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中醫古籍中記載:春不養生夏易病。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也是氣候最不穩定的季節,很多人因此容易生病,即使無病也總會感覺身體疲憊。所謂養生,就是配合各季節的寒涼溫熱來調整體,從而到達天人合一的目的。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百芽萌發之際,其代表色為青色,根據中醫五行學說,青色對應的臟腑為肝,對應的味為酸。所以春天養生,我們應該養肝、吃青、酸之食。
食補,是調理人體肝臟最自然的方式之一。春季,我們在飲食方面應該多食可以幫助肝清火、退火的深綠色、微酸蔬菜,比如綠色番茄。養肝除了要清火,還要顧脾胃,可以食用五穀、黃豆來疏肝解鬱。此外,食補養肝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吃發黴的食物,其中的黃麴毒素對肝的傷害很大。而選擇酸味食物,微酸即可,吃檸檬等太酸的食物反過來也會傷到肝本身。
養肝四物湯
所謂食補,其實是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化為精微物質,通過血液輸送達到養肝的目的,所以養肝傷血。因此,當養肝之後就要活血、補血,而四物湯就能達到這一效果。
取適量的雞塊或排骨放入水中燉煮至水滾,然後加入5克當歸和各10克的川穹、熟地、黑棗、白芍、何首烏一起燉煮,煮至食材軟爛入味即可。養肝四物湯具有滋陰、軟便的作用,適合肝血虛、氣血不足的女性,以及體質較虛者和老年人。
養肝先要睡得對
養肝除了食補,另一個天然方式就是睡眠。根據中醫《十二經脈養生時刻表》可知,肝經所走的時間是凌晨1-3點。可為什麼專家總建議我們晚上11點前就要睡覺呢?原來,在肝經走之前的2小時,是膽經所走的時間,而膽經可以幫助肝經進行疏洩。現代人由於工作、生活上的原因,一天下來往往是身體疲倦、心情怒鬱,如果沒有及時疏洩,就容易出現肝鬱氣滯,不僅傷肝,還會影響到脾胃。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穴位按摩的方法來調理肝,跟肝經有關的穴位包括行間穴、太衝穴,而調理胃經則可以按摩足三裡。
行間穴在大趾、二趾之間趾蹼剛進去五分的這個位置上,具有清肝明目、熄風鎮驚的效果。熄風指的是趕走侵入體內的各種不好的氣,像溼氣、熱氣、邪氣、寒氣等等。比如,當人生氣時怒火攻心,會導致肝陽上亢,怒氣會往上衝,此時可以按摩行間穴來熄風,達到降怒氣的效果。
太衝穴位於行間穴往上一寸的地方,按摩它能夠疏肝解鬱、平肝熄風。
足三裡位於犢鼻下三寸的位置,當我們通過按摩行間穴、太衝穴而疏肝利膽後,就需要補充氣,增強疏肝保健的效果。足三裡,顧名思義,走的是足部胃經,調理的是脾胃。脾胃不好的表現主要有腸胃消化不好,就需要和腸消滯;吃得太多,導致體內溼、熱過多,需要清熱化溼;吃太飽出現嗝氣、噯氣,就需要降逆利氣,而我們都可以通過按摩足三裡達到這些效果。由於按摩足三裡能夠補氣,所以也能扶正培元。
春不養肝肝易苦,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飲食、良好的作息習慣和按摩腿上三穴,達到養肝膽護脾胃的效果,從此不做肝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