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餃子|餛飩成了「嘉湖細點」的水點,分大小餛飩

2020-12-16 正春和

文 | 楊穎立

1

「餛飩」一詞最早見於三國時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其實張揖所說的「餛飩」並不是現今流行於市的「餛飩」,以其「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的表述來看,應是現今的「餃子」。

而由其演變、派生出來的另一如元寶狀的食品卻成了現今的「餛飩」。

因此,可以說餛飩、餃子是血脈相承的一族。

為什麼古人將餛飩、餃子的稱謂互混了呢?

筆者以為,這兩種食品無論從製作材料、製作方法,還是在烹製手段上都有太多的一致之處。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一書中就評論說:「做餛飩,與餃同」。如果說有區別也只不過存在於包法上:餛飩在麵皮上放餡後摺疊包成元寶狀;而餃子在麵皮上放餡後折皺包成偃月形。

2

正因為餛飩與餃子有著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餛飩在中國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階段的各種有關飲食的書籍中都有餛飩的記載。

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是首部將餛飩、餃子分別記述的書籍。在書中周密對餛飩的表述是:「享先則以餛飩,有『冬餛飩,年餺飥』之諺。貴家求奇,一器凡十餘色,謂之『百味餛飩』。」而周密在書中將餃子則稱為「市羅角兒」、「諸色角兒」。

元代《燕京歲時記》對餛飩的形狀有了進一步的描述:「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因為「餛飩」與「混沌」同音相諧,古人將吃餛飩寄寓為打破混沌,開闢天地,並把它當成了一種冬至日食用的節令食品,故有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

說起「餛飩」一詞的來歷,民間還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漢朝時,由於北方匈奴經常不斷地在邊疆騷擾,百姓的生活不得安寧,苦不堪言。其中匈奴有兩個叫渾氏和屯氏的首領更是燒殺擄掠,十分兇殘,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於是用麵皮將肉餡包成元寶狀,取「渾」和「屯」的諧音,稱為「餛飩」,以吃餛飩來發洩自己的憤怒,希望結束連年的戰爭,過上太平的日子。

而另一個流傳在南方的故事也很精彩:

相傳戰國時,吳王夫差打敗越國。為了復國,越王勾踐向夫差獻上絕代美女西施。得此美人,夫差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問國事。在冬至節時,吳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宮廷宴飲。然此時的夫差擱箸不食,一問竟是吃膩了山珍海。乖巧的西施看在眼裡,於是她悄悄跑進御廚房,和面擀皮、拌肉餡,包出一種畚箕式的點心。放在水中煮熟,盛進碗裡,加進鮮湯,撒上蔥、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端到吳王面前。

吳王一嘗,鮮香味美,食慾大增,不一會,滿滿一大碗就進了肚子。連聲問道:「這是什麼點心啊?」西施暗中笑他昏淫無道,成天渾渾噩噩,混沌不開。於是她便隨口應道:「餛飩。」慢慢這種點心便以「餛飩」為名流入民間。從此,「餛飩」就在吳越一帶傳開,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還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3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加之餛飩這一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發展至今,餛飩的名號也非常多。四川稱為「抄手」、廣東稱為「雲吞」、湖北稱為「包面」、江西稱為「清湯」、新疆稱為「曲曲」,而在我們江南一帶則一直保持著「餛飩」的稱謂。

餛飩這一食品經嘉湖點心師的精心改良,成了「嘉湖細點」中一道不可缺少的水點,而且有了大餛飩和小餛飩之分。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的「點心單」中,對小餛飩就有過特別的記載:「小餛飩。小如龍眼,用雞湯下之。」

這袁枚是錢塘人氏(今杭州),先後在江蘇溧水、江浦、沭陽、江寧作官,後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故對「嘉湖細點」較熟悉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在嘉湖一帶,餛飩已是各家點心店必不可少的美點,以至於專營餛飩的點心也不在少數,可見這裡的人們對餛飩的喜好程度。

