肌和肱三頭肌的肌肉爆發力。

2、注重身體肌肉的協調性,不對局部肌群進行過度訓練。人都習慣從自己熟悉的、自己喜歡做的訓練開始,比如男生對胸肌的追求、女性對翹臀的執著,但是協調性告訴我們:

身體每一部分的訓練都很重要,不可厚此薄彼,否則就會影響身體的功能性和美觀度,例如男生胸肌發達而背部薄弱,則容易弓背含胸;女性只有臀部緊俏而腰腿纖細,看上去就會比例失調。

3、除了力量訓練外,培養其他的體育愛好。可以是跑步跳繩這樣的有氧運動,可以是球類競技的體育賽事,還可以是遊泳爬山這樣的休閒活動……

總而言之,除了舉鐵增肌外增加其他類型的活動,不但有助於全身肌肉的發展,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感受,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內容了。創作不易,誠摯感謝您的每一次點讚、轉發和收藏,在評論區評論互動,我們將在後續產出更多實用的內容!

關注中國健體那些事,訓練知識、健身資訊、健美健體,總有內容適合你~

相關焦點

  • 從基因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健美運動員?
    有一句話說很貼切:如果努力有用,那要天才做什麼?籃球運動員小腿的跟腱高和臂展很長、遊泳運動員的上半身和臂展都很長、跳高運動員清一色的大長腿、舉重運動員選材時傾向於身高130釐米以下、體態勻稱、體脂肪較少的孩子......
  • 堅持增肌訓練的時候,能不能堅持跑步?健美選手是這麼做的
    如果你是一個跑步愛好者,但是你又是一個增肌愛好者,你想在增肌期進行適當的跑步訓練這是可以的嗎?很多人或許會告訴你這是不可以的,因為跑步會掉肌肉,而我們的肌肉是非常寶貴的,不能因為跑步而流失了。如果你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得知,很多健美冠軍都會有堅持跑步的習慣你會怎麼想?其實每個健美選手都會養成堅持跑步的習慣,即使是施瓦辛格也說過,他會每周堅持一次騎車增強自己的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進行訓練的時候需要一定的心肺功能進行支撐,既然很多健美選手都在堅持進行有氧運動那麼你又為什麼不能堅持有氧運動呢?
  • 俄羅斯女性健美比賽選手,一身肌肉,不介意丈夫比自己弱
    俄羅斯女性健美比賽選手,一身肌肉,不介意丈夫比自己弱當今時代男女越來越平等,女性完全可以撐起世界的半邊天,越來越多的女性展現出來的風採完全表達了「誰說女子不如男」。原來在健身健美領域完全是男人的天下,女性因為天生生理的原因很難練就出健美的肌肉,但是有一部分女性偏偏不信,非要打破人們心中固有的定向思維,因此女性健美比賽也孕育而生,也誕生了很多專業的女性健美比賽選手。
  • 健美運動員都是死肌肉?看看他們就知道了!
    健美運動員肌肉太過發達、生活中的大塊頭,他們甚至被稱為「肌肉巨獸」,但是也有人說::他們這是一身死肌肉,沒有什麼力量、一點也不靈活,很笨!」這樣的大塊頭真的都是死肌肉?健美運動員都是死肌肉?看看他們就知道了!最近在2017匹茲堡健美秀,IFBBpro大神雲集!
  • 健身和健美的區別在於肌肉越大身體就越健康嗎?你需要知道這些
    健身和健美的區別在於肌肉越大身體就越健康嗎?你需要知道這些導語:很多人認為健美就是健身,但深入了解之後你會發現並非如此,兩者甚至還可能是背道而馳的。其實,剛開始健身時,很多人都一樣,都把健美當作健身。當時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想要讓自己的身材變得更加強壯,體型變得更加好看。當然,直到今天這個目標依然沒有改變。
  • 男子鍛鍊出健美的肌肉身材,身高2米,還挑戰舉重400磅做深蹲!
    男子鍛鍊出健美的肌肉身材,身高2米,還挑戰舉重400磅做深蹲!歐美國家的健美水平一直處於世界的前排,雖然健美在近代才開始興起,但是興起之後就得到了大力的支持,所以發展的速度也很快。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健美比賽,很多出生平凡的人都通過健美的平臺,逆轉了自己的人生。在健美界,有很多個健美明星是為我們熟知的,其中施瓦辛格更是健美界的標杆人物。雖然這些健美運動員的身材都很強悍,都擁有一身發達的肌肉,但是他們的身高都不算特別突出,高個子的健美運動員就更少了。
  • 健美就像一個無底洞?金錢支出與投入不成正比?健美真的賺錢嗎?
    普通健身健美愛好者堅持健身後會發現,錢只出不進,健身卡、各種各樣的營養補劑、每天的營養餐、訓練裝備等等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以健美為職業的運動員花費往往更大,中國的一位職業健美運動員曾講過「我一年吃就要數百萬」職業健美運動員的收入來源是什麼呢?普通健身健美愛好者又該如何呢?
  • 康神和席鑫,同樣是古典健美,誰才是真正的「腿王」?
    康神和席鑫,同樣是古典健美,誰才是真正的「腿王」? 可能有的朋友不太了解誰誰康神,康神其實就是職業健美選手陳康,人送「康神」稱號。無論是陳康還是席鑫,這倆人都是標準的健美選手。
  • 健美vs健體,2類「健人」的體態大解密!
