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3年改革為全國探路

2020-12-05 常州人民政府網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事關重大。目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已在武進全面制度化推開。武進在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並且「形成了可推廣的成果,為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提供了支撐」。
  8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公布獲得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決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從此入法。「武進改革」中的入市程序和方式等,被吸收進法律條款。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從艱難起步,到全面制度化推開,歷經3年。3年,為全國蹚出了一條路。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期間,國務院向會議作有關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情況總結報告。國務院在報告中指出:「江蘇武進以出讓方式取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資產成功上市,首次在最高層級資本市場上得到認可。」
  自然資源部今年元旦前夕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33個改革試點地區共完成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11180宗。其中,武進區完成9831宗,佔全國的87.9%。武進區還完整建立了「一主幹、八配套」制度體系。
  9月5日,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公布,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被寫入法律。「武進改革」中的入市程序和方式等,被吸收進法律條款。

  一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是指具有生產經營性質的農村建設用地,主要包括原來的鄉鎮企業用地和招商引資用地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所有權屬於集體,一直不得入市交易。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也因此受阻。
  自武進區啟動這項重大改革後,率先突破的是一宗7200.3平方米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這宗地在禮嘉鎮蒲岸村,2017年2月掛牌後被常州雙盛精密鍛造有限公司競得。
  雙盛公司董事長何銀慶說,此前公司一直租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辦廠,生產農機鍛造件。他早就想轉型升級發展新能源汽車配件生產,但是,幾次到銀行辦理抵押貸款,都行不通,一直無法進行新的投入。
  入市後,這宗地有了與國有建設用地相同的權能,競得者同樣擁有50年使用權,在使用期限內還能將它轉讓、出租或用作抵押。競得這宗地後的第7天,何銀慶就拿到了不動產權證,隨即在銀行辦成了低息抵押貸款。公司一舉投資近5000萬元,上馬新能源汽車配件項目。目前,已建成4條生產線。明年公司產值將新增1.5億元。
  更大的突破,發生在遙觀鎮。
  多年來,坐落在這個鎮的江蘇雷利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為當地提供4000多個就業崗位,去年產值達到16億元,利稅達到1.5億元。2010年,該公司就著手做上市準備工作,計劃通過募投項目取得更大發展。但是,由於項目規劃用地屬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市的夢想始終無法實現。
  2017年4月,這宗地終於被掛牌出讓。它的面積是13393.5平方米,被雷利公司以1005.52萬元競得。該公司7年的上市夢想,在競得這宗地後的1個多月內就實現了。
  當年6月2日,該公司在深交所舉行上市儀式。儀式現場深交所負責人指出:「雷利公司的上市,開啟了全國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改革而實現企業上市的破冰之旅,意義非同尋常!」
  改革,在不斷深化。2017年9月22日,巴西獨資企業新亞電機有限公司競得洛陽鎮一宗44023平方米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該地塊被用於高效變頻電機生產線建設。從當時的江蘇省國土資源廳獲悉,新亞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競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外資企業。
  此舉在眾多外資企業中引起極大反響。常州中德創新園區負責人路琦說:「這是優化營商環境和吸引外資的最有力舉措之一。」
  到上月底,武進區共完成10220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這些地被9900多家企業競得。

  二

  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項深層次改革,並且涉及面很廣。
  武進早先是一個縣,現在是常州市最大的區,面積有106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超過140萬。為穩妥推進改革,武進區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並在實踐中不斷充實、不斷調整,使制度體系和作業系統都逐步完善。
  該區按照中央精神,仔細研究法律法規,經過反覆調研和全面論證,出臺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辦法》,並相繼出臺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規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淨收益管理辦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開發項目審批管理辦法》等八項配套政策,建立了完整的制度體系。這些政策,不但明確規定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主體、入市範圍、入市途徑,而且對入市土地收益調節金徵收和使用、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和管理等,都作出了具體規定。
  在程序和操作上,該區做好頂層設計,實現了村級規劃編制、管控和實施「一張圖」運行。各個片區的基準價,都被標註在「一張圖」上。同時,建立了專門的交易平臺,並且與江蘇省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同網運行、同網競價、同網交易。
  在改革進程中,該區逐步加大力度,不斷向縱深挺進。幾年來,全區既通過出讓、租賃、入股等方式,加大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一級市場的力度,也通過轉讓、抵押等方式,加大了進入二級市場的力度。
  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督察組表示,武進區的改革在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並且「形成了可推廣的成果,為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提供了支撐」。
  從武進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原來全區各地不斷出現自發流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行為,由於各鎮、村流轉方式不一、收費缺乏規範,造成了用地權屬不清、金融風險難以防範等一系列問題。現在,這些問題也已不再存在。