--END

相關焦點

  • 餛飩和餃子有啥區別?
    第二個區別:外觀不一樣餃子皮是圓形的,這是無可非議的,至於包法基本都差不多,一圈的邊邊都要捏在一起,這樣就成了餃子,包好的餃子基本是長形的,煮熟後不透明。餛飩的皮是四方形的,雖然餛飩有的叫做抄手,有的叫做雲吞,但是基本都是是四方形的皮,包好的餛飩基本也是圓形比較多些。
  • 蘇州話特輯|吃大小餛飩哉
    今朝伲要來講講蘇州人最歡喜吃的一樣點心:餛飩,所以,我準備用蘇州話來講。南方人搭北方人在吃的方面,區別真的蠻大的,北方人只吃餃子,不曉得餛飩是啥麼事,伲蘇州人呢,以前也從來不吃餃子個,因為餃子的皮忒厚,搭北方人的身胚一樣,有點五黑倫敦。
  • 煮餛飩餃子的小技巧
    煮餛飩餃子相信大家都會,但是我也相信大家肯定也都有餛飩餃子沒煮熟或者煮的太爛的經歷,下面就讓小編給你說說這其中的小技巧。首先第一步沒什麼特別的,肯定是拿個鍋子出來放水先煮開啦,鍋子要依據你下的多少選擇大小待水煮開後,放入餛飩或者餃子,放入之後馬上拿鏟子或撈勺之類的輕輕把鍋裡的餛飩餃子推動幾下,每個都要推到,不然會黏住皮的待這次水煮開之後,拿勺子再放入半勺水再煮在等待期間,你可以拿出醬油、醋、糖調製一碗蘸料再次水煮開後,你等熱氣散掉點可以把鍋蓋蓋上悶一會
  • 餃子餛飩加盟店排行榜
    餃子餛飩加盟店排行榜「餃子和餛飩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美食,受到了很多餐飲市場創業者的關注。許多創業者想要了解餃子餛飩加盟店排行榜上榜的品牌,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餃子餛飩加盟店排行榜都有哪些品牌上榜吧。 」餃子和餛飩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美食,受到了很多餐飲市場創業者的關注。
  • 李碧華:餛飩和餃子的對話
    餃子: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我們已經是「國食」了。餛飩:別忘了我的出身比你早吶。餃子:什麼話?誰不曉得中國人吃餃子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餛飩:可是最早最早,原本就沒有餃子,只有餛飩。兩千多年以前,西漢時期已經問世,南北朝時十分普遍,一直紅火到唐宋元明清……餃子:你有什麼證據?
  • 四平餃子餛飩小吃培訓哪家正宗
    四平餃子餛飩小吃培訓哪家正宗  餛飩、餃子、扁食原是一物,從詞義來看,「餛飩」應是初的稱呼,而「餃子」、「扁食」各是根據其食用的時令與食物外形而產生的非正式別稱。在漢語云南方言中,「餃子」與「餛飩」至今不分,餛飩也叫餃子;而在福建,餛飩也叫「扁食」——這與早先四川一樣,李實《蜀語》記載:「餛飩曰匾食,射洪縣絕品。」按《宋元明市語彙釋》,匾食即餃子。
  • 同樣是餛飩,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餛飩」到底叫啥?
    餃子?還是餛飩?其實呀,千百年前它們是一家餛飩的叫法有很多種雲吞、抄手、扁食、包面、清湯、肉燕不同地區的餛飩口味不同,做法也不同。但同樣都是餛飩,為什麼差別就這麼大呢?「餛飩」到底叫啥?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為邊長約6釐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釐米,底邊長約7釐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釐米的圓形。餛飩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一般而言,餃子皮多為圓形,餛飩皮多為梯形或正方形,餃子的餡料更飽滿,餛飩中除了大餛飩,其他種類的餛飩餡都比較少。
  • 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細說混沌和餃子的來歷
    餛飩和餃子都是用薄面裹餡,或蒸或煮熟後吃,原料和做法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餛飩的形狀像西方修女的帽子,而餃子的形狀卻像半圓的月亮。其實,早期並沒有餛飩和餃子之分,形式也比較簡單,都是薄面裹餡的食物統稱為「餛飩」。據考證,餛飩起源於漢代。「餛飩」名稱的由來,有人以為由渾氏和屯氏所發明,所以稱餛飩。
  • 你清楚餃子、餛飩、抄手和雲吞的區別嗎?
    便從五湖四海爭議不斷的餃子、餛飩、雲吞、抄手等水煮麵食包餡兒說起。 此時的餃子與餛飩並無區別 是兩者並肩同行的一段旅程 直至唐朝 開始了各自的裂變 數千年來,餃子並無多少更改 而餛飩自唐朝起 集各方風俗民智之結晶
  • 餛飩湯怎麼做才能鮮香可口?餛飩店主教你做出美味餛飩湯的訣竅
    我是做手工餃子餛飩的三姐,喜歡我的文章,請點「關注」,謝謝。湯是一碗餛飩的靈魂,無論是大餛飩還是小餛飩,好不好吃,湯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鮮嫩飽滿的餛飩配上鮮香可口的湯底,再加上香蔥、香菜、蝦皮紫菜的點綴,好看又好吃。那麼怎麼才能做出一碗「有靈魂」的美味餛飩湯?
  • 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餃子和餛飩
