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美食的金字招牌:羊肉泡饃,亙古傳奇,千年美味!

2020-12-18 御品坊美食特產館

羊肉泡饃是陝西美食的一面響噹噹的金字招牌,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淵源。泡饃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吃食,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落魄時,流落長安,正值寒冬,饑渴難耐,囊中只有一餅,餅冷口乾,難以下咽,街邊一家賣羊肉湯的老闆,見之不忍,給了他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趙匡胤將餅掰碎泡入,吃完頓覺神清氣爽,豪氣沖天,一掃頹廢心情,踏上徵程。登基以後,嘗遍世間美味,心中獨獨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湯泡餅,傳令廚房仿製,近百廚師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現今的羊肉泡饃。據說趙匡胤吃後龍顏大悅,成為每天定點菜品,廚師長封了萬戶侯,估計是世界上首位因為推動飲食文化發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沒法考證,要不然中國就又多了一個世界最早推動飲食文化發展的人。

泡饃味道厚重,回味無窮,外觀豪放簡單,內在卻精緻複雜。充分體現了陝西人既保守,又開放;既粗獷,又心靈手巧;既老實,又圓滑;既吃苦耐勞,又懂得享受的生活態度。明代崇禎年間,西安城已經有了經營羊肉泡饃的酒樓飯莊,不知道當年的郵政下崗職工闖王李自成在西安稱王的時候有沒有狠狠地吃上幾天過過癮。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好吧,好吧,咱們言歸正傳,下面就說說怎麼在家自己做羊肉泡饃。想吃羊肉泡饃你首先得有饃,聽起來好像是廢話,其實背後暗藏玄機:羊肉泡饃最好用隔天的饃做,口感更為筋道一些,所以必須提前製作。不象另外一道西安名點臘汁肉夾饃,用剛烤好的饃做出來的效果最好。傳統的羊肉泡饃用的是坨坨饃,跟肉夾饃用的白吉饃相比要更幹一些,這樣才不會被羊肉湯泡得軟塌塌的。

饃的原料清單如下(製作八隻):中筋麵粉:500克、水:220克、鹽:4克、酵母:2克

關於坨坨饃的製作,有許多不同說法,有的說這種饃必須用死面做,絕對不能用發麵,甚至一些美食節目裡的大師也這樣講。對於這個說法小編不能認同,這麼厚的死麵餅不容易烙熟,而且完全實心的餅也很難吸收羊肉湯的鮮味。小編從直覺上認為這個饃應該用半發麵製作:一方面饃本身應該有一定的硬度,這樣就不會在短時間內就被羊肉湯泡垮,另一方面,饃的內部應該有一些細小的空洞,這樣羊肉湯可以滲進去,讓二者風味更好地融合,我們後來的試驗證明了這個猜測。

取500克中筋麵粉與4克鹽攪拌均勻,

然後把2克酵母倒入220克水中,攪拌均勻使其化開。把酵母水緩緩倒入麵粉當中,邊倒邊用筷子快速攪拌。因為這個麵團的含水量比較低,最好是把水慢慢倒入麵粉(而不是把麵粉一點點加到水裡去),這樣揉起來會比較省力。

把混合好的絮狀麵團倒在案板上,先用手盡力把它們捏成一個大麵團,然後開始揉。這個過程需要一點耐心,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麵團太幹,根本沒辦法捏成團。其實只要堅持上十幾分鐘,肯定能把它揉成一個光滑細緻的麵團。揉的過程動作要輕柔一些,因為麵團比較幹,動作太快就會把麵團揉斷,或者越揉越硬,效果反而不好。

揉好的麵團是這個樣子的,給它包上保鮮膜,放在室溫(20攝氏度)下靜置30分鐘。前面說過這個饃要用半發麵製作,為了達到半發麵的效果,我們一方面把酵母減量(正常情況下500克麵粉要配7克酵母,我們這裡只用2克),一方面把發酵時間縮短到30分鐘。

30分鐘過後,把麵團順著原來的方向揉成長條,然後平均切成兩份。

注意觀察一下斷面,裡面沒有任何可以看得見的空洞,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半發麵的效果,其實當中有許多看不見的小氣泡,烙的時候會受熱膨脹。

把兩個麵團揉成長條,再分別平均切成4份,這樣我們就有了8個劑子。把每個劑子順著原來的方向揉成下面圖中的紡錘形,一端細長,一端粗短。

然後用擀麵杖擀到3-4毫米的厚度。

從細長的那一端開始把它捲起來,

把最後的尾巴收在下面,

最後用手輕輕按一下,這樣饃的毛坯就做好了。同學們大概有疑問,說幹嘛弄得這麼麻煩,直接把劑子滾圓然後擀成薄餅不就行了?這樣當然也可以做出饃來,不過首先因為劑子內應力分布不均,很難擀成厚薄一致的圓形,而且烙餅的時候不容易做出「鐵圈虎背菊花心」的效果。