  三

  這項改革,讓廣大農民得到了應有的經濟利益,並且在整個過程中享受到了公平公正。
  已入市的10220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分布在259個行政村。改革前,這些地有的被出租,有的被閒置,總體收益不高。改革後,僅出讓入市一項,相關村就獲得40.48億元收入。
  武進區這項改革,共惠及農民67萬人。
  蒲岸村黨總支書記殷德強說:「我們村出讓給雙盛公司的那一宗地的單價,已經與鎮工業園區國有土地的單價差不多了。」他說,掛牌之前,村委會召開了村民代表會議,在區相關部門協助下,確定了底價。按照有關規定,出讓金在按比例向政府上繳收益調節金後,劃出一部分給鎮裡用於全鎮統籌,其餘的,都留在村裡。村裡拿出一部分建造標準廠房,通過廠房出租增加集體收入,每年給村民分紅。
  遙觀鎮政府負責人說,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就會帶來公平公正。雷利公司競得的那一宗地,出讓金比50年的預期租賃收益至少高出1倍。
  農民,成了直接受益者。
  洛陽鎮湯墅村村民朱福興騎著一輛舊的鳳凰牌自行車去上班。他說,他每天都這樣,習慣了,一路騎,一路看看,挺好的。
  湯墅村把一宗6500平方米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租賃方式入市。這宗地被江蘇漢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拿到,連同土地上的廠房等,每年租金80萬元。
  朱福興在漢凌集團改制時曾投入5.6萬元,是漢凌集團的小股東。漢凌集團拿到這宗地後得到發展,使子公司——洛凱機電公司實現上市,並為更多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
  朱福興在漢凌集團物管部工作。作為企業的股東,他每年可得到企業的分紅;作為湯墅村村民,他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東,每年能享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帶來的利益分配。他說:「現在,我不但拿工資,而且成了『雙料股東』。」
  朱福興說:「別看我天天騎著舊自行車,我家有汽車!給兒子開。」
  據統計,湯墅村這宗地入市後共讓1200多名村民得益。
  據了解,全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嚴守四條底線。這四條底線是確保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糧食生產能力不減弱、農民利益不受損。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項目在德清啟用
    全國第一宗「農地入市」項目2015年2月,德清試點允許存量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拉開了「農地入市」改革序幕 得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入市後,德清莫幹山醉清風度假酒店有限公司立即出價307萬元拿到了莫幹山鎮南路村一塊面積6.06畝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開闢土地改革新天地
    長垣市,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的經驗做法被寫入了國務院總結報告和國家政策規定,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或將開闢土地改革新天地。  從「小心翼翼」到「漸入佳境」  改革的春風吹來。
  • 陳會廣 李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的江蘇實地調研及對...
    內容介紹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激活農村土地要素,統一城鄉建設用地市場的重要手段。江蘇蘇南等部分地區的鄉鎮企業發達,相對於其他地區有更多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的機會。對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南通、揚州、宿遷等江蘇部分地區的2014年調研發現,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面臨困局較大,缺乏上位法律支撐。
  • 武威市敲響全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
    新甘肅客戶端武威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11月30日,武威市組織召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啟動儀式暨公開出讓會,公開出讓的6宗101.32畝集體建設用地全部成交,總成交價款656.29萬元,敲響了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後全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 武進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
    2016年,常州市武進區作為全國33個試點地區之一,啟動土地徵收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經過四年多探索,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已在武進全面制度化推開。截至目前,武進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面積佔全國33個試點地區入市面積的78%,為全國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提供「武進樣本」。
  • 蔡繼明:動態調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接受記者採訪。中國青年網記者 裴清波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裴清波)昨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召開議案信息發布會,向媒體記者公布並詳細闡述了他將要提交的多項議案和建議。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蔡繼明主要針對現行土地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修改《憲法》第十條第一款"城市土地屬國家所有"的議案。
  • 郫縣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一年共完成16個項目
    新聞背景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意味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同國有建設用地一樣直接進入土地市場,進行市場化的有償使用。  2015年初,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全國33個縣(市、區)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郫縣承擔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任務。
  • 重慶大足等33個試點縣市區擬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重慶大足等33個試點縣市區  擬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日審議相關決定草案,擬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
  • 海城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初見成效
    0試點兩年多,海城市已有10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現土地收益1.5億元。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各類企業從中獲得了一條買地捷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從中獲得了更大的經濟收益,農民從中嘗到了甜頭。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怎麼入?誰來入?以什麼方式入市?入市後的地怎麼用?
