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什麼是陰德?如何積累陰德?

2020-12-19 明月天心

常聽老一輩人教誨子孫,做人要坐得端、行得正,多多做善事,積累陰德。提到「陰德」,這個詞可能許多人還是比較陌生的,為什麼是「陰」德,難道還有「陽」嗎?其實,陰德在佛教裡也稱為「功德」,在民間也有「陰功」一說,就是說在陰間被記功的善事。與「陰德」相對應的是「陽善」,它在佛教裡相當於「功德」之下的「福德」。

《了凡四訓》「積善之方」裡就說道:凡為善而人知之,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即為陰德。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如果做善事,希望被他人所知,帶有功利性質,希望獲得他人到底稱讚,這種行善雖然目的不純粹,但也切實利益到他人,被稱為「陽善」,有福德但無功德。

陽善之人可以享受到世人給予的讚譽和榮耀,也是一種福報。但如果「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則易被造物所忌,多有奇禍」。就是說如果只是表面上行善,暗地裡卻存有壞心,享受到的世名與所行之事嚴重背離,那就不但無任何福德,反而造下惡業,易感召禍事,是極為不利的。

與「陽善」相對應的就是我們本篇文章主要談及的話題「陰德」。陰德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不貪功名,暗中所作的有德於人的善事。「陰德天報之」,人有善念、天必佑之,雖然行善不為人所知,但所作的一切都已經記在了我們的陰德裡,種下了豐碩的善因。「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陰德」所積累下來的福報,不僅自己可以享受得到,還會庇佑子孫後代。

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改變不了命運,我們就要廣積陰德,積累福報。「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立榮名不如種陰德」,與其為子孫留有萬貫家財,不如給他們留有陰德。其實,「陰德」和佛教所說的「因果」息息相關。佛教最重視因果業力,你自身的命運及周圍的環境,都是你自身因果業力感召而來的。陰德福報不夠,就會感召來不好的風水。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最好的風水不在外境,而在人的心念和行為。我們自身的因果決定和影響著自身的命運。有那麼句話:命由己造,相由心生。陰德厚不厚,從一個人的面相裡就可以看出來。 「常做善事心清淨」,行善之人必是慈悲良善之人,善事積累得多了,容顏自然改變。一個人最好的相貌就是修成菩薩相,如果能夠依菩薩修行,廣行善業,容顏自然莊嚴美好。

《太上感應篇》裡說道: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世上之事,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禍事也是自找的。作為修行人,就要懂得持五戒十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想積累陰德,就要做到:

一、戒殺放生

《大智度論》中說道:諸餘罪中,殺生為最,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殺生最損陰德,而護生放生功德第一。救助有情生命,並為它們受持三皈依、離苦得樂。

二、廣行布施

布施有三種,即財物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財物布施是最簡單易行的,法布施即布施正法於他人,令他人能夠與佛法結緣,遇佛得渡。「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弘揚佛法的功德遠勝一切其它布施。

三、戒除邪淫,修清淨心。

佛門裡講:萬惡淫為首。邪淫為萬惡之首 最消耗人們的陰德,斷人的法身慧命。要想積陰德,首先要斷淫心。如《楞嚴經》裡所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邪淫心若不除,再修多少年也無法出來離輪迴之苦。

四、清淨口業,說吉祥語。

人的口業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著人生運勢。中國自古就非常注重口德,嘴上尖酸刻薄之人,陰德也必定薄。人的嘴也是風水,口業嚴重了,風水也就壞了。佛教裡常說要止語,「不妄語」也是佛門五大戒律之一,不說是非、不造謠詆毀,常說吉祥、讚嘆的話,陰德才會越來越厚重。

