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製品行業:奶價周期或成競爭趨緩催化劑

2020-12-14 中投顧問

   基本結論

  乳製品板塊的現狀:估值低位,利潤改善存在催化劑。今年8月份以來乳製品板塊估值大幅下滑,目前處於估值較低的位置。從業績情況來看,受到疫情的負面衝擊,乳製品板塊Q1、Q2的盈利情況處於食飲行業平均水平以下,而往年略高於行業均值。截至到Q3,乳製品板塊的營收增速已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歸母淨利潤增速表現略差。我們認為當前存在利潤改善的催化因素:目前進入新一波奶價上行周期,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原奶價格和乳製品企業的銷售費率大致呈現負相關關係。在上半年業績承壓的背景下,疊加原材料壓力的增加,預計促銷力度趨緩將成為共識,利潤存在彈性。

  復盤上一輪奶價上漲對乳製品企業的影響。2010-2014年初是上一波奶價上行期,期間伊利、光明和三元的銷售費用支出放緩;同時乳製品企業也順勢開啟提價周期,2013年伊利提價幅度約為10%,蒙牛提價幅度約為5%;此外產品結構升級亦帶來均價的提升,抵消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漲。通過控費+提價+產品結構升級,伊利的盈利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升,毛銷差由2011年的9.81%躍升至2014年的14.03%,其次是蒙牛和光明,奶價上漲期間毛銷差相比之前提高了1-2個pcts。

  新一輪奶價上漲周期開啟,企業如何應對?2019年我國再次進入奶價上行期:奶牛數量在2019年達到最低點;而疫情之後消費者健康意識、蛋白意識有所提振,液態奶的需求有所上升;考慮到奶牛的養殖周期在2年左右,預計供需的不平衡的狀況會持續到明年。我們認為持續的產品結構升級和適當降費或成為企業面對新一輪奶價上漲的主要措施。通過對比兩強和進口品牌的價格和營養含量,我們認為乳製品企業的提價紅利已經在2013、2014年釋放,當前的提價空間不大;近幾年產品結構升級對伊利的營收增長貢獻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未來幾年在產品高端升級方面,伊利和蒙牛仍有可挖掘的空間;相比上一個奶價上漲時期,近年來兩強的銷售費率有明顯提升,2018-2019年,伊利的銷售費率在23-25%左右,蒙牛的銷售費率在27%左右,其中廣告費用佔了大部分銷售支出,具備縮減空間。

  從長短期看,兩強競爭趨緩是必然趨勢。長期看,我們認為當下是兩強由營收增長切換到利潤增長的重要拐點。就競爭格局而言,當前兩強的市佔率提升速度趨緩;就行業發展而言,快速放量期已過,我國乳製品需求基本飽和,未來的增長點更多來自結構升級。在此背景下,營收增速放緩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乳企的銷售費用支出普遍較高,存在改善空間。短期看,兩強均存在控費動機。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乳製品企業的營收和淨利潤都出現比較嚴重的下滑。大部分企業採取了控費措施,伊利、三元和光明今年二、三季度的銷售費率無論從環比還是同比來看都有明顯下調。疫情下上半年銷售減少,疊加奶價上漲的成本壓力,我們認為兩強都有會減緩價格戰的意願,預計下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促銷力度會相對理性。

