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版 | 正常腕關節韌帶MRI高清圖解

2021-02-12 放射沙龍


原作者:Cyrus P. Bateni, Roger J. Bartolotta2, Michael L. Richardson3, Hyojeong Mulcahy3 and Christopher H. Allan    2013年

譯者:鳳凰重生 

來源:醫療互動

投稿郵箱:2519330936@qq.com    

版主微信號:fsslong2

腕內韌帶Intrinsic Ligaments of the Wrist



圖1A -21歲,男性,舟月骨韌帶的正常MRI表現。A,正常舟月韌帶(箭頭)上看到腕關節冠狀T1加權的MR關節造影。 L =月骨,S =舟骨,T = 三角骨。

圖1B,腕關節MR軸向3D梯度回波序列,正常的舟月韌帶和月三角韌帶。(Sd =舟月骨間韌帶,Sv =腕帶)(Ld =三角韌帶的背帶,Lv =腕帶)

圖2,34歲,男性,月三角韌帶的正常MRI表現。腕關節MR冠狀位3D梯度回波序列上正常的月三角韌帶(箭頭)。 L =月骨,S =舟骨,T = 三角骨。

圖3A - 正常STT(scaphotrapeziotrapezoid)韌帶。繪圖描繪了STT韌帶的正常解剖。S=舟骨,Td =小多角骨,Tm =大多角骨。


圖3B,32歲,男性,正常的冠狀T1加權脂肪飽和MR上的STT韌帶(箭頭)。

圖3C, 32歲,男性,在冠狀T1加權脂肪飽和的腕關節圖上觀察到STT韌帶(箭頭)的正常外觀。

對於STT韌帶的損傷可能是相當具有挑戰性。因為韌帶本身可能難以看到。如果舟頭韌帶(SCL)完好無損,即使存在下面的韌帶損傷,三個腕骨之間的間隔也可能是正常的。通過異常擴張對橈側腕橈側肌腱鞘的關節造影術可以發現韌帶破裂。

外在的手腕掌側韌帶Volar Extrinsic Ligaments of the Wrist

圖4A - 正常掌側橈舟月韌帶(RSL)和橈月韌帶外觀。R=橈骨,S=舟骨,C=頭狀骨,L=月骨。

圖4B - 正常掌側橈舟月韌帶(RSL)和橈月韌帶外觀。R=橈骨,S=舟骨,C=三角骨,L=月骨。

圖4C,51歲,男性,冠狀T1加權MR關節圖可以看到正常掌側橈舟月韌帶(黑色箭頭), 橈月韌帶(白色箭頭) 。

通常在以1 mm切片厚度進行的少數冠狀3D GRE圖像中可以看到橈舟月韌帶。最近的初步研究發現,最近的初步研究發現,當使用MRI作為參考標準時,MRI評估中的掌側橈月韌帶和橈舟月韌帶的評估不一致。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在關節鏡下,該韌帶很容易看出,雖然徑向莖突附件未達最佳評估。

因為掌橈舟月韌帶附著在橈骨莖突,骨折或截骨在此位點可導致腕生物力學的改變。鑑於其延伸(和附屬於)舟骨,這種韌帶涉及到舟骨的穩定性。一般認為舟月骨分離可以損傷舟月骨間韌帶,通常也會出現掌側橈舟月韌帶或橈月韌帶的潛在損傷。

