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62歲,女性,左足內翻扭傷導致畸形,扶拐行走2月。患者輾轉多家醫院諮詢未果來我院創傷骨科門診就診,診斷」陳舊性距下關節脫位「轉手足外科繼續治療。查體:全足內翻、足內側緣短縮、跟骨內翻畸形,無法下地負重活動。
影像學評估可見舟骨和跟骨相對距骨向內移,合併外踝和距骨後突骨折。
病例討論
前外側Bohler切口暴露脫位的距骨頭,可見距骨內側關節面塌陷阻礙距舟關節復位,徹底松解距骨頭周圍軟組織。
跗骨竇切口暴露距下關節,可見距骨向外側脫位並旋轉,撐開器打開距下關節,清理距跟關節及內側軟組織,直至可復位距下關節。
前足牽引外展復位距舟關節,跟骨結節兩根克氏針固定距跟關節,足背內外側3根克氏針固定距舟關節。
距骨內側塌陷的關節面截骨復位螺釘固定,植骨支撐,內側柱外支架支撐。
手術完畢後外觀可見足部內翻、內側緣短縮及跟骨內翻糾正。
對於閉合性損傷,儘早在急診室進行閉合復位,可以使用靜脈麻醉。復位後確實是穩定性的可以石膏固定,同時複查踝關節正、斜位,足部症側位片進一步評估是否並發骨折,有條件可以行CT檢查。影像學評估距下和距舟關節復位良好,無骨折,需要制動3-6周,石膏制動時間取決於耐受程度。只要病人能耐受關節活動,可以使用可拆卸的骨折治療靴開始部分負重活動。
閉合脫位外科治療的適應症包括殘留關節不穩,關節內骨折或者復位困難的患者,切口復位需要復位關節內骨折、解除阻礙復位的軟組織卡壓。
在一些病例中,如果不能維持穩定的復位,可以克氏針輔助固定。第一根克氏針通過距舟關節,第二根從跟骨結節固定距下關節。固定6周後拔出克氏針開始負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