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哲學,哲學在西方最早的意思是愛智慧,在東方哲學不是為了增加實際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精神的貧道分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學的任務就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和天地境界。
第一境界:順著他的本能或社會風俗習慣做事,這就是自然境界。事上磨練,功進無劫。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莊子·外篇·至樂》
己所欲勿施於人,不順著本能及習慣自然導致失敗。
第二境界:意識到自己,為自己做各種事,其動機是利己的,就是功利境界。身體上磨練,鑄就內心的強大。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淡泊明志以功利致遠。我有求,所愛,所恨,所怖,皆功利所致。
第三境界:了解社會整體,為社會做各種利益的事,嚴格符合道德意義,就是道德境界。修心養性,舍己為眾。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逍遙遊》
至人無己,「至人」忘掉自己,捨棄個人的榮辱得失,捨去自我執念,尊重天道,順其自然,或曰慈悲。老子曰「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第四境界:了解超乎社會整體之上的宇宙萬物,為宇宙利益而做各種事,是天民,就是天地境界。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利心,有超脫人世的渴望,內心富足,順天寧心,自得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