但凡講到肉夾饃、羊肉泡饃的文章,無不津津樂道這個「鐵圈虎背菊花心」,但是都是語焉不詳,至今洋洋沒有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釋。這次LG終於參透了其中的一點門道,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當然首先我們先把饃做完。依次剩下的7個劑子做成饃坯,做的過程中要及時把所有的麵團用保鮮膜包起來,以免表面變幹。用擀麵杖把饃坯擀薄,擀的過程中注意擀麵杖要始終待在饃胚中間1/2,擀的過程中不斷轉動饃坯,以保證厚度均勻。

擀好的饃直徑應該在10-12釐米之間。

取一個平底鍋(可以是鑄鐵鍋,也可以是不粘鍋,但是不要用不鏽鋼鍋,太容易把饃烙焦),大火預熱一分鐘後降低到中火,然後把饃放進鍋裡,用手指捏住邊上,不停轉動它,等底部受熱定型後,邊上就會像一個淺碗一樣翹起來。等到底面呈現金黃色(這就所謂的虎背)之後,就把它翻面。翻面之後原來翹起來的部分就會先接觸鍋底受熱,

這樣就很容易地做出了「鐵圈」的效果,當然在重力影響下,饃中心的部分也會接觸到鍋底,這便是所謂的「菊花心」。那麼為啥一定要講究這個「鐵圈虎背菊花心」呢,按照LG的解釋,這跟白吉饃和坨坨饃以烙為主的加熱方式有關:麵點師傅們先把饃坯做成鳥窩狀(你需要一個紡錘形的擀麵杖和充分的訓練才行,如果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就按照洋洋的辦法來),然後先把它底部衝下放在鍋裡,讓饃的中心充分受熱,然後翻面,讓饃的邊緣與鍋接觸充分受熱。這樣下來就能把整個饃烙熟。如果不這樣做,直接把擀平的饃放進鍋裡,因為饃的中心更容易受熱,會很快膨脹,饃的形狀就會變成中間厚邊緣薄(就像鐵餅的形狀),之後呢,無論你怎麼翻面,饃都是只有中心部位接觸鍋底,邊緣部分始終懸空,這樣就算你把中心烙糊了邊緣部分也還是生的。所以行家們只要看到一個饃的外觀是「鐵圈虎背菊花心」就能夠斷定其火候一致,肯定會好吃。

饃烙熟之後會變成潔白的顏色,如果發現上面還有一種半透明的米色,就說明還沒有熟,需要再烙一段時間。

饃做好了,下面準備做羊肉和羊肉湯。關於這個,小編也看到一些誤導性的說法,說這羊肉需要燉上5個、6個甚至8個小時云云。如果是做羊肉湯,燉的時間長一點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其中的羊肉經過這麼長時間風味早就全跑光了,吃到嘴裡味同嚼蠟,這時候你只能把它撈出來扔掉。單單從燉肉的角度說,就算羊身上最堅韌的部位,經過1小時45分鐘的加熱也會變得又軟又嫩的,所以按照小編的觀點,製作羊肉湯的時候,燉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45分鐘。

關於羊肉的部位,LG最喜歡羊小腿,這個部位相當於牛腱的部位,筋腱豐富,滋味醇厚,適合慢燉。我們這裡用了兩隻羊小腿,重量在850克左右。正好可以放進直徑20釐米的燉鍋裡。

羊肉和羊肉湯的食材清單:羊小腿:850克、薑片:20克、蔥白:50克、花椒:4克、八角:2隻、小茴香:5克、香葉:2片、幹辣椒:2隻、植物油:30克

把羊肉放進滾開的沸水裡面煮4分鐘,撈出來後衝掉表面的浮沫備用。取一個20釐米的燉鍋,大火預熱1分鐘後降低到中火,加入30克植物油,降低到中火,然後加入薑片、蔥白、花椒、八角、小茴香、香葉和幹辣椒,快速翻炒,直到香氣飄出。把焯好水的羊小腿放進鍋裡,加入沸水,直到把羊肉的3/4淹沒。煮開之後,把爐灶火力降到最低,蓋上鍋蓋慢燉1小時45分鐘,然後加鹽調味,味道可以稍稍鹹一些,這樣可以讓羊肉更容易入味。