圖5A,正常掌側尺月韌帶(ULL)和掌側尺三角韌帶外觀 。

圖5B,29歲,男性,冠狀3D梯度回波(GRE)MR關節圖像,正常掌側尺月韌帶(白色箭頭),韌帶從掌側橈尺韌帶(黑色箭頭)延伸到月骨。

圖5C,25歲的男性,冠狀三維GRE MR腕關節,正常的手腕尺三角韌帶(白色箭頭)。韌帶從掌側橈尺韌帶(黑色箭頭)延伸到三角骨。

圖6A ,正常掌側和背側橈尺韌帶外觀。

圖6B,73歲,女性,軸位3D梯度回波MR圖像,正常掌側橈尺韌帶(黑色箭頭)和背側橈尺韌帶(白色箭頭)。

當與骨間膜的損傷一起觀察時,掌側橈尺韌帶與腕旋後的穩定性是重要的。沒有參與三角纖維軟骨盤的,韌帶本身的撕裂是不常見的。  然而,識別很重要,因為其邊周區域存在豐富的血管,具有很大的癒合潛力,但是撕裂可能引起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癒合緩慢,易引起橈側腕骨或遠端橈骨關節的骨關節炎。因為掌側ULL和掌UTL韌帶是附著在掌側橈尺韌帶(三角纖維軟骨複合的周邊),而不是附著在尺骨,傷到掌LLL和掌UTL韌帶可以與外圍三角纖維軟骨複合傷害發生。 這些涉及關節盤的分離創傷可以在手腕導致不穩定。

腕背外側韌帶 Dorsal Extrinsic Ligaments of the Wrist

圖7A,正常背側橈腕韌帶和腕骨間背側韌帶外觀。A,繪圖描繪了腕骨間背側韌帶(灰色箭頭)和背側橈腕韌帶(黑色箭頭)的正常解剖。

圖7B,51歲的男子與正常背側橈腕韌帶(黑色箭頭)和背腕骨間韌帶(白色箭頭,在舟狀骨和三角骨的附著位點)

拇指韌帶Ligaments of the Thumb

圖8A, 第一腕掌關節的橈背側韌帶的正常外觀。

圖8B,33歲的正常橈背側韌帶(箭頭)。

圖9A-32歲,男性,第一腕掌關節淺表和深斜前韌帶外觀正常。

圖9B,冠狀3D GRE MRI正常深(黑色箭頭)和淺表(白色箭頭)第一腕掌關節的前斜韌帶。

版權申明【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一本書專門論述CT成像偽影並提出解決方法的書籍!