    許多人對健身的刻板印象,就是像健身房的巨巨一樣,練了就會有巨大的肌肉。但想練成巨巨,可是要花非常多的時間、下功夫訓練;而且通常是要比賽期間,訓練搭配飲食控制,才有可能練成大肌肌。時下也隨著健身比賽風行,體態標準、也各有不同!
  • 剛拿到健美比賽金牌,第二天猝死家中!肌肉男真的比普通人更虛弱
    最近幾年健美圈子裡似乎開始了魔咒,陸陸續續有知名健美選手去世,而且猝死年齡越來越年輕。比如義大利健美新秀丹尼爾伯奇,他被視為義大利古典健美的未來,同樣被視為是歐洲健美未來十年的中堅力量,也是最有希望打破黑人在健美比賽壟斷的選手,最重要的是他只有23歲,雖然長得老了點,但是23歲的丹尼爾伯奇先後拿到了許多健美比賽的冠軍,好景不吵,由於用藥過量,丹尼爾伯奇在家中猝死,原因是動脈粥樣化導致的心梗,嘲諷的是,在去世的前一天,他才剛拿到了一枚健美比賽金牌。
  • 健身練的都是死肌肉?如何避免練出死肌肉?3招就搞定
    我覺得一般還是以健美為主的健身者,健美不是追求肌肉的爆發力,而是注重的是肌肉量,是肌肉量。他們主要是參加比賽,展現人體肌肉的美,而不是為了練出的肌肉讓自己跑的有多快,跳的有多高,所以對肌肉的爆發力要求不大。很多人拿健美的人跟普通人比較,說別人在怎麼死肌肉,也比我們玩手機一天睡覺的人強,一拳就可以把你打死。
  • 健美肌肉為什麼這麼好看,練武的肌肉為什麼這麼強!
    大家肯定都見過擁有完美肌肉的人,也肯定見過那些打架很厲害的肌肉。小編曾經就見過一個擁有非常大的肌肉,力氣非常的大,他去參加武林風,結果根本比不過人家,可是呀小編見那些武林風的人肌肉並不是很大,為什麼力量就比那個擁有特別強大肌肉的人強這麼多啊!
  • 為什麼運動員的肌肉身材更受歡迎,反而健身者的肌肉一直被嘲諷?
    為什麼會有死肌肉這麼個說法?其實死肌肉最早開始是從武術圈裡說出來的,武術圈裡的很多年輕人雖然也有肌肉,但是卻不怎麼強壯,於是很多練武的年輕人就想通過健身方式來練出大肌肉,但是卻被師傅給制止了,說那種肌肉都是死肌肉,對格鬥沒有任何幫助,於是死肌肉的說法也就是出來了。
  • 健美運動員塊頭很大、搏擊運動員身材精瘦,兩者的肌肉有何區別?
    通常情況下,我們見到的搏擊運動員身材偏瘦,但皮膚非常緊緻,雖然肌肉圍度不大,但體脂較低,看起來較瘦,而健美運動員的塊頭卻非常大。那麼,他們兩者的肌肉有何區別呢?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搏擊:追求速度、協調、爆發力小編認為,喜歡搏擊格鬥的愛好者和教練運動員,他們的肌肉更側重於速度、協調性和爆發力,可能他們不會像健美先生、健美運動員那樣,舉起幾百斤重的槓鈴,但若比起出拳、出腿的速度,那麼搏擊運動員肯定更勝一籌,經過多年訓練,他們的神經、肌肉早已適應,所以肌肉的收縮速度相對較快,反應能力也更強
  • 十個偉大的健美運動員,擁有健身史上最令人驚嘆胸肌!
    成為一個成功的健美運動員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有一個清晰的胸部肌肉。胸肌是最難塑造的肌肉之一。然而,當涉及到健身時,胸肌往往是一個倍受重視的肌肉群。雖然在今天的健身時代,很少強調胸部肌肉,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自由舉重的使用。在歷史上,就像任何肌肉群一樣,有些人在胸肌方面更有天賦。
  • 四屆奧賽先生卡特:硬漢不足以描述他,「健美之王」又不能概括他
    2004年,奧林匹亞先生的決賽後臺,選手們為最後的角逐而蓄力。在準備的間隙,主持人帶著攝像師魚貫而入,詢問選手們比賽當晚的感受。其中有兩位選手格外引人注目:年輕的喬卡特用背頭梳起金髮,稜角分明的輪廓勾勒出剛毅的面龐。
  • 《肌肉力量》雜誌封面女性,她是第一個,她將生命獻給了健美事
    克裡斯蒂娜·貝雅德(Cristina Bayardelle)是健美運動的傳奇人物,她的身材受到了很多人的讚美,她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出現在《肌肉力量》雜誌封面的女性運動員。但是,由於一場嚴重的摩託車事故結束了她的健身事業,她的健身事業陷入了停頓。
  • 撞臉王麗坤的健美女冠軍,一身「死肌肉」?你根本不了解肌肉!
    我以為,健身文化流行的當下,很多人都了解一些基礎的健身知識但是我還是天真了,依舊有很多人,尤其是女生都害怕力量訓練因為那只會讓自己的一些部位變得更堅硬、更大、就像是「金剛」而他(她)們將一身的肌肉稱之為「死肌肉」,除了顯得畸形毫無用處
  • 動物界的健美冠軍,比利時藍牛,號稱「動物界強森」
    動物界的健美冠軍,比利時藍牛,號稱「動物界強森」 平時我們總是在談論健身健美如何,而且還會拿訓練成果做對比。基本上我們講的都是人類健身,似乎沒有看到過有關動物也健身的報導。 當然,所謂的動物健身其實這是一個擬人化的表述,在動物界也有一身肌肉的動物。
  • 如何提高肌肉含量?1套挺好的動作,令你練出健美好身材
    在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我要來問問大家,你喜歡肌肉嗎?肌肉象徵著雄性的魅力,也象徵著力量感,不管是男是女,擁有了肌肉以後都會顯得非常健美。今天我就來教教大家如何練出肌肉,這麼做可以提高你們的肌肉含量,讓大家都擁有健美的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