積累陰德的方式還有很多,但總歸一點:行善。莫疑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陰德所帶來的無量福報惠及子孫後代。「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願大家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你所希望的好運都在路上。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陰德」是什麼意思,怎樣積累陰德?
    但是,究竟什麼是陰德,為何積陰德不能等,怎樣才能積陰德呢?首先,我們通過一則公案來解釋「陰德」這一佛門術語。據《景德傳燈錄》記載,達摩祖師一葦渡江而來,眼見漢地「一派大乘景象」,隨即開啟了東土禪宗一脈的門庭。當時,佛教最大的護法者,也是達摩祖師最大的供養者,就是梁武帝。
  • 學修路上,如何積累陰德?
    佛教也一直倡導要行善積德,種善因才能得善果。讓我們共同來了解,學修路上如何積累陰德,從而更好地將自己的功德隱藏起來,不執著於功德,用實際行動自利利他。陰德是什麼?關於陰德,明朝袁了凡居士在《了凡四訓》中說到:「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意思是說,做善事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就叫陰德。人的一生境況如何,需要依賴於福德。
  • 「陰德」是什麼意思,如何積累陰德?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意思是說,留金銀給後人,難保無不肖子孫;留家書給後人,子孫又未必肯讀。倒不如在冥冥之中累積陰德,才是為子孫做長遠打算。那麼「陰德」究竟是何意,又該如何累積陰德呢?《大方廣佛華嚴經 淨行品》中開示,想要積累世出世間的福德資糧,那麼平日生活,不論行、住、坐、臥,都應發願利益眾生,使其永離一切苦惱,早證菩提。
  • 「陰德」這個詞,到底來源於佛教還是道教?
    大家對「陰德」這個詞都很熟悉,平常老人們勸人時經常說:「多積點陰德吧!」自從去年末學寫了一篇關於「積陰德」的文章後,網上就鋪天蓋地到處是「積陰德」了,並且很多人在標題前面加上「佛教」兩個字,讓很多人誤認為「陰德」就是佛教的思想。
  • 中國人常說積德要積陰德,那什麼是「陰德」?
    中國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這「陰功」指的就是「陰德的功勞」那麼我們嘗嘗掛在口頭的「陰德」到底是什麼呢?有了陰德,必定就有陽德,這是我們的陰陽文化,那麼陰德和陽德又有什麼不同呢?反之,就是陰德。沒人知道這個好事是你做的,深知沒人知道這個事情。陰德的善,善事,不是為自己做的。陽德,好事為別人做了,但是自己得到了聲譽,因此這個好事是為自己做的,間接的為自己做了。這就是所謂的:「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那麼我做了好事,沒人知道,這陰德的福報,我是怎麼享受的呢?要注意,我們這裡說的是世人不知道,世人就是在世的人,人世間的人。社會上的人。那麼世人不知道,誰知道?
  • 「陰德」厚重的人,往往有這三種行為,看看你是嗎
    古語云:「有陰德者,必有陽報。」陰德是指暗中施德於人,行善不留名。積陰德之人,哪怕默默無聞,也會收穫福運,讓自己人生得福。有人或許會認為這些是迷信,但從佛學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迷信,而是因果之道。這種行善積德的福報,並不是自己做了善事,就會給予,而是萬物的自然規律。
  • 陰德是最好的福報
    什麼是陰德呢?一個人要是有福氣,命運好 ,我們會稱讚他祖上有陰德,是沾了祖上的光。那麼什麼德行才能稱為陰德呢?陰德也被稱為陰騭、陰功。做了陰德就會被善神記錄在案。當你的善行不住相了,這不是簡單的福德了,這是功德加福德,我們往往簡單地認為陰德、陰騭、陰功,是一個「神」級別的事,其實陰德不止停留在這麼膚淺的表象上,他是由諸菩薩護持的大行為,有諸護法金剛護佑,《金剛經》上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做陰德之事是菩薩的善行啊!這才是「陰德」真正的本質!
  • 陰德厚重的女人面相特徵有哪些?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多多注重自身陰德的積累,如多行善事、多食素菜以及多多接觸陰德厚重之人等行為都會大大增強我們自身的陰德,從而使得生活更加順遂無憂,而且還會使得子孫後代也得此萌陰。
  •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什麼是陰德?陰德就是一個人暗中做好事,不告訴別人。而陽德卻恰恰相反,做了一點點好事,就喜歡到底虛揚,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得知道。佛教認為,陰德是使命運向好裡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我們的古人就非常重視陰德,並認為應該要多積陰德,才能有福報。如果你有錢了,與其浪費奢侈,還不如偷偷資助幾個貧困兒童;遇到了需要攙扶過馬路的老奶奶,善意的一個舉動,就是在積陰德;在公交車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這也是在積陰德。遇到了迷路的孩子,如果可以,送到派出所,或者是給他的父母打電話,這就是在積陰德。
