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紀贊 古文觀止

2021-02-20 每天學一點古文

  這篇贊語的宗旨,在於說明《五帝本紀》一文的史料來源以及作者的取捨,文章雖不足二百字,卻極盡曲折迴環之妙,在《史記》諸多贊語中可稱超絕。

  作者探求的是有關五帝的史實。然文章落筆即云:學者多稱五帝,可五帝之事已經非常久遠。只此一語,便把五帝置於若有若無、可望而不及之境。

  「五帝」無疑最符合司馬遷的「人君」理想,雖然司馬遷自己也說,由於時代的久遠,關於黃帝的事跡,就連縉紳先生也說不出個子午卯酉,諸子百家雖有一些零星的記載,但又顯得鄙陋不堪。  文章說:古代典籍,最可徵信者是《尚書》,可《尚書》不載黃帝、顓頊、帝嚳;諸子百家雖常常稱道黃帝,卻又往往牽纏神仙怪異,不可盡信。因此,士大夫多不便徵引百家之說。總之,有關五帝的史實,直在霧障山隔之中!文章又說:《五帝德》、《帝系姓》兩文傳自孔子,可當世儒者大都懷疑它們並非「聖人」原意。看來亦不可徵信矣!贊語的這一層次,每一句都提出一種希望,每一句都打破一種希望,只使人覺得觸目蕭索,無有出路。

  贊語的第二層突然轉出滿目生機。司馬遷通過實地考證,並在古代典籍中發幽探微,理出五帝的事略,體現了司馬遷考信求實的史學家風範。  其一,作者西至空峒,北過逐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親訪黃帝、堯、舜之舊邊,知各地教化、風俗,本有不同。則諸書所說黃帝、堯、舜,可能多少都有一點真相。若深思其意,便可知不背離《尚書》所載者接近歷史的真實。其二,作者深考《春秋》、《國語》,知道二書明顯發揮《五帝德》、《帝系姓》之意,其中有關內容均非向壁虛構。既然如此,《五帝德》、《帝系姓》可以徵信,《春秋》、《國語》亦可以參考。其三,《尚書》本有間脫,其逸文往往可以從其它書中發現。因之,考察有關五帝的史實,應「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此二語乃全部贊語的關鍵。五帝之事本在疑信之間,非好學深思無以正確擇取。

  贊語第一層是步步後退,第二層是節節推進,第一層是「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二層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層是「眾裡尋他千百度」,第二層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看上去話語平淡、語語漫不經心,實質上句句深醇、句句匠心獨運。

