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招牌、樓宇標識怎麼設置才符合規定?記者日前獲悉,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將我市店面招牌、樓宇標識設置工作導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依據有關規定,經住建部行業專家指導及相關資質技術機構協助,整理彙編形成《招牌標識規範化設置指導(試行)》(以下簡稱「《設置指導》」),對店面招牌、樓宇標識的規範設置作出具體指導。
店面招牌
聯繫方式不允許標註在店面招牌上
店面招牌是指對外營業的商戶在其經營或辦公場所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上設置的用以表明單位名稱、字號、標誌等內容的店面招牌。
根據《設置指導》,店面招牌只準標註本店的中文名、英文名、標識(logo),不允許將銷售內容、銷售方式、銷售價格、聯繫方式及不相關的內容標註在店面招牌上。店面招牌文字要規範,文字和圖案要簡潔、清晰、易於識別,內容要與經營內容一致。店面招牌一般允許設置在一樓門楣至二樓實牆體處,二層以上窗間牆禁止設置店面招牌(獲許可對外立面作一體化設計或改造的店面除外)。
店面招牌遵循「一店一招、一單位一牌」,且僅允許依附其相應營業場所門面入口處設置一處。店面招牌的設置不得破壞建築結構,影響建築採光和居民正常生活。同一建築相鄰門面或經營場所的店面招牌應當分別設置,頂部與底部、高度厚度須整齊統一。不具有臨街獨立營業的門面入口商家,可採取集中展示牆、入口提示牌或者落地標識展示牌形式設置。
《設置指導》明確禁止設置店面招牌的情形:禁止在建築物(含裙樓)頂部凌空(含屋頂水箱、空調主機、其他構築物等)部分設置店面招牌;禁止利用窗戶、觀光電梯等具有使用功能的透明設施、玻璃內外側設置店面招牌;禁止跨越街道設置店面招牌;禁止在兩棟樓之間跨越式設置店面招牌;禁止在建築物室外臺階、踏步結構、樓梯扶手、護欄結構和無障礙設施設置店面招牌;禁止依附於危險建築物設置店面招牌;禁止使用動態類、高亮度、閃爍的燈光牌匾;禁止使用低端噴繪材料;同一門店招牌禁止在同一場所出入口重複或層疊設置;依附於同一場所出入口位置,禁止不同類型招牌重複或層疊設置。
樓宇標識
每座樓宇不允許超過兩處標識
樓宇標識是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利用戶外空間,以宗地為單位設置的符合相關管理要求的包含文字、標識(含logo)等合法內容的非營利設施。
樓宇標識要如何設置才合法合規呢?《設置指導》提出,每座樓宇僅允許設置不超過兩處標識(或冠名權),兩個標識不宜處於同一視域範圍內,建築物冠名權具有唯一性,一棟建築物僅允許擁有一項冠名權,位置需與建築自身結構相協調。同一宗地內的多棟建築(不包含住宅類建築),設置樓宇標識的總量不超過兩個,即僅允許選擇其中兩棟建築設置,且每棟建築僅設置1個。遵循「一地一名」的原則,以宗地為基本單位,嚴格按照相關房產登記文件的批覆內容規範設置。
根據《設置指導》,樓宇標識設計包括中文名稱、英文名稱及圖案標誌,禁止包含其他設計內容。建築物標識(或冠名權)僅允許依附於建築物或裙房頂部牆面、建築主體牆面的實牆部分以及主要出入口門楣及遮篷處設置。樓宇標識的寬度、厚度、高度要根據樓宇高度及樓面立面面積決定,應按比例設置,厚度不可超0.3米。樓宇標識設置禁止遮擋建築立面的特色結構和重要裝飾構件,不破壞建築立面整體造型和幾何構圖。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物周邊建築的樓宇標識要與環境風貌保持協調,嚴格控制其風格和色彩材質的應用。樓宇標識以牆面式和落地式為優先設置類型;院門式和圍牆式樓宇標識僅限設置於用地的主要出入口處,結合既有的院門和圍牆設置。
《設置指導》明確禁止設置樓宇標識的情形:禁止垂直牆面的標識設置;禁止採用燈箱形式設置;禁止設置動態展示內容;禁止使用高亮度、閃爍的燈光;坡屋頂建築頂部禁止設置樓宇標識設施;禁止在建築物(含裙樓)頂部凌空(含屋頂水箱、其他構築物等)部分設置;依附於建築頂部設置的標識,其頂部邊界禁止超出簷口或女兒牆上緣;除機場、碼頭、車站等城市公共運輸設施外,不得在屋頂上設置標識設施;禁止在住宅類建築立面玻璃幕牆(窗戶)部分設置標識;禁止設置對公共安全、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造成妨礙或不利影響的樓宇標識;禁止在圍牆、院門等構築物的頂部架設樓宇標識;禁止利用危房或可能危及建(構)築物和設施安全的位置設置樓宇標識。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相關新聞
全市整治戶外廣告
又訊 (記者譚琳)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全市環境提升工作以及三防工作的部署要求,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惠州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牽頭相關部門和各縣(區)開展戶外廣告(招)牌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拆除未經許可、違規設置、超期設置或存在安全隱患以及嚴重影響市容市貌的各類戶外廣告設施(含各類標識牌、指示牌等)。
據統計,截至7月13日,全市共組織整治戶外廣告(含廣告設施、內容)36362塊(處),其中「拆除一批」34798塊、「更換一批」331塊、「清理一批」1233塊(處)。經過兩個多月的整治,我市市容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街面環境更加乾淨整潔,一批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消除,減輕了汛期安全生產管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