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說積德要積陰德,那什麼是「陰德」?

2021-01-17 九星照命躲星旺運

中國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這「陰功」指的就是「陰德的功勞」

那麼我們嘗嘗掛在口頭的「陰德」到底是什麼呢?有了陰德,必定就有陽德,這是我們的陰陽文化,那麼陰德和陽德又有什麼不同呢?

所謂「德」,就是「善」

既然是善,就有真假的區別。也就是我們說的真善和偽善。也有大小的區別,所以我們有毋以善小而不為的警句。

當然最高深的,最高境界的,是有陰陽的區別。何為陰,何為陽。陽,就是公開,公知,大家都知道,曬到陽光底下了,做了好事,人盡皆知,我們就稱之為陽善,也叫陽德。反之,就是陰德。沒人知道這個好事是你做的,深知沒人知道這個事情。陰德的善,善事,不是為自己做的。陽德,好事為別人做了,但是自己得到了聲譽,因此這個好事是為自己做的,間接的為自己做了。這就是所謂的:「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那麼我做了好事,沒人知道,這陰德的福報,我是怎麼享受的呢?要注意,我們這裡說的是世人不知道,世人就是在世的人,人世間的人。社會上的人。那麼世人不知道,誰知道?自然是天知道。地知道。天就是我們文化裡指的:「抬頭三尺有神明」,也就是天上的神仙知道。地知道,也就是陰間,地底下的神明知道,所以,陰德也有這一層意思。有一句口頭語叫做天之地之,天地怎麼之?因為你在做,天在看,所以這個事情,你只要做了,天地就看到了,就知道了,你做了好事,世人不知道,但是天地知道,就形成了你冥冥之中的福報。我們中國人常常覺得只有這樣的福報才是最大的。

對於陰德,民間稱之為"陰騭",道教勸善書中就有《文昌帝君陰騭文》。無論我們做好事或壞事,都會報應在自己和親屬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遠在兒孫。"

易經》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表明了"為善得福,造惡得禍"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釣譽才是陰德。

佛教以因果業力解釋,而道教則用承負解說,二者之因此,間雖有差異,但勸人向善的動機總是一致的。「承負」就是遺產的意思。前人積的陰德,福報,積累起來被子孫繼承,享受。即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寓意。《太上感應篇》說:"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是用其道理的。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於真誠而無所求,這是真善。只要你是真心的,初中沒有自己的目的性。作出的善事就是真善,就是真德。