相關焦點

  • 乳製品行業專題:估值處於低位,奶價周期或成競爭趨緩催化劑
    從業績情況來看,受到疫 情的負面衝擊,乳製品板塊 Q1、Q2 的盈利情況處於食飲行業平均水平以 下,而往年略高於行業均值。截至到 Q3,乳製品板塊的營收增速已恢復到 正常水平,但歸母淨利潤增速表現略差。我們認為當前存在利潤改善的催化 因素:目前進入新一波奶價上行周期,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原奶價格和乳製品 企業的銷售費率大致呈現負相關關係。
  • 中信證券:乳製品景氣延續升級加速 奶價上行周期拉長
    來源:新浪港股需求持續旺盛&供給釋放偏弱,預期本輪原奶上行周期拉長,預計未來2-3年奶價持續上行,現代牧業作為牧場龍頭、將充分受益,繼續推薦。奶價上行周期中,預計伊利&蒙牛仍將維持高確定的穩健增長,主要系:①2021年雙龍頭彈性釋放:2020年衛生事件下較低的收入/利潤基數,2021年春節較2020年延後18天;②未來2-3年奶價上行周期,雙龍頭憑藉其較強上下遊議價能力,加速搶佔中小企業份額,同時通過加速升級、減弱促銷、控費增效等方式穩定盈利,實現健康穩健增長。
  • 奶價觸底反彈 奶牛養殖企業何以延長景氣周期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阿茹汗「奶價已經從2018年的低點觸底反彈,呈現出U形變化,2020年11月奶價達到4.15元/公斤,養殖業步入景氣周期。」李勝利進而表示,國內奶價的回升是由全球主要乳製品生產國生產量和價格未衝擊國內養殖業、國內乳製品供需不平衡、下遊消費力的提升等多個因素共同拉動的。至於未來,中國奶製品,尤其是白奶的消費增長勢頭能否保持8%以上,從而對原奶供應方有持續的需求、產能的快速擴張是否會帶來產能的過剩等問題依然擺在國內奶牛養殖企業面前。
  • 乳業邁入漲價周期: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機構看好這些個股機會
    安信國際表示,國內生鮮乳價格自5月觸底之後持續上行,目前已經突破19年的高點並持續向上,價格漲幅超市場預期,奶價的上行將為乳製品上遊帶來投資機會。2020年新冠疫情激發了民眾對於喝牛奶增強抵抗力的認知,進一步增加了消費需求。供給處於低位而需求在短期內增加,這是此輪奶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 新一輪提價預期升溫 乳製品板塊持續受益
    機構人士表示,政策加碼助推行業發展同時,提價預期下的乳製品行業有望在2021年迎來高景氣。來自全球乳製品貿易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5日的最近兩周中,全球乳製品拍賣價格指數上漲3.9%,平均中標價每噸3420美元。其中,無水乳脂價格4604美元,上漲5.5%;脫脂奶粉價格3044美元,上漲4.1%,全脂奶粉價格3306美元,上漲3.1%。
  • 2020年中國乳製品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分析
    經過乳製品多年消費的發展過程,乳製品的消費結構也不斷升級,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奶粉階段,受保鮮技術、運輸渠道限制,需要將牛奶製作成奶粉進行銷售;第二階段為液態奶階段,隨著消毒滅菌、包裝技術的發展,乳企可以在滅菌之後將牛奶運往各地銷售,液態奶開始普及;第三階段為奶酪、黃油階段,奶酪具有不易保存的特性,受限於物流和包裝水平,是生產、物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 乳製品增長帶動行業向好 濃縮乳製品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目前,我國乳製品行業基本處於成熟階段,從銷量來看我國乳製品需求情況,2015-2019年,我國乳製品銷量變化趨勢大體同產量變化趨勢一致,均呈波動態勢。2019年,我國乳製品銷量為2711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12%。我國乳製品供需基本平衡,產銷率保持在98%以上。
  • 低溫奶高增長即將真正到來?來看乳製品專家研判...
    短期來看,低溫乳製品用奶量提升,疊加國際奶價預計下行,那麼常溫奶供給不足勢必會依靠進口來彌補。從結構上,預計原料奶進口相對平穩,乳製品產成品將顯著增長。國內奶價:原奶進入量價齊升階段,國內外聯動或致明年下半年奶價略有調整,但仍維持相對高位。國內奶價波動主要受進口奶粉替代性、國際化發展、乳製品結構及牛奶產量&成本等因素決定。
  • 食品飲料:兩個維度看食品飲料行業投資機會
    來源:財富動力網五年牛市之後,估值持續攀升,行業競爭格局趨穩,站在當下,應該如何看待後續板塊的投資機會?長周期來看,第三產業佔比提升的趨勢不變,「量縮價增」的背景下,高端品的收入彈性依舊最大。中周期來看,經濟進入復甦階段,可選板塊步入順周期,必選板塊亦有看點。短周期來看,關注管理層變化或者激勵改善所帶來的個股超額收益。此外,消費行為變化催生「新興行業」,重視成長型賽道的投資機會。基於以上幾個維度,我們嘗試從一縱一橫兩個維度找尋2021年度的食品飲料板塊投資機會。
  • 奶價低迷中小牧場大面積退出 養殖業前途堪憂亟待政策支持
