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人生最高境界什麼樣?老子想成嬰兒,莊子追求大逍遙

2020-12-16 好玩的國學

中國文化是追求人生道德境界的哲學。儒家希望達到堯舜禹那樣的人生境界;道家的老子很天真,他人生最高境界是成為嬰兒;莊子是個追求精神絕對逍遙自由的哲學家,他想成為至人、神人和聖人,因為只有他們才達到了逍遙境界;佛家則是希望能夠成為實現涅槃的佛。

達到這些境界,主要靠道德和精神的修煉,靠人生智慧的提升,而哲學就是提升人生智慧的學問。所以馮友蘭先生說,中國哲學是幫人提升道德、提升人生智慧和境界的學問。

在中國哲學史上,人生境界是人生哲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老子、莊子、禪宗和近現代著名哲學家們,都提出了自己的學說,可以分成老子人生的二境界,莊子和禪宗和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和宗白華的人生五境界的學說。

好玩的國學先給大家介紹下老子的人生二境界和莊子的人生三境界。

老子的人生二境界

自然境界。老子的哲學是道法自然的智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社會和天地之間的風雲雷電、山川河流一樣,都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律,而人的任務就是脫離世俗中的人,脫離功利的人,與自然合二為一,實現自然與精神、身體與靈魂合完美融合的境界,這就是老子推崇的自然境界。人到了自然境界,人的自然本性與天地自然本性合而為一,達到高度恬然自由的境界。在這個境界中,人與自然不再是對立的,而是生於自然歸於自然,人生達到了與天地同在的自由和愉悅。

嬰兒境界。嬰兒在老子的哲學中,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用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學來看,嬰兒凝聚了人類所有的美德和精神追求。老子推崇嬰兒那種純真的本性和無欲無求的快樂。因為嬰兒沒有受到人世的汙染,一派純真之色,沒有煩惱沒有機心沒有功利,人生就像一張無瑕的白紙。而人一旦長大,有了欲望,就有了機心,有了機心,就有了煩惱,有了煩惱,就失去了自然而然的本性。也就是說,人被異化了。老子說,「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老子認為,柔弱無力的嬰兒最讓人羨慕,「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他提倡我們修煉道德,讓我們回歸到嬰兒的狀態。老子倒不是希望人都退回母體重新來一次做回嬰兒,而是說要通過修煉身心道德和智慧,達到純真純粹無功利,天真爛漫、不假人為、自然而然、無欲無求的人生之境。這樣的人,就是實現了精神高度自由的真人。用明朝思想家李贄的話說,人失去了童心,就失去了做人的本質。「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嬰兒的狀態就是保持一顆童心,童心就是純真之心,毫不做作毫無心機的真心,若失去了童心,就不是一個真人。

莊子的人生三境界

莊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與老子的細微差別之處就在於,莊子更加注重人的精神自由,將人生理想聚焦到如何實現心靈的逍遙上來。莊子提出了人生三境界的理想,分別是物化、逍遙和無待的境界。

物化境界。莊子講過一個美麗的故事,說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而夢中蝴蝶也在做夢,蝴蝶夢見變成了莊周。夢醒之后庄子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莊周還是蝴蝶。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莊子最後告訴了我們答案,「周與蝴蝶,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物化的意思是,人與自然互相轉化,人在自然之中,成為自然的一份子,而自然似乎也擁有了人的精神和自由。我們不妨聽聽著名莊子研究專家陳鼓應先生的說法:

「蝴蝶翩翩飛舞,遨遊各處,不受空間的限制,它悠遊自在,不受時間的催促,飄然而飛。沒有成規的制約,也無戒律的重壓。同時,蝶兒逍遙自適於陽光、空氣、花朵、果園之中——這象徵著人生如蝶兒一般活躍於一個美妙的世界中。並且在和暖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美麗的花朵以及芬芳的果園之間,可任意的自我吸收,自我選擇——這意味著人類意志的自由可現。」