相關焦點

  • 常積陰德,必得大福報,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常聽老人說一句話,人生在世,一定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無福不可求也。積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會去做,善念、善行,都是積善,積德。但為什麼要說積陰德呢,陰德和陽德有什麼不同,這裡就說到了行善的大小了,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
  • 佛教裡常說的「積陰德」,是什麼意思?
    我們常常聽到他人勸我們要多「積陰德」,這樣才可以增長福報、富貴幸福。那「陰德」是什麼呢?《了凡四訓》中有這麼一句話叫「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行善而不為人知,即是陰德。陽善可以為自己帶來名譽和世人的稱讚,但如果這種陽善帶有不純的目的、名不副實的話,那得到的就不是福而是禍了。積陰德的人,必然會有天地正氣的保護,並且積陰德所能得到的福報要遠遠超過陽善。而做陽善還是積陰德全取決於我們自己,但千萬要注意的是,不可弄虛作假。
  • 這四類事最積「陰德」,哪怕常做一類,也是功德無量
    古人在說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好壞時,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所以古人認為「積陰德」對一個人非常重要,排在第四的位置。古人說的積陰德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做好事、不做壞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陰德」是什麼意思,如何積累陰德?
    相信很多學佛人,對於「行善積德」這個詞並不陌生,物有正反,德也分陰陽。譬如古德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意思是說,留金銀給後人,難保無不肖子孫;留家書給後人,子孫又未必肯讀。
  • 「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5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
    持戒其實就是不去造惡業,不造惡業福報就不會被損耗,《長阿含經》上說,持戒的人,會得到五種功德。  戒邪淫,修清淨心。戒淫先戒心,戒心先戒目。眼睛不看美色,不看為淨。嘴巴不談淫色,不談為淨。讓心口目遠離誘因,則漸得清淨。  佛經上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聖號若能每日常念,效果定會彰顯。此外也須力行善事,廣積陰德。
  • 佛教:「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行善積德,我們該如何積陰德?
    佛法中,有句話叫做:「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講的就是世間萬物都離不開種因得果,也就是所謂的做善事,就是在積累善因,善因積累多了就會得到善果,這也就是為什麼佛教經常鼓勵人們多注重自身修行,眾生也要行善積德。
  • 一生多做善事,廣積陰德,福報大
    老人常說:為人在世,一定要積陰德。為何老人這樣說呢!積德行善的事情,任何人都會去做,但是積德亦有「陰德」和「陽德」之分。萬事萬物都在變,變化中也有不變,就是萬事都有陰陽兩面。我們的一念善心、善行,都是積德。所謂陽德就是為善而人知之,陰德則為善而人不知。
  •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積德很有講究。有陰德和陽德之分,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 這十件事,最積陰德,你做過幾件?
    行善被人知道了,就是陽德;行善不被人知道,就是陰德。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常行善事,不求回報,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沒有想讓人知道的念頭,這就是積陰德。下面這十件事,最能積累陰德,看看你做過幾件?一,孝順父母。
  •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什麼是陰德?陰德就是一個人暗中做好事,不告訴別人。而陽德卻恰恰相反,做了一點點好事,就喜歡到底虛揚,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得知道。佛教認為,陰德是使命運向好裡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我們的古人就非常重視陰德,並認為應該要多積陰德,才能有福報。如果你有錢了,與其浪費奢侈,還不如偷偷資助幾個貧困兒童;遇到了需要攙扶過馬路的老奶奶,善意的一個舉動,就是在積陰德;在公交車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這也是在積陰德。遇到了迷路的孩子,如果可以,送到派出所,或者是給他的父母打電話,這就是在積陰德。
  • 「陰德」這個詞,到底來源於佛教還是道教?
    大家對「陰德」這個詞都很熟悉,平常老人們勸人時經常說:「多積點陰德吧!」自從去年末學寫了一篇關於「積陰德」的文章後,網上就鋪天蓋地到處是「積陰德」了,並且很多人在標題前面加上「佛教」兩個字,讓很多人誤認為「陰德」就是佛教的思想。
  • 為什麼老一輩人常告訴年輕人要「多積陰德」?
    生活中,常會聽到老輩人說多積點陰德這樣類似的話,陰德到底指什麼?又為什麼要多積陰德?道祖老子在《道德真經》中告訴我們:萬物負陰而抱陽。即萬物都由陰陽構成,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所謂的「德」也有陰陽之分。也就是說,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別人都知道,網絡、電視等各種媒體都報導出來,這就是陽善,即陽德;而如果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你自己也沒有刻意去告訴他人,這就是陰德。陰德和陽德間區別很大,我們都說積陰德,而不強調積陽德,就是因為兩者有別。
  • 佛教中所說的「積陰德」,是什麼意思?
    《了凡四訓》中有一句經典的話: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什麼是陽善?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即為陰德。陽善可以享受世人的讚嘆,但是如果名不副實,那就不是福而是禍了。積陰德的人自有天道正義護佑。陰德的福報要遠超陽善,是陽善還是陰德,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這顆心。
  • 佛教:最積陰德的十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
    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德一定要多積陰德,行善一定要不求回報,佛法認為,這十種善事最積陰德,看看你做過幾種?第一、廣結善緣。
  • 學修路上,如何積累陰德?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行善積德」「積陰德」等話語。佛教也一直倡導要行善積德,種善因才能得善果。讓我們共同來了解,學修路上如何積累陰德,從而更好地將自己的功德隱藏起來,不執著於功德,用實際行動自利利他。
  • 積「陰德」的10件事,若是做了3件以上,就要恭喜你了
    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積德一定要多積陰德,陽德是有漏之德,陰德是無漏之德。要想多積陰德,可以去做這十件事。《金剛經》上說:「菩薩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之事,做了有德之事,又不被人知道,就能積累陰德,惠及子孫。◆第一、不殺生。
  • 這2件事最容易「積陰德」,大家記得要多做,可以福報綿綿
    企業家曹德旺說過:「做了好事,其實是給自己積累的福報,應該感謝人家給你找個機會,同時要去尊重接受者的心情。」為什麼說做好事是給自己積累福報呢?因為,做善事就是在結善緣,在給自己和子孫後代積累陰德。但是,後來他遇到了雲谷禪師,禪師送給袁了凡一句箴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還用「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來安慰袁了凡,並建議袁了凡以後要「力行善事,多積陰德」,這樣就可以多積累福報,慢慢改變命運了。
  • 佛教:「陰德」是什麼意思,怎樣積累陰德?
    曾聽一位佛門大德講過,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件是孝順父母,第二件就是「積陰德」。父母之恩重如山,孝養父母理所當然,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因而孝順不能等。但是,究竟什麼是陰德,為何積陰德不能等,怎樣才能積陰德呢?
  • 淺談陽善與陰德的不同果報
    古人認為,行善分為陽善和陰德。並且特別重視積累陰德。不看重當下名和利,更著重為子孫後代長遠著想。明代《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明確區分了陽善和陰德。何謂陽善呢?做善事讓人知道,謂陽善。陽善享世名。比如高調捐款、捐物做慈善,捐款名錄榜上有名,大家讚譽。
  • 兒女如何為父母積陰德?積陰德有什麼好處?
    即便生活中雙方或許會有因溝通不暢或代溝等原因導致的言語不滿,但真正遇到什麼大事,彼此都能義無反顧的挺身而出。父母將孩子養育成人,支持了孩子的教育,還循循善誘的教導了孩子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有詩曰:「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這些付出,都應該獲得孩子合理的回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古至今,世俗也會要求孩子們一定要善待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