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這麼一張截圖,是指南方人怎樣評價北方的飲食?
然後一個在西安讀書的廣東人是這樣回答的(見下圖):
這回答令我頗感意外!
在我的印象中,西安的美食或許比不上廣東的早茶,但到了西安就「面和饃」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呀?不可否認,因為地域環境和氣候的原因,南北之間的物產難以媲美,南方食材也確實豐富,但若細數北方美食小吃,就僅西安來說,可謂種類繁多,五花八門。
對於西安,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的文化古都,不僅是有千年歷史的沉澱,更是有漫長的美食文化。伴隨著歷史的推進,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繁榮、人口的增多、城市規模的增大,必然帶動飲食文化的繁榮。
西安的飲食文化開創於周秦,興盛於盛唐。而陝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創造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多項之最,其省會西安更是堪稱北方美食之都。
縱觀西安歷史,或絲綢之路,或河西走廊,西安的美食小吃在這長河中也是不斷發展、不斷融合、不斷創新。
其中,西安的麵食是我最佩服的地方之一。
作為一個南方人(從西安地理位置來看),每次到了西安就陷入了選擇困難症,面對各種面,如燴麵,拉麵,刀削麵,餄絡面,蒸麵條,炒麵,糊塗面,牛肉麵、拌麵,炸醬麵、Biangbiang面、臊子麵、汴梁麵條、祁山面、油潑麵…..我的視野裡眼花繚亂,我的腦海中已是無限閃爍。
可這些僅是西安美食的冰山一角,它還包括有葫蘆雞、筒子雞、燒雞,醬牛肉,梆梆肉,水盆羊肉、鐵鍋羊肉、羊肉泡饃、肉夾饃、臘汁肉夾饃、秦鎮米皮、烤肉烤串、葫蘆頭泡饃、甑糕、小炒泡饃、臘牛羊肉、燴羊雜、粉蒸羊肉......
蜂蜜涼粽子、盛氏釀皮、羊肉餅、八寶甜稀飯、糊辣湯、涼皮、米皮、擀麵皮、羊肉水餃、韭餅、酸湯水餃、灌湯包子、鏡糕、羊肉臊子餄、黃桂柿子餅、蛋花醪糟、水盆羊肉、芝麻燒餅、蔥油餅、肉丸糊辣湯、辣子蒜羊血、八寶稀飯......
除此之外,再去回民街轉一圈,去永興坊走一趟,去西羊市、去順城巷、去大車家巷、去大皮院、去東新街、去灑金橋、去東木頭市、去菊花園…各個大街小巷所藏著的西安小吃和美食更是教人目不暇接,恨不得是在西安落戶,將西安吃個遍。
第一次去西安的時候,我就被西安人的智慧所折服,僅是一坨面就能有如此之多的花樣,這是其他城市難以媲美的,也是廣東所不能及的。
在西安,幾乎每一道小吃或美食都能追溯出一段漫長、悠久的歷史背景來,有的是帝王文化,有的是宮廷文化、有的是地域文化等等。
比如「羊肉泡」,有說法是秦朝的禮饌,也有說是唐代被傳入長安的;西安的「涼皮」早在秦朝就有了,「鍋盔」則在周代就有,稱為「文王鍋盔」;宋朝的「水晶餅」依舊盛行;誕生於民國時期的「樊記肉夾饃」,如今更是西安的一大名吃。
西安作為一個國際化都市,一個旅遊城市,作為與羅馬、雅典、開羅齊名的四大文明古都,其文化的包容性由來已久。
唐時的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一百多萬人,與全世界10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它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世界的飲食文化在這裡匯集,我們今天所吃到的「羊肉泡」、「胡麻餅」、「拖拖饃」、「羊肉串」等都有很強的外域特徵。
過去的西安具有強烈的文化包容性,今天的西安更是如此。只要你想:粵菜、川菜、魯菜、湘菜、淮揚菜、雲南菜、新疆菜、貴州菜、東北菜…以及各種外國菜和西餐,如韓日料理、巴西燒烤、新加坡快餐、法國大餐、印度菜、土耳其菜….任你挑選。
來了西安,千萬被別錯過西安特色小吃,但也別以為西安就只有這些特色小吃了。西安的飲食文化可深了,在漫漫長河後傳承下來的各種小吃至今遍布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