關上爐火蓋上鍋蓋在室溫(20攝氏度,如果天熱最好放到冰箱裡冷藏)下放置2個小時,然後把羊肉撈出來,挑去表面附著的香料備用。

濾去羊肉湯裡的香料,放在一邊備用。

現在終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烹調羊肉泡饃的過程相對簡單,第一步自然是把饃處理一下,傳統的說法是你得親自用手把每個饃掰成黃豆大小,LG拿遊標卡尺量了一下黃豆,又按了一下計算器,得出來的結論是每個饃必須要掰成800-1000塊才行,假設一秒鐘掰一塊,你至少得忙活15分鐘,當中還不能休息,而且這樣掰出來的饃丁實際上大小不一。思前想後,LG最後決定還是用刀切,因為切出來的饃丁大小更加均勻。

取一個平底深鍋,加入350克羊肉湯和250克清水,大火燒開,加鹽和白胡椒粉調味,然後加入300克饃丁、100克羊肉和30克泡軟的粉絲,稍稍翻動,再加熱2分鐘就可以盛出裝盤,加蔥花、蒜苗、香菜等,高級一點的(西安都稱之為「優質的」)還有木耳、黃花菜和香乾等即可端上來吃了。如果喜歡還可以配上糖蒜、辣椒醬等等。這樣一大碗自己親手掰好的泡饃,翠綠的蔥花、蒜苗、香菜、紅褐色的羊肉、黃色的金針菜、映襯著潔白晶瑩的粉絲、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動。

前面給出的350克湯+250克水+300克饃丁的配方完全是小編的個人喜好,傳統的羊肉泡饃對於湯汁的多寡也有不同的說法,「幹泡」是指碗裡的湯汁已經全被饃吸收,「口湯」是指吃完饃丁之後碗裡還有一口湯,「水圍城」則湯汁更多一些,不同的吃法並無優劣之分,全在於食客個人品味,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上下調整。

吃時左手拿勺,右手執筷,泡饃上桌後,把辣子醬鋪在上面,切忌攪動,講究從一邊「蠶食」,以保持鮮味,一老吃家說這樣鮮熱之氣跑不散,但我尋思攪動過甚,泡饃不成其為泡饃,羊肉湯變成麵糊糊才是最可怕的。糖蒜用否,個人自願。餐後搭配直提纖飲用一小碗原汁烹製而成的高湯,以為清口。