無待境界。人生的痛苦在於你無法完全獨立,你必須追求什麼,必須依靠什麼。你有生殖衝動,你得追求愛情和婚姻;你有功利需求,你得追求聲色犬馬和功名利祿,而人一旦有了這些功利心,就意味著人就要戴上枷鎖,哪怕是金光燦燦的王冠。這在莊子看來是「有待」。既然是人生「有待」,人生就不自由。莊子說那些受君主賞識民眾尊敬的道德人士,其實並沒有跳出世俗的世界。宋榮子固然能做到「舉世而譽之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也不過是浮世中沉浮博得虛名而已。列子很牛,基本上是個神人了,但他在天上飛也只能15天就得下來;大鵬鳥更牛,但是沒有風它也飛不起來,這都是有所待的不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無待」的,身體不受羈絆,精神沒有樊籬,是一種無名無利無生無我無心的境界。

逍遙境界。這是莊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逍遙是「無己無功無名」,是徹底消除了人內心的限制,消除了外力的拘束,人順應著宇宙自然的法則與宇宙同在,靈魂自由自在地遨遊於九天無窮之境。「無己」就是拋棄了紅塵中沉浮的小我,成就真我和大我。「無功無名」很好理解,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富貴於我如浮雲」,什麼功名利祿貧賤富貴,都在拋棄之列,既然已經沒有了小我,那要功名何用?一個無功無名無欲無求,心靈充分自由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他已經「無我、無功、無名」了,你還要怎樣,你又能怎樣?既然人類社會和自然都無法限制,那人就達到了最高的人生境界,逍遙!

