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行善積德」「積陰德」等話語。佛教也一直倡導要行善積德,種善因才能得善果。
讓我們共同來了解,學修路上如何積累陰德,從而更好地將自己的功德隱藏起來,不執著於功德,用實際行動自利利他。
陰德是什麼?
關於陰德,明朝袁了凡居士在《了凡四訓》中說到:「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
意思是說,做善事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就叫陰德。
人的一生境況如何,需要依賴於福德。廣結善緣、行善積德是對福德的培植,是消除業障、消災抵禍的修行方式,也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鍵之一。
行善積德,得大福報
因果法則是自然法則,是佛教輪迴解脫理論的基礎。世出世間一切法,也都不出因果之外。
因果不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我們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報。
行善積德,是因上努力,是通過後天努力去改變命運的一個方式。再壞的命運也能通過行善轉好,再好的命運也會因作惡而轉壞。
行善之人,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作惡之人,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若能在生活中常常積累陰德,福德自然會越積越厚、越來越大,非但能夠自己受用,更能夠福澤子孫。
該如何積累陰德?
學修路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論行、住、坐、臥,都可以積累陰德。
譬如深信因果防非止惡、精進持戒護持三寶、孝養父母恭敬師長、等視眾生廣結善緣等等,乃至當下發願令眾生離苦得樂、遠離煩惱,都是在積陰德。
積累陰德,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將自己的功德隱藏起來、不執著於功德,常常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多看自己的過失、讚嘆他人的功德。如同無相布施一樣,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改變自己、轉變三業、修正三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使自己的命運走向更好,就要深信因果認識命運的真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廣積陰德用實際行動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 來自 珠海普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