相關焦點

  • 陝西羊肉泡饃的做法,陝西羊肉泡饃的家常做法!
    正宗陝西 羊肉泡饃,在古代,它被稱為「羊湯」,在西北地區很美味,尤其是在陝西省。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下一首詩,「紹隆有熊蠟,秦只煮羊湯」。其烹飪細膩,食材濃厚,肉腐湯濃厚,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風味濃厚,食慾大增,味道無窮。
  • 美食之都——西安,正宗的陝西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作為陝西最正宗的美食之一,向來聞名全國,除了順口的陝西西安就是陝西羊肉泡饃。正宗的羊肉泡饃,料重味醇、湯鮮味濃、筋爽滑、香氣四溢,喝下一口渾身熱騰騰的。——滿滿一大碗羊肉泡饃的來源我在網上查找了一下羊肉泡饃的來源,有唐代宮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長制羹湯。「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羊羹者,羊肉烹製的羹湯,即當今羊肉泡饃的雛形。
  • 陝西美食的一張名片,西安人到哪兒都想吃的終極美味,羊肉泡饃
    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到哪兒都不能不吃泡饃,西安大廈高樓 ,是連的一座一座在西安人的心中 ,這是西安人的歌。羊肉泡饃羊肉泡饃,在古時候,那可是進貢皇帝的美食。它的雛形,叫「羊羹」。最早見於西周禮饌,先秦諸子,都曾提及羊羹。似乎也只有如此歷史悠久的美食,才能配得上如此悠久的城市。
  • 水盆羊肉、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你更喜歡吃哪個?
    hello大家好,歡迎關注小豬豬愛美食,今天小豬豬給大家推薦的美食是水盆羊肉、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這三種陝西美食,你更喜歡吃哪個呢?來陝西旅遊一般都會選擇到西安來旅遊,西安有很多景點,也有很多美食,當然,陝西省的所有美食都匯聚在西安,白天去逛逛華清池,看看兵馬俑和大雁塔,晚上來到鼓樓夜市品嘗一下陝西的美食。陝西的美食有很多種,小編喜歡吃的是水盆羊肉、羊肉泡饃和葫蘆頭泡饃,這三種美食,看起來有些相似,但是卻不同,哪一種是你最喜歡的呢?
  • 一碗湯的兩千年歷史,陝西羊肉泡饃故事:起源於西周,成名於北宋
    說起西安美食,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那「三大件」:羊肉泡饃、肉夾饃、涼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羊肉泡饃的故事,這種美食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一碗湯裡面泡兩個饃,但卻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起源於西周,成名於北宋。確切來說應該叫「牛羊肉泡饃」,在陝西尤其是西安的所有泡饃館子裡,如果你沒有特殊叮囑,進門就要一碗泡饃,那端上來的大概率是牛肉泡饃,羊肉泡饃的味道更重,價格也稍微貴那麼幾塊錢,可能第一次嘗試的人會覺得羊肉泡饃比較膩,不太習慣吧。那麼羊肉泡饃的歷史是什麼呢?
  • 吃一次就無法忘記的陝西羊肉泡饃
    來過陝西人,都會對羊肉泡饃難以忘懷。北宋著名詩人蘇軾「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這句詩就是在讚美陝西西安的牛羊肉泡饃。(如果您喜歡美食,請關注作者;如果您喜歡本文,請點讚收藏;如果您還有什麼意見,請在評論區交流)陝西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文化飲食的「總代表」。
  • 經典羊肉泡饃的吃法介紹,沒吃過陝西泡饃的快來看看吧!
    羊肉泡饃在陝西又被叫做羊肉泡,泡饃,主要製作生羊肉、蔥、粉絲(或粉條)、醃蒜等陝西菜餚,羊肉泡饃是陝西一道著名的民俗小吃,尤其以省會西安的羊肉泡饃最為文明,也最為正宗,其烹飪原料精,調味香椿,肉純湯濃,肉質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撲鼻,誘人食慾,讓人回味無窮。
  • 大美運城:這裡不僅有美味的羊肉泡饃,還有宏偉壯觀的關帝廟
    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景點,山西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運城,從區域分布上來看,運城位於山西的南部,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美味的食物,還有風景迷人的景區,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走進美麗的運城,看看那裡的美景,嘗嘗那裡的美食。在介紹運城風景之前,我們先來說說運城的美食。
  • 舌尖上的美食:美味的葫蘆頭泡饃
    從名字可以看出,這道美食是需要泡饃的,一提到陝西美食,葫蘆頭泡饃也是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與熱愛,尤其是一些喜歡吃肥腸的朋友們。很多人都會納悶,葫蘆頭泡饃是真的將葫蘆的頂部放在鍋裡煮熟,然後和饃泡起來一起吃的嗎?
  • 抗餓禦寒,暖胃暖冬,陝西名吃~羊肉泡饃~快手做法在家也能做
    每一個出門在外的西安娃都會掛念幾道陝西美食~油潑麵、biangbiang面、臊子麵、羊肉泡饃等等,這些美食也都是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陝西代表小吃,小郎我會在以後的日子裡,一樣一樣地把各種陝西美食帶給大家,而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小郎我心中陝西最富代表性的抗餓暖冬禦寒名吃~羊肉泡饃~很多朋友一定在舌尖上的中國領略過羊肉泡饃的特色
