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境界莊子三鳥表達的就是自然功利道德境界

2020-12-22 度世三道

首先說哲學,哲學在西方最早的意思是愛智慧,在東方哲學不是為了增加實際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精神的貧道分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哲學的任務就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和天地境界。

第一境界:順著他的本能或社會風俗習慣做事,這就是自然境界。事上磨練,功進無劫。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莊子·外篇·至樂》

己所欲勿施於人,不順著本能及習慣自然導致失敗。

第二境界:意識到自己,為自己做各種事,其動機是利己的,就是功利境界。身體上磨練,鑄就內心的強大。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淡泊明志以功利致遠。我有求,所愛,所恨,所怖,皆功利所致。

第三境界:了解社會整體,為社會做各種利益的事,嚴格符合道德意義,就是道德境界。修心養性,舍己為眾。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逍遙遊》

至人無己,「至人」忘掉自己,捨棄個人的榮辱得失,捨去自我執念,尊重天道,順其自然,或曰慈悲。老子曰「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第四境界:了解超乎社會整體之上的宇宙萬物,為宇宙利益而做各種事,是天民,就是天地境界。

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利心,有超脫人世的渴望,內心富足,順天寧心,自得天樂。

相關焦點

  • 道家人生最高境界什麼樣?老子想成嬰兒,莊子追求大逍遙
    中國文化是追求人生道德境界的哲學。儒家希望達到堯舜禹那樣的人生境界;道家的老子很天真,他人生最高境界是成為嬰兒;莊子是個追求精神絕對逍遙自由的哲學家,他想成為至人、神人和聖人,因為只有他們才達到了逍遙境界;佛家則是希望能夠成為實現涅槃的佛。
  • 莊子筆下的四隻鳥,道出人生超然境界,讀明白也就活通了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代表莊子智慧的三條魚,他不僅愛寫魚,還愛寫鳥,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莊子人生中,代表他三種思想境界的鳥類們。莊子的第一隻鳥在梁國歇腳。說惠子在梁國做了高官,有人謠傳莊子要搶他的官位,惠子聽了就趕忙搜查莊子,莊子見到惠子對他說,有種鳥叫鵷鶵,也就是一種鳳凰,這種鳥啊,不是梧桐不停歇,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而旁邊有隻貓頭鷹撿到腐臭的老鼠,卻還怕路過的鵷鶵搶他的。那你也要用你的官位來嚇唬我嗎?
  • 莊子:人生就是一個去掉心奴的過程!唯無用無為無所待,才真自由
    莊子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莊子說他寧願做一個在泥漿中打滾的快樂的烏龜,而不願意去做披金衣繡的牛,因為人們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實是要拉出去殺掉祭天的。你追求富貴,但富貴最終不過是一堆黃土而已,人哭著來,哭著走,再赤條條來去中,什麼也無法留下。人生為什麼會有如此悲傷?那是因為心靈的不自由,要實現莊子嚮往的逍遙境界,就必須超越塵世功利,取消一切依賴。
  • 《莊子》: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心齋」
    《莊子》中有這麼一段話: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如果能保持心態的專一,不相信道聽途說而是用心去領悟,不僅要用心去體悟還要用氣息去感受。
  • 莊子:五大人生境界,讓你看透生死,走向逍遙之境
    放鬆心態,萬物歸一「齊物論」的核心其實只有三個字,那就是「齊萬物」。這三個字,其實也是莊子思想的重點在莊子的眼中,世間的萬物有所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有共同點的,這世上本沒有真正的相同與不同,我們所看到的萬物,都歸於道。
  • 為什麼莊子說呆若木雞達到了「德全」的境界?
    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馴養到第十天的時候,鬥雞還處在虛浮驕妄,自恃意氣的階段。第二個階段,也就是馴養到第二十天的時候,鬥雞還對別的雞的身影、鳴叫和外界事物有所反應。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馴養到第三十天的時候,鬥雞還目光銳利而富於盛氣。第四個階段,也就是馴養到第四十天的時候,面對其他雞的鳴叫,它已經不為所動了,看上去像一隻木雞,它的自然德行完備了。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話,九個字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 莊子臨死對弟子說了一句話,參悟天道的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這些洞察人心,窺探天地奧秘的語錄,均是出自莊子。世界皆知孔子是聖人,但是有所不知的是,莊子應該被稱作是「神人」。她的「神」體現在,莊子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他r熱愛變化卻順應自然,順應自然,他堅持人的本性,尊重人的自然屬性,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
  • 人生三境界,指的是什麼?而你又到了哪個境界?
    而我們普通人來說,一生漫長而短暫,所有的追求攀比,所有的幸福迷失,一切的糾葛經歷種種之後,從而大徹大悟原來人生不過三境界而已!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境界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境界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老子《道德經》用6個字概括人生最高境界,領悟後改變你人生
