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玉潔
「出發,去海南!」1987年10月,當時還在安徽一家媒體工作的胡彬在北京開會,聽說了海南要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消息。
海南什麼樣?當年才26歲的胡彬沒有概念,但他很堅決,要先去海南看一看。就這樣,他沒有返回安徽,直接從北京出發,啟程去海南。一登陸海南島,胡彬便毫不猶豫地決定要留在這裡。
近日,天涯社區總編輯胡彬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回憶起這段往事,仍熱血澎湃。
「當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深圳、廈門、珠海、汕頭等經濟特區已經建立了起來。我和大家一樣,強烈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思想更解放、幹勁特別足。」胡彬說,當時的自己,就想到國家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去,成為參與海南省建設發展的第一批人!
胡彬說,雖已時隔31年,但每想起自己第一次登上海南島時,當年心中湧動的那份激動和豪情仍無比清晰:嶄新而充滿希望的新生活,來了!
海南島,是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它充滿未知、充滿機會、充滿夢想。在1988年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裡,來海南求職的人才達到了18餘萬人次,這一現象被稱為「十萬人才下海南」。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選擇來海南闖一闖,他們和胡彬一樣,滿懷「執劍走天涯」的豪情,立志要在海南實現人生理想。
追夢——
一路南下去海南
「改革開放必然會帶來很多發展機會,相信剛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海南,也能讓人幹出一番大事業。」胡彬說,第一次登島,這裡與家鄉截然不同的風景讓人印象深刻。剛下船,從海口新港一路走到海口人民公園,他完全沉浸在碧海藍天中,享受著椰風海韻,「我愛上了這裡,一定要留在這兒!」
想要在海南有個好的開始,得想好自己能幹什麼。當時的海口人民公園旁,有一面貼滿了各類招聘信息和自薦書的牆,很多「闖海人」在那裡找工作。那裡也常被人稱為「三角池」。有媒體從業經驗的胡彬在「三角池」溜達了一圈後,他決定在海南先從老本行幹起。
「當時海南吸引人才的政策十分開放。看完我的簡歷後,單位領導便讓我立刻回去辦理調動手續。」讓胡彬印象最深的是,海南當時有一條不成文的招才舉措:如果原單位不願提供檔案放人,照樣可以來海南,這裡能幫你重新建檔。
海南對人才滿滿的誠意讓人振奮,開放的海南迎接著每一個追夢人。回安徽處理完瑣事之後,胡彬花了3天時間,輾轉乘坐火車、大巴、輪船,最終於1987年12月30日再次登島。到了1988年1月1日,他正式到原海南人民廣播電臺報到,成為一名記者和文藝編輯。
這一路上,胡彬遇到了很多「闖海人」,大家無一例外對海南充滿期待和憧憬。在那個進出海南島不是很方便的年代,很多人在路上要耗上一個多星期時間,甚至不知道海南什麼樣,可即便如此,也要到海南去。
奮鬥——
書寫精彩海島人生
建省辦經濟特區後的海南,自由、開放、浪漫,充滿活力和吸引力。
熱愛文學、喜歡音樂的胡彬,後來還曾當選兩屆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他身邊喜歡音樂、痴迷寫作、熱愛網絡、善於經商的「闖海人」有很多,他也看到很多「闖海人」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的擦皮鞋,有的賣報紙,有的修自行車……但很少有人放棄夢想返鄉。
這些充滿戲劇色彩的人物都是胡彬創作的靈感源泉,在「十萬人才下海南」這一盛況的感染下,胡彬完成了《大特區,披沙淘金的牛仔們》《夢之船》《南方的樹》等報告文學和劇本,聚焦各行各業「闖海人」的奮鬥故事,也向大家講述了海南熱帶農業科學家們的墾荒傳奇。
「當時的『闖海人』中,很多都是理想主義者,有的音樂人一輛自行車、一卷蓆子和一把小提琴,就足以過上藝術人生。」胡彬說,看到這麼多音樂人來到海南,大家暢談藝術,純粹率真,於是他便和好友創辦了業餘的愛樂樂團。但就是這個業餘樂團,舉辦的海南交響音樂會引起了很大轟動。
在胡彬的記憶裡,上世紀90年代中期,海南提出了建設信息智能島的超前構想,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網際網路人才。作為國內最早一批「觸網」的文化工作者,胡彬1999年創作出版了網絡文化小說《網戀》,次年便加盟了創辦不久的天涯社區。
「能有這樣的作品和經歷,要感謝我在網絡傳播與資訊時代的生活體驗,而能有這樣豐富而充實的體驗,要感謝海南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變化,以及帶給我的思考。」胡彬說。
無悔——
享受生命激情迸發
「1988年這個時間節點,讓海南成為了國家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這個島上發生的一切都牽動人心。」如今,胡彬早已離不開海南,他感到最幸運的是,作為「十萬人才下海南」中的一員,海南30年來的建設發展,他都參與著、見證著。
海南在全國率先實行「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以及率先實行落地籤證等一系列政策,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講,都無異於一聲春雷。對於這些,胡彬感觸很深,「這些敢為人先的優惠政策背後,有無數海南人民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埋頭苦幹。」
在胡彬眼中,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的海南,吸引了萬千青年,他們在全新環境中迸發出的新思維、新創舉、新點子,給後來的海南和從海南走出去的市場翹楚們,留下了啟迪。
當前,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海南迎來的新一輪發展機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南又一次向全球優秀人才拋出橄欖枝,廣邀天下英才來海南幹事創業。「新時代,海南熱度不減,它依然開放熱情,依然迸發著更澎湃的激情。我相信無論誰來到這裡,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天地。」胡彬感觸很深,他始終堅信,無論是誰,想要在這裡闖出一片天,都要找準合適自己的領域和行業,一頭鑽下去,大膽創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胡彬說,就像當年匯集了諸多網絡人才的天涯社區,如今也要順應時代,充分發揮海南網絡人才和社區的力量,將網際網路與海南重點產業結合,向全球講好海南故事,傳遞海南聲音。(本報海口11月22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