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才屬於「近親屬」? 聽教授說《民法典(草案)》熱點

2020-12-0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誰是我的「近親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姑姑、舅舅,姨媽,嶽父母公婆是近親屬嗎?在外國的立法中,對於「近親屬」的界定並不規範,由此也引發了諸多問題,2019年12月28日公布徵求意見的《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編中對「近親屬」範圍的規定,引起較大爭議,誰是「近親屬」?「近親屬」範圍的界定有哪些影響?天津師範大學法學院郭明龍教授對這一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什麼是近親屬

&nbsp&nbsp&nbsp&nbsp「近親屬」,是一個基礎法律概念,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影響很大,「近親屬」,既涉及實體上的權利,比如:侵權受害人死亡時的請求權人;也涉及程序權利,比如:近親屬可以擔任代理人、辯護人;既涉及私法權利,比如:擔任監護人),也涉及公法義務,比如:公務員、法官等的任職迴避。

&nbsp&nbsp&nbsp&nbsp近親屬的分類

&nbsp&nbsp&nbsp&nbsp我國現行法對近親屬範圍規定並不一致,主要有小「近親屬」、中「近親屬」、大「近親屬」三種規定。

&nbsp&nbsp&nbsp&nbsp1.小「近親屬」。《刑事訴訟法》對近親屬範圍的規定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作為直系血親的孫子女、外孫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則被排除在外,範圍較小。

&nbsp&nbsp&nbsp&nbsp2.中「近親屬」。民事訴訟法中對「近親屬」的規定: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相比《刑事訴訟法》,增加了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nbsp&nbsp&nbsp&nbsp3.大「近親屬」。行政訴訟法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係的親屬。

&nbsp&nbsp&nbsp&nbsp除此之外,外國人加入中國國籍中的近親屬:包括父母、子女、配偶、親生兄弟姐妹、爺爺奶奶。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存在的問題

&nbsp&nbsp&nbsp&nbsp在以上情況中,雖然都稱「近親屬」,但不同法律中的近親屬概念範圍並不一致,如果只在各自法律中適用本來也不會造成混亂,但我國還有上千部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部門規章、地方規章甚至還有「紅頭」文件使用了「近親屬」概念卻對其範圍不加明確,這可能會造成法律適用的混亂。

&nbsp&nbsp&nbsp&nbsp舉例來說,2019年修訂的《法官法》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法官被開除後,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其中以「近親屬」名義代理訴訟,如果是當事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應否允許,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係的親屬應否允許,可能即會產生爭議。

&nbsp&nbsp&nbsp&nbsp《民法典(草案)》中的「近親屬」

&nbsp&nbsp&nbsp&nbsp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二審、以及三審,從以上三次的草案審議稿均規定,「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同時又規定,「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視為近親屬」。這應當是一個較大的變化,但也引發了爭議。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該不該擴大近親屬範圍

&nbsp&nbsp&nbsp&nbsp一些法律專家學者建議,適當擴大近親屬範圍符合社會倫理和社會管理要求。

&nbsp&nbsp&nbsp&nbsp從社會倫理上看,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之所以視為近親屬,是因為我國對老年人的贍養義務從歷史看是夫妻共同承擔的(封建社會更強調對公婆),名義上夫妻對各自父母負有贍養義務,其實在夫妻法定共同財產制下,作為贍養中最重要的經濟供養不都是夫妻共同承擔嗎?