相關焦點

  • 如此讀莊子《逍遙遊》,人的格局和境界瞬間打開
    日本哲學家鈴木大拙說:「逍遙遊是理解莊子哲學的密碼。」在此,我將範圍擴大一些,逍遙遊是理解整個道家學說的密碼。讀不懂逍遙遊,讀完莊子亦枉然;讀懂逍遙遊,整個道家學說可懂。劉義慶在《世說新語》裡曾說:「注《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要。」
  • 莊子:五大人生境界,讓你看透生死,走向逍遙之境
    莊子傾其一生都在追求逍遙的境界,只可惜,古往今來,沒有多少人真正品嘗過逍遙自在的滋味。因此,莊子提出了《齊物論》,即使身體不能自由,我們的精神也能化作蝴蝶,逍遙來去!參透以下的五點大智慧,莊周化蝶,蝶變莊周的美夢,也是可以成真的。
  • 墨子與墨家,莊子與道家,究竟有何區別與聯繫
    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體系,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主要代表。莊子,名周,宋國人,戰國時期的隱士。莊子鄙視富貴利祿,痛恨「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社會不公。楚王曾派人帶著重禮聘莊子為令尹(相國),遭到拒絕。莊子過著貧窮的生活,以著書自娛。據說,他曾「著書十餘萬言」。
  • 先秦七子之老子、莊子——處事與幽默
    先秦七子指的是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七個思想家,他們分別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莊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這七個人都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今天摩天之星先介紹老子處事之道與莊子幽默之道。
  • 莊子:人生就是一個去掉心奴的過程!唯無用無為無所待,才真自由
    莊子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莊子說他寧願做一個在泥漿中打滾的快樂的烏龜,而不願意去做披金衣繡的牛,因為人們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實是要拉出去殺掉祭天的。你追求富貴,但富貴最終不過是一堆黃土而已,人哭著來,哭著走,再赤條條來去中,什麼也無法留下。人生為什麼會有如此悲傷?那是因為心靈的不自由,要實現莊子嚮往的逍遙境界,就必須超越塵世功利,取消一切依賴。
  • 莊子臨死對弟子說了一句話,參悟天道的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這些洞察人心,窺探天地奧秘的語錄,均是出自莊子。世界皆知孔子是聖人,但是有所不知的是,莊子應該被稱作是「神人」。她的「神」體現在,莊子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他r熱愛變化卻順應自然,順應自然,他堅持人的本性,尊重人的自然屬性,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
  • 鹿茸咋吃、鹿茸怎麼燉比較營養、道家養生的觀點總結
    很多人養生都會想到滋補的鹿茸來養身,接下來看看道家是怎麼養生的吧。 道家養生的精髓總結起來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順乎自然和清淨虛無。意思說的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活著應該少一點欲望,追求心靈的清淨。 一、順乎自然 道家養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絕一切外來因素對生命活動的幹擾,求得身心的解脫。
  • 天才的莊子發明了「六齊」理論,帶我們看透人生,走向逍遙之境!
    道家哲學家莊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無所待」的「逍遙」境界,因為在這個境界中,人實現了絕對自由。但這是一個悲傷的悖論。人生不可能實現絕對的自由,這一點,連莊子都感到悲觀。人存在本身就是悲劇,因為人無時無刻不處在被拘束被限制之中。所以,人生最大的悲劇在於我們有形體和生命。這一點,老子也表示悲觀,「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 為什麼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自己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
  • 北冥有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趣談莊子的逍遙遊
    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這是《莊子》內篇開篇的第一篇文章逍遙遊的首段,幾乎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展示了一種恢弘闊遠的氣勢,且挾帶一個廣闊無邊的意境。逍遙遊是悠閒自得、無拘無束暢遊自然和社會的意思。這也是莊子哲學思想和人生觀的一方面。
  • 道家的孟質輕文說,老子,莊子重道輕文的修辭觀
    大家好,我是小編文莉,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道家的孟質輕文說,老子、莊子重道輕文的修辭觀道家創始人老子,提倡虛無主義的「道」,他在吒道德經,中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所謂「無為」,即一切順應自然規律,不強作妄為。他認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莊子:寧願窮困潦倒的自由,也不要腦滿腸肥的束縛!
    莊子提出了逍遙遊的人生理想,但他的一生並非是逍遙自在,更並非實現了人身、財務和時間的自由,事實上,莊子也許是古代哲學家中最為窮困潦倒的一個。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在先秦諸子百家的哲學家中,哪一位的財務狀況最好。
  • 道家高人,名傳千古
    這是描寫道家高人的一句詩,寫出了道家高人逍遙灑脫,放蕩不羈,遊戲人間的意境。酒劍仙今天就和各位讀者來聊聊我心中的道家高人。1,道家始祖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主張無為而治。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莊子》: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心齋」
    《莊子》中有這麼一段話: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如果能保持心態的專一,不相信道聽途說而是用心去領悟,不僅要用心去體悟還要用氣息去感受。
  • 這涉及道家的最高境界
    道德經這段如何作解?其實老子的道德經,很多都是對天地自然現象的思考,然後延伸至人的身體和行為。有一句話,叫做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雖然不是老子說的,但是思想和老子是一致的。天長地久是因為天地無情。但是無情而至公,也就是天地是最公平的,平等地待萬物。
  • 人生四大境界莊子三鳥表達的就是自然功利道德境界
    首先說哲學,哲學在西方最早的意思是愛智慧,在東方哲學不是為了增加實際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精神的貧道分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學的任務就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和天地境界。
  • 莊子《逍遙遊》的扶搖直上九萬裡,你讀懂了嗎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我們俗話說的老莊之一就是莊子,老莊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道德經》和《莊子》,主張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作為這部傳世之作的逍遙遊,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會背誦和默寫,那它到底有什麼地位和代表的意義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莊子:逍遙似神仙,開啟幸福人生,做到這3點(醍醐灌頂)
    提起道家,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老子、莊子二人,他們除了思想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其生活也非常人可以有的,可謂是逍遙似神仙,簡直是那種要多舒坦就有多舒坦,似乎塵世間的煩惱都找不到他們,就像風一般存在這個是世界上,想飄哪兒就飄哪兒,無拘無束,瀟灑自由。筆者向其投去羨慕的眼光,為何他們能夠如此逍遙?
  • 原來莊子的逍遙思想竟然是這種意思!
    對於莊子的逍遙如何理解?咱們首先要想一下自己所認為的逍遙是什麼?莫非是衣食無憂,觀山賞月?莫非是採菊東籬,久睡日高?莫非是仰天大笑,淡泊王侯?還有些人則認為,自己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造福全世界,走向人生巔峰,那樣才不愧於來這世間走一趟,這是一種逍遙。當然,這都是人們所認為的逍遙。對於莊子來說,他所認為的逍遙,只是一種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那麼何為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呢?
  • 無為,道家的最高境界
    目前還存有爭論,不過老子的思想乃為道家思想之最,其一部《道德經》被歲月衝刷了數千年仍然光輝不減,可見其思想是多麼的深邃。道家的無為決不是提倡什麼也不做和不為,這裡的「無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層次內涵是絕不能逆道而為,指的是不要人為的去亂為、胡為,去幹預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經過很好入靜修煉的常人乃至聖人之智去人為幹預宇宙大道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