  • 佛教: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別再做了,因果報應很大!
    一個人若前世積有陰德,陰德會護佑人逢兇化吉、轉危為安。因果通三世,前世因,今生果;今生因,來生果。因果循環,真實不虛、絲毫不爽。一個人最大的福報不是家財萬貫,而是陰德厚重。與其為子孫留有錢權,不如多為他們積陰德。「陰德天佑之」,陰德厚重之人,自有善神護持。「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戒惡修善,是利益他人,更是救贖自己。
  • 佛教:最積「陰德」的6件事,能做到3件以上,就要恭喜了!
    佛教裡常提到一個詞叫「陰德」,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與此相關的還有「陽德」,這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德行還要分「陰陽」?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其實所謂「陰陽」指的就是一個人行善或作惡是否為人所知。一個人做好事不留名,不圖回報,沒有任何功利心,這樣的人往往「陰德」比較厚重。
  • 佛教: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今後別再做了,不然因果難饒人
    「陰德」就是福報,那些有德行、樂於助人的人福報更多,人生才能少了些困苦折磨。福禍是握在自己手裡,你願意做善事就能積累福報,反之壞事做多了也會消耗「陰德」,從而被禍事纏身。佛教講究因果報應,造的什麼業就會有什麼果,福報是求之不得的,如果心不誠,就算去寺廟上再多的香、磕再多的響頭,也不會增加福報。畢竟「神通不敵業力」,每個人的因果不虛,只能靠自己去改變。信佛不是為了讓佛祖為自己消災,也不是縱容大家的惡行,它是為了讓我們明因果,不去造業,自己不去反省自己,別人是改變不了你的。
  • 做這2件積累「陰德」的事,享一生富貴,看看你做過嗎?
    佛教有云:財布施,得財富。布施就是行善,就是能捨得。佛法是有煙火味的,比較接地氣。能把佛法落實到生活中,我們所追求的健康、財富、姻緣都能所求隨意,皆得自在。
  • 這3件事,既讓人心不清淨,又損陰德,儘量不要做了
    對於如何脫離苦海,佛家教導世人:「行善積德。」多做好事,多結善緣,德就能越積越厚,越來越多的人感激自己,幫助自己,自己也就越來越有福。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這是播種在別人內心感恩的種子,在自己有難的時候才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通過一個人的相貌,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畢竟「相由心生」,內心怎麼想的,往往會表現在面部。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每年的照片,幾乎每年都有變化。
  • 常積陰德,必得大福報,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常聽老人說一句話,人生在世,一定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無福不可求也。積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會去做,善念、善行,都是積善,積德。但為什麼要說積陰德呢,陰德和陽德有什麼不同,這裡就說到了行善的大小了,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
  • 佛教:積陰德可以轉天心,想改變命運就要做到這三點,阿彌陀佛!
    佛教:想要改變命運,就要多積陰德,做到這三點,命運會越來越好!佛說:萬事皆因果。佛教講究因果業力,你種下什麼因,便得什麼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著是,欲知後事果,今生作者是。」說的就是因果。而所積的善因中,又以陰德最為上乘。我們想要命運變好,就一定要多多行善,廣積善緣。善緣一定要積很多才能起到作用。同時所積的善一定是別人不知道的陰德,才能改變命運。《文昌帝君陰騭文》上面也說:「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積德很有講究。有陰德和陽德之分,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 淺談陽善與陰德的不同果報
    古人認為,行善分為陽善和陰德。並且特別重視積累陰德。不看重當下名和利,更著重為子孫後代長遠著想。明代《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明確區分了陽善和陰德。何謂陽善呢?做善事讓人知道,謂陽善。陽善享世名。比如高調捐款、捐物做慈善,捐款名錄榜上有名,大家讚譽。
  • 佛教:這5件事,損人「陰德」,別再做了,因果不空!
    「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一個人行善做好事,如果帶著一定的功利心,想要得到世人的認可和讚譽,這種行善雖有福德,但功德未必很大,若是德行與事實不符,則必有災殃。但若一個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而不欲為人所知,這樣「陰功」就會很大,會被善神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