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敲響全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

2020-12-04 每日甘肅

新甘肅客戶端武威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11月30日,武威市組織召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啟動儀式暨公開出讓會,公開出讓的6宗101.32畝集體建設用地全部成交,總成交價款656.29萬元,敲響了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後全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

2020年1月1日,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在省自然資源廳和武威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武威市自然資源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紮實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嚴格履行「兩統一」管理職責,會同縣區政府及鄉鎮、村組,排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1.52萬畝。經審核,具備入市條件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5685.41畝。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國家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創新,是挖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重要舉措。此次公開出讓會的成功舉辦,將促進武威市農村「低效閒置資源」向「優勢優質資本」轉化,也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開闢土地改革新天地
    長垣市,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的經驗做法被寫入了國務院總結報告和國家政策規定,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或將開闢土地改革新天地。  從「小心翼翼」到「漸入佳境」  改革的春風吹來。
  • 宜興敲響「農地入市」第一槌
    原標題:激活土地潛力 助力鄉村振興 宜興敲響「農地入市」第一槌   「445萬元成交!」12月7日,宜興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在省集體建設用地交易平臺正式破冰。這也是無錫地區首宗入市成交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該宗土地出讓期限50年,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
  • 全國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項目在德清啟用
    全國第一宗「農地入市」項目2015年2月,德清試點允許存量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拉開了「農地入市」改革序幕 得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入市後,德清莫幹山醉清風度假酒店有限公司立即出價307萬元拿到了莫幹山鎮南路村一塊面積6.06畝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 郫縣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一年共完成16個項目
    新聞背景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意味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同國有建設用地一樣直接進入土地市場,進行市場化的有償使用。  2015年初,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全國33個縣(市、區)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郫縣承擔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任務。
  •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3年改革為全國探路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從此入法。「武進改革」中的入市程序和方式等,被吸收進法律條款。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從艱難起步,到全面制度化推開,歷經3年。3年,為全國蹚出了一條路。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期間,國務院向會議作有關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情況總結報告。
  • 蔡繼明:動態調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蔡繼明主要針對現行土地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修改《憲法》第十條第一款"城市土地屬國家所有"的議案。對此,蔡繼明向中國青年網記者表示,城市土地應該由單一的國家所有制改為國家、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多元所有制。
  • 陳會廣 李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的江蘇實地調研及對...
    內容介紹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激活農村土地要素,統一城鄉建設用地市場的重要手段。江蘇蘇南等部分地區的鄉鎮企業發達,相對於其他地區有更多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的機會。對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南通、揚州、宿遷等江蘇部分地區的2014年調研發現,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面臨困局較大,缺乏上位法律支撐。
  • 重慶大足等33個試點縣市區擬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重慶大足等33個試點縣市區  擬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全國人大常委會昨日審議相關決定草案,擬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
  • 海城試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初見成效
    0試點兩年多,海城市已有10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現土地收益1.5億元。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各類企業從中獲得了一條買地捷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從中獲得了更大的經濟收益,農民從中嘗到了甜頭。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怎麼入?誰來入?以什麼方式入市?入市後的地怎麼用?
  • 陳吉棟 馬思傑:論登記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中的作用
    通過比較不同的物權變動模式的差異,可得出債權意思主義和登記對抗主義不適用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物權變動的結論;由於登記生效主義與物權排他性的本質相契合,可以同時兼顧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因此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物權變動模式的最優選擇,這一模式也有利於實現"同地同權、同等入市"的政策目標。
  •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方式解讀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解讀(四)前面的系列文章向大家解讀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政策、主體和條件,本文向大家介紹一下當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具體流轉方式。首先,明確流轉概念。我國國有建設用地交易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進行土地出讓、出租,二級市場進行土地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抵押等,並獲得相應的收益。新《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土地所有權人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交由單位或者個人使用。
  • 荒地找到婆家 分紅富了農家成都市郫都區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
    成都市郫都區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通過「全域統籌、政策集成、集約利用、綠色發展」的探索實踐,有效激活三農要素,開創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壯大、產業升級的綠色創新發展新局面。 一、聚焦「地從何來」,創新三定摸底機制,夯實改革基礎。
  •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收回條件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解讀(五)前面系列文章已經向大家解讀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要求、主體、條件和流轉方式,那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除合同到期外,還可以在什麼條件下收回呢?新《土地管理法》沒有做具體的規定,但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需要符合以下三種條件之一:一是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因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收回土地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 徐州18.88畝農村集體土地入市地塊交地發證
    8月10日,江蘇省級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地塊在徐州沛縣交地發證,實現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的同權同價、同等入市。以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得入市交易,要徵收為國有土地後,才可以出讓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土地管理法》破除了這一制度障礙,城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同等入市,激活了農村土地要素,也成為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之策。
  • 淮安中院駐看守所科技法庭敲響「第一槌」
    淮安中院駐看守所科技法庭敲響「第一槌」 2020-12-03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進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
    2016年,常州市武進區作為全國33個試點地區之一,啟動土地徵收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經過四年多探索,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已在武進全面制度化推開。截至目前,武進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面積佔全國33個試點地區入市面積的78%,為全國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提供「武進樣本」。
  • 智庫|《土地管理法》修訂解讀: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
    二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撤銷過去農村土地必須徵為國有才能進入市場的規定,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三是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一戶一宅,針對人多地少、宅基地用地緊張的地區,要求地方政府採取其他方式,保障農村居民居住權利。同時,下放宅基地審批權,要求合理規劃安排宅基地並為改善居住條件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