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找到婆家 分紅富了農家成都市郫都區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

2020-12-14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市郫都區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通過「全域統籌、政策集成、集約利用、綠色發展」的探索實踐,有效激活三農要素,開創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壯大、產業升級的綠色創新發展新局面。

一、聚焦「地從何來」,創新三定摸底機制,夯實改革基礎。按照「符合規劃、用途管制、依法取得」的原則,以農村資產「多權同確」為基礎,完成了全區152個村、1624個村民小組、9.3萬農戶的集體土地、房屋所有權等權屬確權頒證和集體資產與債權債務核資清理工作。按照「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三大原則,圍繞「三定」(即「定基數、定圖斑、定規模」)進行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摸底,拓展改革空間。提取2014年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中的集體建設用地數據及圖形,以此確定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基數為11.3萬畝;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相疊加,得到符合「兩規」的數據圖斑,面積為2.29萬畝;結合權屬來源、入市可行性等因素,綜合確定前期可入市資源4932.79畝。

二、聚焦「地怎麼用」,完善土地利用規劃,確保科學用地。一方面創編了專規。在成都市國土局的支持幫助下,區政府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資源稟賦、生態本底、入市地塊狀況、產業規劃與用地需求四個方面進行了專題分析,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開發利用、管理、基本農田保護等方面,在空間上、時間上做出總體布局和優化安排,創編了《郫縣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土地利用專項規劃(2015—2020)》。另一方面,推進村級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105個涉農村(社區)的村莊規劃編,選定三道堰鎮青槓樹村、唐昌鎮戰旗村作為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編制試點村,擬定了《成都市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編制技術方案》,目前已完成兩個村的土地利用規劃,探索形成了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路徑。

三、聚焦「誰來入市」,創新設計組織機構,暢通入市渠道。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所有權主體,將集體資產以股權形式確權量化到符合資格的集體成員,並以民主自願原則組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即集體資產管理公司)作為產權代表,具體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同時,按照該區制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辦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主體認定工作辦法》進行管理。通過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實現了土地入市和集體資產運營,集體和農民土地財產權利得以保障。

四、聚焦「怎樣入市」,建立健全制度機制,構建規則體系。以「三建三化」(建規則、建制度、建平臺和組織化、民主化、市場化)為指導,圍繞「交易規則、交易程序、監管規則」三個方面,共出臺了不動產登記、專項規劃、入市主體、調節金收取、收益分配、財務監管等21個配套辦法。同時,通過「一項機制+兩項獎勵」鼓勵金融機構抵押放貸。將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納入區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基金保障範圍,由市、區兩級風險基金對於收購處置的淨損失按4:6的比例分擔。對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實施專項獎勵和信貸激勵,為金融機構和投資人解除後顧之憂。目前,共辦理涉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13848.19平方米、抵押金額3275.69萬元,入市36宗450畝土地,成交價款2.85億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0.57億元,徵得與契稅相當的調節金705萬元。

五、聚焦「鄉村治理」,創新基層治理模式,保障農民切身利益。為配合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定有序推進,探索形成「四維模式+三個民主」的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四維模式」即「黨建保障+法治思維+民主決策+利益引導」的鄉村治理機制,以黨支部為戰鬥堡壘和政治方向,以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組織形式,以村民委員會為執行機構,以村莊規劃為發展指引,通過「生不添、死不減」固化集體土地和成員,實現全村資產股權量化改造,實現集體資產管理公司與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一體化運作。「三個民主」即「民主討論、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村莊重大事務,包括集體資產的處置,由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討論;入市的方式、途徑、底價,由村民代表民主協商;入市后土地收益的分配,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成員代表大會民主決策,保障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六、聚焦「如何分配」,堅持分級共享原則,注重農村持續發展。按照「分區位、有級差」的思路,根據「基準地價」「規劃用途」和「入市方式」的差異,制定實施針對外部分配的「分級調節」和針對內部分配的「二八原則」,改變過去「取之於農,用之於城」的傳統,實現土地收益在國家、集體、個人和市場業主之間的共享。其中,「分級調節」即在核算土地增值收益金徵收比例上,結合基準地價、規劃用途以及入市方式的差異實行分級劃分。其中,工礦倉儲用地按成交價的13%—23%計提;商服用地按成交價的15%—40%計提;入市後再進行轉讓、出租的,以土地收入的3%繳納。同時,根據國家層面的最新規定,將按成交價款的3%—5%向新入市土地的受讓方徵收與契稅相當的調節金。「二八原則」即在堅持「自主決策、著眼長遠」的原則,將土地淨收益的20%用於成員現金分紅,其餘80%作為村集體公積金、公益金和風險金等,保障村民長遠生計和促進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36宗土地入市後,相關農民集體及個人共獲得了超過2.85億元的土地收入,其中約2.21億元用於集體經濟的積累和發展,約4400萬元用於農民股東的現金分配。

