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既表明了一種學習方法,也向世人揭露出中國古詩之多。尤其是在唐宋這個古詩的鼎盛時期,古詩的數量和質量都是巔峰。
從小到大,我們學習了無數詩詞歌賦,從《詩經》到近現代詩歌,其中包含許多優秀的中國文化。在學習詩歌的同時,我們也清楚的感受到詩歌所帶來的樂趣。
想必大家一定都聽過這一句詩,那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這句詩作為小學教材的必備內容,在我們心裡可謂是有著深刻的記憶。可以說,「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我們兒時的回憶,伴隨著我們美妙的童年時光。
然而正是這一句經典之作,卻被現在的家長建議從課本裡刪除。家長為什麼這樣做呢?是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
首先,我們要詳細了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出處,查明它的來龍去脈。
一、經典之作,清新淡雅
比如這首出自楊萬裡的《小池》。全詩內容是: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所表明的意思也是非常明確,詩人用非常直白的方法將眼前的景象描繪了出來。正如詩人所說,泉眼因為捨不得細細的水流而選擇悄無聲息,樹陰因為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而倒映在湖面上。然而此時,嬌嫩的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卻已經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顯而易見,詩人想要描繪的是一副清晰可見、美好的自然景象,完全符合楊萬裡的創作風格。值得一提的是,楊萬裡僅用幾個簡單的詞語就把周圍的景象描寫的栩栩如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據悉,楊萬裡的一生中創作出兩萬多首詩,被譽為一代詩宗。在他的作品中,極大一部分都是描寫自然景色的。楊萬裡有他自己的創作風格,語言清新自然、略帶幾分幽默風趣。可以說,《小池》只是楊萬裡一首典型的景物詩,和其他的作品一樣,並沒有太多弦外之音。
然而正是這首經典的景物詩,卻被現在的家長所嫌棄,並被家長建議從課本中刪除掉。
二、詩詞變味,險被刪除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與此同時,作為一首首經典傳世之作的古詩詞也遭到現代人錯誤的理解,尤其是一些十分經典的著作,卻被後人解讀出一些見不得人的「韻味」。
正如《小池》裡最為經典的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卻被後人賦予很多意思。不知不覺中,它已經從當初單純的詠景詩變成了人們口中所說的「開車」。對於它的真正含義,很多人都有了錯誤的解釋,並且以此為話題,常常掛在嘴邊。
對此,一些家長十分重視,他們覺得《小池》這首詩已經存在一些汙穢之意,不再適合小學生學習,甚至還有一些家長建議相關部門將這首詩從課本中刪除。
然而,家長對於這個問題也做出了一定的解釋,他們也有自己的理由。家長說到:「現在孩子讀到這首詩,臉上就會露出壞壞的笑容,雖然他們沒有衝著家長亂說什麼,但是家長大概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意思。」
與此同時,一些家長也表示非常無奈,他們也知道這首詩作為中國古詩詞的代表作品,之前之所以被選錄進入課本,自然而然有它的優點。但是誰又能夠想到,這首清新脫俗的詩經過千百年的發展竟然被後人引申出汙穢不堪的意思,對於孩子和這首詩來說,都是非常不應該。
其實,家長也不是非要刪除《小池》,只是感受到現在人對《小池》深深的惡意。所以,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家長才產生想要刪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想法。雖然對於《小池》這首經典詩詞來說有些不公平,但也是家長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他們的初衷也是為了孩子。
與此同時,通過現代人們對於古詩詞理解的一些問題,也暴露出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三、為何有家長會如此建議?背後有怎樣的問題
(1)普遍的錯誤理解
古詩詞發展到今天,也曾無緣無故被現代人賦予上一些新的意思。「小荷才露尖尖角」只是眾多被扭曲理解的詩詞中的一個。除了這一句,還有「停車坐愛楓林晚」,更讓現代人所詬病。
可以說,現在的人們已經不是把故事當做經典而讀,而是把古詩增加一些自己的引申之意,進行調侃,不得不說,這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侮辱」。
(2)人們思想的改變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從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變,漸漸走向更加開放、多元化的階段。與此同時,一些古詩也因為人們思想的開放,被強行加上很多其他意思。
不僅如此,就連那些創作古詩的詩人,也被後世之人進行無休止的調侃。
在這之中,也從某個角度說明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由於這種思想的存在,對於人們學習古詩以及了解其他中國傳統文化都是極其不利的。
(3)廣大孩子的早熟
如今的世界,處於高速發展的一個狀態,現在的孩子同樣處於其中。以前的孩子一心只知道上學、玩耍,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玩耍的時候放棄玩耍。可是如今,孩子們上學的時候三心二意,玩耍的時候卻總是不夠滿足。長此以往,孩子的成績和成長都無法得到保障。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孩子因為過早的接觸手機、電腦、電視機,而進入早熟的狀態。之前很多連大人都不太了解的事情,他們耳熟能詳。可以說,現在很多孩子的思想已經和大人們差不多,也就是說,一些該懂得和不該懂得,他們提前都懂了。
其實,早熟也是孩子們錯誤理解古詩詞的主要原因。他們將古詩詞用現代詞彙理解,並包含一些極其不好的意思。也可以說,不是家長的問題,不是詩詞的問題,而是孩子太過早熟的問題。
(4)文化傳承堪憂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優秀文明的國度,而詩詞歌賦就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一種。詩歌的傳承,也就意味著中國文化的傳承。然而,現代人多賦予古詩詞一種特別的意思,改變詩歌原來的意思。
也就是說,一些古詩詞在傳承的過程中已經發生了改變。這一點,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是極其不利的。
所以說,通過現代人對詩詞的一些錯誤理解,也向我們揭露出很多不好的徵兆。這些徵兆對於孩子和文化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結語:
不管怎麼說,作為傳統文化的詩詞歌賦都有他們存在的價值。並不會因為一些不懷好意之人對它們的錯誤理解而棄之不理。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全方面的繼承,而那些真正不好的東西,才要毫不猶豫的剔除出去。
值得肯定的是,絕大多數古詩詞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問題,最起碼在他們那個年代沒有。
所以說,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期盼,還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著手。正如錯誤理解部分古詩詞,並不是因為詩詞的問題,而是因為孩子心裡已經注入一些不好的東西,它們正在漸漸蠶食孩子的單純、天真。對於這一點,才是家長應該格外重視的。
參考資料:《小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