  • 荒地找到婆家 分紅富了農家成都市郫都區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
    成都市郫都區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通過「全域統籌、政策集成、集約利用、綠色發展」的探索實踐,有效激活三農要素,開創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壯大、產業升級的綠色創新發展新局面。 一、聚焦「地從何來」,創新三定摸底機制,夯實改革基礎。
  • 試點縣(市、區)暫時調整實施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陳菲、王立彬)全國人大常委會25日審議相關決定草案,擬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
  • 陳吉棟 馬思傑:論登記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中的作用
    關鍵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登記 物權變動模式 登記生效主義一、問題的提出新《土地管理法》第63條明確規定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進入土地一級市場,也可以在土地二級市場進行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破除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礙,改變了農地入市無法可依的現狀。
  • 江蘇首宗!徐州18.88畝農村集體土地入市地塊交地發證
    8月10日,江蘇省級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地塊在徐州沛縣交地發證,實現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的同權同價、同等入市。以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得入市交易,要徵收為國有土地後,才可以出讓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土地管理法》破除了這一制度障礙,城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同等入市,激活了農村土地要素,也成為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之策。
  • 德清縣統籌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
    浙江在線12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淼 趙旭)自2015年以來,德清縣作為全國人大授權的33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土地徵收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簡稱「三塊地」改革)試點地區之一,積極以土地制度為牽引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進一步激發鄉村活力,釋放出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 大地為證——中國40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紀略
    因此,要按照「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目標,探索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同等權利、平等保護,找到符合規劃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轉讓等入市途徑與方式,建立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要注意的是,入市範圍試點,目前限定在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中,同時入市地塊不得用於商品房開發。
  • 智庫|《土地管理法》修訂解讀: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
    二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撤銷過去農村土地必須徵為國有才能進入市場的規定,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三是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一戶一宅,針對人多地少、宅基地用地緊張的地區,要求地方政府採取其他方式,保障農村居民居住權利。同時,下放宅基地審批權,要求合理規劃安排宅基地並為改善居住條件提供便利。
  •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方式解讀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解讀(四)前面的系列文章向大家解讀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政策、主體和條件,本文向大家介紹一下當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具體流轉方式。首先,明確流轉概念。第六十三條第四款規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出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及其最高年限、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抵押等,參照同類用途的國有建設用地執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像國有建設用地一樣進行流轉,即出讓或者出租等進入一級市場方式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抵押等進入二級市場的方式。其次,理解一級市場。國有建設用地主要採取拍賣、招標或者雙方協議的方式出讓。
  • 深讀| 文昌開創農村「三塊地」改革海南模式 喚醒鄉村沉睡的資產
    而「三塊地」改革,則對應了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那麼,為什麼要進行「三塊地」改革?  文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文天光解答道,一直以來,農村是地方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由於我國長期實行城鄉二元土地制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要入市交易,必須通過政府徵收,變更為國有土地。而農村宅基地的基本特徵是「無償取得」和「限制轉讓」。
  •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農村最大的增長點在於宅基地改革
    農村最大的增長點是宅基地。目前城鄉建設用地共計22萬平方公裡,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只有5萬平方公裡,宅基地面積達17萬平方公裡。同時,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人口減少了好幾億,宅基地不但沒有隨之減少,反而還增長了。目前農村人口所佔的建設用地(即宅基地)是城市建設用地的三倍多,這造成了很大的土地資源浪費。
  • 宜興敲響「農地入市」第一槌
    原標題:激活土地潛力 助力鄉村振興 宜興敲響「農地入市」第一槌   「445萬元成交!」12月7日,宜興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在省集體建設用地交易平臺正式破冰。這也是無錫地區首宗入市成交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該宗土地出讓期限50年,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