【相關連結】

系列報導一:四川羅江:全面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變「多頭審批」為「一窗服務」

系列報導二:成都市新都區「四路徑」全面提升人民調解質效

系列報導三:眉山彭山區:創新推進農業產業鏈黨建改革?紅色先鋒引領綠色產業

系列報導四:集體協商六大機制:企業民主管理的「內江模式」

系列報導五:四川內江:創新信息惠民十大「網際網路+」模式

系列報導六:眉山促進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試點構建「321」工作模式

系列報導七:南充市聚焦「三大癥結」?著力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樣本

系列報導八:樂山市積極創新旅遊四項機制?奮力建設「四川旅遊首選地」

系列報導九:宜賓市宜賓縣探索脫貧攻堅「改革試點+」模式

系列報導十:多規合一破壁壘?一張藍圖幹到底――宜賓南溪區創新推進「多規合一」改革試點

系列報導十一:遂寧市全國首創「聯村示範衛生室」建設試點

系列報導十二:雅安市聚力求便?紮實開展全國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試點

系列報導十三:自貢市深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 全力助推農村奔小康

系列報導十四:四川創新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助推「五個提升」

系列報導十五:四川省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見實效 為農服務更有力

系列報導十六:四川安嶽縣創新構建農村電商「四大體系」 助推縣域經濟增速快跑

系列報導十七:成都金牛區「三個一」工作法 實現行政執法「三個轉變」

(責編:羅昱、高紅霞)