&nbsp&nbsp&nbsp&nbsp從社會管理要求看,我國立法在職業管理上規定的很多任職迴避對象是「近親屬」,如《監察法》 第58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是監察對象或者檢舉人的近親屬的」,監察人員應當自行迴避,監察對象、檢舉人及其他有關人員也有權要求其迴避,將共同生活的公婆、嶽父母、兒媳、女婿排除在迴避範圍之外明顯不合理。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為此,一些專家學者呼籲:作為法律中的基礎概念,不能由多部法律各行其是,近親屬範圍應當由《民法典》統一作出規定。民法典編纂到了最重要的時刻,希望通過理論爭鳴,對該問題作出科學選擇。期待今年3月份全國兩會中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我的小區誰說了算?民法典草案物權編有了明確規定
    樓房外牆、大廳、電梯裡到處都是廣告,公共維修資金到底如何使用,諸如此類的事應該誰說了算?小區的廣告收益又應該歸誰所有?這次的民法典草案物權編對這些熱點問題都有了明確規定。這是前幾年發生在哈爾濱一些小區的一幕,未進小區院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擋車杆上的廣告,進入小區,院裡有廣告屏,樓內大廳、電梯裡也都是各種各樣的廣告。
  • 【民法典之窗】每日一「典」丨誰是你的近親屬?
    【民法典之窗】每日一「典」丨誰是你的近親屬?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離婚冷靜期、共同居住權、近親屬範圍……民法典草案引發熱議
    來源:經濟日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4日分組審議民法典草案。與會人員表示,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民法總則「合體」是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步,並就離婚冷靜期、共同居住權、近親屬範圍界定等問題展開討論。
  • 「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這也是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合體」後,首次以完整版中國民法典草案的形式亮相。民法是法律體系這座「大廈」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國的民法典編纂工作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 「七大姑八大姨」中誰是「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誰才是我的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呢?法律的界定和老百姓的認知可能存在不同,民法典新增了對這三個概念的明確界定。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房山法院法官助理劉婷婷介紹,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因此,日常生活中往來密切的「七大姑八大姨」等都不屬於民法典所界定的「近親屬」。
  • 【民法典】 新增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的法定範圍:誰才是你的「真...
    誰才是你的「真」親屬呢?《民法典》對前述問題進行了明確回應,詳細地劃定了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範圍,我們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並非是自己的近親屬,僅是親屬,即使與其共同生活也不稱其為自己的家庭成員。法條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八十五條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係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係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七條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 小睿看會|民法典草案,有看點
    民法典草案,來了  7編加附則、84章、1260條,總字數逾10萬,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法典草案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
  • 民法典草案有哪些看點?
    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草案在總則編「自然人」章節中,加入新規,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不僅如此,草案還在人格權編明確:「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這不僅為近些年熱點的基因編輯等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從最開始提供法律保障。
  • 民法典(草案)全文正式公布+徵求意見,第1260條意味著什麼?
    剛剛,中國人大網就民法典草案等6件法律草案徵求意見,並公布了民法典(草案)全文:據新華社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8日上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 近親屬「擴容」對生活有啥影響?
    其中有關「近親屬」的劃定引起網友們的關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第822條第二款規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此前,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近親屬的範圍規定為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於是,就有了網友們的疑問。
  • 《民法典》應該擴大「近親屬」的範圍
    我國現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哪些親屬叫「近親屬」?哪些親屬為「家庭成員」?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次審議)」第822條規定,「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
  • 民法典來了|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三叔、六伯七大姑、八大姨……這麼多親戚究竟誰屬於自己的親屬誰又屬於近親屬家庭成員又包括那些呢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界定,成為搭建家庭關係中權利與義務的基石。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人大專家獨家解讀民法典
    近日,央視新聞邀請法學專家就10個網友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01.民法典草案是之前法律的彙編,內容沒有太大變化?  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解讀  民法典草案不是彙編,是編纂。編纂工作是消除矛盾、彌補漏洞、消除重複,同時也有部分創新。法典條文變化還是很大的。  02.民法典草案如果通過,對法學考生備考有影響嗎?
  • 擴大法定「近親屬」範圍,專家吵起來了……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第822條,對親屬、近親屬、視為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的範圍作出了規定。第822條第二款規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在此之前,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近親屬的範圍規定為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 肖勝方代表:民法典草案規範高空拋物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在接受採訪時說,民法典草案很快就要審議了,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法典,它凝聚著幾代人的心血,歷經幾十年的努力才編纂而成。特別是2014年編纂工作重新啟動以來,全國人大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廣泛徵求全社會的意見。「我曾經在立法的不同階段分五次一共提交了170條修改意見,很高興有些意見已經被採納。」肖勝方代表說。
  • 民法典草案公布!父母房產這樣過戶最划算!
    ,都屬於遺產,可以被繼承,網絡財產、虛擬貨幣等都概括其中。 變化四:新增繼承人寬恕制度 民法典草案繼承編還特別增加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明確繼承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 從民法總則到民法典草案,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呼之欲出
    我國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 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哪些呼聲最高?婚姻、網約車最受關注!
    5月14日,記者從全國人大常委會獲悉,民法典草案將提交今年5月22日在京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圍繞民法典草案的一些熱點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相關負責人作出了回應。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過程中,哪些意見呼聲較高?
  • 擴大法定「近親屬」範圍引爭議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第822條,對親屬、近親屬、視為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的範圍作出了規定。第822條第二款規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在此之前,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近親屬的範圍規定為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 《民法典(草案)》都有哪些與你息息相關的內容
    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審議是本次全國「兩會」最受矚目的事情之一。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整部民法典幾乎全部涵蓋。那即將提交審議的民法典都有哪些亮點呢?   方新軍教授表示,比如說喪偶的一些老人或者說離婚的女性有可能社會上處於弱勢,就專門規定了一個居住權,也就是說這個房子不具有所有權,但通過一定的方式給你設定一個居住權來保護你的利益,這是新增加的,一個非常好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