相關焦點

  • 早讀 | 快速讀懂腕關節MRI,不可錯過的高清圖注!
    (2)正常腕關節冠狀面MRI正常腕關節冠狀面MRI中間層面(掌側)圖像1.大多角骨 2.頭狀骨 3.舟狀骨 4.橈骨莖突 5.橈骨 6.小指外展肌 7.鉤骨 8.三角骨 9.月骨 10.尺側腕伸肌腱 11.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12.尺骨
  • 腕關節疼痛可能是韌帶損傷
    原標題:腕關節疼痛 可能是韌帶損傷   38歲的趙先生1個多月前不小心摔傷時腕部著地,X線片檢查結果沒有明顯骨折等異常,趙先生也就沒當回事兒,可是1個多月來腕部腫脹疼痛不見緩解,甚至都不能完成用力擰毛巾、擰瓶蓋等動作,於是來到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就診。
  • 肩鎖關節韌帶、腕掌關節韌帶詳解!《針刀醫學理論》 --朱漢章·著 ​
    ②橈腕背側韌帶:較掌側韌帶薄弱,位於關節囊的後面,其上方起自橈骨下端的後緣,斜向內下方,止於舟骨、月骨和三角骨,並與腕骨間背側韌帶相移行。      7.腕骨間關節韌帶①腕骨間掌側韌帶:計有兩條,位於橈腕掌側韌帶的深面,分別連結舟骨與月骨及月骨與三角骨之間。      ②腕骨間背側韌帶:也有兩條,分別連結舟骨與月骨及月骨與三角骨之間。      ③腕骨間骨間韌帶:有兩條,分別介於舟骨與月骨及月骨與三角骨之間,並與骨間掌側和背側韌帶相癒合。
  • 必看:腕關節X線高清解剖及閱片技巧
    若此角度改變,提示橈骨遠端骨折或腕關節脫位。B.正常為8~18mm,且橈骨莖突較尺骨莖突低1~1.5cm。若此長度改變,提示橈骨遠端骨折。C.正常為2~8mm。腕關節骨折、脫位時此角增大,此角減小見於Madelung畸形和卵巢發育不全。 B.正常為21~51。若此角度改變,提示腕骨骨折或腕關節脫位。*腕骨高度指數:d與第3掌骨長度的比值,正常範圍0.54±0.03。Nattrass腕骨高度指數為d/e,正常範圍1.57±0.05。
  • 腕關節扭傷 腕關節疼痛不可忽視!
    下面現由我給大家分享一則病例典型病例患者小楊,男,25歲,消防官兵前一個月在訓練的時候不慎摔倒,左腕著地,隨即腕部就出現了疼痛、腫脹的症狀;前去部隊醫院就診,大夫考慮為急性腕關節扭傷,囑其局部制動腕關節及局部塗擦扶他林軟膏治療。
  • 前臂,腕手關節的解析
    月骨與三角骨及三角軟骨盤直接形成關節(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軟骨盤從橈骨尺側緣延伸並固定於尺骨莖突,增加了腕關節的穩定性,也穩固了橈尺骨的末端。TFCC在腕關節中起到緩衝墊的作用,在遠端橈尺關節中起到固定作用。關節的過伸和過度旋前均導致其受損。腕關節的穩定性主要依靠韌帶的複合結構來加強。
  • 手外科的手術操作解讀:60-12 腕關節融合術和關節成形術「圖解」
    圖 12.5  腕部關節不穩的舟骨骨不連進展性倒塌(SNAC)模式。韌帶和關節表面的完整性表徵疾病的這個階段,儘管可能會看到糜爛。 B, 恢復性腕關節。二關節主要局限於月骨窩表明橈融合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在這片,和橈關節炎易位的存在表明舟月骨融合是首選。 C, 再造腕。骨關節保存良好,雖然關節受到嚴重影響,但腕關節置換可作為一種選擇。 D, 搶救手腕。骨塊仍然很差,骨丟失明顯,關節融合術仍然是最有可能的選擇,儘管每一個病例都必須考慮到它的優點。
  • 腕關節手術入路
    腕中關節由3組關節組成,即橈側的舟骨和大小多角骨、中部的舟月骨和頭骨、尺側的三角骨和鉤骨。腕掌關節亦由3組關節組成,即第1掌骨和與其相對的腕骨,第2、3掌骨和與其相對的腕骨,第4、5掌骨和與其相對應的腕骨。腕關節韌帶有關節囊內韌帶和關節內韌帶,關節內韌帶主要有腕橫韌帶(屈肌支持帶)、豌豆鉤韌帶和豌豆骨第5掌骨韌帶等。關節囊內韌帶有外在韌帶和內在韌帶。
  • 肘、腕關節的基礎解剖
    今天簡要給大家科普一下肘、腕關節的基礎解剖,有興趣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下交流學習。 1這是整個手臂的外形,包括肘、腕關節,前臂和手指。 2如圖,形成肘關節的骨有肱骨、尺骨和橈骨;腕關節的構成比較複雜
  • X線高清圖譜 | 精緻顳下頜關節解剖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又稱「顳頜關節」或「下頜關節」。正常人關節上間隙最寬,後間隙次之,前關節間隙最窄。由於X線為重疊影像,無法顯示關節盤及周圍韌帶,顳下頜關節紊亂主要由MR來診斷,但是X線仍然有它無可替代的價值。X需要評估以下幾個方面。
  • 骨科腕關節常見損傷: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
    TFC是一個位於尺骨遠極的三角形雙凹關節盤,其中央部分很薄,由軟骨樣纖維軟骨組成;此類型組織常見於承受壓力負荷的結構。尺橈韌帶是穩定遠端橈尺關節的主要結構,有掌側和背側兩條韌帶。這些韌帶起自橈骨遠端內側緣並附著於尺骨兩個不同部位:尺骨莖突和小窩。