  這段「贊」語表明了作者司馬遷撥亂反正、重實去偽的史學觀,同時說明寫作《五帝本紀》的緣由。

相關焦點

  • 《古文觀止》新說——五帝本紀贊——我們是寫字工人
    《五帝本紀贊》是《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中的結尾一段,是司馬遷對自己所寫史書的補充——史料來源以及他個人的見解。古人著書要仔細認真的多,尤其是史書。司馬遷說他從《尚書》等古書中看到的關於五帝的記載,往往不夠規範,缺乏深入的考證。如果不是知識淵博的人,很難向別人講清楚關於五帝的事情。
  • 五帝本紀贊
    古文觀止—073    當年,司馬遷繼承父志,在忍受殘酷刑罰的同時,終成《史記》。
  • 《五帝本紀》與《孝文本紀》文本的參照
    司馬遷的這種思想,體現在《孝文本紀》的文本上,便是對《五帝本紀》的有意識參照。(一)以載錄詔書為主的文本生成方式《五帝本紀》中堯、舜有關的文本主要通過載錄《尚書》中的《堯典》 《舜典》而生成。李氏既注意到了《孝文本紀》所載詔書所體現出的「質古溫醇」「三代之遺」,又注意到在思想上與《孝武本紀》的正反對比。這樣看來,司馬遷在《孝文本紀》中以詔書為主的文本生成方式,在形式內容上同時與《五帝本紀》和《孝武本紀》形成了一種參照性,其或褒揚或批判的思想不言而明。
  • 《史記·五帝本紀》應該怎麼讀?
    《五帝本紀》應該是《史記》的眾多章節中時間跨度最長的一篇,自黃帝到舜,相距千餘年。《五帝本紀》把五位上古帝王濃縮到了一篇文章裡,其簡略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關於這五位帝王的記述也是有所側重的,如顓頊和帝嚳的材料就很少,基本算是一筆帶過,黃帝、堯、舜是著重來寫的,尤其是舜,可謂濃墨重彩,一個人佔據了《五帝本紀》近半篇幅。
  • 五帝本紀:部落時代的傳說
    五帝在今天看來更像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其年代久遠,即便在秦漢古書中的記載也近乎虛無縹緲,加之後代對他們的神化,如今早已經失去原樣。即便是司馬遷也只是按照先人的記載加以總結寫就了這篇五帝本紀。
  • 《五帝本紀》的撰寫的思想因素是什麼呢
    《五帝本紀》的撰寫的思想因素是什麼呢《五帝本紀》所列五帝以黃帝為始,對其之前的帝王系統則闕而不錄,僅說「少典之子」。《史記》之前,文獻系統中存在不少對上古帝王系統的記錄,各種文獻對上古帝王系統的記錄十分混亂,不限於五位帝王,即便如《戰國策》《呂氏春秋》《周易》所記數量為五位,具體哪五帝也與《史記》不同。
  • 為什麼《史記》的開篇是《五帝本紀》,而沒有記載三皇?
    東漢時候的張衡(就是發明地動儀那位)就認為司馬遷在《史記》裡頭獨載五帝,不紀三皇是不合適的,應該要把三皇補上去。後來,唐代的小司馬(司馬貞,作《史記索隱》)還真就把《三皇本紀》補進了《史記》裡頭。現代出版的本子大都沒有收錄,但是如果尋得一些舊的影印本(如百衲本),《三皇本紀》就明明白白擺在開卷第一篇。
  • 華夏共祖五帝——《史記•五帝本紀》讀書筆記
    中國歷史上的「五帝」有幾個版本。於是這一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第六種:黃帝(軒轅)、青帝(伏羲)、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史記》為通說,更可信,因為司馬遷寫《史記》的態度和方法。為了寫好中國第一部通史,司馬遷採取了較為客觀的態度,他遊覽各地,對史實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
  • 堯舜禹禪讓只是意外的插曲——再讀《五帝本紀》
    在傳統儒家的講述裡,堯舜禹三代的傳承是「禪讓制」,許多文人在講述這一歷史時,使用的「原始文獻」是《史記》中的《五帝本紀》一篇,但如果細細考究,《五帝本紀》中的堯舜禹禪讓絕對是一場意外。以上,就是傳統儒家所講述的堯舜禹禪讓史,但只在《五帝本紀》這一篇目中,也能看出很多疑點。堯之前一直是世襲制《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實行德政,整軍備武,威震四方,後來在涿鹿聯合盟軍打敗了敵人蚩尤,被眾首領推舉為天子,有不服的,黃帝就去徵討,最終天下大定。
  • 《史記·本紀》評點一:五帝、夏、商、周
    文/格瓦拉同志《史記》又稱《太史公書》、《太史公記》,系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編撰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起自上古傳說中的五帝時期,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史料涵蓋年代計3000餘年,在正史當中成就最高。全書共一百三十卷,分本紀十二卷、世家三十卷、列傳七十卷、表十卷、書八卷,其中用於記載皇帝事跡的部分稱本紀。因限於篇幅,本文只對五帝、夏、商、周本紀部分進行評點,採用文言文形式。評點如下:五帝本紀:五帝事跡,年代玄遠,信史復稀,大抵皆神話虛誕之詞,然亦可窺先民開闢之象也。當此之時,民風淳樸,禮敬鬼神,稼穡漸興,依時治事,於曆法、刑獄、兵革、教化諸事,漸備矣,遂開先民文明之風。