  • 西安美食,從肉夾饃到羊肉泡饃,給遊客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估計西安的肉夾饃都要蹲在牆角畫圈圈了,那是它辛辛苦苦經營千年,積攢下來的一世英名啊。沒有誠意的「肉夾饃」如今各地都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陝西麵館、肉夾饃店,不知道那些老闆是如何理解關中美食,西安美食的。要理解西安美食,得先問問去過西安的遊客,你們到西安,那些大名鼎鼎的西安美食給你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 中國各地美食小吃之陝西,羊肉泡饃,饃夾一切,還有吃不完的面
    陝菜又稱秦菜,中國地域菜之一,作為千年古都、歷史名城所在地,餐飲風格自成一系,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三秦大地上的美食 ,和這塊古老的土地一樣, 散發著迷人的氣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上到皇宮殿堂下到田間地頭,誕生出各式各樣的人間美味。陝西又分為陝北、陝南、關中,其飲食文化多多少少會有些差異。
  • 西安羊肉泡饃和陝西羊肉泡饃的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吃?
    實際上陝西羊肉泡饃跟西安羊肉泡饃是一回事!都是陝西羊肉泡饃 。由於陝南處秦嶺以南屬南方習慣,羊肉泡饃並不普及。陝北羊肉泡饃也很少,所以她只限於關中地區。只是蔣介石、周恩來、郭沫若等名人在西安吃過後,名聲大噪,傳出了西安羊肉泡饃一說。
  • 陝西延安:和雜麵、羊肉泡饃、胡辣麵……美食嘗不停,到了這裡才覺...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在中國美食當中,麵食絕對要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陝西人對於麵食的熱愛,更是可以用「狂熱」來形容。據不完全統計,陝西麵食有近60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油潑麵、雜醬面、手擀麵、肉夾饃、岐山臊子麵等等。
  • 一碗湯,陝西西安人吃了百年都不厭,顧客:這羊肉放得太實在了
    導語:一碗湯,陝西西安人吃了百年都不厭,顧客:這羊肉放得太實在了。陝西西安,如果問西安有什麼美味可吃?十有九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羊肉泡饃",古為"羊羹"。蘇東坡的"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也就是說在宋代,羊羹在陝西就已經很出名了,也不知什麼是取名為"羊肉泡饃",還有待考究,名副盛傳多年的羊肉泡饃,清朝甚至更早就以出現在了西安的大街小巷。古城西安的小吃店,除了"陝西涼皮"之外,大街小巷的招牌之上,出現最多的就是"羊肉泡饃"的字樣了。
  • 名吃羊肉泡饃的做法非常簡單,在家教你做出一碗羊肉泡饃!
    首先,將牛羊肉反覆漂洗,浸泡5小時左右,切成5公斤左右的大塊,然後將牛羊肉放入鍋內,放入老調料包中調味,用大火煮4小時左右,將肉放入鍋內,換上新調料包,密封壓實,用大火煮2-3小時, 然後用文火慢燉大約6個小時,當湯濃了,肉爛了,出鍋就可以拿出來備用。羊肉泡饃在陝西也分幾種,我出生在陝西西安,有些地方吃的是清湯泡饃,類似澄城水盆,饃是發麵燒餅。
  • 想想都令人垂涎的羊肉泡饃的主角如何製作?
    美味的羊肉泡饃,它的主角「饃」,有兩種做法,你想不想知道它是怎麼製作的呢?上一篇介紹了陝西羊肉泡饃,本文就介紹一下泡饃的湯和肉的製作。(如果您喜歡美食,請關注作者;如果您喜歡本文,請點讚收藏;如果您還有什麼意見,請在評論區交流)昨天介紹了陝西羊肉泡饃時,提到了陝西幾種羊肉泡饃,饃有兩種,一種是死面(不經過發酵)餅,一種是發麵餅。發麵餅的製作,可參照陝西肉夾饃的餅的做法,不再贅述。主要說一下死麵餅的做法。取100克麵粉,加入4、5克酵母攪拌均勻,慢慢地倒入清水用筷子攪成絮狀,再揉成光滑麵團。
  • 在陝西,你吃過多少種泡饃?十幾種
    陝西是一個麵食大省,有各種各樣的小吃。而陝西人最喜歡的美食則是泡饃了。在陝西泡饃有很多種,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你吃過的那些泡饃。羊肉泡饃,羊肉泡饃是回民特製的清真食物,是西安街頭最火爆的小吃。羊肉煮的很爛,饃也很入味兒,吃起來很香,拌上辣子醬糖蒜,真讓人回味無窮。但缺點是有些膩,一些外地的朋友可能吃不習慣。小炒泡饃,小炒泡饃是羊肉泡饃的改版,特點是酸辣可口,味道重口感也很刺激,小炒泡饃在西安也很火爆。
  • 這碗羊肉泡饃味道叫懷舊
    羊肉泡饃。 在迎賓樓,吃一碗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是關中美食,但銀川人喜歡吃羊肉,也把外地的羊肉泡饃納入自己的飲食習慣中。 方建國回憶,迎賓樓是1982年開業的,1986年開始賣羊肉泡饃,那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私人養殖的羊很少,所以當時做羊肉泡饃是特別麻煩的,無論是飯店,還是老百姓家,想買羊肉,都得去當時的國營食品公司。後來私人養殖的羊也越來越多,狀況才好了起來。後來,在迎賓樓,除了羊肉泡饃,涮羊肉等也逐漸成為老百姓喜愛的美食。
  • 西安水盆羊肉和羊肉泡饃的區別
    水盆羊肉是西安本地美食中的一款,深受西安人喜愛,水盆羊肉燉的爛糊,香酥軟爛,羊肉沒有一點羶味,肉量比較大,湯底醇香可口,湯色顏值高,水盆裡有粉絲,蔥花,香菜,木耳,湯濃肉鮮,吃的時候,月牙餅裡面加入羊肉,加入鹹菜,辣子油,咬一口,貨真價實,再喝口爽脆香醇的湯汁,那真是過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