    究竟是餃子好吃還是餛飩好吃?這是是一道無解題,或者說根本沒有必要去問。餃子和餛飩都是極富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食物,寓意與口味都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怎麼來的,餃子已經成為了中華傳統美食的代表,更是千家萬戶逢年過節的必備美食。我就很喜歡吃餃子,蘸點辣椒醬和醋更好吃。雖然我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卻並不影響我喜歡吃餃子。
  • 餛飩店老闆:調餛飩餡時,掌握這2個技巧,做出來的餛飩滑嫩爽口
    餛飩店老闆:調餛飩餡時,掌握這2個技巧,做出來的餛飩滑嫩爽口!眾所周知,南方人大都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常吃的主食除了麵食外,就是水餃了,當然餛飩也是有大部分人都非常喜歡吃的。我覺得餃子和餛飩最大的區別就是,餃子是蘸著汁吃的,而餛飩是沏著酸湯吃的。
  • 主食水餃來源自餛飩嗎?餛飩又是怎麼來的
    -吃的歷史(八)水餃和餛飩師出同門,而且都是下水裡的,我們一起說說。好吃不如餃子,鑑於餃子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我們先說道說道。傳說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的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這個聽起來故事性太強,更像傳說。現在已知的餃子最早有記錄是在三國時期。根據三國時期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餃子形狀基本類似。魏晉南北朝時就比較普及了。因為北齊時期的一個叫顏之推的文學家,說餃子是「天下通食也」。
  • 你知道抄手、雲吞、餛飩與餃子的區別嗎?
    「老闆,來二兩餃子。」「老闆,來一碗紅油抄手。」「老闆,我要一碗餛飩。」「老闆,一碗雲吞。」是不是很耳熟,然而你能分清抄手、雲吞、餛飩與餃子嗎?要說他們的共同點無非是一張麵皮包著一團餡,若論他們的區別,你且聽我慢慢道來:1、餃子餃子原為「角子」,由「偃月形餛飩」和「燥肉雙下角子」演變而來,史料記載:「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年三十包餃子、吃餃子的風俗興於明代,盛於清代,一直流傳至今,寓意吉祥,以示辭舊迎新。
  • 自製餛飩時,掌握1點小技巧,餛飩皮薄餡大,餡香皮軟還爽滑
    原來是用了這1招,皮薄餡大,鮮味翻倍早餐吃餛飩是很多人的習慣,皮薄餡大的餛飩比餃子吃著更過癮,餛飩的餡料製作比較多樣,鮮肉餡、蝦仁餡等都是非常經典的做法,大家可以多學習幾種不同做法,便可換著花樣吃,餛飩其實不用點外賣或者是在早餐店買,自己在家便可輕鬆搞定,皮薄餡大還爽滑,掌握好其中的方法和技巧,鮮味也能翻倍,喜歡吃餛飩的便可學習製作方法
  • 餛飩:麵食中的小家碧玉
    中國麵食中除了麵條是可湯可幹的吃法外,全程和湯而吃的,可能唯有餛飩。帶湯吃餛飩是常態,也有油炸著吃的,那是偶見。所以,說餛飩不能不說餛飩的湯,那是魚水不可分的。魚因水而活,餛飩因湯而活。餛飩在四川叫抄手,紅油抄手是成都街頭一絕,湯汁是紅通通,火辣辣的,辣椒油,花椒油,胡椒麵,全來。
  • 餛飩俗稱龍抄手,做餛飩皮時記住3點,做出來的餛飩滑嫩且不爛
    02餛飩的叫法和歷史全國各地對餛飩的叫法各不同,北方地區通常稱為餛飩,四川重慶地區則稱為「龍抄手」是四川著名小吃之一,湖北成包年包面,江西俗稱清湯2、麵粉中加少許澱粉,用熱水和面,擀皮的時候用澱粉做撲粉,這樣做出來的餛飩皮就是透明的。3、做肉餡餛飩,肉最好不用刀切,而是用木棒捶打,再在肉泥裡加入鹽、味精、胡椒粉等調料,這樣做出來的肉餡很滑、很嫩,口感會非常好。餛飩俗稱龍抄手,做餛飩皮時記住3點,做出來的餛飩滑嫩且不爛。
  • 餛飩「龍抄手」的家常做法
    「餛飩」在廣東稱之為雲吞,湖北稱麵包,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它有團團圓圓的意思。歷史上餛飩是人們在冬至的時候被製作而成的,所以就有了冬至吃餛飩的說法。現在餛飩遍布全國各地,成了街頭有名小吃,隨時隨地都能吃到。
  • 中國飲食文化:餛飩與餃子千年恩怨的背後,為何餃子成為了贏家?
    餛飩和餃子,可以算得上是中華民族「國食」和「東方美食」兩個歷史悠久的傳統麵食品種了,在今天,餛飩與餃子的區別是相當明顯的,不管是其形狀、麵皮厚薄程度、包法、烹煮的湯水、還是兩者所用的包餡的面劑,都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可是你可知道,今天的明確是由歷史上的不明確而演變出來的!
  • 蓁蓁教你一種餛飩的簡單包法(內有餛飩皮和餛飩餡的做法)
    餛飩的做法很多,我今天介紹的這種餛飩無論是包法還是湯汁都是最簡單的,廚房小白一樣可以輕鬆學會,下面就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我的製作方法,包括餛飩皮和餛飩餡的方法都有介紹哈。首先,介紹餛飩餡的製作:1、準備好豬肉餡,生薑、大蔥切碎備用;2、把豬肉餡兒中加入適量的鹽、生抽、蠔油、胡椒粉、花椒粉、料酒然後攪拌均勻;3、準備一杯清水分次少量地加入到肉餡中,攪拌至水分吸收後再加入適量的水,直到看起來肉餡晶瑩剔透。4、把切好的生薑和大蔥放入肉餡中攪拌均勻,最後加入適量的熟食用油拌勻,這餛飩餡兒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