    發生在2015年初的「殺牛倒奶」事件逐漸淡去,雖然,國內牧場的奶牛存欄量大面積減少,但終端消費市場,超市液態奶買贈已成常態,奶粉戰場更是硝煙瀰漫,受國際奶價低迷、進口奶粉和進口液態奶地不斷衝擊,我國乳業從2013年「奶荒」到如今的「奶剩」,整個行業陷入低迷期。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全國布局,競爭激烈在無菌包裝以及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的成熟運用前提下,蒙牛、伊利把產品的銷售半徑擴大,加速全國建廠的步伐。伊利以華北為大本營,北起東北、華北,經過華東、華中,最終到華南,從而貫穿南北。東至上海,西至四川、新疆,形成了以南北方向為主線,向東西方向延伸的布局。而蒙牛採取的是「沿邊、沿河、沿江、沿海」的發展戰略。
  • 6月全球原奶價跌超三成 紐西蘭奶粉拍賣價跳水
    根據IFCN(國際奶業經濟學會)的數據顯示,6月全球原奶價同比跌超三成;而就在7月,紐西蘭奶粉拍賣價大幅跳水。國際超低收奶價又一次倒逼國內奶農賤賣牛奶,北方部分地區再現倒奶潮,而廣東則因一年一籤收購合同,避開了奶價下挫的波及。記者了解得知,就在原奶價「跌跌不休」的同時,從企業到市場皆一片寡淡、難以「消食」的景象。
  • 中國乳製品行業發展情況研究報告
    中國乳製品行業規模超三千億元,液態奶種類眾多,佔據中國 90%以上的乳製品主流市場◆ 中國市場擁有最豐富的乳製品品類:乳製品是指使用牛乳或羊 乳及其加工製品為主要原料加工製作的產品,主要包括液態奶、 奶粉、煉乳、乾酪和其他乳製品。
  • 2020年中國貴金屬催化劑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均相催化用催化劑的製備主要是用化學法獲得所需化合物及有機絡合物。多相催化用無載體催化劑(如Pt-Rh網)的製備是先用火法熔煉製成合金,然後經拉絲、織網而成。載體催化劑的製備較為複雜,一般是將載體原料經配料、成形、燒成等工藝過程加工成一定形狀(如球狀、柱狀、蜂窩狀),然後用浸漬法加載貴金屬活性組分及助催化劑,最後經還原焙燒而成。
  • 2020-2024年中國乳製品行業發展規模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目前行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按照企業知名度、經營規模和整體實力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伊利股份、蒙牛股份以及光明乳業為代表的全國性乳製品企業和以新乳業、三元股份為代表的區域性乳製品企業,第三類為地方性乳製品企業。這個三個類別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並且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市場風格。
  • 奶價持續下行奶業遭遇陣痛 一些地方開始用鮮奶餵豬
    實在招架不住奶價持續下跌,存欄有1800頭奶牛的山東濟南養殖大戶邱勝明準備忍痛低價賣掉一些奶牛。盧香來和邱勝明的境遇還不算最糟。隨著奶價持續下行,一些地方開始出現用鮮奶餵豬等現象。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目前我國奶業全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50%。據農業部定點監測,3月份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51%,同比增長5.8%;同時,奶牛存欄量同比減少11.9%。
  • 奶價已達4.09元/公斤,利好上遊布局充沛乳企的股價
    如今乳製品供需不平衡,帶動原奶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與此同時原奶產量也在同步提升。奶價上漲為乳企帶來利好,在股價和業績上也有明顯表現。乳企早已意識到了上遊奶源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下紛紛加大奶源布局、提前佔據主動,未來國內奶牛存欄量將會進一步提高,對加強奶源自給率和實現奶類產量目標有很大幫助。
  • 國際乳業形勢分析與中國乳業發展研判——乳製品專家交流要點反饋
    展望來年, 需求萎縮而供給穩增長,若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預計 2021 年二季度左右全球乳製品和原奶價格將步入下行通道。從近期全球奶價來看,9 月奶價環比、同比分別上漲 2.9%、下降 3.3%,或一定程度預示奶價下行態勢。
  • 六大乳企齊聚東北奶源帶 競爭加劇或致奶價上漲
    在一季度幹乳製品產量同比上漲的背景下,作為乳業高利潤領域的奶粉日益成為各本土企業競爭的焦點,而其中的奶源問題更成為重中之重。伊利上周公告稱,將出資5.52億元投資黑龍江杜爾伯特年產45000噸配方奶粉項目,而實現內蒙、黑龍江、新疆石河子三大黃金奶源帶的進一步布局之後,伊利奶粉總產能有望從15萬噸提升至2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