  • 腕關節脫位的常見幾種類型
    [創傷機制]手腕在背屈時腕部受重壓、高處跌落或摔倒時手掌支撐著地,暴力集中於頭月關節,致使頭月骨周圍的掌背側韌帶發生斷裂,使之產生脫位
  • 丹麥羽毛球賽開啟,運動員腕關節卻頻頻受傷這是為什麼?
    前臂的肌肉一端起源於前臂的骨骼或骨間膜,另一端則止於手掌或是手指的骨骼,腕部的韌帶、腱鞘等結構將肌腱組織彈性固定於腕部,一方面保持肌腱的正常位置,另一方面增強肌肉肌腱的功能。腕部組織由於其肌肉附著較少,使得其分擔負荷的承重部位集中在韌帶、軟骨、腱鞘等結構,導致這些組織在運動中更容易受傷,從而產生疼痛和相應的運動功能障礙[1]。
  • 膝關節解剖高清圖解
    膝關節的主要結構包括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髕骨之間關節面;膝關節能活動自如又不會發生脫位,主要是因為前、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關節囊及附著於關節附近的肌腱提供了重要的穩定作用。此外,位於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平臺之間的半月板,它們亦可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另外,關節前後肌肉群的拉動,膝關節可以完成彎曲、伸直及小腿的內旋、外旋等動作。今天就為大家詳解膝關節解剖高清圖解,值得大家學習參考!
  • 拆書筆記:腕關節常規手術入路詳解
    2016年6月出版定價:460元本文摘自於《腕關節:診斷與手術治療》第2版,內容有所省略,如需購買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骨今中外背側入路可顯露整個腕骨的背側部分、腕掌關節、腕骨間關節(除了豆骨)和腕中關節、橈腕關節及橈尺遠側關節,包括三角纖維軟骨與尺腕關節。相比弧形切口,我們傾向於直切口。雖然可用弧形或是Z型切口,但在顯露及美觀方面並沒有可觀的改善。而對於有皮膚風險的患者,如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明顯的證據顯示弧形或是成角的切口會增加皮瓣的壞死率。
  • 膝關節韌帶正常解剖與損傷的MRI表現
    相比之下,MRI 有高軟組織分辨力和多層面成像的能力,可以較清晰地顯示關節軟組織的變化情況,有研究報導 MRI 對前交叉韌帶損傷診斷的敏感性高達 93%- 96%,特異性高達 89%-98%,後交叉韌帶及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也與之相似,因此成為診斷關節韌帶損傷的首選方法。
  • 膝關節韌帶正常解剖與損傷的 MRI 表現
    相比之下,MRI 有高軟組織分辨力和多層面成像的能力,可以較清晰地顯示關節軟組織的變化情況,有研究報導 MRI 對前交叉韌帶損傷診斷的敏感性高達 93%- 96%,特異性高達 89%-98%,後交叉韌帶及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也與之相似,因此成為診斷關節韌帶損傷的首選方法。本文就從膝關節韌帶正常解剖、損傷的 MRI 表現作一介紹。
  • 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 | 腕關節詳細解剖及影像對照
    正常舟月韌帶(箭頭);L =月骨,S =舟骨,T = 三角骨。腕骨間背側韌帶(灰箭)和背側橈腕韌帶(黑箭)第一腕掌關節橈背側韌帶第一腕掌關節淺表和深前斜韌帶正常深(黑箭)和淺表(白箭)第一腕掌關節的前斜韌帶(圖片來源:Cyrus P. Bateni, Roger J. Bartolotta2, Michael L.
  • 關節、肌腱超聲檢查:MRI和X線不可比擬的優勢
    肌骨超聲包括了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神經幹及周圍軟組織的超聲檢查 超聲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關節及其周圍周圍組織的病變情況 ,明確病變和輕重 判斷預後 給臨床選擇治療方式提供依據 有MRI和X線不可比擬的優勢,如可以動態觀察、不受金屬影響,可以實時引導介入治療,並具有相似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 手指伸肌和側韌帶正常結構及損傷的MRI表現
    一、側韌帶側韌帶包括尺側和橈側側韌帶,正常側韌帶在T1wI和PD—Fs序列均表現為細條帶狀均勻低信號,以冠狀面顯示最佳(圖1)。13例側韌帶損傷患者中,9例發生於掌指關節(其中8例為尺側副韌帶損傷,1例橈側副韌帶損傷),4例發生於近節指間關節(橈側副韌帶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