相關焦點

  • 成都市郫都區480平閒置農房出租,金堂縣3.8畝農村閒置農房出租
    成都市金堂縣3.8畝閒置農房出租(轉讓)該地塊距離金堂城區約3公裡,距離場鎮約1公裡。地塊內部水泥路貫穿。地塊距離旌江幹道約3公裡。距離高速路出口約5公裡。交通便利。地塊為農業設施用地修建房屋。周圍植被茂密,門口有停車場。
  •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3年改革為全國探路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從此入法。「武進改革」中的入市程序和方式等,被吸收進法律條款。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從艱難起步,到全面制度化推開,歷經3年。3年,為全國蹚出了一條路。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期間,國務院向會議作有關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情況總結報告。
  • 成都市郫都區發布《技術導則》鄉村振興有了指導性原則和方法
    12月5日,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暨第二屆縣(市、區)委書記共話鄉村振興研討會在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舉行。當天,由郫都區委、區政府制定的全國首個鄉村振興技術導則《成都市郫都區鄉村振興技術導則(2020年版》(下稱《導則》)在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並開始實施。
  • 陳會廣 李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的江蘇實地調研及對...
    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信息網絡搜索、國內文獻梳理及整體情況匯總分析的基礎上,2014年7—8月,調研組深入改革試點典型區,結合研讀《南京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寧政發〔2011〕7號)、《蘇州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意見徵集稿)》《無錫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暫行辦法》(錫政發〔2007〕7號)等文件精神對江蘇省各地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市流轉情況開展實地調研。
  • 活躍創新基因 激發振興動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開啟農村「雙創...
    不久前,《2020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出爐,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團結鎮平安村和安靖鎮雍渡村,因利用資源優勢創業就業,利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鼓勵村民開展電商銷售、交易量巨大,被評為「全國農產品百強淘寶村」。  作為成都市最年輕的中心城區,郫都區經濟實力不容小覷,屢次上榜「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
  • 武威市敲響全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
    新甘肅客戶端武威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11月30日,武威市組織召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啟動儀式暨公開出讓會,公開出讓的6宗101.32畝集體建設用地全部成交,總成交價款656.29萬元,敲響了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後全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 全國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項目在德清啟用
    全國第一宗「農地入市」項目2015年2月,德清試點允許存量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拉開了「農地入市」改革序幕 得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入市後,德清莫幹山醉清風度假酒店有限公司立即出價307萬元拿到了莫幹山鎮南路村一塊面積6.06畝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 蔡繼明:動態調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蔡繼明表示,要使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用於城市建設,從而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使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作用,必須修改《憲法》中有關城市土地國有制的條款。
  •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開闢土地改革新天地
    伴隨新《土地管理法》正式實施,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這一重大變革引發廣泛關注。長垣市,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的經驗做法被寫入了國務院總結報告和國家政策規定,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或將開闢土地改革新天地。  從「小心翼翼」到「漸入佳境」  改革的春風吹來。
  • 成都市郫都區政府公布一批幹部職務任免情況
    > 楊馨任成都市郫都區紅光街道辦事處主任; 葉樂強、陳林、車應洲、趙楊、付濤任成都市郫都區紅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張勇任成都市郫都區安靖街道辦事處主任; 秦付林、左凌、魏勁松任成都市郫都區安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鄒永勤任成都市郫都區團結街道辦事處主任; 張翼、練剛、陽華剛、江柳任成都市郫都區團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 德清縣統籌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
    2015年2月,德清成為全國首批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之一。試點允許存量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同等入市、同權同價。2015年8月,莫幹山鎮集體以協議的方式將土地出讓給趙建龍,用途為商服用地,成交價300多萬元,這也是全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第一宗」,不僅盤活了農村空閒和低效用地,又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供了新空間。
  • 農村「三塊地」改革將帶來什麼?究竟怎麼改?為什麼不改不行?
    「三塊地」是指城鎮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農村耕地和鄉村建設用地,那麼,農村「三塊地」改革究竟是什麼?又是怎麼改的?為什麼要改?下面就來了解下吧。 農村「三塊地」改革指的是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 成都市郫都區主要的八座火車站一覽
    2.郫都西站郫都西火車站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於2010年啟用,是成都市域鐵路成灌線的一個高架車站。該站隸屬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原成都鐵路局)。車站附近有郫縣客運中心。4.安德站安德站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是成灌線上的一座火車站,隸屬成都鐵路局管轄。
  • 「陌上花開」項目籤約落戶成都市郫都區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丁寧)今(29)日下午,長江商學院21期EMBA學員郫都行、郫都區重點產業專題推介會暨 「陌上花開」項目籤約儀式舉行,會上,郫都區對區域創新創業、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等重點產業相關投資政策進行了推介,同時,由長江商學院部分學員組建的深圳長協實業有限公司與郫都區人民政府就「陌上花開」生態農業綜合示範項目正式籤約。
  • 農村「雙創」如何再上新臺階?全國各地代表在郫都區開了一場交流會
    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 張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雙創」這把火早已席捲每個角落。11月26日,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工作現場交流會在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召開。聚焦一個議題,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嘉賓匯聚在一起:交流總結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經驗做法,推動農村「雙創」再上新臺階。
  • 臺灣雲林縣農會到成都市郫都區參訪
    6月18日至19日,來自臺灣雲林縣農會及鬥南、林內等10餘個鄉鎮農會的理事長、幹事等一行34人,到成都市郫都區參訪交流,感受鄉村建設,洽談農業食品產業合作項目,增進友誼和共識。  雲林是臺灣農業大縣,雲林縣農會在農政、農事、農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規範創新並舉 蹄疾步穩推進——南昌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共完成1180個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村級1167個、組級13個),確認成員數2829337人,量化集體資產近86.17億元,2018年以來累計分紅1.39億元。據介紹,2019年全市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2.24億元,村均超過1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230個、佔比20.19%,資產過億元的村集體有79個。
  • 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 不斷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在2019年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全市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2.24億元,村均超過1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超10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181個,資產過億元的村集體有79個。此外,我市還探索形成了灣裡成員身份確認「5293模式」、股權配置3類8種架構;青山湖區羅家集鎮「以貢獻定股權、以法律定身份」等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