    人們總是喜歡談論到底什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一個所謂活出人樣的人,他們總是希望達到,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或者說如何達到一種相對理想的人生境界。有人認為自然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然即順勢而為,心如止水,說具體一點就是看破紅塵,與世無爭。
  • 莊子的三個段子,揭示生命的三種境界
    莊子的思想既有豐富的哲學思考,又有浪漫的情感所託,宛如萬花筒,從每個角度都可看出其中的繽紛與瑰麗,時至今日,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蔣勳說,「莊子是善於說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是神話,是寓言,像今天的魔幻文學,充滿想像力和好奇,充滿活潑的畫面。」放在今天,這就是不折不扣的「段子手」啊!
  • 廟堂與江湖:古代隱居者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說是古代每一個讀書人畢生追求的四大境界。幾乎每一個讀書人都有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夢想。第二重境界:名利雙全第二重境界可以說是絕大多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狀態——名利雙收!這種境界的讀書人一般都位極人臣,在他們的一生中,基本上完成了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四大夢想。
  • 莊子寓言故事三則,故事蘊含人生,人生就是故事!
    1,無用之用惠施和莊子是好朋友,有一天惠施去問他,說你看魏王給了我一棵葫蘆籽兒,我在家呢就種了這麼一架葫蘆。結果長出一個大葫蘆來,有五擔之大。這麼大一個葫蘆看起來很豐碩飽滿,最後我就發愁了。因為他太大了什麼用都沒有。
  • 莊子談真人境界:從一個人對待錯誤的態度,可以看出他人生的高度
    到底怎樣對待人生的錯誤,才是對的?莊子說: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如果能夠做到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也就是不特立獨行、不自以為是、不心機深沉,那麼即使有過錯也是無心,不必後悔;當然,對的也不應該自得。
  • 「無欲無求」不得不說的人生境界
    孟子稱之為「浩然正氣」,有了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品自然就更加清高了。清高不是對人,而是對物。對物多一分清高, 做人學一分俗氣。警如在金錢面前,清高尤其不可缺少。錢本身是個好東西,能成人之美。對於好人來說,不妨多多益善。俗話說:「錢多不咬手。」但是,錢既不能有求必得,也不應有得必求。畢竟,人生尚有比金錢更重要不能因迷戀金錢而喪失的東西。
  • 莊子臨死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有人說,人生只不過一趟旅途罷了,富貴名利,不過過眼雲煙。老子的「前後相隨」其實是看透生死的灑脫,正如其思想繼承者莊子臨終時的淡然態度。莊子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對弟子們說了一番話,當時弟子正在討論如何厚葬老師,莊子聽了他們的想法之後,便只是笑了笑,對弟子們說:我死了以後,大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就是我的連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寶玉器,天地萬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難道還不夠豐厚?你們還能再增加點什麼呢?
  • 登佛教四大名山,尋人生四種境界!
    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不僅僅是佛教徒的聖地,她們還包羅萬象,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朝拜的中心,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代表智慧;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代表踐行;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代表慈悲;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代表宏願。
  • 莊子《逍遙遊》的扶搖直上九萬裡,你讀懂了嗎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我們俗話說的老莊之一就是莊子,老莊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道德經》和《莊子》,主張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作為這部傳世之作的逍遙遊,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會背誦和默寫,那它到底有什麼地位和代表的意義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莊子:三隻鳥的故事,道盡了做人做事的真諦
    《莊子》在中華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內容博大精深,汪洋浩瀚,涵蓋許多觀念法則和人生道理,中國許多文化都是從這裡來的,其中包括一些成語典故,例如鵬程萬裡、大鵬展翅等等。今天就通過《莊子》講述的三隻鳥的故事,從中得到的一些道理,與現在社會現象相結合,給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啟示。
  • 莊子:人生的四大困境如何破?你要學會忘記,才能超越!
    在人生價值論上,莊子是徹底的悲觀主義者。儒家強調人生是舞臺,我們都要化最好的妝容,賣力地唱念做打,娛樂他人,滿足自己。人生的價值,就在於立德立言立功而「三不朽」,就是要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理想。墨家則認為人生如戰場,自力者強,自卑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