  • 《史記》原典精讀:五帝本紀第一(01)
    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正義 鄭玄注中候敕省圖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又坤靈圖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譙周、應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國尚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孫氏注世本,並以伏犧、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為五帝。
  •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
    五帝本紀第一。舜二十歲有孝名,三十歲堯舉用了他,五十歲代行天子之事,五十八歲堯去世,六十一歲取代帝堯登上帝位。登帝位後三十九年,到南方巡狩,死於蒼梧之野。葬於長江之南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商均,舜的兒子,不賢,舜於是早做打算,把大禹推薦給上天(代行天子之政)。
  • 司馬遷為什麼會在《史記》為上古五帝作傳,有的還是聽來的?|《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是司馬遷在《五帝本紀》裡記敘的第一位首領。在《五帝本紀》中,司馬遷雖然對帝顓的著墨並不多,但是同樣也很精彩。五帝本紀》中最為精彩的一個片段,裡面既展現了帝堯識人的眼光,也體現了司馬遷非凡的文筆。《史記·五帝本紀》不得不承認,帝堯在對舜進行接班人測試時,還是夠捨得下血本的。
  • 篇章一:五帝本紀·孰真孰假
    篇章一:五帝本紀·孰真孰假
  • 史記本記沒跑了-五帝本紀
    開篇是五帝本紀,這一章就是描寫夏朝以前,在百姓中口口相傳的三皇五帝。這一個本紀有這五位主角:黃帝、顓頊、嚳、堯、舜。五帝中的帝舜以孝慈出名。舜出身悽涼,生母早亡,父親再娶,生下弟弟,於是他成了這個家的多餘,多餘到家人甚至想方設法要殺害他。
  • 史記(一)五帝本紀
    開篇是五帝本紀,這一章就是描寫夏朝以前,在百姓中口口相傳的三皇五帝。這一個本紀有這五位主角:黃帝、顓頊、嚳、堯、舜。五帝中的帝舜以孝慈出名。舜出身悽涼,生母早亡,父親再娶,生下弟弟,於是他成了這個家的多餘,多餘到家人甚至想方設法要殺害他。
  • 五帝是哪五帝?不止五帝的五帝時代
    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我們已經說過三皇。現在我們來聊聊五帝。提到五帝,無論懂不懂歷史。首先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上古五帝是哪五帝?五帝是哪五帝?第一次接觸地是通過太史公的《史記五帝本紀》,書上記載:黃帝死後,傳位孫子顓頊。顓頊死後,傳位侄子帝嚳。帝嚳死後,傳位兒子帝摯。「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帝堯禪讓女婿帝舜。
  • 五帝本紀——軒轅黃帝,成年前……
    浪濤滾滾,數不盡英雄人物、道不盡偉岸奇觀……《五帝本紀》以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司馬遷提出夏商周之前是「五帝時代」,得到很多人的認可,黃帝在後人的眼中,已經是一位實實在在歷史人物,他的形象有血有肉。黃帝是有熊部族(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的首領,故號有熊氏;後來,他成為中原各部族聯盟的共同領袖,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傳說黃帝為中原民族的共同祖先。
  • 一篇一篇讀《史記》1:《五帝本紀》之黃帝
    今天是第一天,讀《五帝本紀》中華書局版《史記》題解《史記》共有五種體例,分別是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其中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本紀」是第一部分,共十二篇。本紀大體上是以該篇帝王為綱的有關整個國家的大事綱要。《五帝本紀》是「本紀」部分的第一篇,主要寫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黃帝
  • 白話《史記》之五帝本紀:顓頊的生平和貢獻!
    導語:白話《史記》之五帝本紀:顓頊的生平和貢獻!上次說了《史記》中五帝本紀裡的黃帝,華夏始祖。這次來說黃帝後的第二位「帝王」,顓頊!其實和黃帝一樣,與其說是帝王,其實就是部落聯盟的首領!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他的父親昌意是黃帝的二兒子。